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古城 浏阳,曾有一座古老的城池。因了她的古老,才有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积淀,今日的辉煌。 作为一处县治的历史,浏阳其实有了1800多年了!历史的悠久往往并不完全存在于文字的记载,其悠远往往又是以她的文化遗迹显示出来的,或者说以她的人文景观留存下来的。也许,在全国数千个县州市中,浏阳就其版图城池等等方面说,不过平平,或是一般。但我们在全面审视一个地方的历史发展中,却不能不从一般中找出她的特殊或不同一般,让世人感受到作为种种经典之处的特色来。 中国的古代州县府治,都是以一定的城墙城门围裹起来的,城郭的修建自然是统治的需要,是严防盗寇的需要,是挡住战火的需要,因而也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城池文化和城池内外特有的市场现象。 无庸讳言,象全国许多县治一样,古老的浏阳县城也曾经有过严谨的的城廓的。据《浏阳县志》记载:“浏阳旧筑土城,周数里许,不逾丈,不置池。”我想,既然近两千年前浏阳即已设县,这土城应该是稍有规模了。《县志》说“土城周围650丈,今汜。东西南北四城楼,东曰朝宗,南曰向阳,西曰望月,北曰拱辰,楼存。”但遭遇水旱兵灾,明代曾几经修葺,直到清朝顺治雍正乾隆年间浏阳城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完善了东南西北四门和三个水门楼台,计为:东门(原称朝东门,东善门,朝宗门,后改为朝阳门),南门(原称正阳门,后改称向阳门),西门(原称水西门,望月门,后改称迎宾门),北门(原称朝天门,后改称承恩门),沿河则建了三个水门,分别为虹丝桥水门,周家巷水门和钟鼓楼水门。从这些门的名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政府所在地的城池,其四门的名称颇具堪舆色彩,蕴涵封建统治的潜在意识。在其名称的诸多变换中,也不难看出,历代统治者们的处心积虑,亦可感受到城门变化的种种诗意和历史在边远一隅的变迁。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边城浏阳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且不说历朝历代的战火狼烟,便是现代中国遭受外族侵凌的短暂岁月里,日军就曾两次轰炸浏阳,至1940年时,除了岌岌可危的部分城墙之外,只存下四座城门,后来连四座城门也湮灭在历史惨烈的风云之中,空有史籍留下些碎片来诉说她故去的风貌了! 然而,曾经的古城其实也有过美丽的。清朝道光年间曾流传下来一个《浏阳古城地名歌》,十分通俗详尽地描述了古城的风貌: 远望浏阳一座城,两个儒学在西门。迎厅左边文圣庙,县署背靠武官营。出门外面迎佛寺,东边对照福主神。护国庵前伏衙背,钟鼓楼下听钟声。十字街前转关圣,市区土地在街心。南台岭上立书院,道德巷口起考棚。华光庙在南门外,周家码头伴洞庭。龚家塘,沿城走,虹丝桥,进兴仁。古梅花巷偏北走,潘太保庙三路行。周王漆家三条巷,东南西面三水门。浏河面山名天马,天马山上升官亭。六角奎楼朝县治,七层宝塔镇峰云。西门直下是龙津,中州状元迎午门。羊角山前火宫殿,荷花池上歇凉亭。城隍庙前皇仓街,太平延下是升平。东门外面升冲观,铜铸祖师重千斤。观内菩萨难以数,洗药桥有孙真人。东南江西两万寿,西北有个天后宫。麻衣庙改杨公祠,文昌阁在操场坪。蜈蚣岭上气脉盛,麻园又把文庙兴。各乡绅士齐踊跃,红墙高阁不日成。育婴堂内收孤子,普济院里养孤贫。姚树巷为老关圣,西坛庵是古问津。三川九吊多古迹,四城四庙需查清。 这首地名歌可以说囊括了清代浏阳县城的几乎所有重要的建筑:县衙考棚等官方之构,儒学文庙等学养之处,庙宇宫观等佛道之地,亭楼塔阁等游玩之所,街巷路桥等通达之区, 甚至包括了新兴的育婴普济等收孤养贫之屋,几乎把当时的浏阳古城画出来了。 我的老朋友———浏阳的著名画家何亮先生曾送我一幅十数米长卷的《浏阳古城图》复制件。这幅花费了何亮十数年心血的画作,详尽地绘出了浏阳古城的风貌,被人们称为南方的《清明上河图》。画幅中万千屋宇高低错落,数千人物栩栩如生。现在,当我展开这幅长卷时,不仅仅佩服画家的如橼巨笔,更为感叹的是,浏阳古城历史的深远,文化的厚重,市场的繁荣。现在,我们不妨从对这幅真实反映浏阳古城风貌画作的欣赏出发,从东到西由南往北,先自领略一番浏阳的古城风韵吧: 东面,城廓之外,从远远的苍翠山谷里,浏阳河如同一条洁白的丝带,缓缓飘来。从白沙洲的烟柳溟蒙中,可以看到河边的庵堂民居,掩映在红树绿柳之中。远方苍翠山峦下面,田畴泛绿,桃李争妍。从上游飘出的三架长长的竹排,如离弦之箭,射向城边。每张竹排上的三两个放排客,英姿勃发,挥篙划桨,争先恐后,长长木排直达城廓边的洗药桥旁;低矮而翠绿的孙隐山下,升冲观庄严肃立于城门旁边,观前桃花盛开,人影绰绰。一艘渡船,正从虹丝桥水门口码头划至中流,向南面的唐家洲送客过来。南面的唐家洲上,却是一片荒芜,几个老者似在弓腰屈背栽种着什么。在水天相接的空阔中,东郊外的色彩和活力就已然吸引了我的眼球! 最为复杂的是画幅的中间部位,这里占三分之一的篇幅,展示了城内的种种风情,令人眼花缭乱!高耸的朝阳门紧接孙隐山升冲观,入门之后,长长的正东街东升街朝阳街升平街等街道连成东西一条长街横贯整个县城,而正对南门,紫薇街与朝阳街构成了一个丁字主道直至北门岭上。与两条主路相连相接的各条街巷,诸如后来被命名为嗣同路,圭斋路,才常路的几条大街和周家巷,王家巷,戚家巷,梅花巷,蛟龙巷,柴家巷等等小巷,连成了整齐有序的蛛网般的街道。在绿柳苍樟掩映之下,亭台楼阁高低错落,民居棚屋匍匐其间。每条街巷里,都是人头窜涌;店铺中,买卖双方在讨价还价;路道上,路人犹在抱拳问候。东边的考棚里,象在进行一场科举考试;正中高处的文庙里,似乎传来一阵阵古乐,对孔圣先师的礼拜亦在进行;校操坪上,有许多士兵还在操练;佛主庙郭孝子词前,善男信女们正在虔诚礼拜;县署衙门前,有人在击鼓鸣冤吧?数千人物,各具风姿,各处来往,各执其事,俨然一幅活灵活现的现实图画,却实实在在是古城情景!南门口外最为平静,只有一片沙洲,或许还有几丘薄田,几个牧童正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横吹短笛呢!而从周家巷水门口里出来,更有无数挑担的,背负的,牵儿带女的,抬轿赶车的,走在河上浮桥上,向天马山下走来;这浮桥在画幅近处,所以浮桥上的人物姿态最为清晰,其中还有一支迎亲的队伍,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向城内簇拥而去。看城内街巷相连,屋檐相接,高阁低廊,错落其中,红花绿柳,参差其间。虽无“参差十万人家”,却也千门万户相拥。从周家巷水门口到西门口外,应该是著名的状元洲亦称为中州了,清人罗士龙曾做过这样一首描绘所谓“清浏八景”之一的“中州风月”的诗,
|
在诗人的笔下,特别富有诗情画意,其诗曰:
清浏廓外沙渚幽, 烟景夜来争十洲。
我欲临风弄铁笛, 谁从醉月挚金瓯
环江菰浦白泛雪, 两岸瓦屋凉于秋。
休怪沧浪老渔父, 掀翻笑傲忘沉浮。
可见当时的状元洲确实是个十分清雅的地方,也就引得诗人画家们以他们的彩笔,留下了一片令我们今天充满了诗意想象的画面。其实那里后来成了刑场,是一片“天阴鬼哭声啾啾”的所在!但何亮的画幅上却是绿柳掩映城墙护拱的一片平地,形成了西城廓外的一大市场,真有点象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天桥,各种货担,各种摊贩,各种小吃,似乎是琳琅满目,尤其是那些卖膏药的,玩杂耍的,正扯起旗杆,鸣锣呼喊;乞丐小偷,混迹期间;悠闲看客,逍遥来去。远望西湖山马鞍山上,则郁郁葱葱,云遮雾罩;遥望北门之外,道吾山层层叠叠,直上云霄!
画幅的最西端,所用篇幅几乎占了五分之二,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从北面而来,沿马鞍山西湖山脚缓缓而流的淮川河水,悄悄注入浏阳河里。通过淮川河上的石砌拱桥,又是一片沙洲;从南边神岭脚下又流来一段小溪水注入浏阳河里,那是著名的浦梓港了。两棵巨樟隔水矗立,那就是杜甫曾经赋诗也是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热赞的“双枫浦”了!我似乎看到了当年漂泊潦倒的杜甫,正站在小小船头端详傲立的双枫,吟出了著名的诗篇。南来小溪与淮川河水遥相汇合,注入浏阳河里,汇成了一个深潭,碧水深邃,那就是樟树潭了。在那港口深潭之处,大秋船小乌江子船扬帆驭风,上上下下。而在最西端浏阳河转弯处的神岭上,直插云天的楚文塔,犹如一支巨笔,书写了浏阳的古城经典!
何亮的长卷,画出了一个充满生气的真实的浏阳古城,那些屋宇的清晰,那些山峰的青黛,那些船排的活力,那些人物的活动,在十米长卷中,画家所显出的匠心,确确实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南方的《清明上河图》!
然而,城池的严谨,市面的辉煌,文化的古老,现在只存留于人们的想象中,画家的丹青里,老人们茶余饭后的慨叹怀旧之中了!
我不知道山西平遥古城是如何保存下来的,也不知道江苏周庄是如何留驻了她昔日容颜的,更不知道湘西凤凰古城是如何留存到今天的美丽的。从何亮的画幅看来,古浏阳的城池风貌,是并不亚于这些地方的。我总想,如果浏阳也保存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在千篇一律火柴盒子一般堆积的高楼之间,如果还保存着那四门紧锁的城池,在现代中还原一个古城的风貌,或许并不仅仅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也许能让后辈感受到历史的沧桑社会的进化文化的粲然吧!即便作为一种旅游体验,今天,还不会令观光者趋之若骛?
可惜,这一切典雅,都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逝在岁月的烟云中了!
有机会一定要欣赏这幅南方的《清明上河图》。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一个消失在现代文明中的历史古城、文化之城,不能不让人遗憾,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个问题,保护好现存的皮毛,如果能恢复一点东西,给子孙后人留点念想,作为半个浏阳人,我也会为之欣慰。
好文,美文,学习了。
谢谢海燕青睐!我是在读到东乡妮娜的《温婉周庄》跟帖时看到寄萍的感慨后,才将自己的一本长篇散文的第一章第一节以这个题目发了出来的。或许我们可以联想到浏阳古城的沧桑呢!下面是寄萍的帖子,值得一读。我总想,如果浏阳古城也能得以保存,今天我们生活在这里该多么惬意呢!
回复 51# 天马山人
看到作家笔下的周庄,便想到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浏阳淮川古镇,那城墙、梅花巷、八角亭、大夫第、水码头、楚文塔等等等等古迹,也曾彰显过历史的美丽的。然而,一切都归于烟云,即使是尚存的大夫第,新建的楚文塔,都不是历史的那一页光彩了。我在一篇散文中感慨道:“我不知道平遥、凤凰、周庄是如何得以保护下来的?当浏阳在拆除八角亭时,那些当事者可否记得他的祖宗?可否将一丁点儿目光投向了历史?,如果这座古城还在,今天会是怎样一种辉煌呢?”可惜那一切都被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毁弃了!
见天马山人感慨,深以为然。去年本人曾有《清浏八景》一帖,今借妮娜的主帖重新发上来,以示与山人先生同感。
清浏有八景,谓之药桥泉石、鷃亭芳草、吾山雪霁、中洲风月、鸿阁斜阳、枫浦渔樵、巨湖烟雨、相台春色。时至今日,或人为破坏,或建设所需,昔时景观多去六七。深为可惜,填《临江仙》一阙为之慨叹!
临江仙—浏城八景
泉石药桥安在,鷃亭芳草无形。 吾山雪霁少人行。中洲亏晓月,浊气掩繁星。
鸿阁斜阳残照,渔樵枫浦污泓。 巨湖烟雨乏濛溟。相台寻旧迹,平地起新城。
天马山人老师笔下的浏阳城拥有那样厚重历史,那样美丽的风光,那样纯朴的民风。浏阳城景致柔美而宁静,除却喧嚣与浮华,这山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虽然失去了很多,但这小小山城仍不失沉重古老静止的山城风景。与家园朋友们去了一趟张坊上洪,再看罢老师此篇美文,于是桡桡就有了这种感叹,所以老师莫要伤心嗟叹,当我们用前行的目光来注视这座山城时,它仍是那般美丽,那般风光,恰似那古朴典雅的少女换上了一套流行的裙妆。
天马山人老师这篇优美的散文给我们描绘了浏阳城的古往今来,让我们对这山城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深深的眷恋。谢谢老师,桡桡收藏此文了!
精彩的篇章,有待慢慢品偿.
回复 2# 天马山人
由衷的佩服天马兄的文笔、赞叹天马兄对何亮兄巨幅画卷的诠释、更感怀天马兄对浏阳山城的咏叹。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走进浏阳深厚文化底蕴之门的大作。
何亮先生与我同住一条巷子(营盘巷)20年有余,我对这老兄是佩服有加的----他儒雅、不事张扬,他谦逊、从不高声,他朴实,总是被把玩。但他以开阔的胸襟,展示着浏阳人最真实的情怀。所以,他已作为浏阳人的一个代表形象出现在电视上。
何亮先生的这幅佳作,据我较真实的了解,已被一人转弯抹角的收藏去了,到了那个去处,我总是感到遗憾。哎,但愿此画作能有真正展示其价值的舞台。我一直期待着。
再次谢谢天马兄的美文。
回复 2# 天马山人
天马山人的《沧桑古城》,美文。作家从一首民谣和一幅画卷入手,详细解读了浏阳古城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体现了作家治学的严谨,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爱。厚重的古城历史,积淀在作家笔下,掌控把握,拿捏得体,好文章,好功夫。拜读了,致谢!
回复陈善壎与东乡妮娜:
谢谢两位对此文的评价,过奖了!你们才是行家,文字远远胜过我。我是抱着虔诚的心向二位学习的。你们的文字风格显示了你们学养的深厚,我好好向你们学习吧!
回复 1# 天马山人
知我浏阳,爱我浏阳,建设秀美浏阳,为浏阳争光,因为我们同是浏阳人!
谢谢天马山先生的美文!
回复 8# 东方之河
谢谢东方热情洋溢的帖子!文章一般,是浏阳固有的美丽,才有我尽力的描述,能得到你这位老浏阳的感动,是我的造化。
我知道你曾经住在营盘街,我们老朋友了,都是小小老浏阳的伢子,你对人的真诚很使我感动。我对你伟大的母亲一直是十分敬佩的。所以你客气了!
你对何亮的评价恰如其分,他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家,为人低调,待人诚恳。可惜他那幅《浏阳古城图》是有人趁他经济困难之际以并不值当的价格收了去的。他送我复印件时我见了那幅画十分震惊,这样好的作品当时竟没多少人重视!那画幅是浏阳的一部古老经典!原画我们现在是难以看到了,好在他给了我这一幅长长的复印件,让我感受到浏阳古城人文的历史的辉煌!
回复 11# zqw事务长
同意事务长的意见!古城不再了,新城确实应该好好规划,但这不是我辈之力可以做到的。但愿当事者有历史的目光前瞻的目光,能真正打造出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旅游城市来!
回复 15# 天马山人 "原画我们现在是难以看到了"
天马兄:
这画的原件我知道在谁的手中。不过,估计此人是不会再愿出手了。此人曾很得意的向我炫耀过他是怎么样收藏了此画的。
谢谢天马兄的激情回帖;也谢谢兄台对我母亲的尊重。
几天没上网浏览,差点错过好文章!天马山人详实地记述了浏阳古城的历史变迁,只听说有一幅《浏阳古城图》,今天方知它的下落,此画与作者的命运一样,令人唏嘘不已。虽然流落他人之手,但能保存下来,总有一天会重新展显在家乡人的眼前。
期待你更多的精彩!
回复 18# 阿瓜
确实如同您所说,《古城图》与作者同命运。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其作者今非昔比了,成了好几个地方的签约画家,大器晚成了!谢谢您对此文的关顾!
回复 19# 方子
我的文章不怎么样,但浏阳的人文历史确实底蕴深厚,如同《古城图》所表现的,值得回味!谢谢您!
回复 14# 大姐姐
浏阳美丽,浏阳历史深厚。正因为如此,我才常住浏阳,反而与那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疏远了!谢谢浏阳,谢谢浏阳人!也谢谢你的关注!
回复 23# 沙漠一棵树
沙漠:文章能激起您对儿时的回忆,也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受了!尽管与现在的庞大城区相比,那两条丁字腿的大街算不了什么了,但古老的遗迹确实是够我们这些人回味的了。谢谢您的青睐!
我拜读人中禾火的《刘家老屋》就感觉到老浏阳历史人文的厚重,你在郑家大屋的童年一定还有很多故事的,就像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们浏阳也不乏很多精彩旧事的。浏阳的那些老屋,无论已经进入文学作品的《刘家老屋》还是你曾经抛掷过童年的郑家大屋,或者黎家大屋、考棚里、盐仓里等等,其实都蕴藏有浏阳的厚重历史的。
谢谢您的关注!
回复 7# 无糖包子
无糖包子老朋友,你一定品出老浏阳的韵味来了,我们作为这座古城的余脉见证者,那份温馨是永远不能抹去的了!
回复 26# 麟敏女
谢谢麟敏女!看到你的头像,我就知道你是我儿时挚友的妹妹,就不能不怀念起我和他在这个古城的交往!斯人已去,空留下足迹令我这苟活者唏嘘!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那些仙去的儿时朋友都一个个浮现在我的脑海,风烛残年里就更多了一份悲凉!但愿我那朋友——你亲爱的哥哥,在天堂里快乐,或许还会来到古城街道上,辨认过去的足迹。怀念是永远的,只要活着,就免不了对故人的回忆!
七律—唱故乡
浏河一曲遍神洲,
霁月风光处处幽。
川水粼粼萦浩气,
江山代代毓名流。
人文蔚起斯为盛,
景物相宜独自优。
最是农家稗谷酒,
香醇醉杀故乡秋。
天马山人先生的散文《沧桑古城》,将处于湘东边缘静默深沉的一座小城描绘得如诗如画,勾起了人们对过往历史的诸多回忆。使人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童年时代。记忆中的浏阳县城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城内石板小街,商铺老店,明清牌坊;城外浏水蜿蜒,河水清冽,浆声舟影,渔歌互答,一派宁静安详的小城风光。先生的《沧桑古城》与何德根笔下的《浏阳古城图》有异曲同工之处。优美华章、水墨丹青。各自淋漓尽致的再现了“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浏城历史风光。谢谢山人!问好先生!
回复 28# 寄萍
浏河一曲遍神洲,
霁月风光处处幽。
川水粼粼萦浩气,
江山代代毓名流。
人文蔚起斯为盛,
景物相宜独自优。
最是农家稗谷酒,
香醇醉杀故乡秋。
寄萍先生:您的好诗才为古城浏阳做了最好的诠释!真是写得太好了,要是配在何德根的《浏阳古城图》上,那就绝了!你的诗也如“农家稗谷酒,香醇醉杀故乡秋”呢!
谢谢你对拙文的青睐。文章不好,但如能引发老浏阳人对失去的古迹的怀想,那就很令我欣慰了。不过,凡事都得向前看过去,毕竟那一切都成为了历史,今天的辉煌应该更令我们兴奋。我只是感到遗憾,如果浏阳古城也能象周庄、凤凰一般保存得下来,也许会使我们得到一些历史人文的熏染吧?可惜水旱兵灾加上人为的破坏,那些文化的陈迹只会留存的老人的记忆里,茶余饭后的遐想中了!
回复 30# 寄萍
同在此城,认识的人多,稍微一打听,就知道您的姓氏了,这不奇怪,正如您很快就知道我的名姓一样。(姓氏还是隐去了,对不起,冒昧了!)何况此地号称“诗词之乡”,还有一个活跃的诗社,数百诗人不断吟咏唱和,对写得十分好的几位诗人我是十分佩服的,您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不知道您是否诗社成员),所以对先生还是略知一二的。谢谢你,朋友!
回复 31# 天马山人
天马老师客气了。鄙人非诗社成员,读书甚少,学历颇低。偶尔搬弄几句旧体诗词只是因为爱好,多半是为了好玩,不能登大雅之堂。老师的过誉之词令寄萍羞愧。今后得向老师多多请教。感谢老师对寄萍的厚爱和青睐,谢谢了!
另:德根兄亦是在下忘年、莫逆之交,相信不日在“三木书屋”能见着老师的。
回复 32# 寄萍
您客气了!我知您是德根的亲戚,我则是其多年老友,我们是有共同语言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看沧桑古城之二,想到要找到之一,走到这里,才知道
热闹非凡,故人乡亲都聚在一起了。都是老朋友,我祝
大家在知青家园玩的开心、快乐!
老师的《沧桑古城》是我既《刘家老屋》后看到的第
二篇讲述浏阳的佳作,很惬意。
东面,城廓之外,从远远的苍翠山谷里,浏阳河如同一条洁白的丝带,缓缓飘来。从白沙洲的烟柳溟蒙中,可以看到河边的庵堂民居,掩映在红树绿柳之中。远方苍翠山峦下面,田畴泛绿,桃李争妍。从上游飘出的三架长长的竹排,如离弦之箭,射向城边。每张竹排上的三两个放排客,英姿勃发,挥篙划桨,争先恐后,长长木排直达城廓边的洗药桥旁;低矮而翠绿的孙隐山下,升冲观庄严肃立于城门旁边,观前桃花盛开,人影绰绰。一艘渡船,正从虹丝桥水门口码头划至中流,向南面的唐家洲送客过来。南面的唐家洲上,却是一片荒芜,几个老者似在弓腰屈背栽种着什么。
这就是我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亲切而怀念。
回复 34# 东篱菊
东篱之菊:
我们是老熟人了,您客气了!
你引述的这个地方,也是我少年时玩耍的地方,如今想来与你一样,感到十分亲切!您又将古城沧桑之一翻了出来,之二大概还无人问津呢!谢谢您的关注!
天马山人的"沧桑古城"大作,如诗如画,犹于一篇活鲜鲜的文字型的"清明上河图".不简単,奈人品读;回味无穷.老兵拜读并收藏了!谢谢天马山人!!!
回复 36# 老兵哥
兵哥过奖了!与我比起来,您不能称老,所以叫您兵哥了。其实应该叫兵妹才恰当。谢谢跟帖说了许多好话!
回复 38# 一壶酽茶
邻居好!
可惜老城不再了,只有新城的美丽,失去了一种历史传承的意蕴。
回复 40# 赶集
赶集版主好!谢谢你的鼓励!你们那么多摄影家拍了那么多新浏阳的美片,我便突发异想,跟着发些描述古城浏阳的文字上来,或许以古衬新,让人们对我们浏阳有更多的了解呢!还有很多文字,以后陆续发点吧,希望大家包容!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