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周立波:幽默也是一种实力(2011-09-12 22:57:4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9792a0102dt4i.html
【怎么老觉得这个柴静有点装模作样啊?又好像电视媒体的出境记者、主持人都这么个德性?他们的“出境感”、“出境意识”是不是太浓了?还有那个鲁什么豫的大头怪,也是这个鬼样儿。都说周立波的“清口”其实“脏得很”。但在本博看来,清也罢,脏也罢,毕竟是波波的本色。而不像那些拿腔捏调的柴静们(或许这就是他们的“腔调”?)。而一帮子少男少女在他们的明示、暗示下,也渐渐失去了率真、纯真和童真,难怪前些日子搞主持人大赛,所谓“科班出身”的参赛者都是惨败得一塌糊涂!他们不知道,所谓后现代文化氛围中的大众,最厌恶的就是“装”,因为一装就假——不管他们是装郭建光还是装龟田(过去中国人看的戏剧或影视,里面的正面人物即革命英雄,个个都是长相英俊、英姿飒爽、智勇双全,反面人物则无一不是獐头鼠目、猥琐下贱、弱智脑残)。现在那些受到人们欢迎的影视作品,哪一个不是土得掉渣、“天然去雕饰”?】
"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像周立波的人出现,而我正好是周立波"。
"我经常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证明自己的愚蠢"
"幽默是一种状态,幽默也是一种实力。"
柴静:"但你知不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叫言多必失?"
"其实很多人是担心你膨胀。"
"你不会被名利裹胁而去吗?"
"你会觉得是恰逢这个时代吗?"
对话 观察 交锋
面对面柴静专访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正在播出
人物简介:
周立波,43岁,
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
创立"海派清口",被称为上海脱口秀文化第一人
将近4000人的空剧场,观众陆续进场,从空无一人到全场爆满。与周立波平时演出的妙语交叉对剪
这恐怕是这种规模的大型演出里,舞台上表演人员最少的一种。因为每场演出,台上的演员只有一个,他叫周立波。他梳着头路清晰的小分头,穿着笔挺整洁的贴身西服,仅靠自己的一张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打响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演艺模式--"海派清口"。
周立波:海派清口。
记者: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四个字。
周立波:当然,我自己都没听过,我自己创作出来的呀,我创造的。
记者:为什么是这四个字?
周立波:海派代表上海,海派文化,海派清口是针对荤口,粗口,混口而言,我代表我很玉树临风,就这样。
记者:你一个清字就等于说是要和别人划河为界。
周立波:你可以这么理解。就是说,我有这个信念,我有这个追求,我有这个能力。没有一个曲艺演员说,我想成为一个思想家,但是我很不要脸地说了;没有一个曲艺演员会跳跃曲艺之外,去关注民生,或者是医改,房改,教改,金融时事,国际形势,时事新闻,我很不要脸地去关注了,我也做到了。
记者串场:今晚在上海这个剧场当中,坐满的四千多人,每个人都是买了几百块钱的票,来这儿去听这个曾经的滑稽戏演员,去点评我们生活当中每天都在发生的新闻和热点。这个人叫周立波,不管你喜欢还是反感他,你都不能够忽视他的存在,而且要去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是他?
字幕:(演出前两小时的后台)
周立波(后台):文强已经执行枪决了,还没有对吧?二审也是这个对吧?
柴静:是维持原判。
周立波(后台):是维持原判,OK。
柴静:你现在临时改啊?
周立波(后台):对,我每一场的演出会在上场之前我决定。
柴静:但是别人会问你,你既然什么都可以聊,那你能聊世博会吗?
周立波(后台dv):没问题。一个强大的城市是可以自我调侃的。
(演出现场)
周立波(后台):说上海世博会成功或者不成功,我们得先有一个参照物,美国比中国厉害吧?1984年路易斯安那州,美国新奥尔良市办世博会办到破产了。如果以这个为准绳的话,只要世博不破产,就是成功。(掌声)。当然,破产也不会告诉你的。(笑声,掌声)
柴静:那你要想,破产也不告诉你,这句话有人会听着不舒服。别人会问你不是世博的形象大使吗?你怎么能……
周立波(后台):因为我们的世博不可能破产,我们已经很成功很成功了,人数天天在创记录,上海你去看看,房间你都订不到,三星级的宾馆你都订不到,全部订满了,我家已经准备开门迎客了。
解说:演出时,我们发现,上海相关部门的好几个领导也坐在台下,和其他看表演的群众一样,时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表演,票价最高曾被黄牛炒到过2500元一张。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用他特有的周氏语言方式,对社会民生问题和热点事件进行评点,上海本地发生的社会新闻,也常常成为他表演的弹药和包袱。
(资料:周立波聊上海倒楼事件)
记者:上海倒楼,发生在上海,这个事情也……?
周立波:也被我侃了。
记者:你不会觉得?
周立波:这是周立波本人的大气,这也是这座城市的大气,所有上海人跟我在一起笑。当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伤痛能够被用来调侃的时候,只能说明这个民族已经从这种伤痛中走出来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很有积极意义。
解说:周立波演出的票常常一票难求,他的规矩是不赠票,不包场,拒绝团购,拒绝打折,要的就是实打实的散户、个体户,票子都是一张一张卖出去的。他的演出经常有人专门负责记录笑声,据统计,120分钟,观众席笑声能达到680至700次,平均每15秒笑一次。
周立波: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像周立波的人出现,而我正好是周立波。
记者:您是说您红了,是因为这个时代?
周立波:对,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像周立波这样的人。而巧合的就是我正好是周立波,仅此而已。
(周立波聊医改、房改、股市)
周立波:周立波的表演没有底本,很多媒体问,周立波你的底线是什么,我说我没有底线,怎么会没有底线,我不变态,我不刻薄,我对社会,对道德的认知有一个中界线,是不和公众道德相悖的东西,我为什么怕?
周立波:有人说周立波"敢"说,我说你错了,是周立波会说。
记者:敢和会的区别是什么?
周立波:敢需要勇气,会需要智慧。一个敢打架和一个会打架的人是不同的,会打架的人他可以一剑封喉的,敢打架,他是冲出去,满身伤疤出来的,对吗?
记者:有人觉得不碰这个,我们一样搞曲艺,搞的挺好的,干吗非要去碰时事呢?
周立波:我关注的人群是被忽略的人群,但反而是很重要的人群。服务大众,"众"如何写?
记者:三个人。
周立波:OK,是叠起来的人。
记者:你想说什么?
周立波:你可以为左边服务,也可以为右边服务,同时你也可以为上面的服务。
记者:你知不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叫言多必失。
周立波:我是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记者:人家说凭什么?你现在走了三年。
周立波:凭什么,当你知道我为什么的时候,你就知道我凭什么了。不是三年,三年前还有40年。
记者:那你担不担心你先是把一个门打开了之后,也许你正在进去,但是如果时代的气氛有所变化。
周立波:时代的气氛有所变化,我也变化。
记者:你不担心这个门再关上吗?
周立波:不可能。
记者:为什么?
周立波:从我对整个国家的信心和我对整个时事的判断,中国只会越来越包容,而且随着它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对快乐和幽默的理解会越来越宽泛。
(演出结束观众反应一组)
F:喜欢。
G:自己买票的。
K:值。
O:挺精彩的。
H:比我想象得要好。
J:棒极了,棒棒棒。
F:我基本上都在笑。
H:比较贴近生活。
O: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说一些事情
N:能反映上海人的生活。
N:能够结合当下发现的新的东西
M:因为现在和谐社会,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讲。
调皮大王,有着怎样的童年?
(表演被母亲用脱鞋打的段子)
记者:你算是孩子王吗?
周立波:二王。所以我挺二的。
什么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今天的周立波?
记者:你拒绝拜师?
周立波:对,所以我反传统。
被判入狱,商海沉浮,他经历过怎样的人生?
记者:你那时候反思过你自己吗?
周立波:我经常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证明自己的愚蠢。
面对面专访海派清口艺人周立波 正在播出
解说:周立波,祖籍宁波,1967年出生于上海。在那个曲艺形式相对贫乏的年代,一两年级的周立波就已经作为革命宣传小分队的一分子,经常上台演出。
记者:那时候的曲艺是什么样的曲艺?
周立波:当时的那个独角戏、滑稽戏都是封资修的东西,都扫进了历史垃圾堆了。相声是可以演的。
记者:什么样的啊?
周立波:首先我先告诉你不好玩,但它的场面很好玩。
记者:怎么了?
周立波:就是你让下面同学笑和同学拍手,你只要把语调弄出来,我说一个相声叫《未来世界》,塑料的汽车,塑料的花,塑料的马路把歌唱~~~(拉拉调),下面就哗哗(鼓掌)的。你是机器机器机器人,呀呀…(很夸张的语调),很傻那时候。
记者:这里面听着没有任何幽默的成分?
周立波:对对对,你只要语调一上去,一定鼓掌。
解说:童年的周立波,并不满足于舞台上毫无生气的演出,于是在生活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戏码,他的表演天分也在此时初露端倪。
周立波:包括我看了一个电影,看完电影,我就会看看家里面没人,可能妈妈一两天没打过我忘了,我会把家里面的蕃茄酱撬开,涂在脸上,涂在这里,然后再用墨水,弄完之后贴在天上,全部紫的身上,那时候窗帘是泡泡纱,下午拉起来,然后一把菜刀上面蕃茄酱倒完,然后我就……(做出一个他杀现场的表情),把我妈吓的,就逃出去了我妈,哇,真的以为死了,我妈一叫,我也跳起来了,我就往外面逃了,我妈再折返回来,折返回来正好堵住我,拖鞋(打)。
解说:童年的顽劣和被妈妈暴打的经历,后来都成为了周立波舞台上的段子。
(资料:周立波说被妈妈暴打,身上都是拖鞋印子的段子)
周立波:打到最后打成境界了,到境界了,打完以后再问什么事。
记者:肯定不会错?
周立波:一定,一定不会错。
记者:但是你算是孩子王吗?
周立波:二王,我永远没当过一王。
记者:你觉得当一王风险高是吗?
周立波:(一王)冲锋陷阵的,二王合适的时候就可以开溜的。
记者:你的二王气质一直在节目当中。
周立波:所以我挺二的。
解说:1981年,虚岁不到15岁的周立波报考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几千个人竞争十几个名额,尚未满招考年龄的周立波竟然提前三轮被破格录取。
周立波:我是严顺开老师招我进去的,就是因为我的一个反应,当时的反应是一个成人也反应不出的反应。
周立波:我就说妈妈妈妈快点回来,爸爸买了一个电视机,他说哦,是什么电视机啊,是什么电视,哦是个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好看不好看,真是色彩非常好看,怎么色彩好看,那真是黑白分明,彩色电视机怎么黑白分明,今天放黑白电影。
记者:你当时没愣一下吗?
周立波:愣都没愣,哗就出来了,反应到现在很多成人都做不出的,不可能做出来。
记者:你说完之后,他就说就是你了?
周立波:对啊,他说停,就是你了。
解说:这就是当年的滑稽剧团"大可堂"的旧址。 29年前,周立波来到这里,开始他正式曲艺生涯训练的第一步。他在这里经历了4年正统的滑稽理论与演艺培训,每天六点钟起床,一天两个小时练功,练就了他唱念做打的身段和扎实的曲艺基本功。
周立波:这边原来都有把杆的。
记者:练什么功?
周立波(剧团):练毯子功,跳舞,跳民族舞,跳芭蕾舞。
记者:学那个对表演有什么?
周立波(剧团):你的肢体,你看我和所有曲艺员台上肢体不一样,不会一样的,这就是因为原来我有舞蹈功底。
解说:在滑稽剧团,周立波的天性得到了更好的释放。青春期的他经常冒出种种恶作剧的怪点子。
(周立波现场演示他在走廊里的吓人)
解说:天性顽劣、精力过盛的他也经常逃课。
周立波:逃课怎么逃呢?就到我们的文营医院,是栋小洋房,然后我们就把门倒立。
柴静:干吗?
周立波:倒立5分钟,倒立完了以后就爬起来,跟你说,医生我怎么,你看看,都红了,一倒立一定充血的,10分钟之内一定是充血的,一个星期休息,就这样。
柴静:你的老师应该很了解你了吧。你的把戏。
周立波:后来很了解了,但原来是不知道的,后来一次老师是跟在后面,而且真的真的是叫碰到鬼了,我门没打锁,我还倒立,老师说你立,立。后来想请假就是不可能了。
解说:周立波师承上海著名滑稽戏艺术表演大师周柏春、姚慕双、严顺开等人,他从每个人身上都汲取了表演的养分,但反传统的他,从来没有真正拜过师傅。
周立波:我们周(柏春)老师就很优雅,很清,很纯,很干净。
记者:你说周老师?
周立波:对,他面无表情,照样可以让台下忍俊不禁。
记者:可不可以说你是接续上了他的春秋?
周立波:受到了影响,那我受影响人很多。
周立波:但我没有拜过老师,我所有同学当中只有我一个没拜师,我拒绝拜师嘛。
记者:你拒绝拜师?
周立波:嗯。
记者:这不是一个行业的传统吗?
周立波:对,所以我反传统。
记者:你为什么要拒绝?
周立波:为什么我姓周,要变成严派,为什么要姓周要变成姚派?
记者:很多人觉得那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周立波:不是,一个人应该把别人捏碎变成自己,不能把自己捏碎变成别人。
记者:你在多大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
周立波:我20岁的时候在西宁晚报上就写了,周立波的老师是周立波。
记者:会不会太狂妄了?
周立波:是的。后来给老师骂了,报纸已经登出去了,骂了也就骂了。严(顺开)老师当时,这小鬼,这种脾气一直闯祸,早晚要进去,后来我就进去了。
解说:周立波天性中自我、叛逆、反传统的一面让他在舞台上很容易崭露头角、独树一帜,但他顽劣、自负、恃才放旷的性格也给他的人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严顺开老师的一句话一语成谶。19岁就已成为红遍上海滩的"小滑稽"的周立波,在他23岁那年,因为误伤当时激烈反对他恋爱的女友的父亲而被判入狱。
周立波:想想其实我迎头痛击的事情太多了,今天还在台上接受观众的掌声,鲜花,这孩子真聪明,第二天七点钟就被公安局抓进去了,第二天的凌晨1点15分,进了一个牢房,10平方米不到,关了24个人的牢房。
记者:但是200多天失去自由,这是个巨大的代价。
周立波:这是代价,同时这也是经验,这也是成本,我体验了别人不太可能体验的那种生活。
记者:那200多天,你那时候反思过你自己吗?
周立波1:就是我在30岁之前,我的自控能力是很差的,很聪明,但是自控能力差,再往小就是多动症,多动症以后如果没治愈,就是自控能力的缺失。自控能力的缺失就是在于在没有预感的前提闯祸,闯那种没有价值的祸,就是这样。
解说:周立波在狱中度过了205天,最终判刑三年,缓刑四年,为他当时的鲁莽付出了沉痛的代价。1994年,缓刑结束的一天,周立波策划了一场大型滑稽戏叫做《我的未来不是梦》,连演了15场,之后,他决定弃演从商。在周立波的自述里,他在1992、1993年做过投行,经手好几个亿;还曾做过房地产策划;1996年是沪上排名第三的装潢公司老板;但是,他也承认自己"易于开拓,不易于守财"。
周立波:我的三起三落,我一做就可以做很大,一大就爆,起来再起来,再起来。
记者:爆是什么概念?
周立波:生意不好了,或者就做砸了,或者亏钱了。我可以在最短时间里面奋起,我会在很快时间里面爆掉。
记者:你想过做爆原因是什么吗?
周立波:我的性格。我聪明到可以洞悉一切危险的存在。但是我的愚蠢在于还是它让发生了。所以我经常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证明自己的愚蠢。这就是我的性格,很对冲的,像对冲基金一样的性格。
周立波:我是个很怪的人,但我在生意上我对自己评估是不成功,能做事,但守不了家,所以现在状态是最好的,有生意成功的经验,又有生意失败的经验,知道生意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再回归自己最喜爱的舞台。
为何人到中年,突然重回舞台?
严顺开:浪子回头金不换……
周立波:我想改变滑稽的现状,以一己之力。
开创海派清口,有着怎样的艰辛?
记者:那你要知道从那以后你就只能耍自己了?
周立波:我有一骑绝尘的感觉。
舞台上的他,如何逐渐臻于成熟?
柴静:那么多的人到底给你的是压力还是兴奋?
周立波:你站在台上你就要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舍我其谁的那种气概。
面对面专访海派清口艺人周立波 正在播出
解说:2006年初夏,39岁的周立波在朋友的劝说下,决定回归舞台。2006年12月31日,他在兰馨剧场开始第一场"海派清口"演出。空空的舞台上,他的道具,除了两只欧式古典风格的沙发外,只有一个提示架。他的第一场演出,演的全是自己的经历。这场演出,是他沉浮商海数十载后第一次回到舞台。台下既有他从前的影迷,有他少年时的玩伴,还有看着他长大的恩师。
(资料:严顺开上台献花,说"浪子回头金不换"……。)
周立波:其实我想回来是在95年产生这个念头的,我一直在看电视,就越看越看不下去。
记者:怎么了?
周立波:我觉得我们滑稽怎么这个样子了。庸俗不堪,表面繁荣,电视绑架了滑稽,然后滑稽把电视给撕票了。因为它的问题在于我们大部分的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太低,滑稽的入门门槛太低,只要会说话就能唱滑稽。越来越没内容,越来越没内容。
(表演一段绕口令的基本功)
周立波:其实这都是基本功,你把基本功去是很傻的一件事情。这有什么可以值得去炫耀的呢?
柴静:你刚才那段太厉害了,你刚才那段说的什么?
周立波:金林塔。是我们传统曲艺的绕口令。这个对我们来说,太基础的东西了,20年前在玩的东西,他现在还在赚钱,太不负责任了。
柴静:那可能有人听这句话不舒服,说这是你对传统的轻慢。
周立波:No,不是,我是掌握了以后,我告诉你不要去吃那个老本。
记者:你可以说我不要走跟别人一样的路,但是,你要走什么样的路?
周立波:我要走我现在走的路。
周立波:我初期我就说,我要做滑稽中的交响乐。
记者:两个听起来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周立波:是,滑稽一样可以高雅,我说以优雅的名义滑稽。我想改变滑稽的现状,以一己之力。
记者:但你要知道从那以后你就只能耍自己了?
周立波:是啊,但是我没觉得高处不胜寒,我有一骑绝尘的感觉。
解说:于是,"海派清口"演出的大幕就此拉开,一演就愈演愈烈演了三年。
(演出前的后台花絮:
问:这会儿你还没有到那个状态
周:还没有,这会儿我现在在深沉。我从头到底不停两个半小时,可以喝两次水,唱一首歌,不上厕所。
问:你怎么能保证不上呢?
周:我从其他地方走掉了
问:你会流很多汗吗?台上你流不流汗?
周:会流很多汗,流到你感动。下来我的西装都是湿的,但是我很快乐。
(演出结束后的后台:)
全都是盐花出来
你看 后头
都有印儿
盐花 是盐。
解说:海派清口融合了单口滑稽戏、相声、小品、广东的栋笃笑、结合了演讲和表演和时事评论,是一种全新的演艺形式。
记者:大概这就是天分。
周立波:天才。
记者:真不惜的夸自己。
周立波:真的是这样,但是我觉得天才不一定是天生的,也有后期努力。我是个主动学习的人。
解说:采访过程中,我们还看到,在说话时,如果灵感突然迸发,周立波会立刻掏出一本小本子,将想到的句子记下来。
周立波(吃饭):有灵感的时候记下。
记者:你这样记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用对吧?
周立波(吃饭):对,人只要有经过文字的,一定会有记忆的。
柴静:我很少看到会有人像你这样一定拿个本子。你什么时候养成这个习惯的?
周立波:很多年了,我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我的勤奋在背后,没在人前。
解说:周立波对自己演出的要求是推陈出新,紧跟时局,他告诉我们,他每天平均订阅14份报纸,一个月的废报纸能卖18块钱。他每天7点半起床,看昨天没看完的报纸,九点以后看新到的报纸,一边上网,一边记录,一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10点半左右睡一个回笼觉,12点吃饭、游泳,然后继续看新闻,上网。
周立波:我一边看报一边用电脑,我眼睛睁开会对手机要说早安,晚安的时候也是跟它说晚安。
(周立波的书房)
柴静:你看起来跟很多人看有什么不一样?
周立波:我会从人家想不到的角度去看,我会选择角度去看。比如说标题,科教文,这应该是科教文新闻,《一切为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告诉我们什么?就说明现在大学生不健康,但他还在成长。比如说《四大因素可能推高物价》,我们知道有很多因素可以推高物价,你能不能告诉我有没有什么四大因素可以降低物价的?
周立波:当现在一个热点出来,然后我能说出别人说不出的一种幸福,就觉得很牛。比方当我脱口而出什么是白领,就是领来工资统统白领的时候,下面哇的时候,这种幸福的感油然而生,从心底升腾上来了,整个人都飘的,什么叫按揭,就把你按倒在地,一层层揭皮,太帅了这种话。
解说:5月28日下午,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邀请周立波来到校区,给大学生们做一场海派清口的讲座,讲座结束后,周立波现场回答同学的各种提问。
(现场:周立波谈对大学生的看法,学生爆笑)
周立波:说不清楚的节奏,一个演员站在这个舞台上面,考量的是什么,你的驾驭能力。我可以让12000人不说话,我可以让他们同时欢呼,这是我的自信,这也是我的经验。
记者:很多人是非常恐惧在舞台上的停顿和沉默的?
周立波: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你站在台上,你就要有沧海合流方显英雄本色,舍我其谁的那种气概,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就是洪水猛兽。
记者:所以那么多的人到底给你的是压力还是兴奋?
周立波:兴奋。
记者:这么单纯?
周立波:对,很兴奋,非常兴奋的,我可以在"嘭"说完话以后,我就搭着铺架这样看他们10秒钟,OK。
成名之后,生活有何不同?
记者:"人一红了,原来的生活都分崩离析了?"
"你不会被名利裹胁而去吗?"
"有的人会担心你膨胀了"
南北文化,是否有优劣之分?
记者:海派清口跟二人转哪个好?谁是第一?
周立波:由南向北周立波是第一,由北向南周立波是最后。
玩转时事,如何保持幽默?
记者:你曾经说 ,幽默就是力量?
周立波:幽默是一种状态,幽默也是一种实力。
面对面专访海派清口艺人周立波 正在播出
解说:周立波是个强调腔调的人,然而,与他名字中的"波"字一样,围绕他的风波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记者:你知道,很多人是关心你,是非常希望能看到你长久的生命力。但是也有人会说,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我们见过这样的故事。
周立波:对,我也见过。但你又知道,还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这是一个社会现象。
记者:会给外界一个印象,人一红了,原来的生活都分崩离析了?
周立波:因为这个世界发生太多这种事了,我现在处于第一句,"原来他是个这样这样的人",然后"原来他不是这样这样的人",我还是我这样一个人,无所谓。
记者:我们在关心的是成名之后的周立波,会不会失去一些原来简单和真挚的东西?
周立波:没有,我的朋友还在。
记者:你不会被名利裹胁吗?
周立波:不会。就是我看人更清晰了。我的核心竞争力是我的创作力,对吗?
解说:周立波在表演中,常常会拿各种名人开涮,他惟妙惟肖的模仿是他表演的一大特色,但这种模仿会让人担心被仿者不快。
(资料:模仿刘欢、模仿刘翔、冯小刚)
记者:比如说我看你今年做两会那个节目,一周立波秀里面,你会直接拿刘翔这个拿出来说。
周立波:并不代表我不爱刘翔,我也调侃韩红,谁都知道我很喜欢韩红,我还侃冯小刚,我把他侃的最厉害。
周立波:我觉得小刚是个相当大气一个人,我们前天爱乐十周年的时候,一起受邀,我马上主动跟冯导说,生气吗,不生气,好玩,缺演员吗?(他说)缺你这样的演员。这种调侃没有任何贬义的,如果说谁听我调侃他,不高兴的话,那我就说算了,以后不侃你了,你不值得我侃。
(车上纪实:周立波:我打算成立一个《面对面》的子栏目《背靠背》)
解说:周立波在表演中,也经常拿南北文化的不同作为逗乐的包袱。
(演出现场:北方老太和南方老太晨起打拳的比较。
(资料):周立波关于东北人和上海人对比的段子"耐依做特(把他做掉)"
记者: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你是在节目当中,比如说你埋汰东北人。
周立波:我们在春晚一直被东北人埋汰,他们说了二十年我们上海人,跟着一块儿笑了二十年,我说了一句他们就跳了,这说明什么呢?
解说:作为南方笑文化崛起的代表人物,周立波时常被当成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一个参照物。其中最引发讨论和争议的,是他和北方相声代表人物郭德纲的几场口战。
(资料:周立波说郭德纲的段子。"咖啡"和"大蒜",郭德纲的回击)
记者:郭德纲说,如果一个同行说我低俗的话,他的动机就是羡慕嫉妒恨。
周立波:我从来没说过郭德纲低俗啊。
记者:既然你说比如吃大蒜之后,你还让别人难受,而我喝了咖啡之后,我让别人觉得香。也是有个优越感在里面?
周立波:那不是。在对比产生以后一种噱头,很好玩。这是有趣,让大家话都能接得住,我跟郭德刚之间我觉得是一种有趣,他说我的任何一句话,我真的不生气,哎呦,来了。
记者:就像你们俩打球?
周立波:我觉得有趣,蛮有趣的。大蒜与咖啡,那个大蒜与咖啡共融,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觉得是一种乐趣。我认为郭德刚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表演艺术家。
记者:你把他称为表演艺术家?
周立波:当然,所以我就说,如果相声有明天,郭德刚功不可没,如果相声没了明天,跟郭德刚没关系。
记者:你觉得他是一个很大的对手吗?
周立波:没有,这两条路子,热带鱼和河鱼完全不同,都在鱼缸里面,但不在一块。
周立波:社会的先进性就是就是由社会分工的细化开始的,一个文明的社会是由细分开始的,越原始越粗糙,越笼统越粗糙。
记者:我几乎看每一个节目,都在被同一个问题,海派清口跟二人转哪个好?谁是第一?
周立波:你看我的回答多智慧,由南向北周立波是第一,由北向南周立波是最后,海派清口和二人转相声之间,是相同经度不同纬度的东西。
解说:在剧场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周立波开始尝试其他演艺形式,如录制电视特别节目《一周立波秀》,如与北京爱乐乐团触电,携手交响乐,对话著名指挥余隆等。他还接拍了两部电影。2010年5月24日,周立波《我为财狂》的演出场地从美琪大戏院搬到了长宁体操中心。在三年的时间里,周立波完成了从600座的兰心大戏院、1300座的美琪大戏院到3700座的长宁体操中心的转换。2010年的虎年春晚,导演组曾经力邀周立波加盟,但被周立波以档期太满为名婉拒。
记者:你一次演出要两个多小时,然后你每次演出还要尽可能更新,你还有电视节目,这样的话,会不会变成一个虚胖的?
周立波:我到现在三年了,我的出镜率是很高很高的,还没有观众说周立波虚胖。
记者:其实很多人是担心你膨胀。
周立波:他们以为我已经膨胀了,他们认为膨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容量。这人两杯啤酒下去,喝醉了,他不知道他能喝二十杯,所以大众没错,他也没错。
记者:你不担心是对自己的判断会出点失误吗?
周立波:一个43岁的男人对自己的判断应该不会失误,半世人生走过了。
记者:你知道有的时候市场,甚至这个需求是一个很难控制的东西。这个怪兽有可能会拉着你去一个,你根本就没有想到的地方。
周立波:我在兰欣680(座位),是我走美琪,就有人跟我说,不能打,这是死路一条,我走给你看,事实证明胜利了,说你不能出DVD,我一定要出DVD,所有的判断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从2006年一直到今天,我没踏空过一脚。
记者:但是这种自信会不会让你低估以后会面临的风险。
周立波:不会。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也许我是你采访过的最智慧的嘉宾之一。
记者:你反正是我见过的最肯定自己的嘉宾。
解说:人们对周立波的种种关切,担心,包括提醒,并不仅只是针对一个艺人,而是希望这种艺术方式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为这个时代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周立波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只有幽默了,一个民族才有希望。
记者:幽默就是力量,这话怎么讲?
周立波:幽默是一种状态,幽默也是一种实力。
记者:实力?
周立波:幽默是需要实力的。
记者:但是你要知道,其实我们或者说这几十年当中对幽默是很陌生的。
周立波:这个世界每天在接触很陌生的东西,对吗?
记者:你会觉得是恰逢这个时代吗?
周立波:不,我们都是时代的幸运儿,是社会进步了。
记者:进步是指什么呢?
周立波:各方面进步了,社会宽容了。这是社会多元化的必然趋势,只不过我是在风口浪尖,我是第一个敲门的人,其实里面早就在说:进来吧。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巡展即将展开,这次票价竟比国内当红一线明星王菲的演唱会还要高,对此,周立波义正词严地说:“我就应该比他们贵,拿他们跟我比是种侮辱。”也许最高定价3880元的“天价”门票只是一个“噱头”而已。但凭借不错的模仿能力以及对各种段子的整合能力,电视让这位滑稽演员变成了“笑星”,结果跳舞的有他,公益慈善节目有他,美食节目有他,健康节目有他,家庭访谈也有他。周立波的究竟贵在哪里?
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起源:周立波的演出海报上这样介绍他:“周立波以‘噱’而出名,有别于传统噱头的笑料。他的噱头别具一格,简单而潇洒,表演亦庄亦谐,台词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融各派冷面滑稽之集…勾勒出上海大都市的活力以及新上海人的生活风貌”。2006年底,关栋天给他看了一盘香港录像带:许冠文的“栋笃笑”,栋笃笑是广东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类似美国的脱口秀,一般是一个演员站在没有任何布景和摆设的舞台上讲笑话,随意谈论新闻,调侃明星。看完之后,周立波觉得自己也能做,融合了上海独脚戏、北京单口相声以及香港“栋笃笑”众家之长的“海派清口”面世。
上海人之所以热捧周立波,把他推到一票难求的高度,与其说是因为周立波的演出既亲切、鲜活、生动,怪诞、热辣、生猛。不如说是上海给周立波提供了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认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里蕴含着上海的文化密码,里面藏着自豪,也藏着悲情。上海人已经实在没什么资本,人口不占优势,生活方式影响力不大……当周立波在台上说出上海人挣
上海本土文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一直被边缘化。而人一般在什么都有的时候,会去想过去没有什么。上海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就会发现少了点属于自己文化特色的东西,特别是属于上海文化的标杆和符号。于是周立波的出现,正好符合了上海人在经济站上一个新高度后,对于本土文化的一种需求。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周立波的红是理所当然的。当历史的积怨、残酷的股市、巨大的压力全被搬到台面上以另一种方式演绎时,上海人仿佛昨日重现。每个上海人都会由衷的感概:“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上海人痛并快乐着。
而另一方面,周立波又在演出中经常拿上海人和外地人比较,会拿上海每年上缴给国家多少财政收入说事,会拿刘欢、李宇春、韩红、冯小刚、张艺谋等人的长相开涮,比较经典的就是把自己比作“喝咖啡的”,而把说相声的郭德纲比作“吃大蒜的”。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是建立在上海文化既自恋又自卑的基础上。一方面,他们瞧不起外地人,同时又特别渴望这些外地人对他们进行赞美。周立波只是在经济和精神形成巨大反差时,诞生的为上海人代言的人。
懂得搏眼球、搏出位的周立波
不仅如此,他还可以说到奥巴马上台、卢武铉自杀;从改革开放初期特有的“打桩模子”,说到股市风云、金融风暴……他都能信手拈来调侃。他模仿国家领导人时的神态、语言、动作都惟妙惟肖,更是成为一绝。此外,他还会在表演中加入网络语言及流行笑话,掺杂其中的上海方言和俏皮话更让整个演出“与时俱进”。例如:他开涮中国股市的经典桥段——“大小非解禁进去,大小便失禁出来;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股市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都成为了上海股民的流行语。
有人说,周立波的胆子够大。的确,在周立波走红之前,上海曾有另一个大讲时事段子的超级笑星蔡嘎亮,他的演出也是一票难求,但后来便因为“政治错误”而销声匿迹。所以“政治化”绝对是周立波迅速蹿红的杀手锏,辅以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的共同记忆与共同迷思。也许他就是要把这个当成噱头去吸引大家。实际上拿领导人说事儿,本身法律并不禁止,只是因为大部分人都特别自律。只是他首先这么做了,所以一定会成为媒体焦点。在这一点上郭德纲是他的老师。
当小沈阳的穿着、李谷一的脸型、刘欢的脖子、张明敏的身高、韩红的门牙都成为被揶揄的笑料,当80年代初的“打桩模子”(二道贩子)、“酱油朋友”(造假奸商)那既可乐又可憎的形象再度近在眼前栩栩如生。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少质疑,当然,这些质疑基本来自上海以外。有人直言,相比小沈阳靠作践自己逗大家开心,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则是以羞辱外地人来取悦上海本土观众,缺少一种博大的文化胸襟。而无论是侯宝林、马三立等相声大师,还是姚慕双、周柏春等滑稽大师,他们绝对不会靠损人来搞笑,也决不靠取笑人的缺陷来吃饭。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