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圣莲山旅游 [打印本页]
作者: 朱纪飞 时间: 2011-10-27 10:54 标题: 圣莲山旅游
我们单位有个规定,离退休人员每年组织两次旅游,即春游和秋游。由于都是老年人,一般不到外地去,就在北京周边。比如春天去看郁金香,看桃花,逛公园。秋天去看红叶,登高;也有去参观博物馆、参观展览、看演出什么的。组织工作很麻烦,因为要配备一些服务人员陪同照顾。我父母年纪大,以往我基本每次都陪同参加(比如今年春天去花卉大观园)。
今年下半年,我退休了,对人事处说;我可扬眉吐气啦,我可以做为正式代表参加秋游,对秋游地点还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人事处长说:我巴不得您提意见,正愁找不到没去过的地方呢。于是我提供了一个可以爬山,可以看红叶的去处。名正言顺地享受了第一次退休待遇。
圣莲山在北京西南方的太行山余脉,距北京90公里,海拔1030公尺,山高林密,是个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和一的旅游景点,曾经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军阀混战时藏匿家属的地方,2004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景区林木覆盖率在80%以上,有各种树木和珍稀花卉80多种。
关于北方的山,我在08年陪朋友去八达岭时曾写过一个帖子,文曰:
“ 北方的山
山径黄花立晓风, 霜林又是一年红。
长天一点南飞雁, 人在秋山第几峰。
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不一样。他不象靖县的山那样丰腴,不象岳麓山那样秀美,他巍峨、冷竣。如果说靖县的山是勤劳的村姑,岳麓山是南方的秀女,那北方的山就是一位彪悍的北方汉子。他没有靖县村姑的奉献,也不能承载岳麓山那么多的文化积淀,却肩负着拱卫京畿的责任。北方的山耸立在华北平原的尽头,张开有力的臂膀,有效地抵御来自塞北的寒流和黄土高原的风沙;北方的山站在中华文明的边疆,历史性的肩负着防卫异族侵略的重任。
我在山区长大,我爱山。既陶醉于南方山区的富饶、美丽,又欣赏北方山区的深刻、坚强。我爬过很多各地的山,我对同行的朋友谈起在泰山时挑重担的故事,谈起在华山遇险的经历,谈起朝鲜山区的贫瘠,谈起越南山区的诡异。当然,谈论最多的是我们都熟悉的靖县的山。”
到圣莲山,看到的是比八达岭更为陡峭、险峻的山。高耸的峭壁就像刀劈斧剁过一样,和那南方郁郁葱葱的山峦有明显的区别。
——于是就有了这篇游记。用图片说话吧。
不知为何,在靖县版发帖时只有三十多张照片就说我“超长”指标不够了。只好照片另发。
等发上来一看,又“溜”上来不少照片,朋友们凑合看吧,想改还改不了,说明也没法添,不好意思。
图片附件: _DSC6704.JPG (2011-10-27 10:33, 177.26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2&k=d8476d61b7652560723877a84b34fc22&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_DSC6707.JPG (2011-10-27 10:33, 188.41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3&k=5bfa6ab6d45dab8b86533094dca58dac&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08.JPG (2011-10-27 10:33, 179.73 KB) / 下载次数 16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4&k=769407777dfccc490be24dd0ad19d124&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09.JPG (2011-10-27 10:34, 199.6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5&k=e1b4ebb54b17936f1db0a80dae1a795a&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10.JPG (2011-10-27 10:34, 171.43 KB) / 下载次数 22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6&k=756fad4563e6fc11dd742fa1eec5a43a&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11.JPG (2011-10-27 10:34, 197.65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7&k=2df6cdf209f15cb528437e486bff30cc&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13.JPG (2011-10-27 10:34, 181.15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8&k=40962fd8ae97c712d0b71e70ca95389c&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14.JPG (2011-10-27 10:34, 169.97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09&k=2e7362bb338b59df271b2870398ed40a&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16.JPG (2011-10-27 10:34, 188.31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0&k=20fe70ca5c36258cad17f5b92048875f&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18.JPG (2011-10-27 10:34, 181.14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1&k=5aab88438c97ecceb8e317e470070582&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25.JPG (2011-10-27 10:34, 198.5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2&k=6e01b3a44a51775fcfd276da49a26bdf&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29.JPG (2011-10-27 10:34, 181.96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3&k=1066646f941ffff2f828f408b4048a23&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30.JPG (2011-10-27 10:34, 192.63 KB) / 下载次数 20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4&k=df2a0968a49a715bf96cfde0f6aee16c&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32.JPG (2011-10-27 10:34, 190.19 KB) / 下载次数 23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5&k=c8a5bbf63f2c28bbf04f3982cf14a6d7&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43.JPG (2011-10-27 10:34, 183.34 KB) / 下载次数 19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6&k=85eced8f1e4435ac709c98599076ee04&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46.JPG (2011-10-27 10:34, 198.55 KB) / 下载次数 28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7&k=e288460ea32c19f457cbf36f6b2f1f40&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62.JPG (2011-10-27 10:34, 179.99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8&k=8c24e760d046ca74a1be412e6ce471cd&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63.JPG (2011-10-27 10:34, 186.32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19&k=a0c9c0d490840682553333d33778815d&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IMG_2260.jpg (2011-10-27 10:34, 118.22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20&k=70a1624993205bec18d8d916bbe3dde5&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IMG_2261.jpg (2011-10-27 10:35, 103.27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21&k=c1935e5d2d7adbd661de4634665201fc&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IMG_2262.jpg (2011-10-27 10:35, 88.66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22&k=96334305df0b2ed7daec4d9cb67ec0b5&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IMG_2273.jpg (2011-10-27 10:35, 66.8 KB) / 下载次数 25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23&k=c051ef0c6f2ac38fdf1143b40bede1b4&t=1745044668&sid=Sg4hoU

图片附件: DSC_0068.JPG (2011-10-27 10:45, 168.5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6126&k=73cbe1f756ca34bbb85bb244c098988e&t=1745044668&sid=Sg4hoU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0-27 11:16
回复 1# 朱纪飞
谢谢介绍这拱卫京畿的山,果然雄峻!这处山隘与09年从石家庄去太原路过著名古关隘井陉有些相似:
作者: 朱纪飞 时间: 2011-10-27 11:21

这上山的缆车有六百多米,我本不需要坐,但为了表示自己的退休身份,坚持和一大帮老头老太太排队坐缆车上山。
作者: 蔡家湾 时间: 2011-10-27 12:55
谢谢朱纪飞介绍北京的圣莲山。
作者: 乡音 时间: 2011-10-27 18:45
回复 3# 朱纪飞
记得上次纪飞写参加单位时 还带上了你的老母亲。对于北京的景点 我们这些外地人 的确知之甚少 也难得游遍京城,所以你的游记是给我们了解北京最好的补充。
现在你也正式加入退休行列 以后玩的时间就会稍微多一点了。
作者: jlhuang 时间: 2011-10-27 20:13
从山区出来的人,看到山的感觉总不一样。谢谢纪飞兄。
作者: jlhuang 时间: 2011-10-27 20:13
从山区出来的人,看到山的感觉总不一样。谢谢纪飞兄。
不知为什么相同的帖子出现了两次,请版主删掉一篇。
作者: 春江花月夜 时间: 2011-10-28 00:37
回复 3# 朱纪飞 谢谢介绍北京的圣莲山,当然是坐缆车上去为好。这种秋游,你爸妈不会参加吧。
作者: 雨晴 时间: 2011-10-28 06:54
这上山的缆车有六百多米,我本不需要坐,但为了表示自己的退休身份,坚持和一大帮老头老太 ... 朱纪飞 发表于 2011-10-27 11:21 
问朱纪飞兄;你和一大帮老头老太太排队的时候,有人查验你的身份证么?
这些照片还是那个进了海水的相机拍的吗?
作者: 呵呵 时间: 2011-10-28 08:48
你站在退休队伍里,有没有人将你请出来?
作者: 朱纪飞 时间: 2011-10-28 10:23
谢谢朋友们的友情关注。旅游前,单位要求75岁以上的老人写一份“保证书”,大概是“出事与单位无涉”之类的话。于是,许多老同志畏难而退。我本想带老母亲同去,母亲觉得写保证书的方式是对她的不尊重,又想让我玩的痛快些,就没去。感谢关心她的朋友们。
我是山里人,对山有与他人不同的感受,这点别人能看得出来。晏生哥和翘姐也有,就是那种“在家上五楼都费劲,一到上山就来神”的感觉。谢谢那位甘棠的朋友理解。
还有,我们是买集体票,数人头,不看身份证。坐缆车只看钱,不看年龄。
再谢跟帖,敬请关注(二)(三)
作者: 朱纪飞 时间: 2011-10-28 10:31
回“老灯火”:井陉我也去过,那里是太行山区主脉,我此次介绍的是太行山余脉,比起山西的山,这儿又差远了。
回雨晴:我那“落水”的相机照出照片质量明显差了一些,这次是用的儿子的相机。
作者: 朱纪飞 时间: 2011-10-28 10:36
你站在退休队伍里,有没有人将你请出来? 呵呵 发表于 2011-10-28 08:48 
哪个敢!
作者: 易山 时间: 2011-10-28 13:02
回复 1# 朱纪飞
组织工作很麻烦,因为要配备一些服务人员陪同照顾。我父母年纪大,以往我基本每次都陪同参加(比如今年春天去花卉大观园)。
今年下半年,我退休了,对人事处说;我可扬眉吐气啦,我可以做为正式代表参加秋游,名正言顺地享受了第一次退休待遇。
我也有这个经历,以前陪老爸跟随离休的前辈这儿那儿的去,整个过程都好像在“叔叔、伯伯、阿姨”的喊声中度过,好处就是不断的意识到自己是个小字辈。现在我和退休的同伴去,但还得时不时陪老父亲与老头老太太做伴的。我陪父亲时,有时候拍照离了队,就会被父亲以“组织纪律性不强”为由批评,一些阿姨就出来维护我,说我算好的,说谁愿意和一帮老头老太太玩啊?
作者: 朱纪飞 时间: 2011-10-28 15:26
回易山:我们以后就要适应老头儿老太太的生活啦,而且就是现在去参加活动,周围还大多是“叔叔,阿姨”辈的,他们还习惯地对我说:小朱,拉我一把。小朱,我的伞呢?不把我当老人,不相信我已经退休。
作者: 笔架山人 时间: 2011-10-28 17:56
在小辈面前是老先生,在老辈面前便是年轻人了。哈哈,被称为“小某”,真还有点不习惯吧?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