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酒德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善壎    时间: 2011-11-25 14:30     标题: 酒德

 
                            酒德

 

 

      晋刘伶写《酒德颂》,“惟酒是务,焉知其余”。那时候是以饮(酒)为德的。那“德”字的意思就和“能”字接近。倘以能饮为德,自然谁的酒量大谁就有胜一筹的酒德了。刘伶的朋友阮藉就因为暴饮而大量吐血,使得这位容貌瓌杰、志气宏放的奇男子五十四岁便丢了性命。刘伶更不要命,出门时在鹿车上带着酒,叫人背把锄头跟着,吩咐随人我醉死在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

      如今人们说到酒德,多半指其人酒后的言谈举止。合度者有德,失态者无德。这是比之以能饮为德要妥贴的。
      我还是赞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阐扬的酒德(虽然他没有明说),因为他的“酒德观”,和高级精神产品联系在一起。“李白一斗诗百篇”,百篇诗和一斗酒,加起来是这位号称醉圣的诗人的酒德。“张旭三杯草圣传”,这位酒仙饮酒辄草书,挥笔大叫,变化无穷,若有神助。这就是著名的“醉墨”的创作过程;他所书《酒德颂》,被称为是“殆类鬼神雷电,不可测度”的珍品。还有贺知章,他醉后属辞,动成卷轴。“八仙”中没有一个是于文武之道未尝留意的酒囊饭袋。老杜倡导的酒德昭然了。他们都因酒而诱发出奇丽的想像和丰富的创造力;稀里糊涂吐出些秽物便鼾声如雷的酗酒之徒怎可言“德”呢?
      北方有朋友来,说他们成立了酒会,入会者必善饮不消说,还要是政治、军事、外交、文艺、科技诸界有所成就的人。这第二个条件是暗合老杜的标准了。但朋友又说:“我能饮四十度白酒八两,不过酒魔而已。”
      原来还设有职称,排座次为酒圣、酒仙、酒魔、醉龙、醉虎、酒鬼、酒徒、醉汉。“高级职称”两档,“中、初级职称”各三档。我先就职称的名目提了意见,建议将正高职称“酒圣”改为“醉圣”,因为《三国志•魏徐邈传》载有“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的话,可见“酒圣”乃酒之清者,如茅台、五粮液之类,是指酒而非指人的;读书人玩风雅,讲个来头的好。再是因有“高阳酒徒”这个典故在,宜将“酒徒”的称号放到“酒鬼”的前头。“酒鬼”毕竟无文献可稽考,不像其他七个名号都有出处。如古有蔡邕称醉龙,谢玄称醉虎。接着我说了下面的意思:如以酒量为准必有诸多不妥。齐威王问淳于髡,“先生能饮几何而醉?”淳于髡说,“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说道,你饮一斗就醉了,怎么饮得一石呢?淳于髡于是说出他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氛围心境下的不同的酒量。足见以酒量为酒德的标准也好还是作为上述职称的标准也好都是没有准的。
      中国文人饮酒的旨趣境界玄远且情致各异,确实已构成一个可观的文化侧面。它的色彩是热烈、多情、真诚而又充满幻想的;空灵、淡泊、超远这些只是基本色调中的高级层次。如言饮,真要论饮者高下,怕只有杜甫的酒德观可循了。醉圣、酒仙的标准有李白、张旭的典范在,依照这样的原则,去考虑酒魔三档酒徒三档;樊哙的德行就可以作为“中级职称”的参考罢?
      鸿门宴中,范增谋欲杀刘邦。樊哙在营外听得事情紧急,乃持铁盾撞入,昂首立于帐下。项羽为其豪气所动,赐以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问:“能复饮乎?”樊哙说,“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接着他说出了一番令“项羽默然”的话,终至救了刘邦一命。像樊哙这样以“饮”为题巧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场合从而解决国家大事的人其酒德该是上品的了,能评为醉龙还是醉虎呢?
      或者,能独具旨趣,如欧阳修的寄情山水之间,陶渊明的悠然东篱之下。
      从前我在都庞岭下的山城江永县务农,乡间有一茅店叫“荷锄饮”。近处农夫晨起披衣,去店里沽二两白干下地,这一天就倍觉“雄”。他们腰悬一壶,能挑百斤公粮送至百里外的道县,不也是饮之善者么?他们嫁女时唱道:“一杯(那支)酒,酒也酒是清。”老人说,这就是“一辈(那)子久,久(也)久是亲。”他们高举樽罍,寄托着美好的憧憬。这也都是酒趣之正道,其酒德是入格的了。


作者: 寒乡    时间: 2011-11-25 15:09

回复 1# 陈善壎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虽为诗评,亦可赞先生之妙文。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11-25 16:07

  凡有人聚,必有善饮之人,圣、仙、鬼、徒者,不以量论,而以酒后之行论也。

  我等八人,曾餐饮邵阳大曲九瓶,无一醉者,聊天半个时辰,各自骑车归家,第二日,厂内“八仙”之名大燥!

  “酒逢知己千杯少”诚不我欺也!


作者: 陈善壎    时间: 2011-11-25 17:48

回复 2# 寒乡

 

 

       十分感谢寒乡兄。


作者: 陈善壎    时间: 2011-11-25 17:49

回复 3# 火土重生 凡有人聚,必有善饮之人,圣、仙、鬼、徒者,不以量论,而以酒后之行论也。

  我等八人,曾餐饮邵阳大曲九瓶,无一醉者,聊天半个时辰,各自骑车归家,第二日,厂内“八仙”之名大燥!

  “酒逢知己千杯少”诚不我欺也!

 

 

   此帖可见火土重生兄一肚子墨水。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11-25 19:13

回复 5# 陈善壎

  大哥写错了一个字;是一肚子“黑水”咧!


作者: 陈善壎    时间: 2011-11-25 19:30

回复 6# 火土重生 大哥写错了一个字;是一肚子“黑水”咧!

 

 

 

没错。是“墨水”。我一般发现了错别字会改。不过错别字自己难发现,别个一看就看出来。但这个“墨水”没错,我不大用黑墨水,只用蓝、红两种颜色。你真的是一肚子墨水。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11-25 19:45

回复 7# 陈善壎

  【中央电视台节目“实话实说”】;有时候看到前面的文章,就有点“和”的灵感,要我自己单独写,却又写不出来了。

  我曾有过看了一卷(六本)文言体的“聊斋志异”,结果给家里写信都用起了文言体还不自知,被父亲回信一通骂醒了!


作者: 海客瀛谈    时间: 2011-11-25 19:51

     我生来不会饮酒,故不敢言酒,转载下面的文章,算是凑热闹!

              酒中看文化——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2009-05-08 20:30:17 来自: 草莓甜心

翻开历史的画卷,酒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悠悠的岁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酝酿出了悠久灿烂的酒文化。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东方的诗仙李白这样以不愧天为己任的去爱酒;这位斗酒诗百篇的嫡仙在酒给的灵感下,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没有葡萄酒的日子就如同没有阳光”,西方的葡萄酒之父巴斯德更是把葡萄酒比做赐予万物生命的阳光,很难分出李白和巴斯德谁对酒更热爱一些。对酒的喜爱虽然相同,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却造成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欣赏酒的角度有所不同,也就延伸出中西方酒文化的种种不同。   

   一、酒种的不同。   中国的酒文化渊远流长,虽然历史最长的当属黄酒,但最能代表中国酒的莫过于白酒了,从某种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为在中国的诸多酒种中,她历史悠久、工艺成熟、至今为止仍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蒸馏酒。中华文明产生在黄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很早成为农业大国,早在一万多年前中国就与西亚、中美洲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中国五谷类粮食产量大、品种多,粮食在满足了人们食用的功能,还有剩余,这为粮食酿酒奠定了基础。   而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三面环海,境内遍布群山和岛屿,土壤相对贫瘠,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谷类作物产量低,仅能满足食用,很难有富余的用来酿酒。而更喜欢沙砾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对地中海式气候的适应性而在希腊广泛种植,葡萄酒满足了西方人对酒类的需求。   

   二、饮酒礼仪的不同。   从饮酒礼仪上来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异。仔细琢磨,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中国人饮酒重视的是人,要看和谁喝,要的是饮酒的气氛;西方人饮酒重视的酒,要看喝什么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国的饮酒礼仪体现了对饮酒人的尊重。谁是主人,谁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时要从主人开始敬,主人不敬完,别人是没有资格敬的,如果乱了次序是要受罚的。而敬酒一定是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起,敬酒时酒杯要满,表示的也是对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敬酒要主动敬酒,而且讲究的是先干为敬。而行酒令、划拳等饮酒礼仪,也是为了让饮酒人喝的更尽兴而应运而生的。显然,中国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国尊卑长幼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在饮酒过程中把对饮酒人的尊重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饮用葡萄酒的礼仪,则反应出对酒的尊重。品鉴葡萄酒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调动各种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饮顺序上,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品较淡的酒再品浓郁的酒、先饮年轻的酒在饮较长年份的酒,按照味觉规律的变化,逐渐深入地享受酒中风味的变化。而对葡萄酒器的选择上,也是围绕着如何让拼饮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来选择的。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三、饮酒的目的不同。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的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之外的东西。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杯莫停的将进酒,为的是与尔同消万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酒在中国人眼里更多的是当作一种交际的工具,所以在中国的酒文化中缺乏对于酒本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品评,更在意饮用他后带来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发现,酒文化之间的差异其实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的大写意式的发散思维;西方人则是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思维。(全文完)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曹操曾经下过《禁酒令》,可是他的《观沧海》分明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好像很矛盾,他和刘备煮酒论英雄,也分明是个酒徒,还有错杀吕伯奢也是因为饮酒过量。 .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11-25 20:37

  说到饮酒,还有两句话;

   酒后吐真言—我不相信!

   以酒盖脸好说话—我信!


作者: 六旬童    时间: 2011-11-26 01:56

回复 1# 陈善壎

    如清醴 韵同浅酌

    开眼了。谢谢!


作者: 江河白水    时间: 2011-11-26 08:15

回复 1# 陈善壎

 

酒文化的精髓应该就是酒德吧。


作者: 江河白水    时间: 2011-11-26 08:18

回复 9# 海客瀛谈

 

 

有了这样的归纳提炼的文字,酒也就有了文化含量。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11-26 08:25

  好酒而不酗酒,就是酒德!
作者: 笑对人生    时间: 2011-11-28 11:36

一篇好酒德的美文。拜读了。

陈兄不知,我们火土好酒量,所以此文多跟贴,自然他感受更深,我不知道濹水黑水,我只知道,水够黑,就可以当墨水用。那不管怎样,火土一肚子是可以写字的水了。那也不简单呀,难怪火土有才。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