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辛卯潇湘风尚大典:10年风尚学人
由潇湘晨报、红网、晨报周刊主办的“你好,公民”辛卯•潇湘风尚大典经过客观而公正的调查遴选,十年风尚学人已经出炉,潇湘晨报己公布如下:
1陈志武
这位茶陵出来的耶鲁教授,经过十几年在美国极其专业的金融技术研究之后,将焦点对准了中国,用通透的语言来分析、传播“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些关于国家与个人的常识,成为影响华文世界的知识分子。
2邓晓芒
这位长沙街头搬运工,以初中的学历,自学考上哲学研究生,逐步成为中国当代最出色的西方哲学研究者,他不但是康德研究、黑格尔研究方面的一流学者,还是一位活跃的公共问题发言者,在对食品安全、精神底线、学术腐败的批判中,都有他低沉但笃定的声音。
3.黄伯云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不仅追求写高水平的论文,而且要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作为中南大学校长,他的理想是培养硅谷式人才,不止会搞科研,还能成功创业。这两种追求合二为一,使中南大学成为湖南崛起的人才输送者和提供创新科技的造血机器。
4.何人可
对于湖南这样的内陆省份,如何跨越式发展,何人可与他的同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大力提升设计业水准。他领衔的湖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已跻身于全国一流的设计学院,主办的“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亦成为中国极少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赛事,他们正在给湖南增加着灵感和想象力。
5.卢光琇
卢光琇从医50多年来,真正做到了零事故。她说,按规则操作,就没有出事的理由。这位中国生殖工程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试管婴儿之母”的她,领导的实验室,作为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中心,一直在为人类的未来寻找新的突破。
6.唐浩明
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书籍不是没有,但在全国大范围掀起曾国藩热,引发对其再评价,要归功于唐浩明的努力。抛开传统定见,唐浩明对曾国藩的还原和梳理,有家国,有道德,有事功,有人格。有更多的历史还原,自曾国藩开始。
7.易中天
实际上,在2006年百家讲坛走红之前,他已是游走于美学、历史、人类学的专业学者,一个口才过人、幽默犀利的长沙人,走出了大学围墙,站在平民立场,用现代视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让大众知道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性。他的存在,呼应了大众对学人的强烈诉求。
8.于建嵘
童年在衡阳的“黑人”生涯,让他对社会不公有了更多的情感投入,一直在关注弱势群体抗争、群体性事件,不仅网络影响广泛,对国家政策亦有重大影响,比如农业税的取消就与他的调研报告密切相关。2001年,他的《岳村政治》被誉为当代社会学名著。2010年,他新出版的《抗争性政治》、《底层政治》,打开当前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新可能。
9.钟叔河
他早年编辑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已成经典,但他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无论是那些精妙的小品文写作,还是大部头的《走向世界丛书》、《周作人文集》的修订重版。这个曾经开启了一代人学术方向的湖南出版家,以惊人的创作生命纪录着一种生命的韧性与灵魂的活力。
10.朱正
二十来岁时的他,是从质疑许广平的鲁迅传开始扬名的,还原一个不“为尊者讳”的鲁迅是他一生的方向。《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则让他成为中国当代思想史研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学者。在他眼里,真理就是常识,理想就是正常状态,改革开放就是让人能够正常生活。1980年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出版与被禁,是他参与的一场常识角力。时间作证,他赢了。
(以上资料来自《潇湘晨报》)
这些潇湘学人,大部分出身贫寒,有的甚至被打成过右派被关进冤狱,但他们不愧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在这里:我仅谈谈于建嵘,因为我经常浏览于建嵘的博客。于建嵘撰写了大量关注民生的热点文章,网络影响广泛。2010年12月,经30万网民自发投票,被确认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他们被广大网民称为“中国底层民意的真实代表”、“中国最有良心的一批文人” 。在这次十年风尚学人的投票中于建嵘先生,票数遥遥领先。
于建嵘, 1962年生于湖南衡阳,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中国工人阶级状况》、《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等。
于建嵘是一位用脚做学问的学者。关注底层,敢说真话、直话。于建嵘不畏权势,只讲自己想讲的话。
例如:2010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B105教室,聊城市中青干部培训研修班。于建嵘说:“我今天再次提醒你们,你们不要随意去侵犯老百姓的权利,假如要搞拆迁什么的,你千万不要冲到最前面,你走到最后面,能不去千万别去,宁愿官当小一点,你不要吹牛皮,假如为这个事,老百姓把你打死了,我告诉你白死,没有人敢把你追认烈士,因为只要追了,全国网民会把你骂死的,(网民)会把你的领导搜出来,把他变成贪官。”学生们笑。这样的言论卓有成效,于建嵘自豪的是,前不久山西一个市委副书记电话他,抱怨说当地干部没人肯去拆房子了,说于教授说的,死了白死。
又如:10月10日,于建嵘到江西南昌给所有的公安局长讲课,说:“你们如果这样把信访公民拘留、劳教、判刑,会有报应的!”公安局长中有人站起来鼓掌。
还有一次于建嵘在辽宁某市讲课,数年前调查黑恶势力渗透农村时他曾经来过这里,便拿当地树了靶子,一口气说了好多问题,市委书记面子挂不住,放学后饭都没吃就走了。
再看看于建嵘下面这篇文章吧:
稳定压倒一切,却压不倒腐败,压不倒违法拆迁
作者:于建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推进,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贫困与不平等、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更多特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政府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维系体制的稳定,并最终形成一种刚性稳定结构。
刚性稳定是以社会绝对安定为管治目标,把一切抗议行为都视为无序和混乱,都要采取一切手段进行压制或打击。在刚性稳定的情况下,社会管治的方式总是简单化和绝对化。在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还会以"维稳"绑架中央政府。有时,为了"维稳",哪怕下级政府的行为违法,上级政府也不得不予以谅解。可以说,在中国,地方政府以"稳定"为借口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破坏最基本的社会规则已经很严重。
在社会转型期,本来应是民众大量"正常"表达意愿的群体行为,却由于地方政府的"刻意作为"而变成了"非法行为".政府本来可以处于十分"超脱"的地位,但由于处理矛盾的技巧问题和体制性压力的影响,而陷入管治困境。后果就是政府要直面这些"非法事件",没有任何缓冲和回旋的余地,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在矛盾调解和纠纷化解中的作用。
我一直在呼吁,执政党要反思"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这个观点是邓小平在国家处于特殊阶段时提出来的。同时,邓小平也提到了"改革压倒一切"、"发展压倒一切".而我们现在呢,我们因为"稳定压倒一切"忽略了其他问题。为了稳定,我们不惜牺牲民生;为了稳定,有些地方竟然把"文革"时游街批斗的一套都拿出来了;为了稳定,我们不惜滥用警力。稳定压倒一切,它究竟压倒了什么?压倒了民生,压倒了人权,压倒了法治,压倒了改革,而稳定却压不倒腐败,压不倒矿难,压不倒违法拆迁。
现在的中国社会有太多的"敏感"事情、"敏感"人物、"敏感"话题和"敏感"时期,甚至把一些国计民生的问题,都搞成了所谓的"敏感"问题。大家均采取回避态度,不敢正视和讨论。事实上,这只是政府的过度反应,也是严重的不自信表现。我认为,当下中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脱敏".
另外,应该打开司法大门,通过司法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从理论上讲,信访只是包括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行政救济手段之一,而国家的司法救济才是公民权利救济最主要的形式。必须看到,试图用行政救济替代司法救济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在客观上会消解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这一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但是,当前我们的法院处境尴尬,"书记管着帽子,市长管着票子,政法委管着案子".司法地方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同时,可以设立专职人大代表,把信访集中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民代表来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并系统地建立民众的利益表达组织。我发现,人大代表有一个特点,敢于"骂娘",遇到故意惹事的"刁民",人大代表可以把那些人骂得狗血喷头,并且对方还不会有太大意见。这就说明了专职人大代表机构可以起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缓冲作用。
改革可以先从县开始。比如可以选取几个县,改革试验几年看看,如果效果好,再扩大到省,再试验几年。这样至少可以做到以"空间"换"时间".万一改革失败了,也不会对大局造成影响。
原文刊于1月4日《国际先驱导报》
于建嵘,朱正、钟淑河等能高票当选辛卯潇湘风尚大典的10年风尚学人是民心所向,是社会的进步。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良心。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