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江永印象(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客瀛谈    时间: 2011-3-1 00:34     标题: 江永印象(一)

                                          

                 江永印象(一)

                                                                                       

                                                                                         

 

 

                                            母亲河--------潇江

 

        一九六四年深秋。 汽车终于将我们送到此行的终点-------潇江河畔的上江墟公社 来不及抖落满身的征尘,我急急忙忙跳下汽车,放眼一望,喜滋滋地一道清流汩汩地奔来。 啊,潇江,你竟然是这样的温柔!你竟然是这样的妩媚!你竟然是这样的秀美!你以如此坦荡的胸怀迎接了远方落魄的游子,洗涤了这群无端遭受放黜的青春少年的心头上的阴霾。我竟忘记了背井离乡,远离父母的忧伤,沉醉在你深秋色的怀抱里。

        公社依傍潇江就坐落在墟集的尽头。一座临江的古戏台颓坍地立在河岸,岁月无情的风雨剥蚀,早已洗尽了它昔日的铅华,但戏台四角飞檐翼然翘立,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丰姿。进街的道路,是用青石板铺就的,约一丈来宽。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年复一年被人们的脚底反复磨砺,已经变得光滑如镜,依稀可以照见街上行人的身影。街的两侧是几家零落的店铺,在黄昏的暮色里,黯淡而凄清。

 

        街的中央几级石磴,便是过河的码头,码头下是一座浮桥。跨河一字排开着九条渡船,横江的两条碗口粗的铁链分别锁着船头和船尾,船与船之间铺有四块一尺来宽的跳板,以便两岸的行人往来。登上浮桥,眼见桥下的流水宛如翡翠一样的晶莹剔透,纤尘不染,那河底的水藻随着波浪优雅地摇动柔韧的身躯,游鱼在浮动着的水藻间自在嬉戏,历历可数。啊,我被眼前的奇景所震撼了。我从来也没有料想到这偏僻的蛮荒瘴疠之地---出产“异蛇”的“永州之野”的奇山异水,日后竟成为我的艰难农耕生活的精神乐园。 这碧绿的一衣带水从此与这群青涩的少年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春耕时节,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江畔,冒着料峭的春寒,一次次潜入江底,用双手揪拔出那牢牢扎根在河床上的水草,放在由女孩子们守护的门板上。我们互相扑打,击水,尽情地吆喝,嬉戏,有时候我们故意久久地潜入江底,或者是悄悄地潜回来,躲在门板的另一侧,女孩子们很久看不到我们浮出来,开始还在嘻笑的脸上渐渐地变了颜色,直到以为我们被水草缠住在江心,才突然恐怖地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我们这才在她们眼前突然冒出来,给她们一个惊喜,同时也换来了几巴掌。就这样原始的劳作,也让我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乏,也忘却了对前途的忧虑。当捞出的水草堆积起来有如小丘,门板的浮力无法承载水草重量的时候,再把它推回到江边,一担担送到各自的队里做绿肥。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知道,这些水草究竟有不有肥效。

 

       夏日的傍晚,浮桥上凉风习习,水面波澜不惊。我们静卧在船头,听船底潺潺的水声,仰望浩瀚的星空。心仿佛在太空里遨游,突然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涌上心头: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的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是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河对岸下新屋那边不知是谁拉起小提琴, 幽怨的《小夜曲》沿着水面飘过:

                                往日的爱情,

                                已经永远消逝。

                                那幸福的回忆,

                                像梦一样留在我心中…… 。

 

    那时候,我们不懂爱情。如诉如泣的琴声,却似乎把我们带回到岳麓山的白鹤泉边,带回到天心阁下父母居住的小屋,带回到花岗石铺就的长街小道…… 。黯然销魂者,是一股浓烈的乡愁,是对前路的茫然。

 

     江的对岸,河沿上的小屋里,居住着守桥的老人,他面色黧黛,脸上满是被风风雨雨雕刻的皱纹。说是守桥,其实也就是查看跳板的位置是否稳妥。春天,山洪暴发,他便将浮桥收拢起来,停靠在河岸边,免得被洪水冲走。这时候要过渡的人,只要站在江边对着小屋高喊:过河啰…….,他便披着蓑衣,用一支长篙,悠悠地荡出一只船来,把你载到河的对岸去。倘船上有青壮年的山民,往往便从他手中接过长篙临时充当了一回水手。老人便幽幽地坐在船头,从腰间抽出紫竹蔸制成的杆烟袋,点燃来默默地吸烟。那一闪一闪的火光,便在夜雾中缓缓前行。这使我想起沈从文先生《边城》的情景,只是那船中没有了美丽的翠翠。 到岸了,人们纷纷离去,那时候过渡是不要钱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义渡”。

      老人小屋的窗前总是点着一盏如豆的油灯,无论是大雾横江,或者是风雨如磐的暗夜,那点星火,一直指引着行路人的方向。即使是四十六年后的今天,一回想到这点灯光,心中依旧充满温馨,充满了人性光辉的大爱。

 

      江永毗邻广西桂林,地质同属喀尔喀地貌,风光景物当然与桂林别无二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沿着潇江,两岸是层层叠叠山峦。与湘中丘陵不同的是,它们毫无蜿蜒之态,只是傍若无人地拔地而起,突兀嶙峋,星罗棋布互不依仗。一律青灰色的石岩,孤兀耸立如异军突起。倒影在秋江里,宛如一幅幅名家手笔的水墨长卷。特别是时近深秋,峭壁上偶尔一两株经霜的枫树,变成了璀璨的颜色,火把似的点染着青灰色的峭壁,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潇江是宁静的,一道道用石灰石堆集起低矮的拦河坝横江而立,江水绵绵不断地漫过河坝,纯洁得有如一匹白练。水坝下,往往是鱼群出没之处,也许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一丝不挂的浑身黑得发亮的男人,扛着一支同样乌黑的鸟铳,在拦河坝上逡巡,他傍若无人,赤条条地在河坝上走来走去,目不斜视地注视着水底。正当你惊讶万分的时候,他突然“轰”地朝水中就是一铳,顺手将鸟铳朝河岸一甩,纵身跳进水里,转眼间便抓着一条肥大的金丝鲤浮出水来。他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

     在拦河坝的一端留着一个豁口,那里便立着一扇高达两丈的筒车,宁静的江水在这里变得湍急起来,刷刷地推动着筒车的轮叶,同时流水也哗哗地灌满了绑在轮叶上的竹筒,随着筒车得旋转,江水被带离江面,注入高岸上的渡槽,流进干涸的农田。千百年来,这些用树枝树干编织的极其原始的提水工具,到今天依旧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能。 在它那“依依呀呀”古老歌谣的吟唱里,你想到的难道只是对古人智能的慨叹,或者抒发怀古的幽思?难道你就不觉得它的厚重和纯真,它的朴实和执着,正象征着匍匐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默默地耕耘着的勤劳宽厚的江永人!

 

     一个地处边陲的穷困山区,当年人口才十六万的小县,一下子接纳了六千多长沙的知识青年,这在移民史上,恐怕不仅是前无古人,也是后无来者的。江永人所付出的,所奉献的,哪怕是今天接受三峡大移民的任何一个地区都是无法比拟的!

 

     “大爱无言”,特别是在“大饥荒”三年之后的一九六四年,江永人默默无语地从自己饭碗里匀出来的米粮,养活了我们这六千多“外来户”。

     潇江水,静静的流。走过远古,走过洪荒,滋润了六千长沙儿女干涸的心田。

     潇江啊,我们的母亲河,你是我们的摇篮,我们的乐园。你是我们心头最美丽的梦。

     潇江啊,是你亲手翻开我们生命里全新的一页,开启了我们生命征途的第一扇门。其中有伤,也有痛,有欢乐,也有眼泪。 而后四十多年的时光流逝,不论我们是在南粤的花城,还是在悬冰的北国,是在炽热的南非,还是在密西西比的纽约,我们魂牵梦绕的,我们刻骨铭心的还是你----- 潇江,我们的母亲河。                                                                  

                                                        

                                                                                                                                                                            海客瀛谈 2011.2.2 除夜


作者: 孟晓    时间: 2011-3-1 08:02

      潇江啊,我们的母亲河,你是我们的摇篮,我们的乐园。你是我们心头最美丽的梦。 潇江啊,是你亲手翻开我们生命里全新的一页,开启了我们生命征途的第一扇门……——楼主好精美的文字,值得学习!
作者: 海客瀛谈    时间: 2011-3-1 11:57

回复 2# 孟晓 谢谢梦晓。如果你愿意。请帮我编排一下。这我实在是不会。如今这个模样,真很难阅读。请原谅我这个不情之请。好在是一家人,你也不会见怪的,对吗?
作者: 椰风海韵    时间: 2011-3-1 13:14

      江永,潇江,这个曾经有我孩子伯父、伯母汗水和泪水,初恋与彷徨的地方,因他们只在网下与知友联系,所以我也很少去江永版块,对那一方山水与人知之甚少,真是罪过。

   读完此帖,楼主对第二故乡的眷恋象那“依依呀呀”的水车声,象一首民谣,在我心头萦绕着,是那么深情而优美!


作者: 海客瀛谈    时间: 2011-3-1 13:33

回复 4# 椰风海韵

 谢谢斑竹,愿你的兄嫂看看我的这篇文章。他们也许会有比我更加深层的感慨。湖南知青网是我们共同的乐园。他们上来,会得到比网下更多的朋友。


作者: 海客瀛谈    时间: 2011-3-1 13:40

如果你愿意。请帮我编排一下。这我实在是不会。如今这个模样,真很难阅读。谢谢
作者: 永明马灯    时间: 2011-3-1 13:56

“我们魂牵梦绕的,我们刻骨铭心的还是你----- 潇江,我们的母亲河。”

                         同梦同想同感。


作者: 峭壁松    时间: 2011-3-1 14:02

江永印象(一)

一九六四年深秋。 汽车终于将我们送到此行的终点-------潇江河畔的上江墟公社 来不及抖落满身的征尘,我急急忙忙跳下汽车,放眼一望,喜滋滋地一道清流汩汩地奔来。

 

啊,潇江,你竟然是这样的温柔!你竟然是这样的妩媚!你竟然是这样的秀美!你以如此坦荡的胸怀迎接了远方落魄的游子,洗涤了这群无端遭受放黜的青春少年的心头上的阴霾。我竟忘记了背井离乡,远离父母的忧伤,沉醉在你深秋色的怀抱里。

 

公社依傍潇江就坐落在墟集的尽头。一座临江的古戏台颓坍地立在河岸,岁月无情的风雨剥蚀,早已洗尽了它昔日的铅华,但戏台四角飞檐翼然翘立,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丰姿。进街的道路,是用青石板铺就的,约一丈来宽。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年复一年被人们的脚底反复磨砺,已经变得光滑如镜,依稀可以照见街上行人的身影。街的两侧是几家零落的店铺,在黄昏的暮色里,黯淡而凄清。 街的中央几级石磴,便是过河的码头,码头下是一座浮桥。跨河一字排开着九条渡船,横江的两条碗口粗的铁链分别锁着船头和船尾,船与船之间铺有四块一尺来宽的跳板,以便两岸的行人往来。登上浮桥,眼见桥下的流水宛如翡翠一样的晶莹剔透,纤尘不染,那河底的水藻随着波浪优雅地摇动柔韧的身躯,游鱼在浮动着的水藻间自在嬉戏,历历可数。

 

啊,我被眼前的奇景所震撼了。我从来也没有料想到这偏僻的蛮荒瘴疠之地---出产“异蛇”的“永州之野”的奇山异水,日后竟成为我的艰难农耕生活的精神乐园。 这碧绿的一衣带水从此与这群青涩的少年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春耕时节,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江畔,冒着料峭的春寒,一次次潜入江底,用双手揪拔出那牢牢扎根在河床上的水草,放在由女孩子们守护的门板上。我们互相扑打,击水,尽情地吆喝,嬉戏,有时候我们故意久久地潜入江底,或者是悄悄地潜回来,躲在门板的另一侧,女孩子们很久看不到我们浮出来,开始还在嘻笑的脸上渐渐地变了颜色,直到以为我们被水草缠住在江心,才突然恐怖地声嘶力竭地大叫起来。我们这才在她们眼前突然冒出来,给她们一个惊喜,同时也换来了几巴掌。就这样原始的劳作,也让我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乏,也忘却了对前途的忧虑。当捞出的水草堆积起来有如小丘,门板的浮力无法承载水草重量的时候,再把它推回到江边,一担担送到各自的队里做绿肥。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知道,这些水草究竟有不有肥效。

 

夏日的傍晚,浮桥上凉风习习,水面波澜不惊。我们静卧在船头,听船底潺潺的水声,仰望浩瀚的星空。心仿佛在太空里遨游,突然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句,涌上心头: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下新屋那边不知是谁拉起小提琴,幽怨的《小夜曲》沿着水面飘过:往日的爱情,已经永远消逝。那幸福的回忆,却一直留在我心中……。

 

那时候,我们不懂爱情。如诉如泣的琴声,却似乎把我们带回到岳麓山的白鹤泉边,带回到天心阁下父母居住的小屋,带回到花岗石铺就的长街小道……。

 

黯然销魂者,是一股浓烈的乡愁,是对前路的茫然。江的对岸,河沿上的小屋里,居住着守桥的老人,他面色黧黛,脸上满是被风风雨雨雕刻的皱纹。说是守桥,其实也就是查看跳板的位置是否稳妥。春天,山洪暴发,他便将浮桥收拢起来,停靠在河岸边,免得被洪水冲走。这时候要过渡的人,只要站在江边对着小屋高喊:过河…….,他便披着蓑衣,用一支长篙,悠悠地荡出一只船来,把你载到河的对岸去。倘船上有青壮年的山民,往往便从他手中接过长篙临时充当了一回水手。老人便幽幽地坐在船头,从腰间抽出紫竹蔸制成的杆烟袋,点燃来默默地吸烟。那一闪一闪的火光,便在夜雾中缓缓前行。这使我想起沈从文先生《边城》的情景,只是那船中没有了美丽的翠翠。

 

到岸了,人们纷纷离去,那时候过渡是不要钱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义渡”。老人小屋的窗前总是点着一盏如豆的油灯,无论是大雾横江,或者是风雨如磐的暗夜,那点星火,一直指引着行路人的方向。即使是四十六年后的今天,一回想到这点灯光,心中依旧充满温馨,充满了人性光辉的大爱。

 

江永毗邻广西桂林,地质同属喀尔喀地貌,风光景物当然与桂林别无二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沿着潇江,两岸是层层叠叠山峦。与湘中丘陵不同的是,它们毫无蜿蜒之态,只是傍若无人地拔地而起,突兀嶙峋,星罗棋布互不依仗。一律青灰色的石岩,孤兀耸立如异军突起。倒影在秋江里,宛如一幅幅名家手笔的水墨长卷。特别是时近深秋,峭壁上偶尔一两株经霜的枫树,变成了璀璨的颜色,火把似的点染着青灰色的峭壁,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潇江是宁静的,一道道用石灰石堆集起低矮的拦河坝横江而立,江水绵绵不断地漫过河坝,纯洁得有如一匹白练。水坝下,往往是鱼群出没之处,也许有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一丝不挂的浑身黑得发亮的男人,扛着一支同样乌黑的鸟铳,在拦河坝上逡巡,他傍若无人,赤条条地在河坝上走来走去,目不斜视地注视着水底。正当你惊讶万分的时候,他突然“轰”地朝水中就是一铳,顺手将鸟铳朝河岸一甩,纵身跳进水里,转眼间便抓着一条肥大的金丝鲤浮出水来。他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笑容,在拦河坝的一端留着一个豁口,那里便立着一扇高达两丈的筒车,宁静的江水在这里变得湍急起来,刷刷地推动着筒车的轮叶,同时流水也哗哗地灌满了绑在轮叶上的竹筒,随着筒车得旋转,江水被带离江面,注入高岸上的渡槽,流进干涸的农田。千百年来,这些用树枝树干编织的极其原始的提水工具,到今天依旧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能。在它那“依依呀呀”古老歌谣的吟唱里,你想到的难道只是对古人智能的慨叹,或者抒发怀古的幽思?难道你就不觉得它的厚重和纯真,它的朴实和执着,正象征着匍匐在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默默地耕耘着的勤劳宽厚的江永人!

 

一个地处边陲的穷困山区,当年人口才十六万的小县,一下子接纳了六千多长沙的知识青年,这在移民史上,恐怕不仅是前无古人,也是后无来者的。江永人所付出的,所奉献的,哪怕是今天接受三峡大移民的任何一个地区都是无法比拟的!“大爱无言”,特别是在“大饥荒”三年之后的一九六四年,江永人默默无语地从自己饭碗里匀出来的米粮,养活了我们这六千多“外来户”。潇江水,静静的流。走过远古,走过洪荒,滋润了六千长沙儿女干涸的心田。

 

潇江啊,我们的母亲河,你是我们的摇篮,我们的乐园。你是我们心头最美丽的梦。潇江啊,是你亲手翻开我们生命里全新的一页,开启了我们生命征途的第一扇门。其中有伤,也有痛,有欢乐,也有眼泪。而后四十多年的时光流逝,不论我们是在南粤的花城,还是在悬冰的北国,是在炽热的南非,还是在密西西比的纽约,我们魂牵梦绕的,我们刻骨铭心的还是你----- 潇江,我们的母亲河。

 

海客瀛谈于2011.2.2 除夕夜

 

 

(代海客瀛谈兄编辑,分段处弄不好,见笑。)


作者: 麓山远眺    时间: 2011-3-1 16:05

 

 

 

                    这么多年过去了,江永的山水仍使我魂牵梦绕,江永的知青

    岁月在脑海仍那么清晰。楼主的美文,更引起我的怀念和感慨。

        文笔那么细腻动人,期待更多的好作品!  


作者: 海客瀛谈    时间: 2011-3-1 16:06

谢谢峭壁松,这样读起来就没有那么费力了,我们都眼力不济了。谢谢你的不止是我,应该还是我们这群老知青。因为这样,他们读起来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一笑!
作者: 布谷催春    时间: 2011-3-2 09:01

很不错的一篇抒情散文如临其境……谢谢楼主。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