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云雾深处 二十九、山村巨变 [打印本页]

作者: 三下人生    时间: 2011-1-25 16:00     标题: 云雾深处 二十九、山村巨变

二十九、乡村巨变
      在他们的安排下,我们住进了农场在吊羊岩的避暑山庄,农场非常客气,吃住全免,安排了竹笋和野猪肉,顽皮的汪万强钓到了20多斤的大鱼,送上山来给我们吃,让我非常感动,我爱人也说你们的师生情真好。

“钓羊岩度假山庄”是农场的招待所,整个山庄被森林怀抱着,背靠着大山,面对着八面山水库。左手边是高耸的钓羊岩,“钓羊岩度假山庄”的门前挂着几个大大的红灯笼。整个山庄俨然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大山有一个很好的商机,结合在罗翁的“雪峰山大漂流”这个品牌一起,也把“钓羊岩度假山庄”名声打出去,开展“雪峰天险三日游”,一天漂流,一天参观八面山林区,一天爬雪峰主峰“苏宝顶,”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策划吗?

在城里人眼里,大自然造物主有神奇的力量,八面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山上雄奇险峻,秀美多姿,遍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好一幅天然画卷。还有那云、雾、风,波谲云诡,也给大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那引人入胜的是苏宝顶,在海拔1984米的崇山峻岭上,站在山顶上视野开阔,你会真真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把大山推广出去,一定会有大老板在这里投资兴业,发展旅游事业的。

第二天我们向簸箕田进发,我们乘车上了几个坡,来到了农场场部关冲湾,我特意要好好的看看这里,因为这里是我曾今唯一欢乐过的地方,留下了很多文宣队和学校那段难忘的日子。现在关冲湾已是面貌全非,我们经常排练节目的大礼堂和办公楼仍然在那里,只是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了。现在只见新修的一栋砖混结构的农工住宿舍,感觉场部这个地方小了很多。我们来到鸡场湾,原来的学校也不见了踪影,原来课朗朗,课熙攘,现在到处都是树林环抱,非常宁静。

有人提议我们不坐车了,步行去四工区,因为场部到四工区只有一华里,这段路还比较平。走在这里,会轻松的感觉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走进这里无不感受到重新呼吸到清新与自然的空气。

金秋时节,正是八面山气候宜人、果实累累、遍地金黄的收获季节,大山变美了。当我们走到中盘的时候,被万亩林园怔住了。中盘在两座山沟的脊梁上,视野比较开阔,原来站在这里可以看见工区山上山下的层层梯田,现在站在这里看见的全部是森林覆盖,这是退耕返林的成果,我走上中盘,看看有着纪念意义的地方,现在也是碗粗的杉树在这里挺立。四工区的标志性农田“簸箕田”也淹没茂密的森林之中。

后来听农场领导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农场因地制宜,发挥高山优势,改农为林了,国家拨款封山造林,按多少钱一亩,请当地农民上山造林,农场农工只管验收和今后的护林,现在林木都长起来了,主要是防止乱砍乱伐。可以想象现在的农工比以前舒服多了,粮食放开了,大家都是拿工资,穿着工作服,到林子里量方、检尺,到山上转一转就是一天。退耕还林的决心是84年下的。84年以前,农场已经发展到十个队了,在原来六个队的基础上,增加了伐育队、木工队、竹器厂、后勤队四个队。当时叫“十大军区。”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场思想转变,发展多种经营,但是仍然摘不掉亏损大户的帽子。1984年的一个晚上,农场场部会议室的灯火通明,县长周基达主持召开了“八面山农场退耕还林专题会。”会上 “十大军区”代表都参加并发了言,大家种田都种怕了,大家都举双手赞成退耕还林。从此,国营农场与“农”字拜拜了。

我记得我们在农场的时候,农场的申干部是林业学校毕业的,把他放在农场就是想发展林业,他经常说,农场最适宜做的就是种树,第二就是放牧。现在实现了他的预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标语口号在大山回荡,向荒山进军,向荒山要粮,县里在大山上办起了农场。但是,高山的气温昼夜落差很大,白天热浪滚滚,夜晚可能寒气逼人,而大山与大山的阴影在白天相互交换位置,沟壑之间的旱地水田日照普通不足,“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先天不足,。山里自然泉水源源流长,清澈如镜,但又因过于冷清而不适合于水稻种植生长。更况且那时山区的农业生产,沿袭的是传统的种植模式,刀耕火,种牛拉人犁,产量极低,有时上面号召大种“双季稻”,一年两收,虽然用心良苦,愿望良好,就是不能成为现实,而且还破坏了生态平衡。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家号召退耕还林,农场改为林场,回归于山的本原,绕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地。如今苍苍林海,无边绿浪,大山固有的壮美、大气恢宏,是那曾经带有人文色彩的农场田园风光,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在大山的气候好像变暖和了很多,走进大山,你会感觉一切都充满阳光,阳光会使你感觉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一切是那么的清新与自然。

来到四工区看见的变化更大了,整个农工宿舍被森林所包围,周边的稻田都变成了林地,原来的七八栋木房子,现在只有两栋砖房。那栋堆子田也是森林一片,堆子田下的黑屋场已是云杉挺立。就连原来的篮球场也种上了树木。

来到四工区,这里找不到当年知青的欢歌笑语,看不见奔流而下的哗哗溪水,现在的情景用一个“静”字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我突然感到有一丝冷清,原来的热闹的场面已不见踪影,它随着我们知青的离去而离去。

原来大山的水也美,它汇涓涓细流,峰回水转,汇成了一条陡峭的溪流,奔腾咆哮,顺山而下,向西直奔沅江,这是多么好的水利资源呀。

农场领导带我们去过港坡看看,过港坡是四工区通往五工区的必有之路,过去我们经常在这里歇息,有时候到这里洗澡游泳。对峙于溪边两岸的几块巨石,几经山洪的冲刷,还是那般雄峻逶迤。

我们只见一座电站正在轰鸣的发电, 浅塘和过港坡海拔高度近200米,在浅塘拦坝蓄水。我们早就知道这里修发电站的一个天然的地方,过港坡水电站农工们投资3000多万元。水电站项目成为农场职工发家致富的好项目。

听说大山改革开放后,农工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90年代初种天麻发财的人比较多,现在他们用股份制合作的形式,在多条溪流修建了8个发电站,充分的利用了八面山的水电资源。

山下的八面山水库,我们也参加了修建,当时八面山水库调集了全县的劳力,成人大会战,修建八面山水库我也留下了汗马功劳。

过去天天讲阶级斗争,搞崇拜迷信的东西多,现在人们崇尚科学,搞科学养殖和科学利用,发挥大山的优势,变废为宝,创造效益。

我曾不止一次地故地重游,每次都会惊讶地发现大  都在变。看到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心情放松了很多,我们原来想过的东西,现在变成了现实,我们原来没有想到的东西,农工们想到了,并且也变成了现实。

天还是那个天,人还是那个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关键是党的政策好了,人的精神面貌变了,使梯田变成了森林,溪流也发电变废为宝了。

我们实地感受了改革开放30年来,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稳定发展水利建设,迅猛崛起的林业建设,初具雏形的旅游业建设,职工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都让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我们代表已经退休了的知青们纷纷表示,只要农场有需要,他们依然愿意“重返知青路”为农场建设再作贡献。



作者: 顾月影    时间: 2011-1-26 00:26

“天还是那个天,人还是那个人,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可见政策与制度不对路,对农业进而对国民经济的破坏是巨大的。同样的土地与人力资源,其投入产出的效率相差若干倍啊!
作者: 立立    时间: 2011-1-26 12:17

"当我们走到中盘的时候,被万亩林园怔住了。中盘在两座山沟的脊梁上,视野比较开阔,原来站在这里可以看见工区山上山下的层层梯田,现在站在这里看见的全部是森林覆盖,这是退耕返林的成果."

令人欣慰的事!
作者: 三下人生    时间: 2011-1-29 10:13

雪峰山大漂流就在我们大山下,我们会看到大山的旅游圣地蓝图实现吗。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