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因烈士而不朽
1939年9月第一次湘北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52军195师1131团第3营营长史恩华率部队扼守新墙河北岸之笔架山,与日军血战三昼夜后,陷入重围。全营500将士壮烈殉国,无一投降。2011年11月11日,史恩华烈士亲友从海峡两岸汇至新墙河畔,寻觅英魂,记者在这里见证了一幕迟来72年的祭奠,也对史恩华以及和他一样曾经被人们陌生的抗日英雄有了更多的了解。
笔架山,岳阳县筻口镇新墙河北岸一座不起眼的山头,在一张八十万比一的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当记者随同史恩华亲属团一行14人登上这座由三个山头组成宛如笔架的山头时,四周平静得只听见人们上山的气喘声。登山四望,东、西、北三面环山,仅南面山脚横亘一条新墙河,过河以后,则一片平原,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因此制订第一次湘北会战作战部署的中国军队指挥中枢才将第一道战略防线摆在新墙河以北包括笔架山、草鞋岭在内的丘岗地带,以抵御由此向南进犯之日军,阻止日军向新墙河以南推进直逼长沙。
1939年9月18日,第一次湘北会战拉开序幕,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守次指挥陆军、特种兵、海军陆战队计10万余人分数路向防守在新墙河以北的中国守军发起猛烈的攻击,防守草鞋岭的是国民革命军第52军195师1131团第3营营长史恩华。从9月20日开始日军在炮火、战车掩护下对史恩华阵地轮番攻击,史恩华率部与武器人员数倍于我的日军激战二昼夜后转至笔架山。笔架山是新墙河北岸的最后一道防线,9月22日是史恩华部坚守阵地的第三天,根据作战计划,史恩华只要扼守三天就算完成迟滞敌军为后续战斗部署调整争取时间的任务。这时全营官兵已伤亡过半,师长覃异之在电话中亲自指令:“史营长,你部任务已达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撤。”史恩华斩钉截铁地回答:“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誓与阵地共存亡!”9月22日黄昏,史恩华和全营将士与日军拼杀到最后一弹,500人全部壮烈殉国。
当记者随史恩华烈士亲属团在笔架山、草鞋岭一带了解当年的战况时,几位年过八旬的老农提到史营长肃然起敬,他们说,史营长他们本来可以从东面的丘岗突围,但看到身边已有一半的弟兄战死,作为一营之长,史营长不求生还,只求多杀倭寇,史营长死得英勇。史恩华为国捐躯时年仅29岁,史恩华的兄长史恩荣则在头一年台儿庄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留下年仅2岁的女儿史湘芩。这次,年迈75岁的史湘苓作为史恩华的侄女随亲友团从湖北老家来到笔架山祭奠为国捐躯已有72年的二叔史恩华。她说:史恩荣、史恩华兄弟分别是黄埔七期、八期生,史恩荣在台儿庄战役阵亡后,史恩华化悲痛为力量,结婚3天就从湖北归队。抱着国恨家仇不报非男儿的决心参战直至牺牲,没有给自己留下后代。在笔架山寻觅英魂,史湘苓和她的亲人们虽然找不到烈士牺牲的确切地点,但他们还是从每一道依稀可辨的战壕,搜索烈士们用生命与日寇血拼的痕迹。当地的镇、村干部和群众来了,沿途都有村民自发端来茶水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筻口镇党委书记刘卫兵与史恩华烈士亲属一一握手时动情地说:“史营长他们把年青的生命都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我们来迟了,但终于来了”,迟来72年的凭吊令人扼腕。由于“湘北会战”又称为“长沙会战”,史恩华捐躯后,其上司195师师长覃异之亲笔撰写的碑文称:“长沙地控南北,兵家必争之地,倭寇图之久,营长史恩华奋战比家山与全营壮烈牺牲”。此后见诸报端的文章多提长沙,而笔架山又讹为“比家山”。史恩华写成了史思华,因此为日后史恩华亲属寻觅烈士归宿之地出了难题。今年6月,史恩华一亲属偶然从“潇湘晨报”记者写的“寻找史恩华”一文得知史恩华烈士阵亡于新墙河笔架山,于是辗转联系,终于在湖湘文化与抗日战争研究中心主任唐华元、副主任李宣钊的帮助下,促成海峡两岸史恩华烈士的亲友组团赴岳。随同抵岳的还有来自美国的黄开基先生,黄先生之父黄保德将军有“抗日虎将”之称,曾于草鞋岭笔架山一带指挥作战。在美国去世前曾多次嘱托儿子黄开基回大陆后一定要来岳阳代他祭奠阵亡的抗日将士。同来的还有苏善禧将军的长子苏小鹰,苏将军也三次参加过湘北会战。还有在草鞋岭抗战中身捆炸药包扑向坦克与敌同归于尽的烈士肖全荣的后裔肖迎春先生及史恩华烈士亲属杨定涛先生。他们分别来自台湾、徐州、武汉、长沙、南宁、萍乡各地,为了凭吊湘北抗战英烈而汇集到新墙河畔、笔架山头。
据抗战史料记载,发生在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的四次湘北会战,是中国抗战历史上反复争夺时间最长、战况最为惨烈的著名战役之一,前三次湘北会战日军时而突破拱卫长沙的前卫防线新墙河以南、向长沙纵深进犯,又时而被我军迫回新墙河以北,反复拉踞6年之久,从而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打通粤汉全线的幻梦,牵制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兵力,支持了全国及全世界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战争,国内外新闻机构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发表社评说:“敌人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同时进攻湘北……在军事上,是想消灭我国有生力量,牵制我军配合邦友作战。在政治上(也是在军事上)想打通粤汉路以便掠夺中国占领区物资,供彼太平洋上之消耗。可是,敌人这种如意算盘,还是被推翻了”。日酋冈村宁次在战役检讨时哀叹“唯一的遗憾是未能摧毁敌人的抗战企图,却将众多的官兵留在战场而离去”。据当时的战况统计,四次湘北会战共击毙、击伤日军10万人,而我军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为抗击日军而北烈殉国的将士不计其数,其中在新墙河前卫防线为国捐躯的除史恩华全营以外,还有52军第2师胡春华部,该营除7名重伤员先期撤出阵地以外,营长胡春华和全营官兵无一生还。川军杨森部398团王超奎营长率部在新墙河相公岭、马形山“激战数日,雷雨交加,猩红遍地”,全营将士壮烈殉国。本来无名无籍的新墙河因烈士的英名传遍全国,1942年4月19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作为中国抗战寻求援助的演讲,谈到在湖南省新墙河作战的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杀敌、“每一个人都战至牺牲为止”时声泪俱下,使全场听众为之动容,赢得了美国朝野上下对中国抗战的理解和支持。
新墙河因烈士而传名,笔架山因烈士而不朽,当史恩华烈士寻亲团即将告别这片难忘的土地时,碧水青山回荡着他们对亲人的告慰:“安息吧,史营长,安息吧,为国捐躯的抗战将士们,如今祖国已经强大了,中华民族振兴了,你们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
是啊,祖国强大了,民族振兴了,但国耻难忘,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位抵御外侮,舍生取义的先烈,不能忘记新墙河畔曾经有座血染的笔架山!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