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风流云散》是丑化知青的劣作——与仲秋先生商榷 [打印本页]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0 15:36     标题: 《风流云散》是丑化知青的劣作——与仲秋先生商榷

 

每篇小说都有个立意,就是揭露文革丑恶的伤痕文学也立意于让人们痛定思痛,别忘了那场浩劫。

昨晚一目十行耐着性子看《风流云散——一个男人与N个女人的故事》,边看边生气。不知作者想要说明什么,象是揭露一个从小到老流氓成性的地痞黑霸可耻的一生及其卑鄙的行径,但行文的字里行间又满是溢美之词,而且也应把题改做《一个流氓的一生》才对啊。说是真实反描知青上山下乡的生涯吧,却通篇写的多是丑化知青形象的事,在认识的知青中我好象从没见过这种形象的。说是反映社会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吧,全文里不见一个好人,没有一个有感情的人。仿佛人类都是没有理性,只是会说话的动物。

越看越从文章中的事实证明,作者是把一个无耻的流氓做为知青形象来塑造,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愤慨,因为我也是知青,物伤其类必然会引起条件反射。

主人翁英俊在文革中插队不到一年,就主动要求与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人发生性关系,并耍了些小聪明达到了目的。当女方受孕后,他为了逃避责任溜回县城老家,悄悄地与被玩弄过女人拜拜了。原来他玩弄女性仅仅是为了满足原始的兽欲。作者对这种可耻行径不但不持批判态度,反而在极力炫耀英俊那男人帅气魅力,足以让所有女人爱恋,似乎世上只有帅气才能迷倒女人,美男人是所有女人唯一择偶标准。这不但污辱了女性的智慧,而且与事实跟本不符。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生死相许的真正纯洁的感情,在文革年代,根正苗红才是女孩子最注重的。不知作者是哪个年代出身的?如果经历过文革,那么不是健忘就是故意在歪曲事实,丑化知青形象。这样的津津乐道怎么叫曾经是知青的人不气愤?怎么能让洁身纯情的女性不觉得受侮辱?

如果说巧容还有少许默许英俊玩弄的话,而小芸则就是地地道道的被强奸了。一个黄花大闺女、刚走上社会的女大学生,被一个想吃青草的老牛——老板强奸了。不敢声张,只好以泪洗面,饮泣受辱,这是社会的悲哀。作者不但没有同情,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当小芸以职位之便卷去几万元略示报复,作者还为不良老板叫屈,觉得老板吃了哑巴亏。现在社会上强大欺侮弱小情况非常普遍,有良知的人都会为受欺侮的弱小鸣不平,可也有一些人总觉得强者就该食弱,我想有这种观点的也一定是这样的人。

再看看英俊的第一次婚姻,开始他贪恋甘怡婧的美色而结婚。暴发之后,甘怡婧也被玩腻了,便想法抛弃。他明知甘怡婧看重自己的工作,不会做违背计生政策的事。便以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为借口,逼着甘情怡在已有一个女儿的情况下再生一个儿子。甘情婧不同意再生,英俊就毫不留情地提出离婚,任甘怡婧如何哀求也没用,真是铁石心肠。可怜的甘怡婧并没有被作者同情,反倒认为英俊看在有一个共同的女儿份上,给了甘怡婧二十万元做补偿,是老板大度的英雄气慨,满是赞美之意。仲秋先生眼里,钱可以代表一切,也许他永远也不明白,有些东西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

再看看《风》文里的所有人物,巧容,白皮,蓝鸽子都是没头脑的人,只有原始的性吸引,因而看男人仅仅就是貌取。什么君子的心灵想都没想过。英姿是色权交易的资深前辈;英杰是个为点口角就杀人的凶恶之徒;程旭是个专钻政策空子,帮暴发户捞好处的狗肉朋友;思思,靓靓是有奶就是娘,有钱就是爹;思思的爱人更是个势利市侩。

还有其它众多从略带过的人,都没有一个是有理知的。我就疑惑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怎能么就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呢。

尤其是知青论坛出现这样污蔑知青形象的帖子,我觉得是在打知青的脸,难以忍受,所以说几句略解心中闷气。

因为知青论坛不是文学论坛,文学上的交流就无须谈了。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0 16:16

回复 1# 车窗外

 

我从来没有给您回过贴,您实在是文章,诗路都极广的人。。。

 

 

但这次俺回帖要说:“一个人的正直比文采更重要!!”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9-20 16:17

回复 1# 车窗外

 

      谢谢你,这个长篇因你的评论而引起了我对它的关注。我准备在这篇小说上花点时间,研究研究。

  同时我想告诉知青战友,我们是知青网,希望带给大家的知青形象是准确的,这既是我们的宗旨,也是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守!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0 16:24

回复 3# 阿迪

 

 

“我们是知青网,希望带给大家的知青形象是准确的,这既是我们的宗旨,也是社会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守!”

 

阿迪说得好,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作者: 易山    时间: 2011-9-20 16:39

回复 1# 车窗外

 

   因为先生的文章去看了连篇累牍至十页上百楼的《风流云散》。要说的是,如果虚构,正如楼主所说,主题错了。若果是写实,这个主人公如果不是被歪曲丑化,那就是在他身上体现了假丑恶,本不值得宣扬。坦率的说,这中间的每一个女性都属于被侮辱被损害的,桡桡发出的声音很中肯,我早知道早就会声援她。琴思姐,佩服你的正气和勇敢,作为女性,我和你一样感觉。女子如果在现在还这样被人玩弄于股掌,而且被当成司空见惯的事,那我们的前辈用旷日已久的斗争换来的尊严就轻而易举的被践踏了。关于论坛的正义性,前几天海客兄短信和我谈起,我有些不置可否,现在,我可以明确无误的回答海客兄,您是对的。正如窗外先生所说:文字表达的完善还在其次。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0 16:46

回复 5# 易山

 

谢谢易山,你的思想,文章中体现的品格使我们的心更贴近了!


作者: 大队部    时间: 2011-9-20 16:57

很久的瞌睡一下子醒了!
作者: 易山    时间: 2011-9-20 17:02

很久的瞌睡一下子醒了!大队部 发表于 2011-9-20 16:57

 

     我是这感觉,怎么不这样写?,说那么多空话,好话留给你来写?真要哭一场

    大老兄,到底掷地有声一些,不似寒乡那黄口小儿咿呀半天都醒不了瞌睡(寒乡兄海涵)。


作者: 游客晏生    时间: 2011-9-20 17:10

        看来,茶座又会有阵子热闹了,我又可以在这里学到好多知识了。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1-9-20 17:32

      在此文之前,我还接到一个浏阳据说是非常有名的网上作家的作品,长篇累牍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说是请我指点实际上可能是卖弄。打开第一页,就是主人公狗什么看到了他父母交媾。后面的文字我一个字都懒得看了。我刚进湖知网几天,听人的指点去点开了这篇文章,感觉比楼主还要差,马上退步抽身。文学作品的作用,依愚见,他的第一功效是歌颂真善美,虽然在揭示事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假丑恶的东西,但将这些东西表现出来,是为了更加提高人的审美层次。假如一部作品为满足感官刺激而不顾廉耻,罔视公德,宣扬利欲,则不仅作者的品行恶劣,也是视而不见绕道而行君子们的耻辱。楼主有一颗弘扬正气之心,顶!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0 18:05

回复 2# 琴思清远 不敢愧受你的谬奖,赞成你所说的人品重于作品的观点。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0 18:07

回复 3# 阿迪 记得我为你所写的知青形象大声叫好,而仲秋先生的这个作品只能让我喝倒彩。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0 18:19

回复 5# 易山 本来在网上我是不看长篇幅的文章,昨晚是看到仲秋先生的这个中篇被加好精又加火,就去欣赏好作品的。因为看的头皮发麻,只想匆匆看完,也没去关心所有的跟帖回帖,不知桡桡早就发话了。这个中篇不仅丑化了知青,更严重侮辱了女性。我想如果作者的母亲姐妹看了他的大作,也会生气的。谢谢你的共鸣。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0 18:20

回复 7# 大队部 老兄想睡而不见?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0 18:28

回复 9# 游客晏生 想置身事外。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0 18:48

回复 10# 一笑了之 文学作品的作用,依愚见,他的第一功效是歌颂真善美,虽然在揭示事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假丑恶的东西,但将这些东西表现出来,是为了更加提高人的审美层次。假如一部作品为满足感官刺激而不顾廉耻,罔视公德,宣扬利欲,则不仅作者的品行恶劣,也是视而不见绕道而行君子们的耻辱。”老兄的真知灼见正是每个码文字者必须应有的道德。
作者: 大队部    时间: 2011-9-20 20:40

    很抱歉,这部小说我没读,准确的说看了几行,读不下去。有人说看小说只要看第一页就可决定看不看下去。我是不太喜欢作者的文笔及手法,觉得像故事会的水平。现在茅盾奖的作品我都懒得看,何况这些?所以小说的内容我真不知道。但车兄这振聋发聩地一喊,真把我喊醒了。

    我还是不会去读的,原因如前;再者我只对早有好感或熟悉的知青朋友的作品或有朋友推介的作品会认真阅读,并提出个人的浅见。但若说这篇小说真的如车兄所言是如此不堪,则我想劝作者一句:说故事的人最好躲到后面去,莫把人物和自己扯到一起像是一伙的。这样读者说不定会说这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呢。车兄也要悠着点,莫躁。都是知青,有话好说。


作者: 隐士安    时间: 2011-9-20 21:24

写知青题材的东西,切忌不要象某些导演把床上戏、脱衣戏作为重点来博外国人的兴趣、好奇来入围;写真实的东西,要有侧重,不要把整个故事和人都写得灰溜溜的,知青不是外国人,没有这种需求;若是写小说,就要客观的表现知青的生活,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使我们感觉亲切、真实,有韵味、有嚼劲、有回味……
作者: 知青之歌    时间: 2011-9-20 21:48

   

       下流不等于风流!


作者: 知青之歌    时间: 2011-9-20 21:54

  

       非常感谢车窗外,多了个不会合稀泥的人!


作者: 寒乡    时间: 2011-9-20 21:57

回复 8# 易山

 

    大老兄,到底掷地有声一些,不似寒乡那黄口小儿咿呀半天都醒不了瞌睡。

 

 

      易姐姐,实事求是的说法应该是这样:

 

    是寒乡那黄口小儿咿呀半天,大家才醒了瞌睡!


作者: 游客晏生    时间: 2011-9-20 23:04

回复 15# 车窗外想置身事外。

 

    窗外朋友好:我这人学历浅,所以我要先学习好才能发好言。“想置身事外”就不会跟帖了。(轻轻说一句,都是知青,你的语气就不能柔和一点么。)


作者: 易山    时间: 2011-9-20 23:11

回复 21# 寒乡

   那倒也是,准确地说,是寒先生和桡桡和琴姐首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是需要勇气的。如果这篇文章是小说,更要允许正常的文学批评。不对号入座,大家才好说话。说出不同的意见不是别的,为了正视听。这个论坛向全世界开放,展现的是知青风范。阿迪兄说得不错,知青形象的主流是什么,应该把握好。

   王安石写了一篇很短的评论文章,对几百年前人人都奉为贤者的孟尝君提出针砭: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一时激起掀天波澜。但静心看完王安石的文章,还不得不叹服他的真知灼见。评论一篇文章好不好,要站在对读者的影响力来看。生活的真实可以沿循存在就是合理的法则,但艺术的真实就存在一个对读者负责的要求。翻版生活,精糟同烩,往往会让人感觉不干净。爱情是个值得珍视的话题,枫林过客兄有句名言:描写爱情切忌写赃了她,文气点说就是亵渎的意思。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为文者涉猎爱情的题材,但真正让人不舍释卷的并不多。而这些留下芳香的佳作,里头的情爱都无一例外的洁净高尚,与人性的善良真诚和谐相合,让人陶醉,让人获取做人的教益。王安石的文章最后有句很犀利的话: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我们的论坛如果发不出一些振聋发聩的声音,如果在一些很明显的谬误面前众口一辞的没有是非,那么坛外真正的有识之士将会怎样看待这样一个群体?我们让世人注目的阅历究竟在哪里?所以一笑了之先生在这个时候也不采取“一笑了之”的敷衍态度,而是发出“假如一部作品为满足感官刺激而不顾廉耻,罔视公德,宣扬利欲,则不仅作者的品行恶劣,也是视而不见绕道而行君子们的耻辱”的锐语,盖源于此了。

    作品虽然是作者的“孩子”,但指出这孩子的不是是为了使他更健康的成长,并非说作者不好。言辞的犀利是为了说理的通透,希望大家都好沟通一些。如果我在五楼的发言有些尖锐,请人中禾火先生海涵。


作者: 寒乡    时间: 2011-9-20 23:19

回复 23# 易山

 

    作品虽然是作者的“孩子”,但指出这孩子的不是是为了使他更健康的成长,并非说作者不好。言辞的犀利是为了说理的通透,希望大家都好沟通一些。如果我在三楼的发言有些尖锐,请人中禾火先生海涵。

  

     好!寒乡赞成这种客观公允的态度!


作者: 易山    时间: 2011-9-20 23:31

回复 22# 游客晏生

回复 15# 车窗外想置身事外。

 

    窗外朋友好:我这人学历浅,所以我要先学习好才能发好言。“想置身事外”就不会跟帖了。(轻轻说一句,都是知青,你的语气就不能柔和一点么。)

 

   晏生哥是个忠厚人,从不玩虚晃一枪的把戏的。而且晏生哥说得有道理,车窗外先生的言辞是犀利了一些。我记得我给明察秋毫先生回过一个贴,说过:你没做错,但态度可以斟酌,咄咄逼人还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既然“商酌”,就无需刺刀见红,是么?窗外的先生,我们心平一些来讨论吧。晏生哥的话我们该听的。


作者: 孟晓    时间: 2011-9-21 00:49

      对于大家跟帖中的不同看法我没有意见,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后来见该文跟帖者多了,才跟帖:“在《原创小说》栏目看过楼主的作品,技巧不错。长篇大作可发专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茶座以前的“例规”是不发长篇小说的(去年江程浩的一个长篇就要他转到小说专栏了)。所以,希望今后10万字以上的小说作品还是发到专栏上去。
作者: 寒秋竹    时间: 2011-9-21 01:14

回复 1# 车窗外

我没时间看这样长篇的东西,车兄这样说一定有他的道理,只希望车兄不要像红卫兵写大字报一样,血性知青也还是要注意方法。我看作者也发帖了,言辞尖刻,何必呢?都是知青。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17

回复 17# 大队部 大老兄说的是,我也是凭一时意气。我呀,人老了却依然还是那么浮燥。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25

回复 18# 隐士安 以前看到的知青文学,还没有一篇丑化知青形象的。大多是真实反映了知青从下放到回城,理象主义经过残酷的现实淬炼,变成了破灭的肥泡 , 亲切感人,引起共鸣。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26

回复 19# 知青之歌 对!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29

回复 22# 游客晏生 我也是一句调侃话,请老兄别在意。我这个六旬老翁,还是那么心浮气燥,谢谢老兄提醒,是要时时注意修养才好。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36

回复 23# 易山 佩服你的博识!,是啊,从中国的《天仙配》,《孟姜女》……到外国人的《巴黎圣母院》,《简爱》……那样描写出来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美,才是千古不朽的经典。如果拿爱情来搞笑,那作者本人就太可笑了。
作者: 常青藤    时间: 2011-9-21 07:38

回复 28# 车窗外  您是"风流云散"这篇文章的幕后推手和抄作者吗?真聪明而且手法高明。"风流云散是丑化知青的劣作"帖子一出,"风流云散"点击率却呈牛市上升。佩服、这一招真灵!

  我因眼睛问题从不看长篇小说,看了您的帖子后有种非常想看的冲动。所以静下心来化七个小时,分三次读完此篇"风流云散"。看后哈哈一笑,心情比较愉悦。这是"人中禾火"先生以一个知青为原形虚构的一篇小说,文笔流畅很吸引人,再一次谢谢您介绍我读了一篇好文章。佩服您的聪明!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38

回复 25# 易山 对,你说的对,我是个爱说笑的人,常常不经意就伤着人了,是必须要注意的。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41

回复 26# 孟晓 说句实在话,我对此书的写作技巧也颇不以为然,只是没必要评论人家写作技能方面的不足。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43

回复 33# 常青藤 大概你就是仲秋了,最好就具体的东西讨论一下吧。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07:47

回复 27# 寒秋竹 谢谢竹兄!藏不住的话总想一吐为快,说出来了又觉太过冲动,矛盾总是有的。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9-21 07:49

 

  我很勉强地并十分认真地看了几章,觉得想看完这个长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它无论在文学艺术上,思想内容上都太缺乏吸引我的地方。特别是该长篇的副标题为“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故事”,在人物的塑造上把个人的风流韵事摆在首要地位,并让它作为卖点,不仅说明作者的写作功力,更让读者不屑一顾。

  其实,我们知青园地对文艺创作是很宽容的,但前提是得准确表达我们知青,这篇小说偏离了这个主旨,连这点都冒做到,那就没有必要讨论这篇小说的得失了。但我还是想推荐给网友们看看,让大家明白,我们知青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我们到底要怎样去创作反映我们知青生活的作品,不要再搞出类似于这篇“一个男人和N 个女人”的作品来,就万幸了!


作者: 常青藤    时间: 2011-9-21 07:54

回复 36# 车窗外  您猜错了吧,原来我错误理解了您的意思。这是真的吗?您的脾气真有如此暴躁?请注意身体!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1 09:09

回复 22# 游客晏生

 

 "窗外朋友好:我这人学历浅,所以我要先学习好才

 

能发好言。“想置身事外”就不会跟帖了。

 

 

 

宴生哥何必如此客气,您其实是很有修养和见地的人 ,

 

您写的书::“瞧这湘西王公子”就像轻轻和人细语耐读。

 

 

那书中的翘妹子当赤脚医生时不畏强势,坚持重病先救的态度和

 

帮人接生时对待生男生女时与人为善的劝说,很感动人呢 。。

 

祝您和夫人好人一生平安!

 

“轻轻说一句,都是知青,你的语气就不能柔和一点么”

 

你的意见是对的!

 

 


作者: 呱叽村溪流    时间: 2011-9-21 13:10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倒记时啦
谁怕谁?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1-9-21 13:45

回复 17# 大队部 大老兄说的是,我也是凭一时意气。我呀,人老了却依然还是那么浮燥。 车窗外 发表于 2011-9-21 07:17

 

车兄,不要借骨头支撑吧?男人行事,做过了,说过了,就是金刚,当百折不饶。俺顶你,是因为你敢说不字。这样说你,怕你有失众望!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9-21 15:34

  当年就有人戏谑要把《水浒》改为《108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而遭到社会的口诛笔伐,而我们湖知网又出了《风流云散——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故事》,标题虽然相似,但后果却很不一样,《水浒》是名著,改不改名都不能引响它的卖点……希望大家不妨认真去看看网上的这个长篇,从文学和立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审视,我想会得到比读一本较好的文学作品的收获还多。

  湖知网虽不是文学网,但一旦涉及,我们的文学批评应是善意的,应就事论事,只对作品不对人,因为大家都是知青,都是兄弟姐妹,都不是文学大家,都需要向别人学习和借鉴,都还有个要在文学上和文学批评上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因为风流是绿林,是好汉,是英雄,只有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的风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风流,而不是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风流韵事。

  另外,我得申明,我不是穿着马甲来推波逐浪的,更不是邦助该文作秀搞绯闻的,我说的全是心里话,信不信由你!

   

 


作者: 寒乡    时间: 2011-9-21 15:58

回复 43# 阿迪

 

   有迪兄秉公而论,寒乡还咿呀个啥?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16:33

回复 43# 阿迪 如果经过一场讨论,能提醒网友们正确的写帖观,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16:35

回复 44# 寒乡 谢谢你首先发出不同声音,春风送来新鲜的气息。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1-9-21 17:31

回复 43# 阿迪

在这里得到先生关于风流的注解,醍醐灌顶,好!

呵呵,才看你的名字,阿迪。迪公,我一位表兄的名字,精通文学,可惜十几年的大右派帽子压迫了他的所有辉光。我的长篇小说《生于忧患》上部中的主人公。

以后就尊称先生为迪公了,我以前是这样称呼表兄的。

表兄平反后,任长沙县一中语文老师。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1-9-21 17:42

回复 18# 隐士安

相当有道理。我们经过那个年代的时候虽然苦,虽然彷徨,但我们从没都是挺直脊梁地生活,做人的骨头一刻也没有弯下。

知青是个名号,但是一辈人的记忆,一辈人的骄傲,不能将自己的名号自己的骄傲丢进淫窟。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9-21 19:11

回复 45# 车窗外

 

      你的主帖没错,把自已的看法谈出来,不带半点个人意气,那个长篇的作者如果明白这些还得感激你。你在文学批评上开了个好头,因为你的真诚,我们都得向你学习!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9-21 19:14

回复 47# 一笑了之

 

       谢谢你对“风流”一词的认同。只是我才疏学浅,被先生称之为迪公受之有愧,还是叫我阿迪吧,这样显得平和,也亲切!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1 19:19

回复 47# 一笑了之

 

向迪哥学着点,要一笑不了之  !

 

以后我叫你“阿刺”好波。。哈哈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9-21 19:22

回复 44# 寒乡

 

      我想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要写点什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不会像那些毛头小子凭一时之兴,大发感概。所以,看我们的问题,要看出发点,要看本质,我们都是知青战友,是同一条战壕的战友,有什么不可以说咧,如果过多计较,那他就不配做我们知青,更不是我们的战友,有什么看法,说出来比闷在肚子里好,畅所欲言,才能把网文的质量提高,才能把网办得更好!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1 19:25

回复 52# 阿迪

 

为迪哥的正直叫好!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1-9-21 19:34

回复 51# 琴思清远

你有我家老虎的风范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1 19:36

回复 54# 一笑了之

 

 你 , 你 ,你还会有怕老虎的时候啊。。。笑死我哒。。

 

你们讨论大事,俺不开玩笑了。。俺怕怕,怕刺...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19:36

回复 52# 阿迪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只要不是恶意中伤的善意探讨,对活跃论坛会起着很好的作用。一个论坛的生命力就在于朝气勃勃,如果老是今天天气哈哈哈,日子长了,就会变成一潭死水,论坛就逐渐失去凝聚力。

    我记的在一个论坛有目的举行专题(那场讨论题目是“如何看待孩子早恋)讨论,起到很好的人气作用。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19:38

回复 54# 一笑了之 你家河东狮属虎?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1 19:44

回复 57# 车窗外

 

晕... 你还真是老夫子。。小心一笑变成笑不停啊。。

 


作者: 一笑了之    时间: 2011-9-21 19:46

回复 55# 琴思清远

在莽山游玩,北京朋友大谈其养宠物的经历。我一直不语,她转过背问我:“陈老师,你喜欢养宠物么?”

我点头笑了笑。

“你养的什么宠物?”

“老虎。”

朋友大惊:“你不怕?”

“只要对她体贴,老虎从来都是温顺的。”

“那你不要专门给它盖一间房子?况且城市是不准养大型宠物的啊。”

“我就在床上和她共寝。”

“老天!”朋友还要发表高见,我的电话铃声响了。“嘘,小声点。我的老虎来电话了,”

朋友大悟。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1 19:48

回复 59# 一笑了之

 

哇塞.. 我笑晕。。。  还有比老夫子更呆的。。。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19:49

回复 57# 车窗外   晕... 你还真是老夫子。。小心一笑变成笑不停啊。。   琴思清远 发表于 2011-9-21 19:44

?????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9-21 19:51

回复 59# 一笑了之 你家大虫还真虎虎生威啊!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9-21 20:18

回复 41# 呱叽村溪流

 

呱叽兄,您人不跳舞了字跳舞啊 。。。


作者: 龙虎山    时间: 2011-9-21 22:29

         可笑,十分可笑!可悲,十分可悲!

        “人中禾火”的《风流云散——一个男人和N个女人的故事》发表后,先是跟帖中接二连三的叫好和夸赞不绝于耳,待到批评者的声音一起,溢美之词顿时烟消云散,换成万马齐喑。原先捧场的粉丝读者们也太没有立场了啊!

        平心而论,该篇文字无论作为“小说”还是“人物传记”,其文学品位和审美价值笔者都不敢恭维,但作者敢于动笔,而且写出洋洋十万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湖知网的茶座本来不过就是一个未入流的网络媒体,在这样一个未入流的网络媒体上发表出一些不入流的作品,实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何须上纲上线到“歪曲知青形象”?何况作者再三声明,作品是未定稿,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改订正。既如此,打棍子的人又何必恶语相加,“淫”、“下流”、“老流氓”等污言秽语劈头盖脑?善意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批评和意见不就行了吗?

        再说,众所周知作品的主人翁原型就是浏阳知青“沙漠一棵树”,你把主人翁骂做“淫棍”、“老流氓”、“道德败坏”,岂不是指着“沙漠一棵树”的鼻子骂他的娘?如此伤害湖知网上的朋友,这做法未免太过分了吧?同为湖知网友,却这样不讲情面,不求和谐,肆意伤害感情,难道不怕湖知网外的人看笑话?

        作者以“沙漠一棵树”为原型塑造出“王英俊”这一主人翁形象,而作为原型的“沙漠一棵树”并没有认为作品污蔑或丑化了自己,说明原型对这一艺术形象是持认可态度的。从这一点而言,至少可以认为作者保留了生活的真实,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正如“大队部”所建议的“说故事的人最好躲到后面去,莫把人物和自己扯到一起像是一伙的。这样读者说不定会说这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呢。”确实如此,以反派人物作为主人翁的文学作品很是不少,如左拉的《金钱》、如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等,其作品的主人翁也许比“王英俊”更为丑恶。如有兴趣,不妨一读。

        个别道貌岸然的人大有炸平岳麓山扫清湖知网之势,一个比一个显得更有文学鉴赏水平,一个比一个显得更加纯洁和高尚,我看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市场上吆喝得最起劲的,往往就是最想把伪劣品卖出的小贩。试问打棍子的人,你们能写得出这样长篇的文章吗?要不请你们也写篇出来看看?怕只怕你们写的东西的毛病比《风流云散》还要多得多呢!

        最后声明一点,我从未与“人中禾火”和“沙漠一棵树”有过谋面,也不是换了个马甲出来替作品张目,只是看不惯湖知网某些女人和男人的文革遗风。有话应该好好说,有理也应该慢慢讲,都是黄土埋了半截的人了,为什么还要这样的冲动呢?


作者: 寒乡    时间: 2011-9-21 22:34

回复 64# 龙虎山

 

     老兄,究竟是谁打棍子?事实是,有点不同意见人,先遭到棍子哩!“文革遗风”?你看你现在举着好大的一根棍子!

     请你从头到尾,认真看看我与人中兄的对话,搞清事实再说好吗?

     问题已辩明,孰是孰非,自有公论。你再挑起事端,是什么意思?

   

 

   用你自己的话说你自己:难道想要我们不讲情面,不求和谐,肆意伤害感情,让湖知网外的人看笑话?

 

 


作者: 龙虎山    时间: 2011-9-21 22:37

洗耳恭听,不加辩解。
作者: 寒乡    时间: 2011-9-21 22:48

回复 66# 龙虎山

 

 

  想放把火就走? 


作者: 龙虎山    时间: 2011-9-21 23:16

不走的话,难道我还要陪着你骂大街?

顺便在这里说一声,我的观点已经阐明,见仁见智是各人的事,我没有时间精力在这里和任何人打口水仗。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9-21 23:43

回复 66# 龙虎山

 

      首先我对你参与这次的讨论表示欢迎,对你就这个问题的跟帖表示谢谢,只是你在阐述你的看法时还是激动了一些,人一激动就难免有些失误:

  其一,我可以告诉你在湖知网上发小说的人很多,写这个主帖的人并不认识写《风流云散》的作者,可他却唯独选中了这个长篇与作者商榷,这说明这篇小说的确有让他可说之处,同时他用的是“商榷”,也就是就这个长篇谈他的看法,这就决定了他的态度,他不是找茬,而是希望跟长篇的作者商榷。

  二,因为各人涵养有差异,对同一篇文章的看法就不一样,所以有人说好有人说坏是很正常的,只要他不是今天说这篇文章好,明天又说这篇文章坏,人家不骑墙就不是立场问题,不要随便送给人一顶没有立场的帽子。

  三,湖知网虽不入流,但在管理上与其它入流的网是相同的,这也就是说它是允许有评论的,只要这个评论不危害党的领导和国家的稳定,何况这些评论的最终目的只是商榷,连商榷都不允许,这也太不民主了吧。

  四,你举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为例,说明反面人物也可以成为主角,我虽不才,但我也读过几本你所说的那些作品,我还知道那是用批评的手法写的,不是歌颂这些反面人物,而是讽刺,是用来教育人和启迪人的。

  五,我们都是你所说的黄土都埋了大半截的人了,可我也没有听说过黄土埋了半截的人就不能向别人提意见,只是听意见的人得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修养,我相信这些参与讨论这个长篇的黄土埋了半截的人这点修养都还是有的。

  六,得承认,在参与讨论这个长篇的人中间确实有人过于激动,也说了一些过激的话,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的修养都一致,有这种情况也很正常。你可静下来扪心自问,想想你这跟帖的大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似的态势,想想你那些近乎质问和充满挑衅性的措辞,你的这个跟帖又有几分冷静,难道还不够激动吗?

  再次感谢你的参与,相信有你的参与,我们的评论会日趋公正,我们不入流的网络会逐渐入流,也会更兴旺!

  顺致你健康快乐!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