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断想 一笑了之 本文依法享有附于其上之著作权益,非经授权,禁止采用
我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有几分伤感在上头。知青网愈是热闹,这份感触愈加沉重。距知青下放运动年代渐行渐远,这份影响了整个国家发展进程史实的记忆将会慢慢清淡。还有十年,最后一批下放人员的年龄都近古稀了。尽管有部分身体结实遗传基因好的人,仍能生龙活虎,但自然规律将使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得不退避三舍。人生进退本没有什么,可我们这一代却有诸多的不服气。其一,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们过上了不复往昔的生活,可当时那并不成熟的政策给我们这代人造成的伤害,至今都没有人站出来说声对不起。特别是听到一些在那个年代里的既得利益者摇旗呐喊:“青春无悔”口号的时候,没有一个知青不会感到针戳般的刺痛。谁不悔?数年最具可塑性的光阴,就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周而复始的体力劳动中损耗!只是这损耗找不到人进行补偿罢了。其二,人生的得失本不值得提起,可我们这一代人太得不偿失。我们曾经以为自己是改造世界的尖兵,曾经以为在广阔的田野里真会有无穷的作为,事实上从告别了家乡再见了父母那天起,懵懂的我们就走上了一条背弃文化、背弃学识的不归路。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比金子还要金贵的青春,还有道德层面上向善、向上的自信。无数的无一技之长的 50、60下岗人员的脊梁,原本是可以顶起这个世界的龙骨啊……正因为我们找不到已经失去了的青春,我们才十二分地珍惜自己的好名称:知识青年。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的汉子大娘爷爷奶奶们,在后代面前、在社会环境中可能会适应自己的年龄状况,一到了自己昔日的伙伴周围,马上唤醒了自己的知识青年意识。从晚会上团聚中,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场面。 实际上被大家视为荣誉的“知识青年”这个名词,仔细地分析,不过是一顶人人都可以戴,戴了之后就会沾沾自喜的高帽子。有了这顶帽子,即使是社会上身无一技之长、腹没丁点墨水的青年,也觉得脸上有光,觉得自己真的就是肩负改造世界的生力军。可为了防止这班戴了高帽子的青年人不晓得轻重,难于管理,当时还送给了乡下农民兄弟一顶城市青年灵魂工程师的帽子。尽管在送帽子之前,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可怜的是,满怀激情的城市知识青年所接受的再教育,不过是让他们为了果腹、为了回到家乡,而不得不弯下应该挺直的腰杆,不得不丢弃曾经海阔天涯的胸怀。当激情变成绝望,理想成为泡影。多少天之骄子沦为梁上时迁,一代清清白白的青少年学子陷入了不知有秦无论魏晋的迷惘。白净少女被掌握招工招干推荐权力满口黄牙的家伙玷污,刚烈的小伙被狭私报复五花大绑……哪个都晓得的经历,哪个都目睹的悲哀!可即使领受了这么多的磨难、欺骗,我的善良的兄弟姐妹,仍一如当初地把愚弄自己的“知识青年”桂冠珍藏。 我常常想,要是知识青年们永生没有出头之日地困在乡村,会是一种什么结局?实际上,我的设想完全是杞人之忧。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云南知青卧轨请愿最终达到全国知青回城的目的,宣告了一场历时十几年劳民伤财愚民政策的彻底破产。从严格意义上分析,真正的文革结束,并非四人帮倒台的那一日,而是知识青年得到解放的回城日。也只有知识青年这一群体的反思,才会有后来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我们知识青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在乡下虚度的那些日子,而是促进了整个社会反思,成了改革开放的先锋! 我们终于有了真正值得自己骄傲的价值,尽管在改革开放初期直接投身其中的,只是我们群体中的一小部分,但所有的骄傲却归于我们这个群体。因为艰辛生活的融合,知识青年的灵魂已经融入到了一致的价值认同之中。 这便是各地的知青网站为什么火,为什么人气高的原因。因为支撑这个网站的,是一群曾经有过共同经历的战友。一个网站被成千上万的人视为家园,为什么?因为它里面有我们一致的价值观,有我们都经历过的苦难史,有我们大家都骄傲的回忆:我们曾经都年轻! |
回复 2# 彩云
对那场下放运动各有不同的理解,属于正常。一管之见,何能概全。
回复 4# 常德女孩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生意趣不同,对快乐的理解各异。若想在湖知网没有烦恼地上网,求同存异是唯一的法宝。
回复 5# 一笑了之
我想,经历过磨难,走过了坎坷,老知青们不讲大彻大悟,但心态已逐渐趋于平静。
大家由于共同的知青情结走进湖知网,就应该把他当成自己的家园,虽然难免有争论,有不同观点看法,但试想都是自己家的兄弟姐妹,有什么不能理解和宽容的呢?这个温馨快乐的家园还是要靠众兄弟姐妹来共同维护的哦!
所以楼主的断想,我非常赞同!
回复 7# 彩云
彩云妹妹是否也看到了成千上万生活在贫困下的50、60下岗工人,这些人的脊梁曾是可以顶起整个世界的龙骨,可惜在最具可塑性的年月,失去了深化教育的机会,在日复一日您说的战天斗地的体力劳动中,成为了没有任何一技之长的弱势群体。
青春无悔,是个人的认知观点,但大多数知青并没有您这么高的境界,也是不争的事实啊。
北大荒、千山红是出了不少人杰,但这并不是那场惨绝人寰下放运动的注脚。江山代有人才出,毛泽东没有经过任何下放运动,不也成为了伟大领袖么?没有了知青下放运动,中国人都在太空上行走了呢!北大荒千山红出的人才,无一不是靠的终止下放运动以后,全民反思导致的改革开放的机遇。不然的话,胡子敬恐怕永远都得在那小店子里站柜台。不信,你问子敬大哥去。
回复 9# 彩云
彩云妹妹更误解了我的意思,所有的话绝对没有一点挖苦的意思。境界有高低,看法有千秋。你站在自己所处的位置做出的理解,自有你的道理。只是知青下放运动,属于对一代人的摧残,从正面去肯定它的声音已经越来越柔弱了。解开那些蛊惑人心的口号,人们看到的是一代人的知识断层。这知识断层导致的恶果,至今仍在让我们感受。
非常感谢你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其实我把这个帖子搁在湖知网就是想看到各方面的认识。
再说一遍,挖苦你的意思绝对没有,非但没有,看了你这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彩云”网名,还产生了无限好感呢。
回复 11# 彩云
谢谢彩云姑娘的关注。我在这里发表的东西,将以生活乐趣为主。常德、石门两个版面让我有天然的亲近感,选择这里与理性无关,是内心情感的召唤。
其实我们到这里来,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仅是图个找相识相知的朋友聊一聊。因为聊天的侧重点不同,难免会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的。
欢迎你一如既往地对我的帖子关注,有美女关照,夫复何求?你说呢?
回复 12# 一笑了之
“心有灵犀”当我看到你的文章自然有一见如故的感觉,特别是下放地“石门”很打眼,因为我们算是邻居,石门的东边,所以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哦。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