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辛亥轶事:桃源三杰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0-2 12:57 标题: 辛亥轶事:桃源三杰
桃源三杰
出生于桃源县的宋教仁、覃振、胡瑛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三人年岁相仿,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同时投身中国民主革命洪流,休戚与共、携手共进的亲密战友。三人少时同学漳江书院,不满封建专制,倾向革命,后与黄兴一起创立华兴会;三人同期东渡日本,求学早稻田大学,进行革命活动并成为同盟会的领导者和骨干成员;三人同是反清武装起义的发起人和积极参与者,逆境中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和革命豪情;三人同为武昌起义的发动者,参与创建中华民国,成为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的重要领导人和活动家,故被誉为“桃源三杰”。
宋教仁:中国为民主宪政而献身的第一人
宋教仁(1882—1913年)字得尊,号钝初,亦作遁初,别号渔父。1882年4月5日生于湖南桃源上坊村湘冲(今漳江镇渔父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1899年春,17岁的宋教仁进入漳江书院,在前任山长黄彝寿和时任山长瞿方梅的影响下,开始萌发反清革命思想,并经常与同窗好友文骏、瞿方书、胡瑛、覃振等纵论天下大势,遂成莫逆之交。
为推翻满清王朝,1904年2月,宋教仁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建华兴会,被推举为副会长。旋即谋划起义,因事泄遭清廷追捕,逃亡日本。先入东京政法大学,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发起、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后改为《民报》,为同盟会机关报),任总庶务兼撰述。1905年7月,宋教仁和孙中山、黄兴等组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司法部检事长,成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不久,孙中山、黄兴离开日本,同盟会总部工作交由宋教仁主持。1906年冬,宋教仁和孙中山、黄兴一起制定《革命方略》,为同盟会的纲领性文件。1907年3月,宋教仁同白逾桓等赴满洲,发动群众,联络会党、“马贼”,于沈阳建立同盟会辽东支部,计划“南北交攻、共图大举”。但因白逾桓被捕,起义流产。宋教仁便与吉林夹皮沟武力反清的韩登举接上关系,并从韩处得悉日本“长白山会”正制造所谓“间岛问题”,企图侵占我国延边一带领土。便放下手中工作,决心挫败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冒险乔装成日本人,改名贞村,打入“长白山会”,摄取证据,并先后到汉城图书馆和日本帝国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于1908年写成长达6万多字的《间岛问题》一书,该书为清政府在中日交涉中起了重要作用。1910年,宋教仁在11省同盟会长大会上提出著名的“革命上中下三策”,主张“就沿江各省,同时并举,先立政府,然后北伐”。从而确立了把革命中心转移到长江流域的正确决策,为武昌起义作了思想准备。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宋教仁赴武昌,支撑大局,拟制《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1912年初,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任法制院总裁,负责起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后,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宋任唐绍仪内阁农林总长。此时,孙中山交出了政权,黄兴交出了军权,他们都企图在袁的领导下,通过发展实业,实现强国富国的梦想。宋教仁也曾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但却始终关注政治,维护民主共和的原则,不为袁世凯的威逼利诱所动,反对独裁专制。1912年8月,经孙中山、黄兴同意,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从1912年底到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成立政党内阁、责任内阁,以此来制约袁世凯。并周游全国各省,发表演说,鼓吹政党政治,揭露袁世凯的独裁腐败,宣传国民党的政治主张,锋芒毕露,使国民党在全国众、参两院选举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袁世凯在斗不过、压不垮、中不伤、拉不拢宋教仁的情况下,乃萌杀机,以电邀其进京共商国政为名,于1913年3月20日晚,派人在上海沪宁车站将宋教仁暗杀,时年仅31岁。
宋教仁以其出色的才华、奔放的激情,为实现资产阶级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逝世,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哀思。人们把宋教仁视为“共和国之国魂”、“自由之神”,被时人赞誉为“第一流政治家”。孙中山亲致诔词:“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谭人凤亲自办理丧事,在上海闸北区购地100余亩,修建“宋园”,安葬宋教仁于其中。1950年12月,周恩来总理为宋教仁儿媳叶惠英亲笔签发烈属证明,确认宋教仁为革命烈士。1981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宋教仁墓园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们瞻仰。
遗著有《宋教仁日记》、《渔父先生雄辩集》、《宋教仁集》。
图片附件: 53b387a5g9dcaf4473ec7&690.jpg (2011-10-2 12:54, 58.27 KB) / 下载次数 10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43022&k=3fa5c8546f7d0d59dc9e23b274a719f5&t=1732296624&sid=26p2ez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0-2 12:58
回复 1# 老灯火
覃振:中国资产阶级的忠诚战士
覃振(1884—1947年)字理鸣,原名道让,清末因参加革命被通缉,改名振。生于1884年4月17日,世居县境东北部建宁乡大田村(今马鬃岭镇响水垱村)。覃振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异常、博览群书、关心时政、志向远大。1899年,进入漳江书院读书,与胡瑛一起对同在漳江书院读书的宋教仁尊而从之,相交莫逆。
1903年,覃振与宋教仁、胡瑛同时离开漳江书院,升入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1904年春,覃振经宋教仁介绍加入华兴会,因在校宣传革命,为当局不容,最早到达日本,进入日本弘文学堂,后又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与仇鳌、罗杰等人为响应华兴会而发起建立新华会,并参加由新华会主持的军训,为武装反清作准备。1906年,覃振在日本结识黄兴。6月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不久覃奉命回湖南,倡设“留学事务所”,接待留日后返湘学生,协助禹之谟开展同盟会湖南支部的工作,参与公葬革命烈士陈天华、姚洪基于长沙岳麓山。旋任同盟会湖南分会会长,与刘复基、林修梅等策应 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后又逃亡日本。1908年,覃振奉同盟会的指令,准备策划在长江中下游发动起义,在长沙被捕下狱。敌人严刑逼供,覃振滔滔抗辩,坚贞不屈,被判终身监禁,先后系长沙狱、桃源狱4年之久。在系狱期间,仍然关心革命,与革命党人蒋翊武秘密联系,分析时局,提供方策。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覃振在湖南光复后自桃源出狱,任湘桂联军督战官,领兵援鄂,任湖北军政府秘书,参与部署大江南岸防御事务。11月,覃振和宋教仁、胡瑛分别作为湖南、湖北代表,在上海、南京参加17省代表会议,商议组建革命政府。“桃源三杰”再次聚集同一战线上,并肩奋斗,参与创建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后,覃振当选为参议院议员,后又被选为众议院议员。
覃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继续为民主共和而努力奋斗。宋教仁被刺,覃振痛失良师益友,强烈要求“彻底追查主谋,明示天下,借正人心”。并与蒋翊武等回湘,策划武力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覃振又欲挺身刺杀袁世凯,被黄兴极力劝阻,乃再赴北京入众议院,力倡弹劾袁世凯。袁对覃恨之入骨,扬言予以严惩,又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覃振在日本继续坚持革命立场,参加“欧事研究会”,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任湖南支部长。派学生吴先梅将袁世凯在东京收买华侨、学生拼凑“筹安会”的坐探蒋士立惩毙。1916年,覃振组织和参加湖南的反袁驱汤运动,率护国军扼守湖南西、南两路。1917年护法运动,覃任湖南检阅使,联络各路护法军,击败驻湘北洋军。1924年,覃振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参与起草党章。孙中山逝世后,覃参加西山会议,成为西山会议健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覃振先后任南京政府特别委员会宣传部长、立法院副院长、代院长,司法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覃振与蒋介石集团始终有一定的距离,也有意见分歧。常设法掩护和营救中共地下党员。抗日战争时,覃积极进行抗日活动。日本投降后,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支持第二次国共合作,并与共产党人保持密切关系。1947年4月18日,覃振病逝于上海,终年63岁,国葬于长沙岳麓山。
终其一生,覃振自始至终不屈不挠地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奋斗,为在中国建设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努力。在“桃源三杰”中,他没有宋教仁那样的光彩,也没有胡瑛那样的丑行。他始终捍卫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以说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名忠诚战士。
作者: 老灯火 时间: 2011-10-2 12:59
回复 2# 老灯火
胡瑛:中华民国历史上的第一任外交部长
胡瑛(1884—1933年),字经武,原名宗畹,后改名瑛,1884年3月28日生于桃源县上乡下白石村(今郑家驿乡)小吏之家,祖籍浙江。少时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尤精书法,深受师友钟爱。
1903年,与宋教仁、覃振同学漳江书院的胡瑛转学就读于长沙经正学堂。遇黄兴从日本回国,在长沙明德、经正两校任教,成为黄兴的学生。受其影响,胡瑛也常在校进行革命宣传,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年11月4日,黄兴以生日为名,邀集12人集会,决定成立华兴会,胡瑛亦列其中。清末,反清力量中盛行革命暗杀风,1903年冬,胡瑛结党暗杀劣绅王先谦未遂,被开除学籍,逃赴武昌。1904年2月,华兴会成立。随后,黄兴委托宋教仁、胡瑛赴武昌组织华兴会湖北支部,“结纳同志,运动武阳夏三镇新军”。宋、胡在武昌积极活动,联络孙武、张难先等人,建立科学补习所,胡瑛任总干事,宋教仁任文书。1905年春,胡瑛与湖北籍革命党人王汉谋刺排汉干将铁良失败,王汉身亡,胡随即逃亡日本。
1905年6月,胡瑛抵达日本东京,先后进入东京士官学校和早稻田大学。这年8月,胡瑛参加了在东京召开的同盟会成立大会,为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任评议部评议员并参加机关报《民报》工作。是年冬,日本政府发表《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宋教仁、胡瑛组织中国留日学生坚决反对,召集学生大会,“应而至者五、六千人”,“瑛最后登台,痛论日本措施无状,及今后应对方案,条举目张,全场赞扬,声声雷动。当被推为中国留学生总会代表”。日本当局迫于中国留日学生的激愤抗议,所谓的“取缔规则”不了了之,胡瑛“从此名噪中外”。并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成为著名的革命党人。
1906年初,孙中山任命胡瑛为同盟会中部支部长。年底,胡瑛与湖北日知会联络,又发动鄂西会党,拟到长江中下游酝酿起事,以策应萍浏醴起义。起义失败,1907年1月胡瑛在汉口被捕,被施以重刑,因他是“科学补习所”和日知会的主要负责人,又是刺杀铁良的主谋,“三罪齐发”,被拟处斩刑。胡瑛视死如归,留下绝命诗:“仗剑十年悲祖国,横刀一笑即仙乡”“我自乘风归去也,众生前路苦茫茫”。后经多方营救,在被判“终身监禁”的情况下,仍利用狱中的条件,组织中华铁血社,坚持斗争,又加入文学社,出谋划策,促进武昌起义爆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胡瑛出狱,任湖北军政府外交部长,时年27岁。为设法阻止帝国主义列强援助满清王朝,干涉辛亥革命,胡瑛促黎元洪等军政府领导人就军政府对外政策和处理与各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之间的关系达成共识,并以黎元洪的名义亲笔起草了《致汉口领事团照会》。这一照会,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份外交文件,第一次正式照会。胡瑛于10月13日亲赴汉口,向领事团阐述军政府的外交政策,促使驻武汉、北京的外交使团发表声明“严守中立”,这对军政府来说,是外交上的一大胜利,也是胡瑛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的浓重一笔。胡瑛也因之成为民国历史上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中国外交史上担任“外交部长”这一职务的第一人。
中华民国成立后,胡瑛受孙中山派遣,得黄兴3000兵力支持,赴烟台就任山东都督,时年28岁,可以说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不久,胡瑛被袁世凯改任为新疆、青海屯垦使,胡辞未就任。极感权力消失,人生无常。好友宋教仁被刺,使他力主与袁妥协。逃亡日本,终于使他抛弃了为之而奋斗半生的民主共和。1914年底,胡瑛回到北京,发表“民主不适合于中国论”;背叛革命,投靠袁世凯。1915年8月,胡瑛被袁世凯收买,同杨度、孙毓筠等发起建立筹安会,通电全国,名为“共商国体”,实则拥护袁世凯称帝。这种变节行为,为中国人民所不齿,也为中国资产阶级所不齿,黄兴说:“胡经武无志节,可恨可怜”。帝制活动失败后,胡瑛在政治上仍是攀龙附凤,先是栖身广州护法军政府,支持赵恒惕,后又依附冯玉祥。北伐战争后,胡穷困潦倒,常作阎锡山食客,又为蒋介石所不容,1933年9月14日病逝于南京,终年49岁。身后囊空如洗,赖好友覃振代为治丧,方得成殓。
纵观胡瑛一生,他有着光荣的前半生,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后由一名有虎虎生气的革命青年,堕落为帝制的吹鼓手,终使他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人物。
胡瑛遗著有《胡都督选集》。
(转新浪 晚风博克)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