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images/default/logo.gif)
标题: 尊重了别人,等于尊重了自己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地人和 时间: 2011-11-6 12:00 标题: 尊重了别人,等于尊重了自己
城市提质改造,不但城市美了,人的心灵也得到净化。
环境改造了人,环境美了自觉维护的人不在少数。过去乱丢纸屑果皮少了,在公共车上几乎见不到抽烟者。
随之而来的公共车上“让座”蔚然成风,见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虽不见搀扶者,但总有年轻人让座。
本人博客曾经就“让座”者,应得到相应礼遇之事,发表过看法。
认为:年轻人让座给年长者,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进步与收获,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希望所在。
受益者,我们的老年朋友,回敬人家一句:“谢谢!”似乎是顺理成章,可随口而出的事,往往的一句“谢谢!”却很少从年老者口中冒出来。
好象他(她)坐得心安理得,这种人我认为不值得让人尊重,枉为来人世一遭。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了自己!
-------有感于今日在株洲T21路上两年轻人主动让座而发 |
作者: 晓理 时间: 2011-11-6 13:02
在公交车上我也看到这样的情形,有年轻人让座而当事老人一屁股坐下并没有感谢的意思。他(她)们总认为是理所当然要让座给他(她)。我记得飞宇曾作文“老年人不讨嫌的十个切记”里讲解得非常清楚。我也一直认为要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别人。我们已经老了,但我会切记飞宇文章所说的几个重点,尽量做到不讨人嫌。
作者: 天地人和 时间: 2011-11-6 15:11
在公交车上我也看到这样的情形,有年轻人让座而当事老人一屁股坐下并没有感谢的意思。他(她)们总认为是理 ... 晓理 发表于 2011-11-6 13:02 ![](http://2011.hnzqw.com/images/common/back.gif)
晓理兄说的好:我们会慢慢变老尽量不讨人嫌
作者: 隐士安 时间: 2011-11-6 19:51
在公交车上遇到别人让座,你回应一句“谢谢”这是情理之中的事,它反映出了你对别人行为的肯定,也表现出你是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人;它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所以,遇到别人让座或得到别的帮助时,一定要记得说一声“谢谢!”……
作者: 另类人生 时间: 2011-11-7 09:48
说声“谢谢!”是素质的表现,也是有教养的习惯使然...。
作者: 南兰西堤 时间: 2011-11-7 10:14
其实老同志没有特别要事没必要在高峰时刻去挤车。
作者: 青青 时间: 2011-11-7 18:54
“谢谢,麻烦了,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不应该忘记。娃娃都知道用,我们岂能丢掉我们传统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哦。
作者: 天地人和 时间: 2011-11-7 19:21
谢谢隐版、另类人生、南兰西堤、青青的热情回帖![](images/smilies/default/handshake.gif)
作者: 木子慧 时间: 2011-11-7 23:15
回复 1# 天地人和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了自己!”
楼主说得好!“谢谢、对不起、你好!”等礼貌用语,更要我们老年人从我做起,给青年人带个榜样!让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得更加良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作者: 天地人和 时间: 2011-11-8 07:38
回复 1# 天地人和 “尊重别人,等于尊重了自己!” 楼主说得好!“ ... 木子慧 发表于 2011-11-7 23:15 ![](http://2011.hnzqw.com/images/common/back.gif)
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作者: 星星索 时间: 2011-11-9 23:02
同意楼主观点。
一次我到中南大学去,车经湖大时呼啦啦上来一群老年人,个个手提大包小包,好像是刚参加一个什么保健品供货会,车厢内一下就拥挤了,还有好几个大呼小叫,真正是噪声污染。几个年轻人见状让座,坐上去的人好像理所当然,我也真没见他们表示谢意。连司机都感无奈地摇摇头。
不知我们再往老点走,会不会也这样啊?
作者: 晓理 时间: 2011-11-13 22:17
我有回看到一文章讲,老年人不服老,如在车辆上还不想要别人让座,以求证明自己没有老。但愿我们知青都能够健健康康不要别人的施舍。对不对啊。
作者: 乐闲 时间: 2011-11-16 10:31
人老了千万别以老卖老,同样也得注意修养。我很喜欢网上曾发过的做老人的十要,希望做个不讨嫌的老人。
作者: 天地人和 时间: 2011-11-16 12:05
人老了千万别以老卖老,同样也得注意修养。我很喜欢网上曾发过的做老人的十要,希望做个不讨嫌的老人。 乐闲 发表于 2011-11-16 10:31 ![](http://2011.hnzqw.co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回帖支持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