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寻找父母上山的村寨 [打印本页]

作者: 老黄    时间: 2011-11-9 12:46     标题: 寻找父母上山的村寨

寻找父母上山的村寨

 

20111023晚上,我们乘飞机出发,去寻找父母及全家当初上山下乡的地点——吉首县矮寨公社排兄大队第11生产队。

 

SZ市到吉首,飞行路线有两条,一是飞贵州铜仁,铜仁离吉首更近;二是飞张家界,张家界的山景绝对甲天下。我们选择飞张家界,那里有朋友接机,也可于第二天顺便看看山景。

 

第二天,从张家界下得山来,已是下午5点,我们在市政府门口等了一会,换了一辆较大的商务车,在张家界朋友的陪同下,启程奔赴吉首。据说,从张家界到吉首,3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可以到吉首吃晚晚饭。但那天路况欠佳,3个小时不够,于是,我们在古丈停下来晚餐。兴许是古丈离吉首很近,小店的老板熟悉矮寨,他说:去矮寨的路很险,十七、八个弯,陡峭得很,有的弯干脆360度,比雪峰山还险,事故频频。家里的领导闻言有点犹豫了,她说:“矮寨,我们还……”我坚定地点点头,人们不是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吗?

 

25日早餐后,到单位在吉首的自治州的朋友的办公室喝茶,等他安排吉首市熟悉情况的上山向导。这位朋友的字写得相当好,而张家界陪同的朋友业余时间谱曲填词,看来,我们这次与艺术同行。业余书法家告诉我:自治州本来就属贫困山区,矮寨的条件在州里都算差的。

 

945分,我们驱车向矮寨进发,矮寨离市区并不远,1020分,我们到达矮寨镇,里程计显示25公里。主跨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桥面与地面高差330、主跨1176,跨越矮寨大峡谷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就在那里。在矮寨镇停留10分钟,拍了几张照片,接上一位镇里的工作人员,然后开始上山。

 

盘山公路果然陡峭曲折,也有360度转弯陡坡的地段,稍大一点的车是转不了这种弯的,因此,转弯处修了一个转盘,大车走转盘,小车直接转。据说,有的司机走过转盘之后,迷失了方向,又转了回去。这种弯道,碰上大车几进几退地转弯,小车又想插过去,极容易造成堵车。我们上去时,运气好,未遇周折,顺利登顶。登顶后,又往山里走了一截路,到达位于坡头片的排兄村。里程计显示,从山下矮寨镇到排兄村,12公里

 

汽车停下,我们见到了村支书。我估计他只有50多岁,但须发斑白。他告诉我们,原排兄大队只有8个生产队,没有我们说的11生产队。我出发之前曾与老妈核实地名,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她告诉我,那个地方还称之为“夯当”。“哦,夯当,第8生产队,现在的第4组。”“老”支书一脸兴奋。


作者: 老黄    时间: 2011-11-9 12:48

为什么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当初是下在排兄大队11生产队?兴许,父母当初来到这里,山上全是苗族同胞,互相语言不同。大写的“八”字,写得竖一些,看起来就像阿拉伯数字“11”。老爸老妈当时在这里属于“名人”,信件只要进了排兄大队,不管是“八”队,还是“11”队,他们都能收到。

 

 到了夯当,路口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名叫石来金,显得蛮精神。听我们说明来意,他马上说:“这家人,我认识,黄汉玉,两口子,同来的还有3个姐姐。”再往里走,又有两位在水沟边洗衣服的妇女,其中那位年长的名为龙金玉,石来金的妻子,她自己介绍说就是当年的妇女队长。

 

 二姐说,这个人应该是大队妇女主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教山寨新来者哪些草根能吃,一边说,一边示范,嚼得泥浆顺嘴角流。当时高寒山区的生活,缺粮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年肯定缺几个月的粮。即便在没断粮的日子里,白天出工一般都要远走几个山头,中午不能回家午餐,条件好的可以带两个红薯,一般的中午只能勒紧点裤带,因此,哪些草根能吃,其实是新来者生存的第一课。

 

 母亲关心的老队长没有找到,老队长如果在世,应该80多岁了。那位老队长对我们家没有多少偏见,有时还能给点照顾。老妈说:当年老队长老婆生孩子,那坐月子的地方啊,床上一床破草席,草席下面铺了点稻草。月子里,家里没有一滴油,那时我们家刚去,从长沙带去3瓶食油,就送给他家一瓶。

 

 终于找到了我们家住过的地方。当年的牛栏屋,将牛牵走,清除其中的垃圾、牛屎,新居就落成了。破烂、漏雨、透风的牛栏屋已不见踪影,眼前的房屋是新建的。门口一条狭窄弯曲坡度颇大的石阶路,连接着山寨中的小道。走这条石阶路,必需小心翼翼,以防摔倒。当年老妈挑一担水上坡,就摔了一跤,人倒了、手破了、额青了、水泼了,水桶滚了很远很远。


作者: 老黄    时间: 2011-11-9 12:49

我们到一些村民家坐了坐,发现他们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这当然要归功于生产力的解放和惠农政策。当地近年来培育了两种经济作物,一是梨子,二是烟叶。龙金玉隔壁的那家,我们进去时,他们正在整理烟叶,据说他家一年仅烟叶收入就有3万元。龙金玉一定要留我们吃中饭,我们谢谢了,给他们各家送了点糖果,赶紧下山。山上还是挺冷的,我已经穿上厚毛衣,不好意思再换羽绒衣。临走,龙金玉送我两个玉米、几个辣椒,带给老妈作纪念。

 

 回程路上,我提出要去看看听说了不知多少遍但从未谋面的矮寨坡,那坡就是山顶连接山下矮寨公社所在地的一条小路,那个坡,18里路长。走汽车的公路,从坡底到坡顶,22里多;小路是捷径,相对近一些,18里,合乎逻辑,相应地,捷径当然更陡峭一些。我抓紧时间在这陡峭的矮寨坡上爬了一截,望着那蜿蜒曲折陡峭的山间小道,我感概万千。空手走一截这样的山路都不容易,当年全家的生活物资,如米啊、菜啊,都要用背篓背着从山底运上来。那还是第一年,以后想背都没得背了。

 

 下山遇到大货柜车堵住了弯道,有点塞车,但基本顺利,下午1点多回到吉首市。午餐后,朋友建议修改日程,下午就去凤凰,可以看看夜景。临别,书法家还要送我一幅字,我新搬了办公室,正好缺一幅字。他要我定内容,我略一思忖,选了赤壁怀古。是啊,“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6日下午,我们离开吉首来长沙。长沙事情也不少,要为老妈张罗生日,要到陵园看看老爸,当然还要隆重地向家人汇报吉首之行。


作者: 天地人和    时间: 2011-11-9 13:00

又见老黄大作,问好!
作者: 青青    时间: 2011-11-9 19:57

老黄,久违了,读你的《过洞庭》让我感叹不已,妈妈下放的矮寨也是蛮多的心酸。我在想,你的故事太多了,写下吧,用你的笔。记得在深圳我们对“苦难造就人”有不同的见解,不管怎样很欣赏你的乐观向上。请常“回家看看”,沅江的同学们想念你。
作者: 隐士安    时间: 2011-11-9 20:28

的确是久违了,看了楼主的“寻找父母上山的村寨”后,被你们“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为了完成老一辈和自己的心愿,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如愿以偿,令人佩服、值得祝贺……
作者: 孟晓    时间: 2011-11-9 21:20

  老黄的文字读起来既轻松,又感人!这么多的素材,多写点吧!
作者: 晓理    时间: 2011-11-10 14:53

老黄父母下乡的地方确实是很苦,交通不方便,中饭吃草根、条件好一些的只不过有二个红薯。还不如牢饭营养。太使人伤心了。
作者: 老黄    时间: 2011-11-11 12:50

谢谢天地人和、青青、隐士安、孟晓和晓理。早几年寻找过母亲的老家,今天又寻找父母上山的村寨,明天可能还要寻找点什么。这些寻找,能让老妈快乐,也能让我们的生活不那么平淡,还能为我们的沅江栏目增砖添瓦,自我感觉良好。
作者: 菁菁    时间: 2011-11-11 19:02

回复 3# 老黄

 

      老黄不仅文章写得好,子女教育好,家庭管理好,工作做得好,看来还是一个大孝子,你是我们知青中的楷模,向你学习,并向你母亲问好,祝老人家生日快乐!寿比南山!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