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文化”该清场了
儿时幼稚贪玩,孩童喜欢把今天该做的事情推到明天。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有人仍然会将一些本该今天完成的事情推给明天。日复一日,无穷尽的明天便成了“惰性”泛滥的收容所。看着今天过去,想着还有明天,很多日子便在歌舞升平中逝去,很多生命在不知不觉中蹉跎。
因为还有明天,一些青年人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今天,透支着青春、体能、金钱、情感,甚至透支生命。是蹉跎岁月,还是把握好每一个今天,是千千万万青少年人生面临的一道命题,也是父母和教育关键的第一课。小到坐立行走、点横竖撇,大到理想、未来,执着坚守。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视、电脑、游戏,几乎占据了青少年闲暇时所有时间和空间,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贻害的是子孙后代。一些学校和老师成为了“敛财”奴,课堂该讲的知识不讲,非要学生上补习班。许多父母自己星期天打麻将,却要孩子参加补习,结果是钱花得冤枉,孩子感觉委屈,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恶劣的外部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和成才造成的视觉冲击,感官影响,竞争压力,心理变异,使他们当中许多人厌倦传统文化,厌倦语言文字,厌倦学习,厌倦了约定俗称的许多东西。喜欢使用夹杂着各国文字符号的杂交语言显摆自己“潮”,却难以用母语写出一个没有语病的完整句子。荧屏飞幕、外片翻译、方言注解时,影视字幕经常出现令人贻笑大方的错别字和语病,严重影响了求知孩童知识内存的精准性。“大学本科”的招聘门槛和响当当的媒体名号时常名不副实,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为满足家长强烈愿望,进一步完善新作《好妈妈心语,好老师秘诀》关于作文教、学技能、技巧的可行性研究,限额中小学生跟我学习写作。面试抽查时,什么是词组和句子都分不清,拿出“手机”让说完整话,回答的都是一部手机、红色的手机。所有知识点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作文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技巧几乎为零。在读学生是这样的情况,在岗青年文理不通大有人在。
2002年内退后,通过面试、笔试、试教等各项专业知识技能考核,以第一名成绩胜过同堂竞聘大学生,被市十二完小录用为语文教师。文凭在手,真才实学没有,靠自学立世的老太太都竞争不过,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阿姨,早知道有您这么强的竞聘者,报名和笔试都不会参加了。”落选大学生的话至今还在耳边萦绕,发人深思。
当代大学生,被嘻哈文化包养,被物欲现实左右,才走出大学校门,便感觉书本知识与现实需求相差甚远,必须将许多常识当作知识来学习,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却找不到一份赖以生存的职业。高不成,低不就;拿不起,做不好;怨天忧人,啃老嗜老;沉迷游戏,打打杀杀,偷菜为乐……不胜枚举,却都关乎青少年的学习、成长、生存和成才。
“神马、浮云”腾空出世,新新人类盲目追逐一种未经沉淀雷人的日新月异,却不知道自己是在拿中华文化开涮!语言文字约定俗成的几千年积淀随意拿来开涮,无疑是在外国人面前扇自己耳光,美其名曰“网络语言”。难道网络就可以随便践踏民族尊严,网络就不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来彰显缔造者的内涵与尊贵?发达国家的网络也会这样拿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来“臆造”和“雷人”吗?
难以理解的是不少媒体和主持人,生怕自己OUT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将启迪、教育、引导青少年思想走向,引领青少年文化发展方向的己任抛至脑后。严肃文学则成为被金钱拐卖的孩子,在嘻哈文学的沃土里,感受着坚守沙漠的焦渴。徒为娱乐至上、文化断层、断代揪心。“惰性文化”泛滥真不是什么好现象。
虚拟世界有刺激好玩的网络游戏,现实生活中各类娱乐节目泛滥,让一些涉世不深的年青人误以为人生就是玩游戏。然而,“人是需要工作、需要干事业的,当一天当中需要拿出足够时间玩游戏、搞娱乐时,就意味着我们的生物种群在退化,在安逸地等待一种灭顶之灾。”
媒体为了争知名度,争收视率,为了经济效益,简单盲目地满足年轻人“惰性颓废”需求,公共文化产品粗制滥造,娱乐节目泛滥。那些小儿科的“闯关游戏”可否置换为“读书、育德、修行、”节目?谈话类节目是否能改改千篇一律的面容?所谓“精英”的“成才经”耳熟能详了,还在不厌其烦累黩。套用儿子小时一句话,“主持人,我的耳朵都起茧了,你的嘴巴还没起茧吗?”
制作人、编导能否有点新创意?聚沙成塔的道理谁都懂,没有千万沙砾的堆积,哪有塔尖精英的辉煌?各行各业千千万万平凡的沙砾都是垒砌祖国大厦必不可少的精英,媒体镜头是否可以适度改改口味?可否对准普通百姓?一家“相”亲,家家效仿;人云亦云,东施效颦;太没劲了!黔驴技穷,还是争抢观众?相亲节目是否真如曝光所言,牵手有规定,实质为愚众?
网络小丑芙蓉姐姐重新跳出来,减肥成功竟然成了“励志女神”,是谁在推波助澜,为什么要为想出名想疯了的芙蓉姐姐摇旗呐喊?央视《奋斗》“惑众”,受众目瞪口呆,复何言说!“精神减压”依赖 “惰性文化”是颓废心理作祟,媒体人云亦云、推波助澜,无异于谋财害命!
如果新闻传播的宗旨是为受众服务,那么,检验传播效果的标准就是受众的反应。除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之外,还要重视受众状况的深入调查。对观众来说,好的节目应当是“好看——耐看——值得看——必须看”。
公共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感染、启迪受众,媒体从业人员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被“惰性文化”束缚你聪明的大脑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希望能多拍一点类似于《远方的家》、《宝贝回家》、《用心唱响》、《变形记》这样增长知识、惩恶扬善、融化情感、劝学励志,受众欢迎的好节目。
主管部门别放任那些自身还需要积累沉淀,却以工作之便成了名人、名嘴的主持人,要提醒他们,工作时不能太随性,要让他们真正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重责,摒弃那些主三句话不离麻将,缺少职业操守的话语和喧宾夺主抢镜头的现象,帮助他们真正成长为德艺双馨的优秀主持人。
惰性文化泛滥是社会精神颓废的表现,关乎中华民族种群的精睿与衰败。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抑制住年轻人的文化惰性,帮助他们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心理,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精髓所在。只有保住了五千年民族文化精髓,保住了中华民族的根,我们才能在最广泛的领域,引领年青一代走上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振兴中华民族,振兴民族文化才不会是纸上谈兵。
然而,决定这一切的前提,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涵养、品味、氛围、积淀、影响;是大刀阔斧的摒弃、荡涤、弘扬、树立;是任重而道远的教育、影响、争夺、培育;而绝不是浮华的眩幻,浅薄的成功;错误的引导,和视而不见的放任。
费力打倒你,不如让你自己击败自己,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武器战争摧毁的是建筑,文化渗透腐蚀的是心灵。“惰性文化”是时候清场了,必须清清场了!
回复 1# 陈伯钧 '
伯钧:以后发帖请把字放大一点,为了看起来不吃为,我将字调大了。
伯均文真是上作精品!!建议伯均将此文发到茶座。
回复 1# 陈伯钧
一篇很好的教改论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育战线的拜金现象和教育质量下滑的根本。大学教育应向德国学习:分职业技术型和研究型两类!后一类只占30%左右。
看陈伯钧的文章真有气势难挡之感,这种气势来至她内心对社会的关心,来至她良心的表白,来至她对社会结构缺陷理性认识;谢谢了伯钧先生!谢谢代我等发出了声音!
回复 1# 陈伯钧
世间万物,凡是存在,都是正确。当你将别种现象当成惰性的时候,可否也想过自己固守的一方天地是否与时代脱了节。愚以为,千万不要在文章中轻易给别人下断言。譬如芙蓉姐姐,把它当做小丑显然是不恰当的。理由太多,我不一一枚举。但老年人的观点是否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现状,我首先表示怀疑。
伯钧的文字清新隽永,但观点有点以偏慨全,我举一只手表示异议。
回复 2# asd99999
五九至尊,你在将别人的文字调大的同时,也应该将文章的版式格式调好,好事做到头,帮人帮到底,美女伯钧会对你嫣然一笑的。
回复 8# 一笑了之
先生可能没看《杞人忧天看“励志女神》,媒体与社会的正确导向对于青少年非常重要。并不是老年人的眼光问题,不管网络怎样炒作那些不想奋斗只想出名的人,无视自己的人格尊严,骚首弄姿,袒胸露背说芙蓉姐姐像小丑是客气,那些下作的点点滴滴,可能你感觉没什么,丢的是我们女人的脸。
回复 7# 狄德罗二世
感谢您抬爱!少年强则国强,忽视青少年教育和培养,贻害的是子孙万代。
回复 3# 琴思清远
听说一篇文章只准发两个地方,还发到郴州板块了,茶座可能发不上去。
回复 2# asd99999
好的,谢谢您!
回复 12# 陈伯钧
伯均,可以发的,因为是你的成果,应该由你来发好些,否则,我帮你转发过去哒。。。你发吧,没事的。
回复 10# 陈伯钧
你的文章我几乎都看了,不看不行,想讨美人欢喜,得先走进美人心里,这是百试不爽的经验。但看过,并不等于就全盘领受。我晓得一批评,以前的马屁等于白拍,气死哒。但不表示意见,让别人来说陈大美人,我又于心不忍。毕竟一笔难写两个陈字。俺老陈家的人,我de保护
[flash] [/flash]
对美女妹妹的原创文章当然是要多看几遍才可领会多一点,透过你极其尖锐的笔锋可以看出伯钧除了对当前教育领域的社会现象提出理性的看法、质疑以外,应当还是一位教子有方或教学有方的小有成就的好母亲、好老师。属于我佩服的人!
回复 16# 金麦彭姐
彭姐过奖了,伯钧读书少,工作岗位却蛮重要,不想误人子弟,自当发狠努力,以不负领导、家长及学生厚望;因为想读书又没书读,愈加知道孩子对知识的渴求;签名售书时,和读者、学生及家长分享自学和写作的方法及技巧、诀窍,以及启智的经验,在他们强烈要求下,已经完成了实用性非常广泛的《好妈妈心语,好老师秘诀》的创作。
真知灼见,功底深厚!
当你将别种现象当成惰性的时候,可否也想过自己固守的一方天地是否与时代脱了节。愚以为,千万不要在文章中轻易给别人下断言.......老年人的观点是否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现状,我首先表示怀疑。
我完全同意并赞赏一笑君的这段话。但也只是表明观点而已。不辩论。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