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黄埔军校浦江籍学员名录资料拾遗》【知青公共频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1-27 12:57     标题: ★《黄埔军校浦江籍学员名录资料拾遗》【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军校浦江籍学员名录资料拾遗》【知青公共频道】
美国的西点军校,闻名于世。同样,中国的黄埔军校,蜚声中外。都被誉为“将帅的摇篮”。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它以首创崭新的革命制度,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赫赫战功,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过深远影响。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gcd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参加了会议,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孙中山以广东黄埔长州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军官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州岛,所以,又通称为黄埔军校。

在当时军阀统治的情况下,黄埔军校的招生除广州可以公开进行外,其余各省均由国民党中央委托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代表回原籍秘密选派考生来校应考。

中国gcd从全国各地选送大批gcd员、青年团员和其他革命者到军校学习和工作。如gcd员何叔衡负责办理黄埔一期在湖南的招生事宜;毛泽东在上海负责上海及其他地区转来考生的复试和接收工作。

1924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官和学生,包括gcd人和国民党人共500余人,在黄埔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并致开学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

昔日荒烟蔓草之墟,弹丸之岛,一变而为跃马谈兵之地,成为大革命的策源地和聚光点。

黄埔军校初创,条件异常艰难。学生的服装只是一套灰布的衣服,没有袜子,赤着脚穿草鞋。住的房子更是简陋,当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借用从前黄埔陆军小学的瓦房来住,此外就完全住在临时用芦席搭成的棚子,睡的是用竹子担起的床。

而当时的环境,白天读书,晚上还要放步哨,担任黄埔的警戒责任,一方面要上课,一方面还要打仗。黄埔学生在这种艰难困苦,万分危险当中,读书、生活、训练。

由于当时军情紧迫,用人急切,原定以三年为一期的训练计划缩短为六月一期。军事教学日夜进行,非常紧张。每在课堂讲授之后,就强调参加实战演习,称为“知行合一”,学生们在校期间都戎装待命,随时准备开赴前线参加战斗。黄埔健儿在这种环境下茁壮成长。

1924年10月间,军校开办不久,广州地区发生了商团叛乱事件。奉孙中山之命,军校参加平定叛乱,将商团在广州的据点全部攻占,军校首树军威。

1925年1月,黄埔军校第一、二期师生和教导团组成校军,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的第一次东征,他们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奋勇作战,连战连捷,取得了第一次东征胜利。

1925年6月初,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叛乱,占领广州。在此危急关头,东征军回师平乱,6月12日,回师校军和其他革命军队一起,向叛军全线进攻,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平定杨、刘叛乱,收复广州。

1925年10月,陈炯明得到帝国主义支持,乘东征军回师广州之际,死灰复燃,卷土重来,阴谋颠覆广州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扩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加第二次东征。周恩来担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和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教官和毕业学生,担任第一军各级指挥官和党代表。攻占陈炯明老巢惠州。彻底肃清陈炯明的残余部队。取得了第二次东征胜利。黄埔精神,威震全国。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这时的国民革命军已扩建为八个军。经过平定杨、刘叛乱和第一、二次东征战斗洗礼的黄埔师生,已被分派到各军,成为战斗骨干。如以gcd员和黄埔师生为骨干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锋,攻必克,战必胜,使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北伐军便击败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占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并进军中原,在河南击败奉系军阀张作霖,与冯玉祥的国民军会师郑州,取得了伟大胜利。创造了武装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鼎盛局面。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了高峰。

黄埔岛上充满生机,成为东西南北的热血青年向往的地方。

由于国共两党共同努力,军校迅速发展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武装革命组织,黄埔军校又先后在潮州、南宁、长沙和武汉开办四所分校。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黄埔军校也于4月18日开始进行“反共清党”,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政治教官肖楚女等gcd员被逮捕杀害,被逮捕的gcd员达四百余人。从此,黄埔军校开始变质。到同年7月、8月,黄埔第五期学生分别在武汉和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后,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便宣告结束。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继续开办的“黄埔军校”,到一九四九年底全国大陆解放,共招生第六期至二十三期学生约二十九万余人。1930年9月第七期毕业后,蒋介石下令将黄埔军校停办。至此,以广州黄埔岛为校址的“黄埔军校”便告结束。此后,又以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主要为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军队培养军政人员,用来进行反共内战。这时的“黄埔军校”其性质与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创办的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国民党军队中,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形成的黄埔系,成为蒋介石嫡系和控制军队的主要力量,也是国民党统治大陆二十二年以及1949年以后对台湾进行统治的军事支柱。

由于中国gcd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代表着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因而最终战胜了国民党,解放了中国大陆,蒋介石率残部败逃台湾。此后,便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形成了长久的隔绝状态。

从1924年6月黄埔军校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三年时间黄埔军校共招收六期学生。招收学生人数达12000余人。毕业五期,共7300余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六个省。其中以湖南、广东、四川、浙江、江苏为最多。还招收归国华侨学生及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青年志士。浙江籍584名,其中第一期37人,第二期66人,第三期173人,第四期148人,第五期160人。浙江籍54个县市中,以诸暨、东阳、浦江、青田等居多。

第一至七期黄埔军校本部浦江籍学员名录:(人名括号内系字号称谓)
?
第一期:1924年3月27日,举行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入学考试放榜;5月5日,学生入校编队;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第一期毕业生共645人。11月30日毕业。招收浙江籍37名。其中以奉化居多10人,诸暨7人,浦江3人。

印贞中?丙乙? 学生第一队
洪显成 学生第二队
陈 述 学生第三队

第二期:1924年8月招考,共招收449人,在校学习时参加第一次东征和平定刘?希闵?、杨?震寰?叛乱,1925年9月6日毕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分配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招收浙江籍66人。其中以诸暨居多9人,浦江7人。

方士雄?独俊? 步科第二队
黄祖壎?伯笙? 步科第二队
陈玉辉?韫山? 工科
吴吕熙?挥夫? 工科
葛武棨 工科
方汝舟?济川? 辎重科
吴奠亚?震东? 辎重科

第三期:1924年冬招收入伍生,从该期起设入伍生制,即新生入学先受三个月入伍教育,期满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升为学生队。其计1233人。1926年1月毕业。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各军。招收浙江籍173人。其中以东阳居多28人,永嘉23人,浦江15人。
步兵科学员:王 纲?冠同?
方文灿?焕然?
朱希新?荣贵?
芮元琨?篠生?
宣邦海?挟山?
陈芝范?瑞生?
陈志大?德馨?
张 新?作民?
张咸京?望华?
张 见?见之?
黄剑青?龙泉?
杨岳林?亦称鹤龄?
郑德新?允怀?
赵振华?超汉
骑兵科学员: 王 然?征夫?

第四期:1926年1月,分七批招考第四期入伍生,3月正式升入第四期学生队,该期学员在校期间,曾担任惠州、虎门、黄埔等地警卫任务。分为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等科。1926年10月毕业,共计毕业生2654人,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各军。招收浙江籍148人,其中以诸暨居多15人,浦江6人。

蒋宗凑?万卿? ?步科第一团第一连?
张效成?伯高? ?步科第一团第三连?
吴复华?绍周? ?步科第一团第四连?
楼胜利?健夫? ?步科第一团第八连?
郑 梧?碧生? ?步科第二团第三连?
赵绍云?从龙? ?步科第二团第五连?

第五期:1926年3月,将已编入第四期而未能升入学生队的入伍生,编为第五期入伍生第一团。4月至7月,分批招考第五期入伍生1000余人,编为第五期入伍生第二团。9月正式升入第五期学生队,11月15日开学,分步兵、炮兵、工兵、政治、经理五科,共有2620人。1927年7月和8月,分别在武汉和南京毕业。招收浙江籍160人。浦江6人。

王 翚?耿恺? 步科第一学生队
石余法?国章? 步科第一学生队
张鉴宗?放情? 步科第二学生队
朱耀章?锦文? 步科第二学生队
芮国英 炮兵科
黄寅亮?朗斋? 工兵科
第六期:1926年7月至10月,黄埔军校招考第六期入伍生,共4400余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这批入伍生大部离校,各奔生路,只有少部分人继续留校学习,分步、炮、工三科,到1929年2月毕业,共718人。南京本校另有毕业生3500余人。浦江籍23人。

金保民?葆明? 步科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浦江横溪人,今属兰溪?
金面魂?不换? 步科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浦江横溪人,今属兰溪?
杨澄源?沦涟? 步科第一大队第二中队
盛秉荪?友荃? 步科第一大队第二中队
石钟毓?秀夫? 步科第一大队第三中队
陈鲁源?汝愚? 步科第一大队第三中队
王受申?又生? 步科第三大队第九中队
方 耀?秉荣? 步科第三大队第九中队
黄云飞?人望? 步科第三大队第十中队
张志刚?竞成? 步科第三大队第十中队
郑 贤?麟溪? 步科第三大队第十一中队
钟士铮 骑兵连第二连
蒋和钧?国平? 骑兵连第二连
胡让梨?祖融? 炮兵第二中队?浦江横溪人,今属兰溪?
曹聚义 炮兵第二中队?浦江横溪人,今属兰溪?
陈 斌?承彬? 辎重队
洪集成?一声? 工兵第二中队
洪 淘?汰之? 工兵第三中队
陈志力?侠生? 工兵第三中队?浦江白沙人,今属兰溪?
吴敬亭?直岑? 工兵第四中队
楼国清?永泉? 工兵第四中队
郑可铲?耀光? 交通大队第一中队
周仁辅?纯夫? 交通大队第三中队?浦江通化人,今属兰溪?

第七期:1927年在黄埔本校招收,因黄埔本校事变动乱,大多跑向杭州,在浙江省设立军事训练班受训。1928年冬,全体再入南京本校升学学习,1929年12月毕业,共852人,另有666人在黄埔本校毕业。浦江籍5人。

项殿元?战卿? 步兵第四中队
楼 鹤?凌云? 步兵第四中队
楼国桢?浩哉? 步兵第三中队
陈郁堂 工科中队
陈能杞?述? 工科中队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埔师生,东征北伐,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建立赫赫战功,立下革命的宏伟业绩。他们这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官兵团结、捍卫国土的战斗精神,被誉为“黄埔精神”。黄埔健儿在平定商团叛乱,第一、二次东征中,前后牺牲五百八十余名。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中,校军连克东莞、石龙等县,直捣潮汕,在最艰苦的淡水之战,浦江籍第一期毕业生、gcd员陈述?古塘人?,时任教导一团排长,率奋勇队?敢死队?攻城,而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19岁。

抗日战争时期,出身黄埔的国共两党爱国将领,率领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日最前线,前赴后继英勇杀敌,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八年,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为国家、为民族立下不朽战功。

浦江籍第五期毕业生朱耀章,北伐期间屡立战功,升任国民党陆军第五军八十七师二五九旅五一七团一营少校营长。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一·二八”事变,在上海的吴淞和江湾等处,发动进攻,揭开了淞沪战争战幕。朱耀章所在的二五九旅奉命由归德调南京下关一带防务。前线战事频传,全旅官兵热血沸腾,纷纷要求开赴淞沪前线增援19路军,在朱耀章的鼓动下,引起全旅官员的共鸣。抗日声浪已震荡京沪杭,而二五九旅仍被命株守南京江岸,求战之心急切,全旅官佐188名公推朱耀章领衔具文向国民政府请缨参战,请愿终获批准。继而全旅进发上海,朱耀章营即投入庙行战役,痛击日军,在葛隆镇率全营官兵与日军的奋战中,身先士卒,身中七弹,壮烈殉国,时年30岁。朱耀章阵亡后,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他在牺牲前两天写的“月夜巡视阵线有感”诗,?此诗由时任第五军军长的张治中将军亲笔录下,于解放后函至朱耀章家人,以示怀念?,倾述了他誓死报国的决心。他在诗中写道:

风萧萧,夜沉沉,一轮明月照征人。尽我军人责,信步阵后巡。曾日月之有几何?世事浮云,弱肉强争!?

火融融,炮隆隆,黄浦江岸一片红?大厦成瓦砾,市镇作战场,昔日繁华今何在?公理沉沦,人面狼心!?

月愈浓,星愈稀,四周妇哭与儿啼。男儿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人生上寿只百年,无须留连,听其自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麾兵抗强权,踏尽河边草?蕰藻浜河?,洒遍英雄泪,又何必气短情长?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其慷慨激愤之情,跃然纸上。句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今日读之,仍觉荡气回肠,使人潸然泪下,嗟叹不已。

时间的链条是沉重的,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一部黄埔军校校史,浓缩着整个20世纪的中国现代史。早期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如今健在者为数寥寥。当年那些征战沙场的黄埔风云人物,大都成为国共两党的精英。这些人物,良莠不齐,泥沙俱下,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毕生为gcd事业奋斗者有之,为人民的解放而献身者有之,中途脱党者有之,沦为汉奸者有之,经过半个世纪较量,在真理面前服输的国民党爱国将领也有之。他们叱咤风云、戎马倥偬的传奇经历,尽现了复杂离奇的社会变迁、剧烈动荡的时代特点;他们的爱与恨、利与义、希冀与绝望的感情冲突;他们的困惑、迷惘和追求,及其在不同的舞台背景中所演绎的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悲喜剧,勾勒出整个20世纪的中国革命史。

80年悠悠岁月,似水年华,遥远而清晰的黄埔军校及其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给中国现代史增添了异彩纷呈的光芒。黄埔第一期毕业、共和国徐向前元帅曾为《黄埔》杂志题词:“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我们用历史的眼光、乐此不疲地去探求、去研讨、去领悟人物的功过是非,成败得失,以寻觅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满足人们心灵的猜想、留给后人一些印象。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其中所折射出的“黄埔精神”闪光点与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此激励后人发扬光大,祈盼海峡两岸的同胞早日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民族复兴共同书写更新的篇章。“人间有味是传奇”,此话不假。

【相关链接】:目前在台湾唯一健在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党高级将领孙元良将军,现年101岁,可称得上台湾最年老的将军。生于1904年,四川华阳籍,是台湾著名电影艺人秦汉?原名孙钟祥?的父亲。从对日抗战到国共战争,无役不与,形同一部活历史,见证黄埔军校80年历史。对日抗战8年中,参与1932年“一·二八”、1937年“八·一三”、1944年贵阳战役,战功显赫。分别获得国民政府授予的“宝鼎、云麾、青天白日”三枚勋章,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去台。现定居台湾台北天母,每天除看书、写字外,就在庭院侍花弄草,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