且说:大队部
大队部;我们湖知网一个网友的网名。
该同志系知青元老,虽然注册时间不长,但发帖较多,十分活跃。我看过他的几篇原创帖及跟帖,题材广泛、文采不错。但至今未曾谋面,尚不相识,相信来来网网、后会有期。
在这里,大队部只是一个颇具知青特色、别有农村风味的网友网名。
而在中国、在中国农村,大队部;却是一页历史!
它与千万知青命运紧密相连,演义了千万知青的悲喜辛酸,也伴随了千万知青的磋砣岁月。
1958年8月,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成立,紧接着全国2.7万多个人民公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产生了它的附属品 —— 大队部。
大队部;是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与基层权力机构。
大队部;也是基层农民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凡是插队知青,谁不熟悉大队部?大多数知青的知青生活、知青回忆和对农村的认识,首先就是从大队部开始的。
我记得当年到农村的第一站就是大队部。一阵鞭炮锣鼓声中,几十个知青被乡亲们簇拥进了大队部,在掌声中开起了知青欢迎会。
从此以后,知青学习班、讲用会、报告会、文艺演出、忆苦思甜会、批判会……都在大队部进行。
我插队的茶陵尧水公社尧市大队部,就在公路旁的一棵大樟树下,那棵大樟树历尽苍桑,身躯高大,枝叶茂盛,盘根错节,它的枝叶覆盖面积至少有直径150米,已有200多年历史。
知青民兵训练、排练节目、评工分会都在这里进行。更重要的是全公社的赶集也在大队部前的这棵大樟树下进行。
因为常去大队部写材料、办墙报、刻腊纸,我对大队部和大队部干部较熟悉。大队书记、大队长、大队会计、大队秘书基本上不用出工,开会、检查、学习、培训……,十来个生产小队轮着转,喝酒、派饭、闲聊,一天、一月、一年很容易就混过去了。
在大队部进行得最多的活动就是开会。记得有一次大队书记在大会上严历批评五队八个男知青流里流气,头发很长,象阿飞流氓,不象个接受再教育的象子。待到下次大队部开会时,这八个男知青便全部剃了清一色的大光头,特意坐在会议室的前排,弄得大队部干部们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大队部开贫下中农大会,一个不识字的老贫农用毛主席语录纸卷烟抽,被当场揪上台批斗。
那时候,女知青被奸污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有的就发生在大队部。某些大队部干部以关心、谈话、招工、照顾等名义,把她们叫到大队部甜言蜜语地骗奸女知青。
那些年,在中国辽阔的农村大地上,全国几十万个大队部演义了多少知青辛酸的故事?!
人民公社集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弊病于一体,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的产物,是我国在建国后的一次错误。
1985年,中国社会中的人民公社最终被取缔,重新恢复了乡、镇人民政府。
大队部,作为人民公社的附属产物,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大队在我下放的头两年,根本没有大队部,十几个生产队的干部集中开会时,七八十人就挤在约二三十平方的小学破教室里。
到我下放的第三年,才派社员义务工起了个大队部,但只有三间教室,两个老师上课,我这个赤脚医生的医务室,还有一个广播员常在大队部。
有一个礼堂,其实就是间大堂屋,靠里头有个一米高,两三米宽的台子,有时我们大队业余宣传队排了节目,就在此演出。除了开会,大队干部们很少来。
前几年再去寻踪时,已被拆除了。
回复 1# 格之明
“人民公社集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弊病于一体,是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左”倾错误的产物,是我国在建国后的一次错误。
1985年,中国社会中的人民公社最终被取缔,重新恢复了乡、镇人民政府。
大队部,作为人民公社的附属产物,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点睛这笔。
然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人民公社酒家”,“人民公社食堂”似乎有人想死灰复燃,企望重回那个苦难的时代。
谢谢格兄提到我的网名。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就在大队部隔壁,后来建新大队部时我也参加了。上湖知网注册须定个网名,就随意取了这个名字。把大队部扯上政治似乎没多大意思,不过就是个农村基层管理单位,过去叫大队部,现在叫村委会。坏人干坏事还与地名相关吗?有些勉强。
我所在的大队部没有什么特别的,当然也有故事。以后我会写到。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