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十集电视系列片《孙子兵法》 【知青公共频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2-1 10:41     标题: ★十集电视系列片《孙子兵法》 【知青公共频道】

 【题记】本片试图用五千余年的历史来阅读这部五千余字的兵书。

★十集电视系列片《孙子兵法》1根上(根 策 谋 争 融)【知青公共频道】

http://player.56.com/v_NTgxMjc3MTU.swf

《孙子兵法》第一部:根(上)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一部:根(上)

追溯中华文明史上智慧型文化的根源,黄帝首次开创了在战争中运用智慧的先河。探讨《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当时生活的历史背景。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为什么东方人具有好动脑筋善于思索的性格特征?俗话说,“两军相逢,勇者胜”。神秘的八卦图至今让专家学者们绞尽脑汁。而一部《周易》据说至今已有上千种解释。智者军师姜太公在灭商兴周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后来封于齐国。由此而产生的丰富齐国兵学源流诞生哺育了孙武。

 

评论

《孙子兵法》第一部 :根(下)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一部 :根(下)

http://player.56.com/v_NTgxMjc3MTc.swf

姜太公创建了齐国,实行了开明的政策富国强兵,使齐很快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广开言论创“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由此而来,各方学派应运而生,创造了孙子兵法产生的温床。当时山东同时出现了三个对中华文化有突出贡献的伟人 ---- 孔子、老子、孙子,决不是偶然的,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孙子诞生于齐国,今有故里之争。孙子的后代杰人辈出,最有名孙子后代孙膑以计灭庞涓而受千古传颂。孙膑的老师纵横家鬼谷子更是一神秘人物。以一部奇书《鬼谷子》而被后人毁誉参半,但打动了基辛格的心。基辛格终成中美建交之壮举,是否其中有二千年前鬼谷大师的影响?

 

评论

《孙子兵法》第二部:策(上)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二部:策(上)

http://player.56.com/v_NTgxMjgxNjc.swf

公元前 512 年,年轻的孙武为避内乱离开故乡来到当时的沿海新兴国家吴国,寻求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结识伍子胥后以兵书“十三篇”进献吴王,并训练宫女,力斩吴王宠姬终被任为将军。当时吴国要向内陆发展的主要对手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国。楚国雄厚的物力和人力,军队强大不可一世,要战胜楚军并非易事。吴王喜得军师孙武,并听从孙武的建议按兵不动,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增强国力,等待伐楚的时机。

 

评论

《孙子兵法》第二部:策(下)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二部:策(下)

http://player.56.com/v_NTgxMjg1Njg.swf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历史上有数不清的武门豪杰。而武术的传授有其特有的神秘性。自古以来“武为文用”,讲“练拳归道”,即追求真理的最高境界。原楚国武将伍子胥即是这样的忠臣。其父兄为主持正义被楚王杀害,子胥被迫逃到吴国,同孙武一起扶佐吴王,兴国强兵。当时实力相对薄弱的吴国要想打败强大的楚国,孙子和伍子胥定出“疲楚误楚”的重要计策,使楚国疲于奔命,警惕丧失。   纵观战争历史,军事实力固然重要,而卓越的指挥更重要。大唐的开创者李世民既一著名军事家,他手下更有被后人描写成托塔天王的著名军事家李靖等人,终再次统一中国建立“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成为当时在世界上领先的“现代化”国家。而唐明皇一时失误,令坚守潼关的守军出关迎战叛敌安禄山,终酿成国都失守,缢死贵妃的惨剧。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 ”不是一句空话。

 

评论

《孙子兵法》第三部:谋(上)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三部:谋(上)

http://player.56.com/v_NTgxMjkwMzU.swf

欧洲近代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因著《战争论》一书而被人们称为“战争之父”。而早在他二千三百年的孙子在所著兵书中却已经精辟地阐明了战争的理论,令后任不得不叹服。《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核心“计篇”中提出的“庙算”观点,使战争从原始的简单对打撕杀升华到统观全盘的智慧型思考,使当时人们对战争结果的预测脱离传统的迷信占卜而开始步入科学的轨道,终于开始初步掌握驾驭战争的规律。时至今日,当年简单的草根木板棍的“庙算”已发展到大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庞大指挥系统,但理论的起源还应归于《孙子兵法》。今日商业竞争中应运而生的商情信息产业同样使商家“知己知彼”而立于不败之地。   军中自古以来流传一句名言,“一个优秀将军至少抵十万个优秀士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崇拜书生样的军师,而不喜欢蛮汉般的战将。兵法中说,“百战百胜不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在民间最有名的流传最广的智慧化身大概就是诸葛亮,一部《三国演义》使看似只能在沙场上进行的战争变成胸中韬略计谋的抗衡。诸葛亮、曹操、司马懿等军事天才辈出,在中国大地上演出了波澜壮阔的武剧。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2-1 10:55     标题: ★十集电视系列片《孙子兵法》 【知青公共频道】

《孙子兵法》第三部:谋(下)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三部:谋(下)

http://player.56.com/v_NTgxMjk0NzU.swf

孙子兵法中一条重要的理论是“慎战”,战争是“凶”事,一定要慎重对待。诸葛亮一生谨慎,却也难免不犯错误。“大意失荆州”的关羽断送了蜀国的大好形势,但他本人后来却被一直加封到帝,恐怕不是出于他的武功而是统治者认为他的“无二心”。所以中国的“武圣”称号给了关羽而没给孙武也就不足为奇了。兵法说,“主不可恕而兴师”,而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兴兵伐吴,犯了兵法大忌,被火烧联营七百里,蜀国元气大丧。诸葛亮独撑社稷大厦,心机用尽,最后饮恨五丈原,他在中国人眼中一直是崇拜的对象,主要原因也是他机智过人善用计谋。今天“商场如战场,竞争如战争”,要求生存,求发展,不开动脑筋,巧应百变,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   吴国在经过六年的战争准备之后,孙武认为进攻时机已成熟,公元前 506 年,正式出兵伐楚。

《孙子兵法》第四部:争(上)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四部:争(上)

http://player.56.com/v_NTgxMjk3NTE.swf

兵法之重点要“攻其不备”,孙武率吴军没有正面向西攻楚,而是向南溯淮水而上,绕了个大圈,从楚国疏于防范的今河南信阳地区弃船登岸,直捣“义阳三关”,突然出现在楚国腹地,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孙武善用计谋,仅此就可见一斑。   兵法中孙武第一次提出“兵不厌诈”。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就充分展示了这一点。楚汉争霸开始起,论实力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史料上记载,在几乎所有关系到存亡成败的紧要关头,刘邦不是昏头昏脑,就是束手无策。但最后摘取皇冠的却不是项羽,这不能不归功于刘邦的才智。初汉三杰,萧何、韩信、张良,都不是一介武夫,却能用头脑打败强大的项羽。鸿门脱险、火烧栈道、暗渡陈仓、鸿沟对峙,垓下决战 …… ,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兵法的精髓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评论

《孙子兵法》第四部:争(下)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四部:争(下)

http://player.56.com/v_NTgxMjk5OTY.swf

吴军共入楚地,楚军统帅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紧急部署要合围这支只有三万人的吴军。孙武指挥吴军主动后撤至湖北麻城柏举地区,利用楚将领急于战胜邀功的心理,诱敌深入,在“柏举决战”中一举击溃楚军主力。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就是一场战争中出色的导演。

 

评论

《孙子兵法》第五部:融(上)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五部:融(上)

http://player.56.com/v_NTgxMzAyNzM.swf

在宁夏首府银川市的郊外,静静地躺卧着上百座坟墓,这就是七百多年前曾在这片土地上兴旺发展的西夏国的王陵区。西夏民族当年善于向汉族学习,这种民族文化的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进步。三十年代,一支俄罗斯探险队在内蒙额济纳旗西夏黑水城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物,其中就有翻译成西夏文的《孙子兵法》。实际上,《孙子兵法》做为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早已走入了世界,至今已被翻译成 26 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不仅在军事上给予人们以启迪,在商界、企业、体育等多种对抗领域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人们在阅读这部兵书的同时,也对孙子本人的最后归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学者都在力争解开孙武最后归宿之谜。   

 

评论

《孙子兵法》第五部:融(下)点击观看

《孙子兵法》第五部:融(下)

http://player.56.com/v_NTgxMzA2MDY.swf

中国历史上朝代多,战乱也多,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军事的成份也多。如中国象棋可以说取材于楚汉之战的鸿沟对峙,而围棋可以说是争夺生存空间的智战。人们在对抗中重发现了 2500 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是那样的吻合,也都想通过学习这部书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甚至一直处在低谷的中国足球队请来的洋教头也大谈应如何在足球比赛中施展孙子的魅力。随着国防意识的普及,人们已意识到军事斗争是高智商的抗衡,喜好军事已没有了年龄的界线,可以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对抗意识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 2500 多年后为什么会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掀起“孙子热”的重要原因。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2-1 10:57     标题: ★执行力(孙武斩爱妃) 【知青公共频道】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27614430_1675678752_Zx+yHyU/XDTK+l1lHz2stqkP7KQNt6nkj22xvVWsIgtbQ0/XM5GbZdsG5C3VANkEqDhARp85dPoi1B0/s.swf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2-1 11:03     标题: ★孙武练兵严格斩吴王两爱妃后登上将 【知青公共频道】

http://www.5872.com/Player/c52a163b-3fde-4bf8-8a1b-406a2be43fdd.htm

http://---------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2-2 03:16     标题: ★《孙子兵法》,孙武著,公元前500年。 【知青公共频道】

《孙子兵法》,孙武著,公元前500年。
txt99.com注:孙子兵法早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本古人行军打仗的兵书,孙子兵法里面蕴涵的很多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熟炼古文的朋友不妨好好读一读这本书!很多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把他的成功归自从孙子兵法上得到了启发,你一定不会惊讶。

一、计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二、作战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盾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三、谋功篇: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

四、形篇: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人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五、势篇:
孙子曰: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石段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六、虚实篇: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七、军事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八、九变篇:
孙子曰: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九、行军篇:
孙子曰: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缶,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歙歙,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十、地形篇:
孙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十一、九地篇:
孙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而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十二、火攻篇:
孙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则上。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十三、用间篇:
孙子曰: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