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图书馆收藏了几份手写的文书,数十年来不知真伪。最近请来京城专家鉴定,不得了!是敦煌写经。在这之前,湖南图书馆对外宣传收藏最早的文献是一部《说文解字》,宋朝的雕版,元朝印刷。这次鉴定成果,让藏书的年代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到敦煌旅游可以参观石窟,欣赏古代壁画。但是游人看不到敦煌写经的真迹。如果你想看到敦煌写经的真迹,亲眼看一看唐代人的书法,近两天可以到湖南图书馆四楼参观。
时间:9月7日至10日,上午8:30—12:00 下午3:00—6:00
看到楼主提供的信息,今天下午乘天气凉快,也去看了一盘,本想要拍几张照片,给外地关注的朋友解点馋,没想“被”犯了一次“浑”,馆员硬是不让我拍照!叫他们拿出不准拍照的法律依据,他们又拿不出来,最后我还遭到多名馆员的围攻,欲喊保安了,甚至有位更年长的参观者以为是我“闹事”,出来主持“公道”,结果是三败具伤,他们的理由都被我驳倒,可我最后也没能拍成!跟楼主相比,看来“省图”还是内外有别,只好作罢,不过还是感谢工作人员告诉我,外地观众可去网上浏览(http://www.rednet.cn 2011/9/8 2:23:41 其实比现场参观内容粗略多了)。后来进去参观时,时不时的还是看到许多年轻朋友在“偷拍”,可气的是参观完后,回来看到昨天的湖南日报刊登的新闻照片上,就有一位女青年正在堂而皇之、不受干扰的在场静心拍照,这不明显欺负我们白头发吗!细心的观众自己可以在这个展览中间看到相关信息:国内许多馆藏,都是有心人士从国外展览陈列中拍下照片,以至才丰富了我们今天的馆藏,如果也象我今天遭拒的话,多少人类可以共享资源会浪费或毁弃,怎样才能让人们共享人类自己的成果?当然好多过去遭禁的,现在都开禁了,回过头再看,今天只当笑话了。
http://www.rednet.cn 2011/9/8 9:17:47 红网 字体: 【大 中 小】 |
|
昨日,湖南图书馆展出的9件敦煌写经之一——《妙法莲华经》。本版摄影/记者张轶
展出的《大智度论》为南北朝写本,是目前湖南图书馆馆藏最早的文献。 提要 上世纪60年代,湖南图书馆用一批副本古籍,从北京的中国书店换回了包括敦煌写经在内的400多本善本(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 今年8月,借全国古籍文献普查的机会,湖南图书馆将敦煌写经拿出来,交由普查专家鉴定,经鉴定,9件敦煌写经竟是从敦煌石窟密室流散出来的国家级文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 昨日,这批敦煌写经在湖南图书馆公开展出,即日起至9月10日,市民可以前去免费观赏。 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喻乐 长沙报道 取经 用副本古籍,换回一批敦煌写经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四大发现之一,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数以万计,其价值不可估量,但由于遭到列强的盗窃掠夺,绝大部分敦煌遗书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目前国内收藏的敦煌遗书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多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和河西走廊诸省的文博单位,其他地区十分罕见,尤其是南方。 那么,这次展出的9卷敦煌写经,是如何传至湖南的?据省图历史文献部副主任刘雪平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批写经就被该馆收藏,“当时是馆里面用馆藏副本古籍,与北京的中国书店换来的。”至于当年交换的具体情况,刘雪平坦言,“时间太久了,负责古籍工作的领导也换了几届,大家都很少了解当时的情形。” 不过,令刘雪平意外的是,得知这次展览的消息,已经八十高龄的湖南图书馆原历史文献部主任刘志盛赶到了展厅。当年,正是他亲手将这批敦煌写经接到湖南。 1963年,刘志盛就前往北京中国书店交换古籍一事,向时任湖南文化局长的胡清波进行了请示,之后,刘来到了北京中国书店。“湖南馆有很多副本古籍,这些副本刚好是中国书店需要的,而我们正好缺少敦煌写经,就这样达成了古籍交换的意见。”据刘志盛回忆,1963年至1965年,湖南图书馆共进行过3次古籍交换,分别与中国书店交换过两次,还有与上海古籍书店交换过一次,“我们用的都是副本,包括《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四部备要》等,共计两万多册,换回了包括敦煌写经在内的400多本善本。” 藏经 “写经放在哪里,只有我知道” 刘志盛告诉记者,与中国书店达成了敦煌写经的交换意见之后,为了使写经免遭长途跋涉。他特意采用了当时较为昂贵的航空挂号方式,将写经寄回湖南图书馆。而在邮寄之前,他也格外小心,将写经包裹得严严实实,以尽量减少邮寄途中的损坏。 在刘志盛看来,9件敦煌写经是他在图书馆任职期间,收得的最为珍贵的文献之一。为此,他对写经的保管也格外谨慎。“写经被放在善本书库,具体放在哪个位置,只有我才知道。”刘志盛说,当年善本书库共有两片钥匙,一片由他保管,另一片由书库管理员保管,而不管任何人,想进入书库,必须经过馆长签字同意。在当时的保存条件下,刘志盛还将敦煌写经放在特制的樟木箱内,并在箱中置放樟脑丸,以防潮湿和虫蚀。 鉴定 敦煌石窟密室流出的国家级文物 此后,刘志盛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对写经进行观摩和鉴定。据他回忆,早在1973年和1975年,故宫博物院鉴定小组成员刘九安就两次到湖南图书馆看过写经,认为这批写经极具价值。1980年,时任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的杨新还专门率5人专家组抵达湖南对写经进行鉴定,并确定了写经的真实性。 “当时的专家之所以鉴定为真,主要是根据写经的纸张和字迹,都是用的当时特有的经黄纸,字体也是写经习惯采用的正楷。”刘志盛说。 1995年,刘志盛从湖南图书馆退休。他坦言,在工作期间,馆内的一些专家也对这批敦煌写经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而这种质疑在他退休之后,一直没有间断。 对此,湖南图书馆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寻霖表示,之所以有人怀疑敦煌写经的真实性,一是因为写经很少在南方出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9件写经的纸张质地极其坚韧,让人不敢相信是1500年前的文献。 出于上述考虑,湖南图书馆一直没有将敦煌写经公诸于众。直到今年8月,借全国古籍文献普查的机会,该馆将写经拿出来,交由普查专家方广锠和李际宁鉴定,“他们都是国内古典文献的权威专家,特别是在敦煌写经方面,他们说是真的,那就绝对可信了。”寻霖说。 经过鉴定,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这9件敦煌写经正是从敦煌石窟密室流散出来的国家级文物,分别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大智度论》等,抄写年代分别为公元5世纪末(南北朝时期)和9至10世纪(唐朝),均用当时特有的经黄纸抄写,颜色有黄褐和白色,略有绵性,质地厚硬。书法为楷体,线条流畅优美,笔锋遒劲秀丽。 两位专家的判断,打消了寻霖的顾虑。他表示,敦煌写经使湖南图书馆馆藏最早的文献追溯到5世纪下半叶,在时间上向前推进了超过400年。 展出 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够一睹写经真容,湖南图书馆将9件敦煌写经与北宋《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等文献一同展出。 即日起至9月10日,市民可前往该馆历史文献部鉴赏室免费观赏。寻霖表示,此次展出文献极为珍贵,在这次展出之后,考虑到保护文献的要求,敦煌写经等将有可能不再公开展出。 [相关链接] 敦煌遗书概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在敦煌发现了藏经洞,在这个长2.7米,宽2.5米,高约333米的洞窟内,堆着许许多多的经卷和抄本书籍,还有画着佛像的绢帛、织物、法器等。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遗书。 据调查研究,这批文物的总数在5万件以上,年代从西凉到北宋,历经10个朝代,500余年,文字有汉、藏、西夏、突厥文等,分属经、史、子、集及官府文牒、百姓函启等,从文书形式看,有数量浩大的手写本,也有稀世罕见的雕版印刷,还有少量拓本。 藏经洞中的文书内容歧杂丰富,包括佛教文书、道教文书、景教文书、摩尼教文书、袄文书、经史子集四部书等。其中佛教文书要占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凡重要的佛家典籍几乎全能找到,特别是早已失传的佛典要籍,如《三阶佛法卷二》、《无尽藏法略说》等三百多种。 数量高达几万卷的这些写经真本,极为难得,是中国书法资料宝库。这种“敦煌写经体”中体现出中国中古时期各时代的书法体例,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尤为珍贵的资料。 目前全世界收藏的敦煌遗书大约有6万多号,主要散落在:英国大约收藏15000号,法国约7000号,俄国约19000号,中国国家图书馆16000多号,中国国内公私藏三四千号,其他分散在美国、芬兰、瑞典、奥地利、土耳其、韩国等地的国外散藏1000多号。整理/记者徐海瑞 |
回复 7# tsy8012
去年到敦煌千佛洞,看到不少经文。心想唐僧西天取来那么多经书,这一经那一经,到底是些什么内容?仔仔细细瞅了半天,字大多认得,就是一句都不懂什么意思。只能怨自己凡夫俗子,与佛无缘。
回复 9# 楚人
敦煌写经无比珍贵,但其坎坷经历让人欲哭无泪。湖南图书馆经交换而得的这一批写经,就可见敦煌写经的悲惨经历。对国外大博物馆藏有大量敦煌写经我只能无言,我还是要向发现藏经洞,又卖了写经的王道士致敬!
省图有此真经,殊属珍贵!字也相当漂亮。谢谢楚人介绍。我等佛缘太浅,一些字不认得,句也断不熨帖。
粗看了一下,连认带猜。从第一版标题看,这是《大般涅槃经》。这里记录的是这个叫侨(?此字不识)陈如的大师同别人以问答的形式对话,就像儒学的《论语》一样,其中有“非色即空,受想行识,色是无我,色是不净,色是生老病死之相,目灭是色,朴?得解脱”等句子,都是这位大师对客观世界的解释。
省图要找搞佛学研究方面的人将其今译并整理出来就好了。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