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南岳忠烈祠 农历正月初六,我们与哥巴兄一起陪两位重庆知青朋友专程去南岳拜谒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从长沙出发,从京港澳高速公路南行80分钟大约120余公里,便来到熙熙攘攘的衡东县新塘镇,这里是去南岳的必经之地,人多车密,路两边卖香的店铺鳞次栉比,摊贩络绎不绝,向西过湘江桥,多次遇到汽车发生追尾事故,只能放慢车速小心翼翼而行,从新塘到南岳据说只有14公里,却也行驶了1小时,比手扶拖拉机快不了多少。
街道两旁不能停车,临街的铺面前如果不消费也是不允许停车的,好在有几个大型停车场,但每辆车收费20元,且没有正规票据,不知道当地是如何管理的。停车场就在前领导人题字“寿岳衡山”的牌坊下,仿佛在嘲笑“天高皇帝远”管我不着<
|
停好车一打听,自驾车不允许上山,所有游客必须到“游客服务中心”购票。到“服务中心”一问,只要是进门上山,门票每人100元,乘坐景区的游览车上下全程通票每人80元,如果只上行或下行乘车,单边40元。同行的哥巴兄对此十分不满:到忠烈祠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游览其他景点,为什么要收门票呢?为什么不能够把收票处移到忠烈祠以上呢?记得苦椎山人在一篇帖子里也提到过类似的问题,并引用了台湾蒋孝严的意见建议,只要有关部门真正引起重视,问题其实是不难解决的。fficeffice" />
售票员听说我们只到忠烈祠,也觉得买全程游览车票实在是太不合算,要我们步行登山。进山的大门就是利用了原来的“胜利坊”,这座牌坊是1947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修建的,看着牌坊上三个大字,我想起一句不合逻辑的话:“有一种胜利叫失败”,但无论如何,中华民族是在经历百年屈辱之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抵抗外族强敌胜利的,那段悲壮的历史应该永志不忘。
走进胜利坊,却发现仍有一些汽车行驶上山,法律和规定向来对于权力、金钱和关系无效,这种现象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改变。在进门处也还停有一种浅绿色的“免费公交”,但如果天真的认为真的会免费,那就枉为国人了。
山下的喧闹和不快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情绪,爬山对于我们一行不算太困难,哥巴有一副体育老师的好身板,连尼泊尔的陡坡也不在话下,两位重庆朋友来自山城,自然如履平地,燕归来因为在家经常接受“魔鬼训练”,步行几公里也是家常便饭,只有我体力差一些,但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那首诗,我也平添了一股勇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为了远来的友人,也为了那么多在这里默默长眠的先烈。
虽然还看不到春的消息,路边的丛林溪涧仍蔚为可观,上到华严湖,掩映在树木中的大坝和亭子就是一处不错的景色。
路边一棵古松边忽然遇到一位老者在压腿锻炼,一问已经72岁了,童子功已经练了十多年,每天骑山地车上山,风雨无阻,看那清癯矫健的身姿,透着仙风道骨,令人羡慕不已。
路边有个小摊,看摊的是位小姑娘,专心在做寒假作业,大约是受山川灵气的熏陶,显得很有定力。
燕归来抢先一步,洋洋得意。
溪涧上有亭翼然,当地老乡告诉我们,忠烈祠快到了。
在老乡家吃过午饭,他开车送我们到忠烈祠的大门口。忠烈祠的大门是一座碧色琉璃瓦的牌坊,走进门楼,是一条青石条铺地的长长甬道,两旁翠柏夹道。过了甬道是“七七”抗战纪念碑,中间大周围小的五颗炮弹造型的石雕直指苍穹,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日的不屈意志。
纪念碑的后面是纪念堂,左右两个展室展出不多的图片资料,记叙南岳忠烈祠建立的经过,也提到蒋介石曾经发表《抗战宣言》、在南岳四次召开军事会议、组织指挥正面抗战和开办游击训练班。如果展出资料更充实些,会给参观者更详实生动的抗战史教育。忽然想起学过一篇著作,指责蒋介石在抗战时期躲在峨眉山上乘凉,抗战一胜利就迫不及待地下山“摘桃子”,看来过去对于蒋氏的评价的确有失公允。
走出纪念堂的后门,拾级而上的276级台阶据说是象征在抗战中牺牲的276位将领,正中用白石镶嵌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格外醒目。台阶下有座造型别致的“安亭战役纪念亭”,是专门纪念在淞沪战役最后一役中阵亡的将士。我的外公是淞沪战役的幸存者,我在亭前伫立,为外公的战友英灵默哀。
纪念亭前立有一块石碑,镌有“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的大字,南岳忠烈祠在抗战期间曾被日寇侵占破坏,1953年,当地又奉命将所有带有“反动”意义的徽章、题词、碑记一律凿除,“文革”对忠烈祠的毁坏更是彻底,不知道这块石碑如何躲过了多次的劫难。
忠烈祠的主殿矗立在最高处,庄严肃穆,背靠香炉峰,俯瞰苍茫大地。大门上悬挂着蒋中正题写的“忠烈祠”匾额。打量这三个字,方方正正,与毛泽东的狂草是极不相同的风格,这是否也与他们的不同性格有关呢?
忠烈祠大厅的正中立着各次会战中阵亡将士总神位,前面有香炉和香案,哥巴兄回忆说,他幼年在南岳居住生活,当年在这座香案上摆放着两本厚厚的阵亡将士名册,经过这么多年月和变故,名册早已不知去向,只有几十座汉白玉雕刻的丰碑记录着52位入祠的抗战将领的简略生平,我也注意到其中不少是我们的黄埔前辈。据说抗战阵亡将士总数超过300万。我们想在神位前敬献一束鲜花或一座花篮,但从长沙到南岳沿途没有看到一处花店,这让我们深为遗憾。神位前的香炉里插有几支香烛,印着“财源滚滚”、“有求必应”等字样,我想起在哈尔滨参观日寇七三一细菌部队遗址和在海拉尔参观日军要塞,在那里都有工作人员为参观凭吊遇难者准备了鲜花和花篮,我们湖南衡山南岳的抗战忠烈祠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同类建筑,每年都有全国和海外大批参观者、游客前来拜谒,为什么不能够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些呢?有人说,日本把他们的靖国神社当作最神圣的场所和神灵,我们不应该对挽救了国家民族危亡的英烈们致以应有的敬重吗?
下山途中,我又一次看到了矗立在山间的青铜寿鼎。巨鼎不是为英烈们铸造的,他们早已献身在血与火的战场,他们早已静卧在青松翠柏之间,几经荣辱,几被遗忘,但也只有他们将与天地同寿!
国人大多还在过节,犟牛兄夫妇及哥巴等一行人去到南岳拜谒抗战忠烈祠,其情可感,其为可敬。现在的人们还有多少记得为国捐躯的将士,还有多少怀念那些黄土地下的英灵啊!向你们致敬了。
回复犟牛诸君。。。
在松柏掩映的翠峦环抱之中,有一座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的宏伟陵墓。它肃穆地面北屹立于香炉峰下方。这便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修造的忠烈祠。
忠烈祠于一九三八年筹建,一九四二年落成。是我国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忠烈祠规模宏大,依山而建,整个布局为方体,前低后高。祠内的花岗岩石板大道和二百七十六级石磴衔接,将牌坊、“七七”纪念塔、纪念堂、致敬碑、享堂从下而上组成一体,长二百四十米,宽六十米,占地面积一万四千四百平方米。忠烈祠其上是蒋介石游南岳的纪念林,两侧是翠绿山峦,四周是参天古松,把整个建筑紧紧地环抱于山中。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1983年10月,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南岳大庙北后门,沿东线登山公路北上约四公里,便到了忠烈祠,步入忠烈祠,通过高大雄伟的三孔片坊,是一开阔式庭院。两排整齐的翠柏亭亭玉立,其间苗木葱绿,花开朵朵。沿石板道行百余步,便是巍然耸立的“七七”纪念塔。塔座四周有四块嵌汉白玉的“七七”铭文的青石碑。纪念塔中间有五颗炮弹直指蓝天,弹体一大四小,屹立在一起,象征着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决抗战。
再往前便是石墙碧瓦的纪念堂,古朴大方。纪念堂中央,耸立着一块高约六米的汉白玉石碑。石碑置于平铺着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上。石碑正背两面原刻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碑文。纪念堂后面,沿山势建有二百七十六级石磴,分两侧而上,石磴呈台阶式,共九层,以致敬碑为界,下面六层,上面三层。两侧石磴中间的斜坡上,是一块绿茵草地,台阶中间点缀着四季常青的花草灌木。石磴两侧是高大绿树,把石磴掩盖得严严实实,致敬碑在石磴台阶中间,有四条柱拱托着平面石板,上面是一个大型球冠,两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路旁有一石碑,正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提醒游人到此肃立,缅怀英烈。
上去便是享堂。享堂是忠烈祠风最大的建筑物,地面呈十字形,有坚固雄厚的花岗岩石墙,双面浮雕三拱的汉白玉石门。正面上部,六根花岗岩石柱稳托着朱红色歇山式双檐,中间两条柱上悬挂着金色的长方形横匾,其上题字:“忠烈祠”,款署“蒋中正”。在享堂大厅后墙壁上,嵌着三十六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历代爱国志士的诗词。
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党三十七军门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党六十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军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在战斗中,该师不少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有郑作民、孙明瑾将军等个人墓葬,有74军、60师、140师等集体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显。名山忠骨,相得益彰。
http://player.56.com/v_NTY0NjcyNDc.swf
回复 4# 友情周末
抗战英烈,天地同寿。
看到邓鹏教授很感亲切,谢牛友报道!
回复 8# 明明
回复明明:南岳忠烈祠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陆续修复,原有的抗战阵亡将士花名册早已被毁,有的墓碑上有姓名但很少,残缺不全。你可以到“黄埔军校同学会”网站的第十四期毕业生名录里查找,如果你知道郭伯琴所在部队番号或其他线索,可以到南京第二国家档案馆查找。
一腔热血铸就忠烈寺,
满怀哀歌痛悼黄埔魂!
谢谢犟牛夫妻放弃休息远赴南岳的倾情报道。
黄浦忠烈英魂永留人间!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