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越来越多的原回龙圩长沙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有邀三五昔日好友同去的,有组织数十人团队前往的,也有一家人驾车同行的……
回龙圩位于湖南南部边陲,从1962年至1975年共下放知青1100多人,其中1962年、1963年、1965年下放长沙知青787名,江永县下放知青242名。对老知青来说,那是一块令人梦牵魂绕的土地。当年,知青们是从逶迤如浪的峰峦,从清莹澄澈的溪流,从缭绕在老屋上空的炊烟,从瑶胞喊山的呵嗬声中感受回龙圩的。尽管那里曾使不少知青感到压抑和窒闷,但那毕竟是一块曾发育过男生彪悍与阳刚、绽放过女生靓丽温柔的土地。经历岁月沧桑的知青虽垂垂老矣,每当停立于古民居、凉亭、泉塘、石板路、火塘,听到久违的乡音时,思绪会沿着乡音攀援,遥想那白天不必上锁、乡亲中不必设防的日子,回眸插友们在那时吮吸同一种营养,经受史无前例洗礼的岁月。
回龙圩知青不会淡忘人生花季的那一段旅程。事隔50年,回龙圩也没有忘记当年知青这支垦荒的生力军。我们进入回龙圩地界大地铺的蓝色牌楼左侧有一行字:“回峰秀美湖湘知青勇创农垦佳绩”即是证明。当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升腾:回龙圩知青应该记录下这一段创业史!让更多人知道,当年知青的青春与激情!
我的动议得到了几位回龙圩插友的认同,很快发起成立了一个有包括江永本土知青参加的组委会,他们中有江永县“民间大使”之称的谭四维,省二轻退休的陈启林(网名笛兵)、长期担任过区文化馆长的谢甫、原在省劳动培训单位任处长的刘路明、海南出版社编审鄢琨、原潇影舞美主任技师钱大衡,作家胡安凌(江永知青)谢树云、康冰青(网名梦雨如烟)。
上述
2010年元宵过后,谭四维兄刚从定居江永的女儿女婿处回长沙,即受邀与康冰青登上了回龙圩的摄像之旅。二人去回龙圩农科所,进新风村,上神仙洞、高尚湖,走向阳队,当年的知青点又留下了他们的鲜鲜足迹。二人去回龙圩之前,我已和现回龙圩管理区主要领导打过招呼。回龙圩安排了食宿,有小车和专人陪同。四维兄虽入住装修一新的回峰宾馆,但更愿在县城爱女处小住。他竟每天踩一辆旧单车,晨出县城的潇浦镇,蹬车去二十余里的回龙圩。收工后又在暮色中踩单车回潇浦镇。此后不可或缺的回龙圩长沙知青花名册又出自他手。其情真令人钦敬!后来,康冰青为了摄像方便索性住到当年插队的关下洞。二人回龙圩之行,摄下了不少知青旧居和回龙圩民俗风情的画面。
为了摄制好《梦升起的地方》,一场照片的征集活动在长沙及江永两地展开。组委刘路明与组委鄢琨将原回龙圩高尚队知青散落的老照片、视频文件整合,刻录成一张光盘,供剪辑时选用。组委陈启林(笛兵)将向阳队众多照片分类编辑、制成光盘。组委梁百恕(一级警督)、组委谢树云、钱大衡收集了原回龙圩农科所的大量照片。组委周兰是老国学家、长沙第一师范
2010年12月,我和陈启林、谭四维、谢甫、周兰五人组成专题片工作班子。我们在对原视频文件进行初步剪辑时发现,视频资料远远达不到制作专题片的要求,我与陈启林邀请摄影大师叶瑞溪再赴回龙圩补拍。原向阳队知青吴晋驾车一同前往。我们上车时才知道,吴晋是刚把病重的老爸送去住院后赶来的。使我们不由得一阵感动,觉得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不虚此行。当时,双牌大山初雪,回龙圩管理区副书记陈曦(现为正县级调研员),建议我们改道由广西入回龙圩,以免发生车祸。由于路况不熟,整个下午和晚上,陈副书记一直用手机调度我们行车,以免迷路。晚上,我们入住回峰宾馆时已经快12点,陈副书记和留守长沙知青、原回龙圩审计科长张运中一直在等着我们,其情殷殷,令人感佩!
我们到回龙圩的第二天是周六。出发前叶瑞溪兄不仅了解了长沙天气,还特地了解了那几天江永的气象资料,知道近几天内只有周六上午有太阳。摄影人拍摄最注重天气,好的光照条件,可以使外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天清早,我在晨风中的回龙圩镇漫步,只感到远山巍巍,祥瑞隐隐。老村依旧,但呈现出一派古朴与厚重。放眼望去,周遭矗立着错落有致的栋栋新舍。但瑞溪兄悄然不知去向。晨八点呼唤瑞溪兄吃早点时,千呼万唤始回来。原来,他在机关周围找到了一处制高点,正在潜心拍摄管理区机关全景,更拍出了太阳喷薄欲出,朝霞满天的晨景。后来,这作为了推出《梦升起的地方》片头的绚丽背景。回龙圩对我并不陌生,我在那里呆了16年。我在1974年调农场政工组之前,先后在新风村、卫东队、高尚队、神仙峒的知青队当过队长,也在大罗圩工区、大志工区当过副支书,因为情况熟,所以把两天行程安排得很紧。在陈副书记与留守知青朋友的陪同下,我们几乎跑遍了所有知青点,但有一处没去留下遗憾,那就是新思队。那里曾有全省最大的成片茶园,赫然3400亩。开辟茶园的主人是长沙知青、队长周铜钧和132名知青。那个队汇聚了1962年、1963年、1975年下放回龙圩的长沙和江永的知青。我们之所以没去新思,一是时间短促,二是去那里看什么呢?诸多原因已使属于本土的数千亩茶园荡然无存!
周日中午,回龙圩书记魏和胜放弃休息,在高尚湖宴请我们一行。也许是一种巧合,高尚队是我呆得最久的生产队,那里曾留下40多名长沙知青的身影笑貌。我曾在那里带领职工们开荒并地连片,挑走了上千担石头,以待日后建果园。数十年弹指一挥间,眼前出现的正是当年梦寐以求的无垠桔园。
午后,小车在山峦间穿行后进了向阳峒。向阳峒是笛兵当时插队的地方,当年的笛兵还当过向阳工区文艺宣传队编导。迎送的人中有两位风韵犹存的农妇,其中一位是当年对知青呵护有加的队长夫人花宜。笛兵说起花宜当年经常送酸咸和红薯给知青,尤其她规劝当队长的丈夫不能歧视长沙知青时,几位知青眼有些湿。另一位农妇则珠竟是笛兵当年做文宣队编导时的队员!当年婀娜多姿、清丽脱俗的少女已是奶奶辈,自然引来笛兵的无限沧桑感。
周日之夜是我们离开回龙圩的前夜,自然比平时相聚的同事、老知青多一些。陈副书记与席间朋友喝酒多冲多来。我虽然当年在回龙圩已负酒名,但因入住回峰宾馆的两夜竟难以入睡,无意多喝。笛兵退休前,在省二轻局机关稀有喝酒对手,心存为我挡驾之意。其实,笛兵是感情丰富之人;喝酒亦如人,从不撒巧。他午餐已自微醉。喝到后来,妙语如珠,把酒当水喝了,自然酩酊大醉。同行的吴晋,历世事颇多,显沉稳,更因要开车,十分谨逊。瑞溪兄处事练达,喝酒也是游刃有余,浅尝即止。第二天早晨,瑞溪兄见笛兵不思进食,说,柚子能解酒。几瓣柚子入腹,许是笛兵体健,至中餐时又恢复如昨。
第二天早晨,我们告别年届八旬的原场长罗君,与魏书记,成萍副区长作别后离开了回龙圩。这次回龙圩之行,我们仅在回龙圩呆了两天,早出晚归,除补拍相关内容,也感受了管理区领导和原同事们、乡亲们、留守知青们的浓情厚意。
我们一行驶出回龙圩时,不由得又一次注目蓝色牌楼上“回峰秀美湖湘知青勇创农垦佳绩”这行字,回龙圩人对四五十年前在此创业的知青的怀念,弥足珍贵,感到自豪之际,我省悟到《梦升起的地方》有了基调:那就是呼唤当年知青艰苦奋斗精神的回归。
当时我在两种切入主题的形式徘徊:一是以若干知青起落沉浮的个人体验表现这个主题,但容易落入突出“成功人士”的窠臼。我采取了第二种:一个一个知青队整体展示,尽可能使每个知青点有一个当年发生的真实故事。如农科所,即追亿了当年砸死落入井眼野猪的故事,新风村则表现村民保护知青种下的桂花树,进而引出桂花树前留守知青的爱情故事,高尚队则叙述了已故知青教师马庆余当年豹口救牛的故事,当年向阳队知青舍身入水库疏通涵洞的故事,时至今日依旧使人感动。
解说词是全片的主线,我虽经四次修改仍觉得不尽人意。
4
摄制专题片需要资金时,我与笛兵首先拿出了启动资金。原向阳队长沙知青王永汉对摄制专题片一直十分热心,赞助一事,她答应与丈夫李静先生商量。我与
5
《梦升起的地方》摄制过程中,我们不会忘记几位友人对我们的真诚帮助。一位是前面提到的瑞溪兄。瑞溪兄原系中国建设报湖南站站长,曾在江永铜山岭农场插队,他与我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零陵地区重点作者(当时还有长沙知青郭明、郭光楷(网名大漠孤烟),瑞溪兄与我们赴回龙圩摄像,不畏车途劳顿,尤其在摄像过程中表现出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他曾事前声明,为知青朋友帮忙,分文不取。当我们再现瑞溪兄的摄像时,不能不叹服他的高超摄影摄像技术。不及于此,瑞溪兄还担纲我写的专题片解说词的男播音。人们不会忘记原江永长沙知青30年庆时,瑞溪兄与回龙圩才女刘路明联袂主持,事隔17年,瑞溪兄与刘路明再度联袂主持播音,风采与音质不减当年!
危大苏是众多长沙知青熟知的音乐艺术家。他不仅精心为片尾曲《情结远山》谱曲,而且还在他家为演唱的回龙圩知青提供具体指导。他追求完美,诲人不倦的品德,使在场知青深受鼓舞。
被称为才女的湖南知青网文艺广场版主刘敏,拔冗为《梦升起的地方》歌词谱曲,韵律流畅优美。这支歌的演唱者都是爷爷奶奶辈的当年回龙圩长沙知青,其中好几位还是当年蜚声长沙的文宣队队员,他们音色饱润、歌声婉转,在刘敏创作的旋律中激情飞扬,歌声中的回龙圩风光更加韵味绵长。
6
专题片最后剪辑前,我与笛兵对所有照片进行了分类整理。进入剪辑阶段时,我曾担心:参与共同剪辑的五六位知青朋友,虽先后插队回龙圩,但回长沙后天各一方,各有不同的文化特质,容易形成共识吗?我们第一次剪辑整整花了4天。我们这些雪染双鬓的老者都在上午九点半前赶到定王台一家影视制作专业公司,中午就近吃中餐,下午一点半前又开始剪辑,直至下午六时多。我们都感到:退休以来还没这么正儿八经地干过。笛兵儒雅,但出语准确、中肯。谢甫发言霍霍,常作肯定式。钱大衡早年以画艺出众离开回龙圩谋职,后在潇影从事舞台美术多年,注重从技术方面发言。周兰颇具艺术潜质,尤善解人意,说话温婉得体。每当众人七嘴八舌,实施剪辑的姑娘面有难色时,我让最熟悉情况的一人发言,其它人补充修正。大家都为大局和原则,求同存异,保持克制,采取包容的态度,没有出现意见对峙,争吵不休,始终保持和谐的局面。
观看样片时,我们邀请了几位知青朋友参加。其中有当年担任回龙圩新思队队长的周铜钧(他曾被推荐上北京大学,后在省广播学校工作)。观看样片是那天下午一点半,时当盛暑,但十多个老知青都在下午一点半前赶到样片的播放地妙高峰。此后,我们一鼓作气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修改。刘路明带着新的视频资料参加了专题片的修改。最后这次修改,使《梦升起的地方》增加了新资料,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当我们看完样片最后一幕时,参与最后修改的六个人松了一口气,都出自内心地说:“可以了”。黄昏中,我们离开了定王台。
《梦升起的地方》在知青中很快有了反响。我觉得,摄制《梦升起的地方》体现了回龙圩知青的义工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对我来说,仿佛是一次心灵的畅游,我又畅游在回龙圩的秀美风光中,畅游在乡情亲情友情馥郁的海洋之中。
热烈祝贺江永回龙圩知青
纪念下乡五十周年
专题片《梦升起的地方》
摄制首发成功!
热烈祝贺江永回龙圩知青
纪念下乡五十周年
专题片《梦升起的地方》
摄制首发成功!
你们为知青历史留下厚重的一笔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