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桃浪——王闿运和他的弟子们
王闿运掌教船山书院
王门弟子与近现代政治
回复 1# 老灯火
王门弟子与近现代文艺
王闿运的文章汪洋恣肆,见解独到,颇有一代文宗气象。近代著名学者汪国垣的《光宣诗坛点将录》,将王闿运列为清末光绪、宣统年间诗坛旧头领,比附为《水浒》“托塔天王晁盖”,冠于一代诗人之首。钱仲联在《近百年诗坛点将录》中,则以王闿运比附为《水浒》中“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汪氏、钱氏皆称王闿运“近代诗坛老宿”、“近代湖湘派魁首”。
王闿运自诩于名声看得并不重,实则特别好名,甚至恨不能将天下有才的人都延揽到自己门下,大有东汉末年郭林宗之风。譬如清泉县(今衡南县)出了一个神童,名叫沈琇莹(1870~1944),家贫乏学,为人放牧,挂角而读,一经点拨,即能成诵,后得族人资助入学读书,县、府、道试连中小三元。王闿运听闻后,怜爱其才,收至门下。他只要听说谁有文才却不来拜他为师,心里就很不痛快,对那人的文才也会在脑海中大打折扣。譬如杰出的艺术大师齐白石(1864~1957)最初就是这样。
王闿运早就听人说,白石铺出了个怪木匠,雕花手艺在湘潭数第一。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家境贫寒,却沾染上文人习气,好吟诗绘画,所画人物花鸟就像真的一样。光绪二十五年(1899),供职翰林院的妻兄蔡枚功来信,说湘潭有人来北京,称赞木匠齐白石怎么怎么了得,我却一点都不知道,“国有颜子而不知,深以为耻”。王闿运大惊,没想到芝木匠的名声已传到三千里外。听说门下铁匠张正旸认识齐白石,便叫他赶快催促齐白石速来东洲拜师。
是年十月十八日,齐白石来到东洲岛。他衣着褴褛,土头土脑,腰间还别着一大串钥匙,惟有眼睛晶莹透亮,阅人甚多的王闿运一望便知,这是一个外拙内秀的人。齐白石按照古礼,拿十条腊肉作为束脩,并呈上自己的诗集。王闿运翻看后,笑称这是《红楼梦》中的薛蟠体。但在看过他的印谱和画作后,心里非常高兴,说:“你奏刀有力,布局开张,缺点是篆字的功夫还不到家,今后还得多练练字。你的画气韵生动,大大超过了时下的一批画人,尤其是那些鱼虾鸡虫,一只只似可呼之欲出,令人观之赏心悦目,其乐无穷。你今后的成就必定在绘画上,再努力几年,曹霸、韩干当不足法也。至于诗文,只能作为你的画、印的陪衬,但这陪衬也是很重要的,我就来帮你提高这门功课吧。”多年以后,齐白石“回忆往日师门的恩遇,铭感不忘”(《白石老人自传》)。
在几番往来船山书院问学时,齐白石结识了衡州府有名的书画家冯臼、萧俊贤、萧迁、姚尊、蒋铨衡等,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期间在蒋铨衡家留住月余,互有作品相赠。
王闿运在担任船山书院山长期间,不重出身门第,只问其本身有无才学,主张凡人皆有好学之心,自己即有诱导之责,这一点比孔夫子更加有教无类。他将木匠齐白石、铁匠张正旸、铜匠曾招吉纳于门下,悉心点化,卓尔有成,人称“王门三匠”。再加上一个诗僧八指头陀(1852~1913),四大异人横空出世,让王闿运“老脸增光不少”,至今人们说起来,仍是湖湘文化的一段佳话。
杨度先世自明洪武年间由金陵上元迁衡山,天启年间再由衡山迁湘潭,所以他一直以衡州作为桑梓之地。他自己赴东洲岛做了王闿运的得意门生,后来连带着他的妹妹杨庄、弟弟杨钧(1881~1940)都成了王门高弟。杨钧《草堂之灵》称:“奉天东北大学教授刘朴撰《清文学史》,称余兄、姊及余为湘潭三杨,承湘绮之正统。”
与醉心帝王之学的兄长相反,杨钧专心致志于诗文与金石书画。杨度有时跟他大侃先生的王霸之才,他却不以为然,认为先生在这个方面毫无建树,诗文成就则可谓独步天下。他的诗文深得王氏真传,金石书画有点像齐白石,虽无师承,却天赋很高,数年苦心钻研,描摹的山川景物、花鸟虫鱼,让人刮目相看。王闿运自己不擅此道,却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画,他把这些名人字画都借给杨钧观摩体会,又让他拜衡州府城内姚姓画师为师,每五日进城学习一天。齐白石上岛后,他让杨钧与齐同住一室,两人相见恨晚,竞日谈书论画,不亦乐乎。
杨钧与大书法家李瑞清相交二十余年,经常探讨书法的奥妙,有时竟然三四夜不睡。1915年,李瑞清在沪鬻书为活,收益颇丰,致书招杨钧和衡阳曾熙去上海,建立书画脱辣司(托拉斯),杨钧笑说:“你就不怕我抢你的生意吗?”李瑞清说:“船多不碍桨,没关系。”曾熙欣然前往,其后曾、李齐名,享誉大江南北。杨钧因素来厌与闻人周旋,遂婉言谢绝,最终名不出闾里,只是一位湖南书画家而已。
杨钧著有《白心草堂诗稿》、《白心草堂金石书画》、《白心草堂联语》等书行世。所撰《草堂之灵》十六卷,收录笔记260余则,所记内容涉及书画诗文、名人轶事、收藏掌故、读书笔记、三湘风俗等,独具见识,文笔明快,实是民国文人笔记中不可多得之佳作。从其谈艺文字来看,其书法功力应该不弱,大约能与曾熙相颉颃。
《草堂之灵》关于恩师王氏行状,无一处不可信,读来让人颇感亲切,有的故事甚至让人忍俊不禁。王闿运曾游说曾国藩取满清而自代之,但未被曾氏采纳。《草堂之灵》记载说:“湘绮云,尝与曾文正论事,其时曾坐案前,耳听王言,手执笔写。曾因事出室,湘绮起视所写为何,则满案皆谬字。曾复入,湘绮论事如故,然已知曾不能用,无复入世心矣。”
杨庄能作诗,王闿运是偶然得知的,读后赞其诗言近而旨远,意显而寄深,实乃难得的闺阁佳作。待见到真人之后,端庄娴淑的杨庄更让他好感倍增,当即收为女弟子。他还竭力撮合杨庄与第四子王代懿的婚事,从此视为己出,希望能将她培养成李清照第二。杨钧在《草堂之灵》中写道:“余之女兄名庄,字叔姬,为湘绮楼第四媳。读《后汉书》时,湘绮命作《臧洪论》,批其文曰:‘读范史能学范文,可称才女。’于是湘人皆呼曰‘才女’。”杨庄著有《湘潭杨庄诗文词录》传世。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盛称杨庄为“当代诗家”,认为“其学力不在黄公度之下”,“风力在曹、陆、左、阮之间,洵一臣子也”。
除了杨庄,王闿运在衡州还有两位寄名女弟子,一位是衡山名门聂氏之女有仪,另一位是衡阳名门魏氏之女芝麓,二人均有诗文集传世。
王门弟子有不少出身官宦耆绅之家,大多没有贵介习气,而是奋厉踔发,像夏寿田、向燊、陈兆奎、程崇信、唐牧六、马话山、颜楷等,都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艺术史上留下了名字。
衡山白莲寺(今衡东县白莲镇)人向燊(1864~1928),是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和书画鉴赏家,小传载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据说,他年少时有“神童”之誉,长大了却极不喜欢八股文,30岁始入县学,补廪膳生。光绪二十年(1894),他被父亲向熙(字晴峰,广东万州知州)送到东洲岛,受业王闿运门下,眼界大开,心智大开,对《毛诗》典籍颇为精通。王闿运见其体貌魁硕,声如洪钟,有一股英雄之气,遂为之赠联云:“插羽能飞酒;交锋便著文。”其书法遒劲有力,与谭延闿齐名,篆写盂鼎,方拙入古。他以宋人笔意画《三松图》,甚能体现其嶙峋傲骨,一时驰誉艺苑,收入上海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名人画集》。
桂阳陈士杰,字隽丞,曾国藩门生,湘军悍将,曾官浙江、山东巡抚。他也是王闿运的挚友,在船山书院东洲初创时,即将陈兆奎、陈兆銮、陈兆璇三兄弟送到王门就读。王闿运一见陈兆奎,作诗一首相赠:“玉堂金印有家风,瓀佩青衿舞勺童。学篆已谙三体妙,成诗还与八叉同。南厓未肯夸年少,东鲁知曾养圣功。忧国不须求将种,坐看黻黻佐熙隆。”陈兆奎后来回忆:“从游十有余年,始知六经所以论道,游艺必本于依仁,修己乃来物之基,入世有逍遥之乐”(《湘绮楼诗文集·王志序》)。他著有《隐庐诗集》、《隐庐文集》,王闿运评述“起颇神似”、“结意横肆”、“经史词章皆有体段”(《湘绮楼日记》)。“大有天分,隽丞有佳儿也”(湘绮楼说诗)卷五)。杨钧称其诗“体裁高雅,时有逸气,但才力薄弱,不能健举,故非拟古不工。然较之今日诗人,则无可与抗者”(《草堂之灵》)。这个桂阳弟子是一个有心人,他仿《论语》辑录恩师平日言语,纂为《王志》一集两卷,成为后世研究王闿运的珍贵文献。可惜英年早逝,王闿运十分伤悲,作挽联曰:“经史词章得替人,方期光大名门,同寻陋巷箪瓢乐;狱讼平反推老吏,所惜衰羸形役,遽舍京尘布輤归。”
陈兆奎外甥程崇信(1864~1933),字戟传,衡阳人,其父两淮盐运使程商霖是陈士杰女婿,光绪八年(1882)船山书院集捐创办人之一,程崇信、程颂旭也成了船山书院首批住斋生徒。从现存资料来看,王闿运与程家的关系特别友善,多次赠联赠文给程家上下,程家投桃报李,光绪三十年(1904)刊刻了竹醒楼本《湘绮楼笺启》。光绪十九年(1893),程崇信举孝廉,大挑得选知县,后任延安知府、潼关道台,民国初任平政院肃政使、众议院议员。他师承有道,学问广博,著有《春秋穀梁汇义》、《王氏诗补笺释》、《读左随笔》等。他也是一个著名书法家,今人林乐伦在《衡阳历代名家书画赏析》(25)中称:“程崇信家境充实,且师于湘绮,故心眼开阔,观其书法,笔力遒劲,气度为先,苍而不老,意在创新。略失古意,则为小憾。”程崇信尤好金石,喜欢结交当世名士,为人慷慨大方,与那些纨绔子弟相去甚远。
马话山(1866~1928),衡阳弟子,光绪诸生,平生教书自给,曾客幕宾,书法有名于时。
颜楷(1877~1927),出生于四川华阳(今双流县)一个世代显宦之家,其父是王闿运掌教尊经书院时的院外弟子,本人则是船山书院的亲传弟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乡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在河南开封举行的中国最末一科科举考试,中第六名进士,翌年被清廷派往日本攻读法政,归国后任翰林院编修加侍讲。他是辛亥四川保路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四川近代史上著名书法家,今成都人民公园内“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一侧书法即为其所书。?
回复 2# 老灯火
王门弟子与近现代教育
王闿运来到衡州船山书院时,马宗霍(1897~1976)还未出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10岁的马宗霍始受业王氏门下。他聪颖活泼,性格乖巧,学业出类拔萃,因此颇得王闿运的欢心,时常对其加以点拨。他后来从事朴学、小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完全得益于恩师早年的精心栽培。“真正传湘绮经、史、词章之学者,非李金戣辈,而为马宗霍”(萧艾《王闿运评传》)。新中国建立后,马宗霍担任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后又担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60年7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闿运除了诗文瑰丽,最有名的是幽默,其幽默多发为联语,衡阳弟子喻谦(1870~1931)编有《湘绮楼联语》四卷,收集甚丰。他还撰有《湘潭王湘绮先生行述》、《王氏六书存微》,宣统元年(1909)重新翻刻了恩师的《湘军志》。1919年,喻谦应北京法源寺方丈道阶的邀请,编修《法源寺志》,数月而成。接着编写《新续高僧传四集》六十六卷,穷穷矻矻,历时五年,写作成功。喻谦曾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船山书院。
雷飞鹏(1863~1933),嘉禾县人,船山书院首批弟子,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历任湖南绥宁、祁阳、湘潭、宜章等府县训导、教谕等职,后任盛京将军衙门提法司科员、铁岭税捐征收总局主管,加正六品同知衔。其公开身份是清朝命官,实则是同盟会辽东支部的主要领导人,在东北密秘进行革命活动。1925年任教于上海群治大学,1928年冬回乡,担任《嘉禾县图志》总纂和《蓝山县志》纂修。毕生苦读经史,能诗善文,教学有方,曾两任宁远泠南书院山长,弟子遍布九嶷山麓。一生著述颇丰,著有《雷溪草堂集》、《都庞山馆诗文集》等经史杂文数十部,文章散见于京、津、沪、汉及东北各报刊,晚年客居桂阳县城颐养天年。其子嗣尚于抗战前任北平市教育局长,嗣尚夫人唐舜君为行宪国大代表,绰约多姿,有“国大之花”的美誉。
祁阳(今祁东县洪桥镇松木村)人李馥(1854~1929),可能是船山书院历届弟子中年龄最大的。他幼年随祖父读书,10岁能批点古文,撰写文章,18岁应童子试,拔列前茅,次年在家设馆教书,得学俸以养父母,兼课诸弟学习。光绪十七年(1891),王闿运讲学东洲,李馥抛家舍子,只身前往就读,为王氏所器重,得其公羊学之真传。翌年参加府试,以优等第一名补廪膳生,与湘乡李希圣、嘉禾雷锡龄齐名,人称“湖南三才子”。十九年赴省乡试,因擅长公羊学,得中为正科举人。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维新,谭嗣同、熊希龄设湘学会于长沙,宣传维新理论。李馥由于思想守旧,认为康梁是“曲学阿世,将乱天下”,亲往长沙辩正,不能取胜,乃设馆于家,分经义、史事、词章三科教导学生。教学之余,从事著述,撰《大学中庸蠡言》、《论语训释》、《孟子文演》若干卷。民国建立后,以清朝遗老自居,郁郁寡欢,放浪形骸。1920年主修《祁阳县志》,后由其弟子黄蟊校订付梓。
常宁人唐牧六(1875~1937),曾祖唐训方乃湘军名将,做过安徽、湖北两省巡抚。据说唐牧六有过目成诵的能力,十五六岁已读完四书五经,旁及诸子百家。19岁考取附贡生,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改组后回乡,听说王闿运讲学船山书院,即进入东洲从学数年。王闿运任北洋政府国史馆馆长,他即是跟随北上者。后应常宁同乡、同盟会会员王亨五之邀,往长沙、武汉一游,无所成就,遂绝意仕进,以设帐授徒为业。门下弟子如郭竺真、罗召南、唐珉君等,后来均为民国时期高级文秘人员。
刘豢龙(1883~1943),衡阳县金兰寺戒奢堂人。就学船山书院时,深得王闿运赏识,收为登堂弟子。书院时有耒阳人蔡人龙,王闿运称他们二人为“南楚二龙”,与新宁刘永济同称“湖南二刘”。以后入武昌湖北存古学堂,专攻经史词章,尤以词章著称,章士钊赞其在魏晋南北朝大家之上。二十年代在东北大学执教,“九一八”事变后,被武汉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之后又受聘于北平民国学院、民国大学、湖南大学,先后任大学教授20余年,为学界所重。民国成立后,被荐为工商部主事、农商部主事、教育部佥事、内务部存记知事,以后又出任湖南省土地呈报处处长、省府高级顾问,曾获得过南京国民政府农商部一等奖章。著有《六艺通论》行世,诗词散见各选本。
蔡人龙,字渔春,是王闿运晚年得意门生之一,后为南社社员,湖南大学教授。据李肖聃《星庐笔记》载:“渔春在船山以治公羊有名,每发一问,湘绮常用心以答之。札记有新得,则令女佣周媪烹面以赐。后衡阳道以先生年老,请其归云湖故居,而迁弟子八人从之,渔春亦在其列也。渔春后入岳麓文史专修科,教授湖南大学,其点勘古书,手钞群籍,有师门之风。”“能诗,其《落花》十二首,艳称一时”(萧艾《王闿运评传》)。现存湖南图书馆有署名王闿运的《唐十家诗选》二十六卷抄本,首页有蔡人龙的题识。他还著有《湘绮年谱》。
吕翼文是王闿运川、湘两院高足,四川华阳人。他先从王氏肄业于尊经书院,王氏回归故里掌教船山书院,他又从四川赶来湖南,矢志追随先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吕翼文在乡中举人。翌年,清廷欲破格选拔人材,依照博学鸿词科之例举行了经济特科,学部大臣张百熙首荐吕翼文,吕力辞未就,学长杨度却高中榜眼。受王氏影响,他毕业致力于讲学著述,并创办《朴学报》,著有《说文释例》、《说言语理董》、《王氏礼笺疏》等,成为四川近现代史上一位名儒。曾任北江书院山长、广安紫金精舍主讲,“演其师法,分程教学”。主讲重庆经学书院时,门生杨庶堪后来被孙中山先生相中,先后担任过国民政府四川省省长、财政部部长、大元帅府秘书长、广东省省长等职。另一个门生更有名,就是“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据章炳麟所撰《邹容传》记载:“容稍长,从成都吕翼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翼文惧,摈之。”又过了几年,“容既明习国史,学于翼文,复通晓《说文》部居。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
向燊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旋即出任衡州府中学堂和南路实业学堂监督(即校长)。他以敬业乐群的精神,长于治事的能力,使草创中的两校得以规模略具,《衡州府志》谓之“历时五载,其时菁英,多出门下,俱以泰山北斗拱之”。当时,进士出身的著名书法家曾熙,亦长湖南南路优级师范学堂,两校毗邻,曾熙深佩向燊德才,特邀其兼任南路师范斋务长,综揽一切。从此,两人成为生死契友,后相邀居沪卖字鬻画自给。辛亥革命后,向燊出任陇南观察使、渭川道尹、湘江道尹、湖南省财政厅厅长,仍不忘教育为本,设法集资在家乡创办尚德学校,先后两度出任校长,经营擘划,不遗余力。其子向大延、孙向拔京等后虽迁居台湾,为该校捐资助学至今不辍,使之成为衡阳杏坛的一颗明珠。
王氏门墙中,后来有许多弟子从事教育事业,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名师。湘潭人胡元倓(1872~1940)是湖南新兴教育事业开拓者,光绪二十九年(1903)3月在长沙创办的明德学堂,是湖南最早的新式私立中学,光绪三十三年冬膺选湖南教育总会副会长。杨钧光绪三十二年(1906)自日本留学归来,先后在长沙、湘潭等地讲学数年。蓝山人赵秉钧博览经史百家,授业于蓝山潇源书院多年,弟子成才者众。南岳人旷经燊(1891~1954),自称“衡山逸民”,1931年获湖南省高等文官检定考试魁首,但无意仕途,终生从教,创办衡立模范国民小学。陈简青在抗战中不避时艰,倡办衡阳广湘中学,虽然数度毁于兵燹,仍数度迁址重办,使衡阳的文化教育薪火不绝。
2010/6/21于晴好居
2010/12/12改定
(转红网)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