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摄影基础入门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0 07:35     标题: 【转帖】摄影基础入门知识

摄影基础入门知识

 

 

一、初学摄影——测光篇(一)



阅读本文,将能帮助初学摄影者:

 

 

了解和测光相关的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曝光锁定等知识;

利用“点测光”方式,得到精确的主体曝光。

 

 

 

 

 

摄影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在人生旅程,每个不可重复的一瞬,我们都可以用照相机把它永远定格,使这一瞬间成为可以长久保存和分享美好记忆。
    在自动相机出现之前,摄影往往被看成是一种专业的技术,而学习这种技术的过程又是那么地枯燥和困难。随着摄影器材技术的发展,自动相机的发展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拍摄技术不再是摄影爱好者的门槛。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即使拥有了自动相机,面对在珣丽的风景、美好的瞬间,拍摄出来的却常常是平淡无奇甚至是失败的照片。为什么?
    一张成功的照片,并不仅靠娴熟拍摄技术获得,还需要关注对外在内在表现的构思和构图取景。但掌握必要的拍摄技术,绝对是获得满意照片的基础。本文针对测光这一关键的基本知识,力图用浅显的文字和图例来阐述,希望能给初学摄影者有益的帮助是我提笔的原因。

为什么要测光

    测光,是计测合适曝光的过程。只有通过测光获得正确曝光,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

首先我们要明白和测光相关的3个概念

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正确曝光:什么是“正确曝光”?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用,必然有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
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感光宽容度:我们还要了解一个概念:感光宽容度。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0 07:48

 
一、初学摄影——测光篇(二
 
 
感光宽容度:

图2: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但这正是这张图片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图片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测光模式:

    了解前面“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之后,让我们来了解相机的测光模式。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对取景范围中的10-30%计算测光值。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仅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图片。

运用点测光: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进行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
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曝光锁定:在使用点测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相机点测光的测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使用点测光的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需要表现的主体来测光。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大多数相机的曝光锁定都有专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但也有一些相机曝光锁定和对焦都是通过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例如图2的测光点是太阳边的云彩,而对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对云彩点测光后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对建筑物对焦。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图3: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如果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
    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0 07:53

一、初学摄影——测光篇(三)
 

 

 

图4:这是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在取景范围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
    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它反映的虽说是真实,但由于胶片(或CCD等)感光宽容度太窄,又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景物中,提炼出这张有意思的片子。

 

 

图5: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
这张图片利用自然光,拍摄时对面部进行点测光,使面部正确曝光,周边环境、衣物由于曝光不足变得黑暗。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类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就会造成周边环境清晰,人脸过曝显得惨白。

 

 

通过对以上基础知识到了解和掌握,再经历实际的尝试和经验积累,相信初学摄影的朋友也能够拍摄出令人满意和惊喜的照片。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0 08:00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0 08:09

 

二、白平衡调整
 
 
        白平衡控制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

    在数码相机拍摄过程中,很多初学者会发现荧光灯的光在人看起来是白色的,但用数码相机拍摄出来却有点偏绿。同样,如果是在白炽灯下,拍出图像的色彩就会明显偏红。人类的眼睛之所以把它们都看成白色的,是因为人眼进行了修正。如果能够使相机拍摄出的图像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色彩完全一样就好了。但是,由于CCD传感器本身没有这种功能,因此就有必要对它输出的信号进行一定的修正,这种修正就叫做白平衡。

    所以,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 简单地说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仍然把“白”定义为“白”的一种功能。颜色实质上就是对光线的解释,在正常光线下看起来是白颜色的东西在较暗的光线下看起来可能就不是白色,还有荧光灯下的“白”也是“非白”。要更深入了解白平衡,我们还得来学习一下色温的知识。
 

0_1.jpg

 

“白天”模式: 由于办公室内是日光灯源,所以照片有些偏红

 

        色温是摄影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在一般读者眼中,色彩和温度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码事,而在摄影领域,光源总是根据它们的色温来定义。色温的单位是开尔文。和华氏温度、摄氏温度一样,开尔文也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色彩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起源于黑体辐射体(对它加热直到它发光),在不同温度下呈现的色彩就是色温。当这个黑色物体受热后开始发光时将变成暗红色,如果继续加热就会变成黄色,然后是白色,最后就会变成蓝色。这种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人都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这也是很多摄影爱好者比较头疼的环节。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这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0_2.jpg

 
“钨灯”模式: 进行了大量的蓝色补偿,造成整个照片蓝蓝一片
 
        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现在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在佳能的数码相机上,一般分为自动、白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模式。在白天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黄色,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白天模式;如果在室内拍摄,要根据室内灯源来进行设定,一般有钨灯和荧光灯两种,在荧光灯模式下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钨灯模式下,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如果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白天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
 
0_3.jpg
 
荧光灯模式:白平衡就比较准确

 
        照片受拍摄场所的光线影响很大。白平衡就是指对此进行调节的一种功能。在自动模式下颜色不自然时,根据拍摄场所的光线,选择“白天”、“钨灯”、“荧光灯”等模式进行拍摄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需要更逼真的色彩,则可以通过手动设置。

 

        现在绝大部分数码相机都可以进行白平衡手动设置,为此,要获得自然色彩的图片,你就必须下番用心,多看说明书。牢牢掌握你的爱机的性能,方可拍出理想的图片。

 

 

 





图片附件: 0_1.jpg (2011-10-21 12:53, 9.45 KB) / 下载次数 1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3426&k=2abd0830f736af79f1c8971c1d83a521&t=1732327558&sid=3xA3Oz



图片附件: 0_2.jpg (2011-10-21 12:53, 7.95 KB) / 下载次数 2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3427&k=17c4c979386231ed6253e8bb2c91c173&t=1732327558&sid=3xA3Oz



图片附件: 0_3.jpg (2011-10-21 12:54, 9.3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53428&k=eddd25b78f3b552b9a3063075ab5a6a0&t=1732327558&sid=3xA3Oz


作者: 沙阳    时间: 2011-10-20 19:48

 

      通过对数码相机说明书的阅读,帖子内容能够看懂意思;当然,技术要提高到高水平还有待时日,还要不断实践才行。

      谢谢合意人的转帖,希望继续下面的内容!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1 13:07

三、黄金分割与摄影构图

 

对于构图,说实在话,我也是一个初学者,谈不上什么技巧。简言之,摄影构图就是以表象形式结构在摄影画面上形成美的形式表现。摄影构图的形式有很多,现在我们就简单的共同探讨一下最基本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也不例外。

原理1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图A

原理2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图B


图B-1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中央,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我们可以把画面划分成分别占1/3和2/3面积的两个区域。
图C1

图C1-1



天然画框

  有时在我们看到的场景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被摄主体,但往往由于主体周围杂乱的环境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削弱了主体的吸引力,使照片最终的效果令人很失望。试试寻找一个能够排除杂乱环境干扰的天然画框使观众注意力集中于被摄主体,如图D利用主体周围的树枝形成一个天然画框从而使中间的山岩更为突出。

  图D

如图E的天然岩洞口也是一个极好的画框。

  图E

交叉线

  交叉线/对角线实际上又是“黄金分割”的另一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提供了一条指引你视线的引导线,较为理想的是某两个边角之间的连线。传统的方法认为左上角是最好的起始点,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从这里开始浏览一幅图画(译者注:这一观点其实很多人看法不同)。但这种对角线如果是单一的直线往往会很平泛而令人厌烦,所以总要在图中有某种点缀(如图G)。

 

 图F 

 

图F中出现了一个多条斜线集聚的焦点,让观众的眼睛可以多方向地沿着引导线浏览而使画面生动有趣。

     图G

 

图G中有两个锚点:小船和凉亭,恰到好处的点缀打破了原本很泛味的对称。

 

九宫格构图有的也称井字构图,是摄影界最为常用的一种构图方法,实际上也属于黄金分割式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平均分成九块,在中心块上四个角的点,用任意一点的位置来安排主体位置。实际上这几个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比右强。要注意的是视觉平衡问题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1 13:18

四、初学摄影请注意 摄影作品构图有十忌

 

 

 

 

 

      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前,只有掌握其基本规律和标准方法,才能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之现象。初学摄影者常犯的错误有:

 

 

 

 

1.画面撑得太足

      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地平线倾斜

 

 

 

      有的人为了将一些高大的景物拍全,便在取景时采取了让画面倾斜的方法。这实在是个得不偿失的做法。如此,势必造成地平线倾斜,画面失衡,视觉感受不舒服。

 

3.头撞南墙

     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4.附加物缠身

      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5.落格

      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6.画面分裂

      取景时没有处理好地平线的位置,将其置于画面正中,于是画面被一分为二,呈分裂状,缺乏和谐、统一之感。

7.喧宾夺主

      在画面中过多地表现了陪衬体,使主体物处于次要的地位,反而不引人注目。

8.缺乏趣味中心

      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9.各顾东西,神情不一致

      在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10.画面失衡

           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像照片效果。

 



作者: 合意人    时间: 2011-10-21 13:21

好教材!使人受益不浅!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