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纪念--四水探源之沅水出处(上) 》【知青公共频道】
★《周年纪念--四水探源之沅水出处》(中)【知青公共频道】
http://cul.sina.com.cn 2005/07/18 19:31 潇湘晨报
3月14日。斜阳。岸上尘土。水中央的汽船轰鸣声。以及与我们一江之隔的一座古城——洪江市所在地黔城镇。
只因眼前江面辽阔,一律显出了悠远意味。
10分钟以前,对岸坐在河湾上的那位老人告诉我,我现在所站的地方叫柳溪。在柳溪相汇的两条河——由怀化南下的叫舞水,西面的清水江,直接从贵州境内穿流而来。
舞水、清水江,一旦交织,无声向东,然后向北。
离去的时候,它们已经有了一个新名字——沅水。
两千里长河过黔湘
撰文/邹容 摄影/周志刚
地图上的沅水,脉络繁复,且长远。专业河流资料称其“干流全长1033公里”。《汉书.地理志》记载它“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河,在湖南四水中,总流程最长,水量第二(仅次于湘江)。
《汉书.地理志》所指“郡二”,是三国时期的“牂牁郡”、“武陵郡”。我们所寻访的沅水源头地域——贵州都匀,即为古牂牁郡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曾明确描述:“沅水出牂牁且兰县,为旁沟水”。除了“旁沟水”这个称呼,在今天公开出版的一些地图上,沅水在贵州境内还有“龙头江”、“马尾河”、“剑江”、“清水江”等不同标记,其中,在都匀市境,为“剑江”。
剑江源头,在贵州斗篷山西南麓一个叫摆洗的小村寨中。任教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刘世彬教授,曾在19年前作过精确勘踏。今年3月12日,我们也沿斗篷山溯源而上,抵达了这个目前所能证实的剑江最远源头。
而对于剑江与沅水的渊源,3月13日,在我们离开都匀之前,刘教授也曾特别“举证”。
“长江痕迹”:消失的鲥鱼
剑江蜿蜒向东,入湘称沅水,广纳溪流,同时,自己也成为长江七条支流中的第三大支流。
在都匀市区剑江中段,有一座百子桥,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为七孔青石拱桥,长140米。如今的功能主要为休闲观赏。
刘教授称,百子桥下,“以前是一个很繁华的水码头”,都匀的山货,从这个码头出去,一般两三吨的小木船,顺着沅水可以直达湖南常德,甚至更远一些地方,外面的煤油、布匹,又经由这条水上贸易通道运回,“这样的兴盛场景一直持续到解放”,“后来水土流失,又修了很多水坝,就不能通船了”。
离百子桥不远,在我们住宿的“聚丰园”旁边,有一条被称为“羊肠街”的小巷,刘教授说以前全部都是水码头的生意人,客栈,日夜熙熙攘攘,“现在全改造了,没有痕迹了”。
“以前我们都匀还有一种很名贵的鱼,鲥鱼,百子桥下有很多卖鲥鱼的。鲥鱼就是从长江来的呀。”
鲥鱼是一种暖水性溯河鱼类,“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海洋,每年4-5月,集群进入珠江、钱塘江、长江等江河溯河生殖,9--10月间回海”,“年年准时无误,故称鲥鱼”。
据称,在繁殖季节所产下的幼鲥鱼,一般“在通江湖泊和江河干流的某些江段生长发育,直至秋后水温及江湖水位下降,才随江水顺流入海”。
都匀出现的鲥鱼,毫无疑问,来自长江水系。
刘教授说:“后来大江、小河都修坝,生态环境改变,都匀就再也没看见过鲥鱼了。”
在都匀八景中,现在仍有一景“鱼石朝宗”,讲的就是鲥鱼,可见这个名贵鱼种,当年的确曾于湘黔两地,一水贯通千里,畅游无碍。
邂逅北源重安江
都匀市境内的剑江,回环如带,平和,清澈,少有污染。
3月13日,当我们沿着一条架在高山上的高速公路折回湖南方向,这条沅水的源头河,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很从容地切割高山,兀自顺地势往东北而去。让我们如来时一样,只能轻叹“惊鸿一瞥”。
由于国道G320受阻,离开贵州,我们选择了另一条经黄平、镇远县的省道。
一路上,车子始终在半山腰盘旋。
直到又一条宽宽的河流直扑眼前。
高山。峡谷。浅而急的流水。河滩边大片平整的田地,以及满坡油菜花。
“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黄平县重安镇。”
“这条河叫什么名字?”“重安江啊。它流到湖南洪江去的。”
路边小杂货店的老板有问有答。
重安江,在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中,被称为“沅水北源”,源自贵州麻江县平越山。在贵州黄平县一个叫螃蟹上汊河口的地方,与出都匀境的剑江汇合,正式称“清水江”。
此后,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经黔东南,由天柱县瓮洞进入湖南境内洪江市,与舞水相汇。
两条大河的相遇
舞水,又称舞阳河。依旧发源于贵州境内(瓮安县)。
3月10日至3月14日,虽然主要是探寻沅水主干源头,事实上,在来来回回的路途中,更多时候与我们不离不弃的,却是沅水最重要的支流之一舞水。
舞水在贵州境内,穿山越谷。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岩层长期冲刷与溶蚀,使其岩溶地貌异常发育,又由于“舞阳河干流溯源侵蚀的下切速度大大超过支流的速度”, 所形成的岩溶峡江地貌,险峻、奇幻,令人心旌摇荡。一些河段,如3月13日我们所经过的施秉、黄平以及古城镇远,联合构成贵州“喀斯特”地貌最有代表性的“舞阳河风景区”。
舞水出黔东南,穿越湖南新晃、芷江、怀化、中方,直至洪江黔城镇,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大河气度。
黔城柳溪。舞水与清水江相遇。
两条水道一般宽阔,一样沉静。仿佛都不曾经历跌宕起伏。
3月14日黄昏6点钟的斜阳里,满目都是粼粼波光。
我们已分不清哪是舞水,哪是清水江。只有一条沅水,继续暗藏着无数情怀,一心一意,奔向更遥远的江湖、海洋。
GEOGRAPHY 手记
息息相通的江湖
刘世彬教授“举证”剑江与沅水渊源时的表情,让我在刹那间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亲切感。
就像3月12日下午,在那座偏远深山里的沅水源头村摆洗,迎着一点点风雪,突然看见两扇陈旧的木门上很耀眼地贴了一对滩头高腊梅的年画,当时心里竟是狂跳,一个劲地问:这个年画是你买的?你知道它是哪里做的吗?它是我们湖南隆回的啊。
后来,经贵州凯里地区返回湖南,盘旋回环的高山公路上,一转弯就会冒出一个村子,一转弯又冒出一个村子,色彩特征极其鲜明的滩头年画,不断从那一片黑黑的屋群中,及时、耀眼地跳到我们的视线里。
当地人说,他们一直贴这种年画,年年贴,4元钱一套(两大两小,共四张),在集市上买,有的知道这是湖南做的,有的并不很清楚,“就是个传统、习惯”。这与我们曾经采访过的,关于滩头年画的历史是吻合的。滩头年画从清朝起就开始销往毗邻的贵州凯里境内,那时,全靠商贩肩挑,翻山越岭,一趟就是一个多月。如今交通发达,这种小生意来往非常便捷。
而一些微妙的渊源,就是在这样不经意间,由一些“传统、习惯”和地理环境的因袭,代代传承。
在凯里与黄平交界的重安江镇,我们看到一个路标,写着“革家村”,路上走过的妇女,戴一种垂在肩上、像帽子一样的头饰。后来查阅资料,发现这是一支并未最后识别的少数民族——革族。他们家家户户祭奉红弓白箭,自称祖先从江西迁来。
刘教授还告诉我们,在历史记载中,像都匀,自古以来就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出海的主要通道。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水路,也是大多数地域文化、经济交流得以实现的一种主要载体。
那个久远的年代,鲥鱼自由徜徉,水手们四海为家,是真正息息相通的江湖。值得我们了解与记念。
地理坐标
贵州黄平重安镇
黄平地处黔中腹地,凯里为黔东南州府。重安镇地处凯里市与黄平县交界处。沅水北源重安江流经此地,并在黄平县境内与都匀剑江(市区以外又称马尾河)汇合,称清水江。
贵州日报2004年9月曾报道,重安江上游福泉市段,有磷肥厂。磷肥厂在生产磷铵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磷石膏渣,这种废渣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磷、氟等物质,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磷肥厂渣场建在岩溶发育地区,渣场底部经过废水长期腐蚀形成漏斗,使废水渗漏进入地下水源。据贵州环保部门2004年监测,“重安江水质已遭严重污染,总磷超过国家标准248倍,氟化物超标14.5倍”,部分河段的水面已呈酱黑色。
湖南洪江市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雪峰山以西,是湘西的山地丘陵地带,也是沅江和舞水交汇地。距怀化仅48公里。《水经注》称“......又东至镡成县,为沅水”。镡成,即为黔城汉时县名。
黔城镇原属黔阳县,现与老洪江市(洪江古城)共同归属怀化洪江市,为新洪江市市区规划区域。
★《周年纪念--四水探源之沅水出处》(下)【知青公共频道】
http://cul.sina.com.cn 2005/07/29 19:03 潇湘晨报
在整理3月间所有关于沅水源头的采访资料时,我才发现,贵州的镇远,与湖南的黔城,在更为久远一些的年代,譬如明代、唐代、汉代,甚至2000多年前的秦代、战国时期,都曾有着如此绵密而细致的地缘关联。
在这个四野弥漫着油菜花香的季节,如果我们淡化掉那些张扬着现代气息的沿途风啊
⒏髦指餮?钠?翟肷??约拔颐潜旧砥S谛谐痰募贝傩奶??突嵊辛硪惶跣孪省⑶逦?牡?!--NEWSZW_HZH_BEGIN-->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211.adsina.allyes.com/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cul|culPIP&db=sina&local=yes&js=on"><br><br></script>
复制代码
理线路,安静地浮上来。
从水中浮上来。
这条水,叫舞水。沅水上游最重要的一级支流。
双城记
撰文/邹容 摄影/周志刚
严格意义上说,今天的黔城已经不能独立称为一个县了。它正式的行政命名为“黔城镇”,是与老洪江市合并后的新洪江市市治所在地,也是长沙过雪峰山,往怀化、贵州的必经之路。
3月上旬,我们3次穿黔城镇而过。新建的宽阔街道,预示着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已大踏步朝向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概念迈进。
就在这个新城中心外围不到500米的距离,有两条同样广阔的河流——清水江和舞水,在此相汇,“变身”而为沅水。
临舞水而居。
贵州镇远在舞水下游,湖南黔城则居于舞水之尽头——今天,这仍是两座小城最恒久的地缘关系。
“缅人骑象过桥来”
镇远的名声显然要大于黔城。
早在1986年,镇远就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位置和丰厚的人文沉淀,列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名录。
翻阅现在的湖南、云南或贵州省域地图,依旧可以看出镇远与湘、黔、滇三地的“要害”关系。
“右看滇南头,左尽楚北尾。”镇远位于贵州东部,为多高山深谷的云贵高原东缘,历来被称为“黔东门户”、“湘黔咽喉”、“滇黔锁钥”。
3月13日,在镇远那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拱石桥——祝圣桥(原称舞溪桥,逢清康熙60寿辰重修时改名)桥头碑文上,我们看到其中有“原为湘黔滇古驿道咽喉”、“1936年——1986年,为湘黔公路干线桥梁通车使用”的记载。
如今,在镇远,除省道306继续连通东边的湖南外,还有湘黔复线铁路横贯县境5个乡镇,沿线设9个小车站,“其中镇远为三级站,停靠特快、直快等旅客列车14列”。湖南往贵州方向的列车,一出新晃,就是玉屏、镇远。
镇远往西,过都匀、贵阳,已有高速公路直达云南昆明。
据说,“镇远”有“远镇一方”之意,明白无误地显出了金戈铁马的意味。事实上,镇远在古代也确是兵家、商家必争的“水陆都会”。
一条舞水,在镇远穿插环绕成类似于太极图案的“S”形状,东接水尽头处的湖南黔城,并经沅水直下洞庭、长江;向西,弃舟上岸,走施秉、黄平,最终可穿过云南,直奔缅甸、印度。
“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公元1878年,清知府汪炳敖还为祝圣桥写过这样透着俗世繁华和喧嚣气息的热闹句子。
127年以后。这座古桥已成为镇远县城最经典的地标象征。
宽阔的石板桥面行人稀少,且禁止机车来往。
散淡、宁静。
“缅人骑象过桥”的异国风情——我们只能在桥头迎风而立的冥思中,隐隐触摸了。
古南方的“丝绸之路”
缅甸与云南接壤。有专家研究出古代镇远与云南之间的陆上驿站有20多个。而在镇远县境内,如今尚存12个古码头。
正是这些驿站与码头,勾勒出一幅古南方的“丝绸之路”。
在目前的研究资料中,这条“丝绸之路”,由连接长江的洞庭湖及常德沅水逆流而上,经黔城进入舞水流域,在镇远完成水、陆转换,弃舟上岸,随马帮入云南,最后进入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反之亦通。
在这条线路上,位于舞水下游及舞水尽头处的两座城池——镇远、黔城,起到了同样重要的地理转承作用。
应该说,“古代东南亚入京城”、西南甚至西域与中原的沟通,一个接通舞水与沅水的关键所在——黔城,其历史地理意义,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镇远的价值和意义已广为人知。而黔城,却随着越来越久远的时光流逝,就像舞水边上那座芙蓉楼,就像唐天宝年间谪贬于黔城的“诗家天子”王昌龄在芙蓉楼写下的这句诗一样,始终默然,无语。
历代区划中的镇远与黔城
舞水日夜流淌。临水双城。一个声名显赫,一个寂寥无闻。
追溯沿革,两城都有2000多年历史,其历史渊源还多有“瓜葛”。
相关资料显示,镇远、黔城在秦和战国时期曾同属黔中郡。镇远最早是在公元前227年(秦昭王30年)置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镇远为武陵郡无阳县;同年在今湖南黔城地境设镡成县,亦属武陵郡。当时武陵郡涵括的范围,为今湖南省西南部及贵州省东部。
到了南北朝、东晋时期,黔城被划归无阳县地。
唐天宝初年,黔城又改为黔江、龙标。也正是这个时期,王昌龄被贬于此,任龙标尉,写下了著名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一直到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以其“位于黔省之东而名”(以后,直至1949年,黔城镇都是黔阳县县治;1998年则成为新洪江市市治)。
明洪武初年,镇远曾设镇远州,隶属湖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又为镇远府,改隶贵州。至此,镇远、黔城两城区划,才算分省相隔。
但一条不能割断的舞水,却超越了历朝历代人为的划分,使这两座千年古城生生世世亲密相连。
参考资料:《水经注图》、《怀化防洪建设概况》、《镇远概况》
GEOGRAPHY 印象
“锁钥”镇远
镇远县,辖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3月13日一早,我们在镇远老街一家很普通的米粉店,看到了几幅镇远全景图。
店老板很有心地翻拍了20世纪40年代、80年代的老全景照片,也挂上了自己在2004年拍下的新全景。
这些不同年代拍下的全景图,极为鲜明地呈现出镇远自古以来的地理地貌特征——
舞水下游河段呈倒“S”穿城回绕,出城地带高崖峭壁。两者相合,形成颇具峡江地貌特色的景象。
自镇远,有省道306与湖南公路相连,同时舞水也一路相陪向东,直奔湘境,过新晃、芷江,到怀化市区突然急转直下,往南朝黔城,与清水江汇流为沅水。
GEOGRAPHY 印象
寂寞黔城
黔城,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位于焦柳铁路线上。1998年划归新洪江市,辖属湖南怀化。为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新洪江市市治,3月11日、14日,我们反复路过的黔城镇,并没有给人一种应有的繁华、热闹景象。
总能感觉到这座小城的寂寞、疏离。
也是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却不像镇远或离它更近的另一座水边古城凤凰,有可展览的、哪怕是重修的成片古民居、古街道。一座号称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对此也存颇多争议)的芙蓉楼,临水而建,白天也多半是大门禁闭。
黔城街上也没有四处游逛的背包客。那些喜好山水、人文景观的旅游者,基本都在镇远和凤凰。
黔城最无可争议的是其河流地标——千里迢迢而来的清水江、舞水,就在它的身边相汇。“沅水”的名字从这里开始。
遗憾的是,这样一条绵长而深情的水,在此,却有一道高高的防洪堤坝,将它与黔城人生硬地隔开。
GEOGRAPHY 手记
水,有一颗微微叹息的灵魂
如果3月26日上午10点,在凤凰沱江,你跟我一样,看见了那个仰面躺在小木船上,打开嗓门悠闲唱小调的中年男子;如果3月26日晚上12点,在凤凰沱江,你跟我一样,微雨中目送最后一队河灯飘到视线尽头。你一定会同意我们开始探源四水时就产生过的一种感慨——水边的人生,是最久远的人生。
沱江,是沅水的支流的支流。建在这条水边的小城,曾经孕育过最传奇的人生和最浪漫、洒脱的才情。
同样与沅水一脉相承。镇远,舞水边的古城。
镇远老街那家极普通的米粉店,挂着3张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边城全景图——在过去的岁月里,舞水过镇远的美,文字描述是苍白的。
不过,今天的舞水,在镇远,已看不出它流动的方向。也难以想象它曾经出自崇山峻岭,一路迤逦奔腾。
据说,舞水在城外的上游河段修了水坝,“水就平静了”,但水边的城却变得不太平静。
3月13日,我们看见祝圣桥桥头的河湾处,积满了塑料袋之类的生活垃圾,虽有环卫船在打捞,河水仍呈现出明显的浑浊和油污感——由于城市本身的发展以及旅游业的开发,舞水污染日趋严重。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湖南黔城镇——只要有人类聚居,河流似乎就会被当作一个天然垃圾场。
资料表明,舞水河流经怀化城区段,“很多建筑物、构造物都是建筑在行洪区或河道常水区,严重的束窄河床”,“人为倾倒垃圾、杂物,也造成河道严重淤塞”。
在黔城,为了防洪,人们不得不筑起一道高高的堤坝。也有沧桑的老人闲坐在堤边。但是堤太高,太坚硬,我看不到老人眼里的舞水、清水江和沅水。
我们一般认为,水对于人类,不具有独立意志,只是人类的一种资源而已。所以,我们利用它、改造它甚至截断它,并不需要倾听它的意见。我们甚至不会承认,它奔流的时候,它沉默的时候,它干涸的时候,它悄悄死去的时候,也可能会有一颗像我们一样,微微叹息的灵魂。
同样生活在水边。凤凰沱江那个也撑着环卫木船的中年男子,能够在自己工作的河流上轻轻躺下来,歌唱,这与镇远那位神态失落的米粉店老板,与黔城大堤边表情茫然的老人,应该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吧。
“四水”源头立碑:背后的故事
--------------------------------------------------------------------------------
http://cul.sina.com.cn 2005/07/29 19:15 潇湘晨报
关于湖南河流。 一些感受。一些观点。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撰文/ 邹容 摄影/ 周志刚
GEOGRAPHY手记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211.adsina.allyes.com/main/adfshow?user=AFP6_for_SINA|cul|culPIP&db=sina&local=yes&js=on"><br><br></script>
复制代码
为什么要去“四水”源头立块碑?
4月28日。当我整理“四水”源头立碑的相关稿件时,远赴沅江源的那支小分队尚在返程途中。5天。2200公里。这是“四水”中最远的沅江源头与长沙的来回距离。
黄永玉挥毫写下的“湘江源”、“资水源”、“沅江源”、“澧水源”,被刻在四块巨石上,从4月25日、26日起,悄然伫立于贵州、广西和湖南境内四条河流的源头。
青山。巨石。溪流。喧嚣散尽。天地归于宁静。
“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一年前,我们在湘江源头所遭遇的深切乡愁,如今延伸到了资水、沅江和澧水。
我们找到四水的源头,等于廓清了一个地理定义,同时,也让生命和情感有所附丽。除此之外,更有一种承担随之而来。
《2003年湖南水资源公报》是关于湖南河流水质现状最近的资料数据。我们直接摘登了这份公报中的水质图,图中的四条河流,各段标色,清浊分明。人与水,未能和谐相依,仅一张图表,就一目了然。
我们的地质顾问还采集了“四水”源头水。他希望将这四瓶水进行水质化验。如果数据证明源头水果真如我们所感受到的,洁净、清澈,那么,流出源头以后的长河,其大量超标的粪大肠菌群、汞、六价铬、镉等污染物,就是人类应该反思的比对物证。
镌刻在四水源头巨石上的碑文,文采斐然,情感真挚,出自本报评论员哓宇的手笔。而各篇碑文最后都出现了这样的语句:“保护母亲河,流一滴,思一滴,流一日,思一日”;“保护资水,念兹在兹,永志不忘”;“共饮一江水,同以一片冰心待之,当使此山此水,长存玉洁冰清,流万世甘甜,为子孙福祉”;“感怀哺育之恩,益思保护之重”......
——“四水”源头立碑背后的沉重思绪,在此,显露无遗。
GEOGRAPHY视点
地质专家谈 “四水”流域内地质、生态差异
四水形成后就在三湘大地奔腾不息,由于各个流域所处地质背景有差异,加之人类利用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生态问题也就有差异,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岩石组成不同造成水土流失的差异。
湘江流域多为丘陵平地,虽然中下游红色砂页岩(红层)或灰色钙质岩易水土流失而出现“红色沙漠”和“灰色沙漠”,但该区域农业发达,重视水土保持而不易流失;资水主要流经雪峰山浅变质岩带,植被覆盖率高,故水土流失也不严重;沅水上游大片“红层”分布,地质松散,加之地形切割严重,水土流失甚重;澧水流域内大片灰色页岩分布,极易风化,俗称“萝卜丝页岩”,加之地形坡度大,不仅水土流失,也有水岩流失。
因此,按其地质背景,四水流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依次是澧、沅、湘、资,这一点与输入洞庭湖的水、沙量是一致的。如澧水入湖水量占四水的9.3%,而入湖泥沙量却占19.4%;又如四水的悬移质泥沙量(公斤/立方米)依次是澧(0.416)、沅(0.229)、湘(0.129)、资(0.127)。
另一个方面是矿产资源的不同造成对生态污染有差异。
湘江上游有色稀有矿产资源丰富,采选矿业发达,沿途衡阳市、株洲市有色矿的冶炼能力很强,如株冶国内第一,世界第四,故重金属元素铅、镉、汞污染最严重;资水和沅水矿产资源以锑、金为主,虽有一定冶选能力,但较之湘江流域就弱了,故重金属元素污染不甚严重;澧水上游有数处大型锌铅矿床和省内最大的锰矿床,近年来采、选、冶矿规模日益扩大,正在形成镉污染的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四水流域的地质和生态关系很密切,因而在开发和治理四水流域时,必须考虑两者的关系。 (童潜明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
一切终有报应,一切都有回声
总觉得,逆流而上,到湘江源头去走一遭,比呆在家里冥想环保更真切。事实上,水对生命的意义,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感受着。源头的碑立在那里,不是贞洁牌坊,也不是仅供旅友留影把玩的道具。它是一种召唤,一种以健康本真的科学精神对待自然的召唤。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是人类的共识,生态环境的局部恶化也是事实。在此情境下,如何对待自然,已经不仅是一个意识问题或者科学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和价值问题。
科学的精神要求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的关系时,坚持理性、实证、反思、存疑等原则,要求科学和信仰之间的合作,在敬畏自然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精神,将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细节上,而其现实指向,应该是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一定有办法,在合理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得到发展,得到房子和车子,得到精美的面包,就像防洪不一定只有建大坝,发电不一定要水一样。这真是个很简单的哲学问题。
我相信,一切终有报应,一切都有回声,一切都将找到最终的均衡,就像亿万年前的地球,山崩地裂,海洋在陆地上找到均衡,生物在化石中找到均衡,宇宙在时空里找到均衡。
(雷天遥 媒体从业人员)
GEOGRAPHY纪录
各人有各人眼中的源头
杨耕身眼中的资水
去一条水的源头,总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水是资水,湘省四水之一。源头位于湘西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土奥(两字左右相拼)头村。那里新立着一块上书“资水源”的碑,上面覆着红布,等待我们去把它揭开。因为这种安排,使我们的行程不可能像我的同事邹容、周志刚每次上路那样的寂美。但在同行者的兴奋之中,因一点点的落寞,倒让人从容想象源头况味。
车队疾驰,过邵阳,经双峰,隆回,洞口,绥宁,穿越漫无边际的春天,七小时抵城步,已是暮色苍茫,圆月高悬。人说灯下看美人,我看月下四围的青山,穆穆郁郁,也别有意趣。
水源位于城北三十公里处。第二日一早,因为加入了当地的车辆,车队浩大了许多。
道路开始难行。山势成纵深挺入状,一些房屋零星地散落在山坡,在大片的绿色中,不像花,更像果。看来是要到了。 我突然有了些异样的感觉。
这是一座被称为资源的水电站所在地,溯上,已非人迹所能至。假如阮籍前来,或该大哭而返了吧?立碑于此,看来不无权宜之念。临桥而望,目光让黄马界山给挡了回来,看不到二十公里外的高茆塘,资水真正的源头。然而带着源头的冷澈与清新,一条涧流穿山而出,一下子涌在了我们眼前。涧宽十米许,涧中怪石嶙峋,涧水遇石突涌。一条江的静水流深,一条水的哺育润泽,其来处,竟是这样的激扬么?
天阴着,春天暗绿。
照例是程式化的讲话与揭幕。一个学生,她走上前台,涨红着脸,背着一篇还不太熟的讲稿,她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人会心一笑,不以为意。当覆在碑上的红绸揭开,当鞭炮响起,烙着朱丹的“资水源”三个字,闪着新娘脸上的光泽。“历史”两个字在人群当中流传,一叶飘零,被水带出老远。
当雨点开始打下来的时候,我们也行将回程。
这一次,我们与资水有着同样的方向。
回过头,看人群散去,看碑挺立,看山苍翠,看我们刚才站立的地方,一些被随意丢弃的矿泉水瓶,格外刺目。 (杨耕身 媒体评论员)
吕无然“产生了时空倒错之感”
心驰神往的刹那,我看到了水,是那样恣意横流,是那样奔放无羁。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当我们终于来到这湘江的源头,水流的清澈让人感动得想哭。而周围宁静的古树和与清水同样淳朴的山民,让我再一次产生了时空倒错之感:我们是在哪里,是人间还是桃源?
这次随潇湘晨报《湖湘地理》溯源而上,长途跋涉中裹挟着一份饮水思源的赤诚之心,竟是从未有过的从容。难道在冥冥之中,是有天意在指引着我们开启这样的旅程?
在“湘江源”立碑之后仿佛戛然而止,实则意犹未尽。难道这不是一个新的开始么?对“四水”的进一步探查和追索,对自然的尊重与呵护,这一切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离开湖南的时候,在飞机上我又看到了棋盘似的水路和玉带一般的湘江,突然让我有种别样感觉——这片土地,这般山川河流,难道不是世间最美丽最深邃的语言么?
(吕无然 新浪网文化、读书频道主编)
易早对比湘江两处水
饮了半辈子湘江水,4月25日,终于见到了源头,一偿平生夙愿!
“湘江源”碑就立在近峰岭脚下。我把从长沙带来的水质综合测试笔多处反复测试,数值显示为优质水。我在揭碑仪式上说,我们要把源头水带回去,告诉湘江中下游的湖南人,我们湘江源头有最好的水,有最美的水。
回到长沙,对比着一江两处的水,心情格外沉重。仅仅几百公里流程,它怎么就变得如此浑浊呢?
湘江污染,当代难辞其咎。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米袋子、菜篮子已不成问题,现在应当是解决“水杯子”问题的时候了! (易早 “湘江源”立碑读者代表)
镜头:这块重约2吨的碑,是当地40个村民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用钢绳从峰顶一点一点放下来的。我们看到它时,碑身上还有一些被树枝挂出的斑驳印记。
湘江源立碑处离真正的水源头近峰岭村还有5公里远。4月25日,水源头的几个村民来到立碑现场,有些不服气,“这不公平啊,应该立到我们那儿去”。
GEOGRAPHY图表
2003湖南水资源水质图
其中,Ⅱ类、Ⅲ类为较好水质。Ⅳ类、Ⅴ类为污染水质。
GEOGRAPHY档案
《湖湘地理》“51”特别奉献: “四水”溯源线路示意
再次整理、制作这四条线路,潜意识里,是针对“51”的。
一次难得的出行长假,也许会有人愿意避开喧嚣的人流,沿一个边缘的方向,寻找、享受一份源远流长的宁静和深厚。事实上,在4月26日以后,不管你以何种方式抵达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地,你都能发现我们湖南人在那里立下的源头碑了。
此图是《湖湘地理》完全自驾自助形式的采访线路。因此,我们仍然将它命名为“后旅游时代的实用奉献”。
友情提示:“四水”源头立碑处均适宜于自驾游或自助背包游,“四水”源头点则适宜于自助背包游,并需请当地向导。
四张探源线路图
沅江源:长沙——贵州都匀斗篷山 自驾车:1100公里/单程。途经黔东南。路程最远,风光最美。
湘江源:长沙——广西兴安白石乡 自驾车:560公里/单程。 藏于“深闺”的好地方。水街、灵渠、湘江源、界首红军堂。
资水源:长沙——城步西岩镇 自驾车:400公里/单程。 此源头为赧水。夫夷水源头在广西兴安猫儿山。原始次生林。景色幽深。
澧水源:长沙——桑植五道水镇 自驾车:480公里/单程。 贺龙故乡。途经张家界。
[所有“四水探源”及立碑相关报道均见潇湘晨报网站“四水立碑,饮水思源”专题及“湖湘地理”专栏,网址:xxcb.rednet.com.cn/]
--------------------------------------------------------------------------------
作者: 吴跃军 时间: 2005-11-28 07:34
河之魅--四水探源之“结束篇”
--------------------------------------------------------------------------------
http://cul.sina.com.cn 2005/07/29 19:13 潇湘晨报
河之魅
撰文/邹容 摄影/周志刚
GEOGRAPHY 数字
讲述:湖南河流5341条
[4月19日,湖南水文水质勘测局高级工程师巢中根先生看了我们的“四水探源”系列报道后,热情打来电话。]
据巢工介绍,湖南河流的数量至今并无权威、精确数据。1977年,巢工曾参与主编《湖南河流特征》,这本内部资料对湖南河流的统计是“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河流总长度8800多公里”,“当时那本书编得比较匆忙,现在很有重新修编的必要”。
文献:《水经注》记载湘境15水
自古以来,人类与河流就有着重大关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当时湘境(包括今广西兴安、全州部分地域在内)河流15条。清汪士铎依《水经注》,将15水制图6幅,是其《水经注图》中列名河流最多的图组。
15水分别为:湘资沅澧涟漓溱匡深钟耒米漉浏买。
其中,除“湘资沅澧”对应今湖湘四水外,“涟耒米漉浏买”均为今湘江支流,“钟”为今耒水支流,“漓溱匡深”则为今广西境内河流。
GEOGRAPHY 视点
专家解疑:“四水”成因
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即距今250万年左右,地球发生了造成现代地形基本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它在我国西部表现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急剧上隆阶段,由此,地球海陆分布被改变,形成了青藏高原,也导致了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方向、格局的改变而形成大气降水异常,同时切穿三峡而贯通长江。
当时的“大气降水异常”,一是表现为长江中上游的降水量猛增,使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年均达1067毫米(全国年均只有650毫米,亚洲年均也只有740毫米)。同时,其充沛水量顺长江直泻东海,使第四纪前的内陆湖变为通江湖。因此,三峡贯通和长江水系形成在第四纪初或第三纪末,湘、资、沅、澧四水作为长江流域重要水系,其形成当与长江同时。
<> 在地势格局上,湖南经过造山运动,东、西、南三面环山,海拔均为1000多米以上,中部、北部则逐渐过渡为丘陵和平地,境内大小溪河因而顺此地势切割,贯穿山岭、盆谷,奔向四水,最后连同汨罗江、新墙河,汇聚洞庭。 (湖南省地质研究所原总工程师 童潜明)
GEOGRAPHY 档案
见证大地深处的美: 本报四水探源 “终极”线路
名称 位置 探源时间 探源线路
湘江 北纬24°31′~28°45′,东经110°30′~114°2004年4月1日——4日 长沙——广西兴安白石乡近峰岭(源头点、本报拟立碑处)——兴安灵渠——兴安界首镇—长沙
资江北纬26°~28°50′,东经110°10′~112°10′ 2005年2月25日——3月2日长沙——广西兴安——猫儿山——广西资源桐木江——湖南城步西岩镇资源管理区坳头村(本报拟立碑处)——湖南城步茅坪镇高茆塘村(源头点)——邵阳县双江口(与夫夷水会合处,始称“资水”)——长沙
沅水北纬26°~30°、东经107°~112°2005年3月10日——17日长沙——贵州都匀市斗篷山胡广峡谷(本报拟立碑处)——斗篷山西南麓贵定县摆洗村(源头点)——贵州黄平、镇远——湖南洪江市黔城镇(与舞水会合处,始称“沅水”)——长沙
澧水北纬29°30′~30°12′,东经109°30′~112°2005年3月25日——29日长沙——张家界——桑植县五道水镇七眼泉(本报拟立碑处)——桑植县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斗篷山林区八大公山乡药材场村纸砂坪组(源头点)——长沙
GEOGRAPHY 镜头
流光一霎间:就这样与它相遇
1、最惊心的美丽 沅水:重安江
摄影记者要下车拍油菜花。一步跨到崖边。高崖下的重安江,即“惊艳”亮相。
重安江是沅水北源,这一段的“惊艳”,主要是江中心那五六座仍在利用流水进行作业的、古老的水磨碾坊。
后来,出现在我们版面上的这张图片,以美轮美奂的色彩和风情,吸引了所有“眼球”。
2005年4月1日C8
《两千里长河过黔湘》
2、最难忘的邂逅 沅水:滩头年画
2005年1月22日,我们在湖南隆回滩头镇采访高腊梅手工制作的年画。绝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色彩跳脱、浓烈的滩头年画,一个多月后,3月12日,在近千公里外的贵州,一座大山深处的苗族村寨,会再次惊现眼前。
雪霰飞扬的摆洗村。人声喧哗的滩头镇。贵州。湖南。就这样,因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习俗,立即变得息息相通。 2005年4月1日C8
《两千里长河过黔湘》
3、最感动的相助 沅水:都匀人
如果你还在旅程中,就有一位素昧平生、仅电话联系过的当地人发来手机短信,问“尊贵的客人,你到了吗”,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如果你想采访的一个老教授,比你更早到达相约地点,安静、温文尔雅地等着你,并且将所有你需要的资料完整地复印、传真给你,你又会是怎样的感觉?
——黔南,黔东南,无论风光、人情,的确当得起“人类疲惫心灵最后的家园”这样的赞美。
2005年3月25日C8
《贵州摆洗:神秘的沅水出处》
4、最泥泞的路途 澧水:八大公山
小雨。中雨。大雨。雨后的泥泞。不是人坐车,必须人推车。在这样的天气,上八大公山,我只能用一个词形容——“绝境逢生”。
八大公山,湖南、也是全国第一批(1986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雨雾中始终看不见它的全貌。只有沾满泥浆的鞋子、裤脚,证明我们曾经穿越了它的腹地。 2005年4月22日C8《纸砂坪:高山深处的澧水源》
5、最遗憾的缺席 资水:黄马界塌方
做“四水探源”采访前就一直想,“四水源头都能去到的人,恐怕不多吧”。
遗憾的是,3月19日,在资水西源赧水,我们的步伐受阻。虽然抵达了源头区域(城步高茆塘村),但“正宗”的源头点黄马界(高茆塘村8组)因春节大雨塌方,无法进入。 2005年3月18日C8《城步黄马界:另一种渊源》
6、最不忍的选择 资水:猫儿山源头
资水历来有两源说。西源为城步赧水,南源夫夷水出自风景幽深、秀丽的广西猫儿山。西源水大,南源河长。各自符合“河源惟远惟大”原则。
最后,由湖南省水利厅的工程师们联合确认,以西源赧水为干流主源。其主要依据是,“夫夷水流程比赧水仅长60多公里,而赧水面积比夫夷水大了近两倍”。 2005年3月11日C8 《高山沼泽里的“资江源”》
7、最诱惑的风景 湘江:兴安灵渠
我只能描述,这是一个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伟大的古水利工程。它所呈现出来的惊人智慧以及在春风荡漾里的绝美风光,让人一再流连。
尤须一提的是,此处并不是热炒的旅游景点,游人萧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让它恰恰有了一种难觅的安宁、恬淡意境。 2004年4月15日C8 《湘江:溯》
8、最错位的场面 所有河流上的垃圾和挖沙船
四水。不管是干流还是支流,或者支流的支流。没有哪条河能完全例外。包括凤凰沱江。在沱江的下游桃花岛段,我们同样看到了白色塑料及污浊水面。
但愿时光可以倒流。人类某些文明可以退却。
2005年4月22日C8
《河之魅》
潇湘晨报“湖湘地理”
GEOGRAPHY 手记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月29日——3月29日。春天。与“四水”厮磨相守一个月。从湘江的北纬24°31′开始,一点点,向北。最北是澧水(北纬32°12′)。约8个纬度空间里,一方性情山水。从湖泊到河源,我们在高山之巅怀想大海。
湖南地势,北部低,为洞庭湖冲积平原,东、南、西三面高,分别为幕阜-罗霄山脉,五岭,雪峰山和武陵山,“全省总体轮廓呈向北东开口的马蹄形”。境内流水百折千回,最后大多归于湘、资、沅、澧四水。“四水”属外流河,长江水系。江河北去,入洞庭,连通大海——在地形图上,大海,是我们视野之外,“四水”的恒定指向。
这样的指向,不仅仅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地质意义的大地构造面貌,也包涵了漫长生物进化史中,人类与水源亲密无间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和谐相处的所有辩证理念。在地球上,所有的古老人类文明遗址,包括湖南洞庭湖边的城头山,莫不依偎于江河怀抱。
战国时期《五藏山经》,据说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记载过100多条河流名称;稍晚出现的《禹贡》已涉及洞庭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则记录了当时湘境15条重要流水。
“沅有芷兮澧有兰”, 2000多年前,屈原曾这样深情赞美过在他流寓之地的江河;沈从文写了一辈子“水边的人生”,他不羁的灵魂与一条长长的沅水密不可分。
2004年4月,当我们第一次到湘江,邂逅船老大老艾,在古运河灵渠的湘漓分水碑前,这个祖籍湖南祁阳的中年汉子极其动情地吟咏:“分流到海会有时”;在“四水”的每一个源头村落,都会有人亲切地对我们说,“这个水,最后流到了洞庭湖呐”;今天,当我们发出邀约,要为湘、资、沅、澧源头立碑,更有人表达如此朴素而深情的理由:“我是喝澧水长大的,所以想去澧水源头”;我们的地质专家则以另一种严谨视角,考证“四水”的古老成因,指出“四水流域的地质和生态关系很密切,在开发和治理四水流域时,必须考虑两者的关系”。
记得跟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生态专家聊天时,他们总是将长江称为“LIVING RIVER”——生命之河;一个已经死去的年轻诗人,不曾见过真正的大海,却曾坐在故乡的小河前,写下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广阔而明亮的诗歌。
——寄情山水。人性中最温暖、最浪漫或者说最深沉的情感诉求,莫不与水相关。这一切,从足够久远的年代到今天,从未改变。
2005年春天。一次次地踏水而行。在漫长的路途中,在与大海方向相逆的追溯中,我们奇妙而深切地体会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水,是一切美好情感的源头。愿我们常怀一颗虔敬之心,接近,感受,与它无间相融。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