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峡山风情.陶澍传闻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2-24 23:02     标题: 峡山风情.陶澍传闻

峡山风情

——那山、那水、那竹、那里的传说

作者  江奥先生

   

    即使你是一个桃江通,你也未必知道在桃江有一个峡山口,因为它是那么的不起眼,那么的一个“穷山僻壤”;即使你是一个喜欢涉猎风光美景的现代陶渊明,也不一定为峡山的万古洞一类的风景作一篇类似于《桃花源记》,因为那里没有“捕鱼为业”而“缘溪行”的地方;即使是一个有钱的人,也不会轻易的移驾峡山,因为那里没有你花天酒地的不眠之夜;即使你一心想去“看一看,瞧一瞧”,也不一定找得着这个地方,因为从桃江到峡山,不仅要换过几条路,转过几道湾,还没有路标,没有醒人的标记。

    但是,当你饱受着现代化城市那喧嚣的时候;当你被那繁重的作息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当你被那些当代最深奥而谁也弄不明白的各种莫名其妙的污染搞得头晕脑胀的时候;当你的相机拍遍了都市风光,已然感到了无新意的时候;当你的画笔被那妙龄女子的粉脂粘得有点昏昏然的时候;当你成天呆望着城市的阴霾,了无诗意的时候……,你或许会向往着一个地方,一个说不清,道不白的地方。

    峡山,或许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地方。

峡山主峰——天宫山

    天宫山位于桃江县牛田镇峡山口村西南从水库尾端沿溪上溯里许,弯弯山道甩开潺潺小溪,盘山而去。拾级而上二百米许,转过一块形如巨龟的怪石,突闻水声大作。原来离此十数米处有一股清泉从约三十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注入一被杂树、青藤、荆棘围绕的潭中、潭边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再转过一座山头,山道与小溪并辔而行,坡势转缓。前行百余步,山道从一巨石上越过,本地人都俗称此为“神仙脚板”。长年以来,风化水侵,行人步履,牲畜蹄足鹰擦,巨石纹缝斑驳,仔细一看,确有两处近乎行人足迹。古来传闻:此二足迹原来容积约升许,其中一盏米粮,一盛油脂,此处山上有僧寺一座,寺中二僧每天在此取食油、米,先日取去,次日复满,从未间断。一日,其中一僧忽起贪心,取刀凿石欲增扩其容积,以图储存或外运。谁知此僧运力凿石之时,火光迸发,突然山底发出一声轰隆巨响响彻云霄,山下潭中跳出一妙龄绝色女郎向空中飞去。此时天空音乐飞扬,天门大开,无数神仙迎女郎而去,原来此女郎即天宫嫦娥,常在此潭中沐浴,山中留下足迹,惠及寺僧。此次怒其心生贪念,起驾径回天宫不再染尘世。从此足迹容器被毁,油、米等物不再出现,此二僧也只得弃寺逃荒、流落他乡。但都在此处留下天宫山的美名。其实天宫山的景色与这美丽的传说相比毫无逊色。

    由此左插切入山间,翻越三朵四坳,可达雷打坳。这里乍石嵯峨,巍然耸立石缝中泽怪树横生,看来杜鹃满山红花遍地,雨季悬泉瀑布隐约期间,偶有獐、虎,小兽惊骇纵跳期间。从前路隔山陕授遥观,良多趣味,其名“雷打”,每当雷雨之时,此处惊雷落石,金光四射。盖云此处必多金属矿床,似乎可信。

复归原路向右涉水而过,绝壁之上,竹影婆娑,此乃方竹山也。凡诸多竹种,颜色可白可黑,竹身可实可虚,而其竹身皆滚圆玲珑,方形竹身实乃少见。方竹其竿四楞方正,极具个性,竹中虚空细微,竹身大小直径23厘米,远观与其它小竹无异,近观手抚方知其为方也。

    再度缘溪上溯,天宫山景点可说是层出不穷。如两棵参天古枫下尚存庙台的灵官庙,此处溪水长流,林木隐天蔽日,为行人驻足之所。如三峰并峙,三泉共汇,三股小道归一的三岔洞。如多长落叶灌木,终年遭受北风凌侵的北风牌。如长满野荔枝树的荔枝洞,野生荔枝形态与岭南荔枝无异,唯果小、皮厚、核大,与真物相比其食用价值是大打折扣的。如传说曾曾聚集过农民起义军的寨子仑,仑顶平坦、开阔,确能容义军安营、扎寨,仑下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至此联想当年,耳畔犹闻杀声震地,眼前似现铁马金戈。沿崎岖山道再度前行,转过一座山峰,眼前为之一亮,原来从此处前眺,有一列史高山峰横亘东西,反观身后,一道山梁与前山平行走向,两山之间一深不见底的峡谷随其延伸,不见首尾,而在我足下,一形似人工构筑的长堤,横卧于前后两山之间,形成雨道。此实为一连结两平行山脉的山梁,梁顶长约百余米,宽不盈一米,左倾坡势陡峭,直插谷底,一七拐八弯小径,隐没在树林之间。右侧中央又一道小山梁从谷底腾空而上,其峰尖凸出于路面数米,从一侧看,似一长龙欲从右侧飞越长堤,而后凌空飞舞;从另一侧看,又似一斑烂猛虎蛰伏山坡,蓄势待发,欲扑向伺机逃走的猎物。梁顶左右虚无,草木无风自动,偶有微风吹拂,山风四起,烟云飞渡,置身其间,心旷神怡,悚惧、恐惶等诸种感觉,都能起涤荡凡心,清除杂念之作用。此景本地人终究还是把它命名为“猛虎跳涧”。

    天宫山的景物,其实远不止此。多少层峦迭峰、林密泉清、曲径通幽之处将留待我们去发现去领略。热衷于饱览山水风光的朋友不妨到此一游。

前日几位诗人慕名来访在饱览上述景区风光后,感慨万千,诗兴大发,纷纷为这里的风景未能开发婉惜,均认为这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是沉落在水底下的珍珠,是埋藏在泥土中的璞玉。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2-24 23:06

回复 1# 老灯火

     这是地处峡山口的唯一山口,当年,这里是一个公社林场,盛产南竹,随着公社的撤消,林场也随之解散。看!在这个上坡之处还可以看到当年水泥路的一点痕迹,如今可是一片斑驳了。(因系统调试,发图待补)

   万古洞

    这张图所看到的,就是峡山的万古洞,别看这小小的三级跳,中间那一个洞,曾经有人用长竹杆试探,而深不着底。这里的泉水清冽甘甜,无论是多大的山雨,这里的泉水始终是清澈见底。而且,在这里以及山泉上游之处,从来没有施放过农药、化肥一类的药物。

    这里的人们最喜欢用该泉酿酒,所酿之酒甘甜可口。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2-24 23:09

回复 2# 老灯火

陶澍在曹家老屋看牛的传说

作者:曾雨畴

   

    陶澍(1778-1839),清代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道光间历安徽、江苏巡抚,官到两江总督。在皖救荒治淮,在苏疏浚河湖;于漕运首开海运,于淮盐施行票引兼行之法。谥文毅。著有《奏议》、《蜀(车酉)日记》、《印心石屋文集》等(摘自《辞源》1787页)

我童年时,亲耳听祖母讲《陶澍在曾家老屋看牛》的故事。她说:“听你曾祖直哉公说,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陶澍在曾家老屋力哉公(我的高祖)家看了两年牛,小陶澍从小爱读书,会作对联。一天,小陶澍牵牛回来,力哉公见牛吃得饱饱的,很是高兴,听塾师(陶澍的父亲)说:小陶澍会对联,便出一上联‘小子牵牛入屋’,说是如能对出下联,让他在私塾旁听,半工半读。小陶澍心受鼓舞,随即对曰:‘状元打马回乡’。力哉公说:‘小子对状元,牛对马,入屋对回乡,对得好!你今天牵牛入屋,将来会打马回乡的。’便叫他在私塾半工半读。”(此对联由我投稿载入1991年6月7日《湖南政协报》)

   峡山口沿溪而上,有个油榨坊,那年古历九月底油榨里重新开业,主人谭二爹到曾家老屋东头横堂屋里,我塾师陶老先生做一副油榨联,老先生对油榨工艺不太熟悉,一时做不出来。而小陶澍经常在峡山口至油榨一带放牛,常在油榨坊看榨油,有“榨响如雷,油光似镜”的生活体验,便信口吟道: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镜,照亮万里乾坤。

  

   好大的口气,多好的对联(详见《安化文史资料》)

   我祖母出生于牛田镇金光山麻牛周氏读书人家,她还说了一首陶澍的趣联佳话。她说:“当年和平里柳溪公(善武公)设了一所京馆学堂,京馆先生是胡谊夫先生的祖父,闻听小陶澍是一位神童,便出一长联征对:

   黑铁落红炉,打短钉,钉长船,游南北。

   当时峡山口到白水坊一带,或(应为盛)产楠竹,堂屋里一篾工,正在剖篾,打桶箍,小陶澍见状,便巧对下联:

   弯竹剖直篾,织圆箍,箍扁桶,装东西。

   塾师和陶澍父亲都拍手称赞。(联见《湘楚楹联》第5期第43页)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2-24 23:11

回复 3# 老灯火

 

陶澍中进士,重游峡山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清·嘉庆七年(1803年),陶澍终于赴京参加殿试,中了“进士”。实现了“打马回乡”的远大理想。马队一行,首先到安化小淹新科进士家报喜。第三天陶澍和他的父亲率马队经马迹塘、鸬鹚渡、石井头、高桥来到峡山口曾家老屋,圆了“打马回乡”的美梦,父子旧地重游,马队进峡山口,经油榨里观瀑布,登天宫山,转游西村,登凤形山,应三仙寺主持僧的邀请,陶澍为凤仙山三仙寺山门题写了一首名联:

    云气飘飘,恍见天边来凤驾;

    泉声汩汩,早知山下有龙吟

    (笔者按:对联为黑底凸刻金字,我和老师同学都很喜欢。老师之子胡俊之先生[在台湾病故]当年用纱布包米饭调墨汁,拓下了凤形山全部墨宝,最近金春华、尹质彬《陶澍的传说》中将上联“凤”字更为“鹤”字,有待考证。

       摘自(《故乡情——峡山口村联谊会名录》曾雨畴主编)

 

       (转红网.湖湘文化)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2-25 12:01

回复 4# 老灯火

峡山万古洞

112454q2pa5nfhpt95m0mh.jpg



图片附件: 112454q2pa5nfhpt95m0mh.jpg (2011-12-25 12:00, 114.9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84470&k=a3a8ad1decee642cfec4081b4cbcdcac&t=1732282984&sid=NsH4Kq


作者: 哥巴    时间: 2011-12-25 19:48

回复 5# 老灯火

人杰地灵,山峻水美!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2-26 00:21

回复 6# 哥巴

 

哥巴兄好!尝游王夫之故居湘西草堂,有一咏夫子巨副楹联印象很深:

天下士非一方之士

人伦师亦百世之师

 

听说那遒劲的书法乃清末中兴大臣陶澍所书,才知乃曾、左之前的湘籍名臣矣。峡山传闻,英雄不问出处,乃转此备存。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