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深处......探亲(九)
凡离开过家的人都有着探亲的经历,可探亲的经历和感受却各有千秋。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从下乡到外地工作,18岁不到离开家庭,几十年多少次探亲,最难忘的却是我笔下的这一回。
那是1971年冬,下乡已经两年多了,我第一次回长沙过春节。从我们乡下到长沙只有两条山路,一条走刚下乡来时的老路翻开化、过阳泉、经皂市,到县城坐长途汽车回长沙;另一条路走邻近公社澧县杨家坊,到新安镇坐长途汽车颠簸至津市换船摇长沙。无论哪条路都需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方能搭上交通工具。路怎么走的倒不记得那么清楚了,但几个细节终身难忘!
清晨,当霭雾蒙蒙笼罩着山村时,我踏着晨雾孤身一人挑着行囊,兴冲冲地朝山里走去。那是怎样的一付行囊哦——一个68规格(宽60cm长80cm)的小木箱,箱内装满的是我们在大娘指导下亲手熬的足有30余斤重的“涮儿糖”(红薯糖,石门话读四声调“涮”);一头猪的五分之一略欠(那也是我们亲自养的猪);四把整颗小松树干弯成的木椅(生产队分的,扣5角钱一把);十条腊牛肉加十只腊鸡(那可是我卖谷的钱在供销社买的哟!);再加上我喜爱的扬琴和棉衣裤等行李,我感觉自己挑的是回归的游子一颗沉甸甸的心……我挑选了一条我平常最喜欢的,被劳作磨得光溜溜的“驼子扁担”,那扁担两头由我自己歪歪扭扭刻着渗透墨汁的鲁迅先生著名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回家的喜悦使我并不感到肩上的担子有多沉,靠着两年多的锤炼迎着寒风翻山越岭,不时对着空旷的山峦大声吼着唱着。突然“咔嚓”一声,那曾伴我挑着200余斤湿谷劳作的扁担竟被压断,幸好我双手紧紧抓住了绳索,才不至于将行囊摔到地上。放下行李我抚摸着扁担,心中竟然一阵酸楚,望着它我双眼湿润,心头哽咽着……抬头看着空旷无人的茫茫荒野,一时竟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孤苦无助!无奈,我只好将扁担轻轻地靠在一棵松树的旁边,心中默念着:“扁担啊扁担,从此你也将孤苦伶仃地靠着松树了呀……”。天无绝人之路,我环顾四周竟然在离松树不远处发现了一根被雪压倒的小树,费九牛二虎之力我硬是将小树扭断,勉强挑着担子边走边四处顾盼,老天!我竟然看到了一缕炊烟,我霸蛮用刚捡到的树干挑着行李,朝炊烟处走去。只见炊烟下一个山里人常见的“庭院”——竹篱笆和一扇随意用竹叶和树枝做成的篱笆,篱笆后一间不知用什么来形容的小院。我鼓起勇气朝那小院走去,旦见篱笆紧闭无人迎出,我大声喊着:“有人吗?”只见一身穿破棉袄,腰抹裹藤的汉子走了出来,浓厚的乡音随着古铜色的面孔下那蠕动的嘴唇发出:“哪么的了?”我赶紧用乡音回答说:“大伯,俺是长沙的知靑,回家去探亲,可扁担压断了,倪嗲屋里有多余的扁担没?”汉子抬头瞅瞅我说:“作孽哦,没吃饭吧?”说罢他转身进屋端来满满一碗浓浓的红薯米汤递给我说:“喝点吧,俺屋里也没干东西了,喝点充充饥。”转身他又从屋里拿出一根粗粗的毛胚扁担递给我说:“俺屋里没有别的多余扁担了,就这一根毛胚,你将就着用吧。”我怀着感激之情从口袋里掏出两斤全国粮票递给他,连声说道“谢谢!谢谢!”他“唉”的一声接过粮票无声地车身进屋去了。我整理整理担子,就用那根毛胚挑起行囊继续踏上我的回家之路……
一路滔滔我终于来到新安镇,当我满头大汗将行李搁到汽车站的磅秤上时,那位过磅的小女孩竟睁大双眼呆呆地望着我:“这、这是你从青龙挑来的呀?!”说着她赶紧又拿起一个称砣放到了秤钩上:“198”一声吆喝,抱着棉衣裤和背包站在边上的我就像一个地道的农汉傻乎乎地笑了……长途汽车一路颠簸到了津市,下车后我急忙忙挑着行囊钻进了车站旁一家小饭店,一人点了8钵米饭(据服务员说是2两一钵),一个小小的羊肉火锅(小铁锅、小土炉和我乡下的一模一样),外加几盘新鲜生菜半斤红薯酒,海吃海喝了起来。时至今日,“那乡里人进城”的滑稽一幕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不记得津市的码头,也不记得是怎样上船行船,轮船于凌晨到达长沙,迎面扑来故乡的寒风却没能使我感到寒冷,心中一股热流涌上,故乡啊爸妈,我回来了!肩挑重担我却沿着河边快步朝家的方向走去。街道静悄悄,小巷静悄悄,我静悄悄地走到了家门口,顾不上对邻居的骚扰,我拼命地敲打着家院的大门(我们家是和四家邻居共住一个大院),拼命地大声喊着:“开门啦,我回来了!!!”“吱呀”一声,住在靠门边的第一家邻居睡眼蒙蒙帮我打开了大门,抬头望我一眼竟也大声朝里喊着:“伯伯,伯妈,快来呀,你家五伢子回来了!”我那近六旬的父母披着衣服朝我快步奔来,双亲四手将我紧紧抱住……伴着不绝的话语,伴着家中的温馨,我竟在不觉中酣睡在故乡的梦中……
当太阳光顾到我的腚上时,我听到一阵喧哗声,是我那刚从安乡挑着几十斤重一个大糍粑和几条上十斤重的草鱼的四哥把我吵醒了。睁眼一看,我才发现是妈妈帮我脱去外衣放到了棉被中。兄弟重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自是一番亲热。忽然又是一阵嚷嚷声,只听见门外一声招呼声:“四伢子、五伢子你们回来了,好好,回来过年的吧。等下你们抽空到派出所去一趟,登记临时户口哦!”我塌拉着棉鞋一下愣了,这不是居民小组长周娭毑吗,咋地就不认识我们这对在她眼皮下长大的兄弟了,回趟家还得登什么记,上什么临时户口哦?!真令人沮丧!
回家的感觉真好,大年初三都二十来岁的人了,还那么喜欢跟着爸妈到邻居家拜年,找上儿时的朋友,同学一晃几天,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的春节转眼就过完了。春节的喜庆还暖暖在心,办事处呀、居委会呀、派出所呀就都来了,说是要我们早点回农村去抓革命促生产,一天没走第二天保准又有“领导”来做动员工作。爸也要走了,哥也要走了,姐也要走了,我也要走了,妈呢,又将一人孤守“阵地”……
临走的那天让我一辈子刻骨铭心,那天我是和四哥一起乘船经安乡回石门的。妈妈帮我们准备好路费,整理好行装,临出门时却突然不见了妈妈,兄弟两大声呼唤着:“妈妈,妈妈,我们走了!”却仍不见母亲的身影。我突地好像想起了什么,疾步朝厨房跑去,拉开厨房门,暗暗的灯光下母亲一个人扯起衣角抹着眼泪。听到门响老人家竟没有转身,还朗朗高声声声掷地地连声说着:“走吧走吧,妈没事,你们自己都要注意身体哦!”就那一刹那,我的泪水似开闸的水库猛地倾泻而下……身后传来哽咽声,我回头一看四哥泪水满面!妈妈转过身来,揩干净我们的泪水,双手拥护着我们的双肩一直送到大门口。
浑浊浊泪泊泊,我都不记得是怎样泪眼婆娑到的安乡,又是怎样从安乡回到了石门,回到了我的那个小山窝,但记得是自己一路泪水未干……我不知道当年的我为什么那么多愁善感,为什么就那么脆弱得没有一点男子汉?!当我一走进大娘家时,一见到坐在火坑旁的大娘,我一声“大娘”呼唤后竟然像小孩般大声哭出声来。难忘的探亲之旅哦……
回复 1# 青石
苦涩的知青生活,在你的笔下栩栩如生。蓦然回首,竟已近半个世纪。母亲在厨房抹泪的情节,勾起了心中好多的感伤,时光不再,惟有刻骨铭心在记忆犹在。
谢谢青石兄长的好文章。
回复隐士安、一笑了之、阿瓜诸友:
年关又近,那一年年一回回探亲曾带给我们多少艰辛和欢乐。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虽多少悲欢离合,却更多人生滋味,人啊,就是这样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的!
谢谢诸君跟帖!
哦,顺便告诉朋友们一声,我母亲建在且身体很好,98岁的老人了还经常和我一起在天心公园跳舞哩!本周日若是晴天,我会带她老人家来瑶池哦!
回复明月桥君:
明月桥君,你的人格力量让我流泪!几十年如一日啊,它既是凡人做的,又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它使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伟大出自于平凡”!
真的,绝无恭维之意!我总有这样一种体会,当我们把一些美好的行为升华(注意,是升华而绝不是“拔高”)到理论上来讲的时候,有些人却呲之以鼻“大道理”,殊不知“大道理”都出自于平凡啊!
非常感谢你能在繁杂的事务中抽出空来关注我的小小拙文!早有心意想到你家拜访,随你走进你的陋室,去体会你的生活和思想,不知能否如愿?再次谢谢!
浑浊浊泪泊泊,我都不记得是怎样泪眼婆娑到的安乡,又是怎样从安乡回到了石门,回到了我的那个小山窝,但记得是自己一路泪水未干……我不知道当年的我为什么那么多愁善感,为什么就那么脆弱得没有一点男子汉?!当我一走进大娘家时,一见到坐在火坑旁的大娘,我一声“大娘”呼唤后竟然像小孩般大声哭出声来。难忘的探亲之旅哦……
回复 1# 青石
198斤重担爬山涉水,这是什么力量驱使一个初生牛犊挑着沉重的行囊,翻山越岭,折断扁担?那就是远离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总是想着那个家的老母亲,只有在母亲身边,才有那份温暖。母亲盼儿归的牵挂,异乡和回家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像一条柔韧的细线系着离家的人。有一扇门独独是为你开着,门前站着眺望的母亲,那就是家。
我记得,临近过年,挑着几十斤的鲜鱼,舍不得搭车,步行68里回家,母亲舍不得吃,风干做腊鱼,挂在高高的屋檐下,一字排开,让邻居们羡慕S了。可是,一夜之间,被窃贼偷得干干净净,一条鱼也没留下,母亲心痛了好久……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去了天国,只有在母亲身边,我才会切身体会到:家,是远航归来停泊的港湾;家,是世间最动情的组合;家,是心底那份最柔软却坚定的信念;家,是朴实乡音的温馨。只有离家的人才会生出盼家的心,只有浪迹的游子才会有回家的渴望。
河畔草君,感谢你的祝福!是啊,做儿子的感觉真好!
每当我和母亲到天心公园去跳舞时,满园的人都以羡慕的眼
光和赞许的话语来赞美我们母子,天伦之乐啊!谢谢了!
谢谢麓山远眺君对我小小拙文的肯首!文者心也,能
有知友喜欢听听自己的心声,实乃人生之幸事!文笔不敢
言,向知网的朋友们学习了!
回复 1# 青石
好文笔,跟随文字一路看来,心一直被紧紧揪住,过去的知青回家情节、心情及路遇的困境一一跃於纸上,慈爱的父母、温馨的家是我们心中的向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流着泪水看完心乆难以平静。那时知青遭受的苦难真的是太多……难忘的岁月啊。现在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安度好晚年,愿每个知青幸福!康健!快乐!谢谢你的佳文。
祝你的母亲健康长寿!快乐!
临走的那天让我一辈子刻骨铭心,那天我是和四哥一起乘船经安乡回石门的。妈妈帮我们准备好路费,整理好行装,临出门时却突然不见了妈妈,兄弟两大声呼唤着:“妈妈,妈妈,我们走了!”却仍不见母亲的身影。我突地好像想起了什么,疾步朝厨房跑去,拉开厨房门,暗暗的灯光下母亲一个人扯起衣角抹着眼泪。听到门响老人家竟没有转身,还朗朗高声声声掷地地连声说着:“走吧走吧,妈没事,你们自己都要注意身体哦!”就那一刹那,我的泪水似开闸的水库猛地倾泻而下……身后传来哽咽声,我回头一看四哥泪水满面!妈妈转过身来,揩干净我们的泪水,双手拥护着我们的双肩一直送到大门口。
我是很少流泪的,看到楼主这几句描述,我竞止不住双泪直流。是什么原因?是知青的共同经历引起的共鸣。四十多年前,离开故乡,离别母亲,我也是这样走的,母亲也是这样送的。
美文写得真好!谢谢,拜读了。
回复夜深人静君:
“家,是远航归来停泊的港湾;家,是世间最动情的组合;家,是心底那份最柔软却坚定的信念;家,是朴实乡音的温馨。只有离家的人才会生出盼家的心,只有浪迹的游子才会有回家的渴望。”
我特赞成一笑君说的“用心来读文读诗”,谢谢人静君用如此诗一般的语言来跟《探亲》小作,心有灵犀心相通啊!
感谢上帝,年过花甲的我还算是有一个不错的老家和小家。今日我们又拥有一个更大的“家”—湖知家园,它使我感到温馨,它给我知识和友情。真希望更多的知青战友回来,哪怕只是“探亲”......
“儿行千里母担忧。” 我们当年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祝楼主老母亲健康长寿!
回复笑彩霞:
“好文笔,跟随文字一路看来,心一直被紧紧揪住,过去的知青回家情节、心情及路遇的困境一一跃於纸上,慈爱的父母、温馨的家是我们心中的向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流着泪水看完心乆难以平静。那时知青遭受的苦难真的是太多……难忘的岁月啊。现在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安度好晚年,愿每个知青幸福!康健!快乐!谢谢你的佳文。
祝你的母亲健康长寿!快乐!”
谢谢,谢谢你对小文的肯首,谢谢你对母亲的祝福,同样也祝福你及你的家人安康快乐!
何及文笔,纯属与家园的亲人们聊聊心里话哦!初中毕业即文革兴起,上山下乡一路滔滔,好在我们知青有一个特点:求知欲强烈!煤油灯下,田坎地边,工余之际,有多少知青朋友“学海无边苦作舟”噢......于是也就不用老师布置,自己也作起“文”来,哈哈......
回复大围山人:
“我是很少流泪的,看到楼主这几句描述,我竞止不住双泪直流。是什么原因?是知青的共同经历引起的共鸣。四十多年前,离开故乡,离别母亲,我也是这样走的,母亲也是这样送的。”
谢谢,谢谢你大围山人,你让我和你一起再一次走进我们的当年!“我也是这样走的,母亲也是这样送的”,同亲、同景、同境、同心,只要是知青又何止你、我、他(她)?
心灵相通,境遇相同,知网的共鸣就是这样产生的。虽鸟疲山林,却可夕阳红,让我们共勉!
哦,和你后来跟你自己的本帖一样,我刚才想把字再变大一些却没能如愿,遗憾!
回复知足常乐君:
仅从你的网名就知道你是一个乐天派,阳关老人长寿哟!
谢谢,谢谢你的跟帖关注,谢谢你对我老母亲的祝福!让
我们互相把各家的福气都带给对方,顺祝你全家圣诞快乐,
元旦快乐,春节快乐!
“ 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哦......
回复 1# 青石
“我回头一看四哥泪水满面!妈妈转过身来,揩干净我们的泪水,双手拥护着我们的双肩一直送到大门口”
多么凝重的离别之情,青石君的经历也勾起了我们每次探亲与亲人难耐分离之苦的情景。。。
记忆最难忘的是下乡第一次探亲回家,与80多岁的爷爷分别,从此就再没见到把我带大的爷爷。。。真是让我遗憾终身。
青石君,祝你母亲安康幸福!问候他老人家好!
感人至深,知青共有的经历,好文!
此文今后可入选《石门知青文集》,请青石保存好此文底稿,以待征文。
回复琴思清远君:
“多么凝重的离别之情......”
是啊,凝重却非“人为”,人类的自然,母亲的伟大,亲人的情哦!
谢谢您的跟帖,更要谢谢你对我母亲的祝福!一篇小
小的纪实回忆能引起众多知友的感情波澜,这并非作者的文笔
所致,乃是读者朋友们自己的生活阅历所在。正如您对自己的
爷爷的怀念一样,它同样引起我对我父亲的回忆,父亲已离去
20多年了......愿在天堂的老人家们能看到和听到我们对他们
的怀念和祝福!
再次感谢跟帖鼓励!
回复九澧之子君:
十分感激您对拙文的肯首和鼓励,若拙文能收集进《石门知青文集》实感万幸,也将十分荣幸。其实本人几无文学根底,实乃感情所致,任思缰驰骋,随键盘敲击,文随心、笔随思、人则随心所欲也。区区小文若能入集,诚恐诚惶之余,当在今后倍加努力,以无愧朋友们一番心意。当然,这一切还只是在臆想和企盼之中。
总之,谢谢您了!年关将近,2012年的钟声又将敲响,盼在新的一年中能到知网吸取更多的营养,以滋润夕阳之旅。
回复 23# 青石
我以为在湖知网上还是以回忆知青生活文章为主最好,而知青生活的文章还是如你的文章一样原汁原味的文章最宜。反映自己生活轨迹的文章其实就是要真实的事情,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感受。喜欢你的文章,也从文章里看出你的过去与如今的纯真。
回复 1# 青石
——哈哈哈!真的是人老啦!
我明明跟了此贴的,咋没有了呢?原来是在石门:
——不错!又见青石君力作!
文章有血有肉,让人既随之唏嘘不已又被深深感动……
其实你还是蛮有文字功底的哦!藏着掖着?
呵呵呵,等着后续……
真的,绝无恭维之意!我总有这样一种体会,当我们把一些美好的行为升华(注意,是升华而绝不是“拔高”)到理论上来讲的时候,有些人却呲之以鼻“大道理”,殊不知“大道理”都出自于平凡啊!
非常感谢你能在繁杂的事务中抽出空来关注我的小小拙文!早有心意想到你家拜访,随你走进你的陋室,去体会你的生活和思想,不知能否如愿?再次谢谢! 青石兄弟好,你的真情能感动上天,我们当事人绝非草木,岂能不被你亲如兄弟的知青情义触动,谢谢你的好意,你的善意我们心领了。顺祝你全家圣诞、元旦、春节快乐!祝九十八岁的老母亲健康愉快!
回复 1# 青石
听青石兄说将带98岁的妈妈来瑶池一聚,真想前往感谢这位知青妈妈。老人家为儿子离别留下的伤心泪,亦即天下知青的妈妈肩负的痛苦情啊!
祝老妈妈健康长寿,顺心如意!
“听青石兄说将带98岁的妈妈来瑶池一聚,真想前往感谢这位知青妈妈。老人家为儿子离别留下的伤心泪,亦即天下知青的妈妈肩负的痛苦情啊!
祝老妈妈健康长寿,顺心如意!”
一笑君:谢谢你对我母亲的祝福。那天因事出有因,没带母亲去瑶池,但我本人却在那好好地向知网前辈们学习了一番,收获自然不少。
真喜欢在知网上和大家交流!谢谢你的多次跟帖鼓励!
“我以为在湖知网上还是以回忆知青生活文章为主最好,而知青生活的文章还是如你的文章一样原汁原味的文章最宜。反映自己生活轨迹的文章其实就是要真实的事情,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感受。喜欢你的文章,也从文章里看出你的过去与如今的纯真。”
谢谢九斑再次跟帖,也谢谢作为知网前辈的你对我的肯首和鼓励!你关于知网文章的见解正合我意,我相信也符合大多数知网朋友们的心意。
回复深山幽兰、许佑铮二君:
十分感谢你们对拙文的关注和评价,只是本人实在不敢当。说实话,没人写了东西不希望人看的,有人能对此关注乃作者的幸运和荣幸!
是啊,我们知青的生活是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它更是丰富的!丰富的内容,丰富的思想,丰富的阅历,丰富的生活,当然也就有了丰富的题材!
朋友们的关注乃是我敲键的动力,所以我要衷心地感谢大家,谢谢!谢谢!
很感人的文字,很细腻的情感,欢聚和离别都催人泪下。
谢谢楼主的好文!
回复晓剑、另类人生、乐闲诸君:
只因根底浅,哪能出好文?谢谢大家的关注和鼓励。此文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实乃大家都有过那么一段经历,说起回家的经历,大家都感到是那么的相似。感人的是亲情,是母爱,是父爱,是人类最可贵的感情!
回复 32# 青石
青石君你好!那天在瑶池认识了你,十分高兴。与你的交谈中发现你为人稳重低调,读罢你的帖子知道你热心重情!希望你多写写过去的故事,渴望再读你的好文。
回复西岭望雪君:
西岭兄,你好!十分感谢你对我及拙文的关注!瑶池一面,印象颇深,作为知网前辈你对新上网的知友的关爱和鼓励,实令为弟感动!要知道网上前辈的关心是我辈新兵的动力,真的是从内心发出的感动!
上知网(至目前我在网上除工作外也仅是上湖知网来学习,来倾吐。)主要是因为自己是知青,经历过知青生涯,我知道在这里会有好多好多的知心,也会学习到好多好多都有益于夕阳之旅的东西,所以我自打上来后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我们的网站,走进我们的家园......
不记得是在那篇跟帖上看到你的话语,我很赞成你的那个观点,我们知青网还是多一些知青题材,多一些快乐阳光的好。(大意如此)谢谢你的鼓励,我会热爱我们的家园的!
回复 38# 青石
青石你好,你的这篇《回家探亲》刚发到茶座我第一时间就拜读了,当时顿觉这就是知青文学题材的一篇精品文章。由于我还在沉湎在我母亲文革期间被打死的悲痛中不能自拔,所以无心跟帖。现在我又慢慢地从悲痛中走出来了。你说得对,我们这辈子虽然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是历史的见证人,也可以说是那段中国历史的最后见证人了,因为我们的前辈们纷纷地去了天国,在他们所处的年代是无力控诉、申辩自己的冤屈的。现在我们这一代老人其实每人都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财富,必须挖掘抢救出来,把自己的真实见闻经历留给历史,留给后人!
好了,我一说起来就没完了,祝愿你的老母亲健康长寿!祝愿你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快乐!
回复唐青君:
“现在我们这一代老人其实每人都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财富,必须挖掘抢救出来,把自己的真实见闻经历留给历史,留给后人!”
谢谢您的关注!过去的都过去了,是因为我们不想让那片阴影始终留在我们生活中。过去的不能就这样过去,是因为我们必须告诉后人:必须彻底抛弃封建糟粕,废除帝制,废除人治,实行法制,文革悲剧不能重演!全盘否定文革,也就必须从大的方面否定知青运动,因为它毁灭人才,整整耽误了不只一代人!因为它实际上加重了农民负担,延误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作为亲历者的我们,在总结知青岁月的时候,却不不妨从中吸取些有益的东西,比如说把它看着是锤炼、是锻造、是阅历、是磨练、是人生的财富!知青的求知欲望、经受磨难的毅力、艰苦朴素的作风、奋力拼搏的精神等等等等,却是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应该承继下来的,对吗?
拙见,供参考。谢谢!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