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江永•知青岁月四十六年祭(五) 【江永叙事曲】-9 古戏台 [打印本页]

作者: 驻马廻龙    时间: 2011-9-5 12:25     标题: 江永•知青岁月四十六年祭(五) 【江永叙事曲】-9 古戏台


此文系列曾发表在“江永知青”栏目,共21篇短文。今将其中的12篇稍作修订重发。
为9.4--下乡四十六年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作者: 驻马廻龙    时间: 2011-9-5 12:26

         古 戏 台
   

    我第一次看到江永的戏台时,眼睛都惊疑的瞪圆了。
    读过鲁迅先生的《社戏》的人都应该记得这段文字:“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这是鲁迅先生在对“赵庄”戏台的精彩描述。闭上眼睛,你可以想象到那是多么的美好,多么地令人神往。  
    而眼前的这座古戏台没有江南水乡的妩媚多情,却有着湖广山地的粗犷霸气。浓郁的湘南建筑风格,半歇山式的建筑,楼台的飞檐翘角如展翅鲲鹏直指无边云天。颇有气势。
    这座历经岁月磨难的古戏台,经受了百年的风雨,它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虽然已失尽往日的风华,但却筋骨犹存,虽有些斑驳沧桑,却风貌依旧。它在历史的变迁中默默地注视着人世间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  
    我们走近这古戏台,便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厚重幽远的文化张力。站在古戏台前,便会感受到绕梁的余音萦耳。耳边似乎回响着曾延续了数百年的低吟浅唱,那声音充满了天老地荒般的亘古幽长。人间的悲欢离合,世上的喜怒哀乐,在这里都被演绎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旦角在戏台上轻歌曼舞,兰花指纤细修长,俏眼眸摄人心魄。生角圆润高昂的唱腔真真切切地流入每个人的心扉。他们都是戏中人,不时地更换着角色,演绎着自己和别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也记录着这块土地上的兴衰沉浮、难以言尽的历史。
    古戏台恍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时代的日益繁荣与发展。它向我们轻诉着一个个经年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戏台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戏台。
    我当时看到江永的古戏台,脑海里满是问号:江永地处湖南广西交界,交通不便,偏僻闭塞,物质贫瘠,文化落后,历来被认为是不毛之地,就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里所描绘的“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如此贫瘠偏僻之地,怎么竟会有如此之大手笔的表现?所以眼睛都瞪圆了。
    现在想来,当时的疑问还真是幼稚。从有人类以来,文化艺术就紧随人类向前一同发展。既会有阳春白雪,当然也会有下里巴人。富有也罢,贫穷也罢。各取所需,适者生存。帕瓦罗蒂和山歌村笛都不过只是文化艺术的多条分枝而已,是没有高贵和低贱之分,没有富贵与贫穷之分的。文化艺术就是文化艺术。
    古戏台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是智慧、是美感,是留存文明的记忆。戏台承载着传统文化,散落在三湘大地的每个角落。古老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而承载这一代一代永不停息向前发展的文化的,是那历尽沧桑的古戏台。


作者: 金麦彭姐    时间: 2011-9-5 14:24

 

 

戏台是个小社会,社会是个大戏台

 

到底是搞绘画艺术的,从文章中我看见了一座:经受了百年的风雨,它如同饱经风霜的老人,虽然已失尽往日的风华,但却筋骨犹存,虽有些斑驳沧桑,却风貌依旧的 古 戏 台


作者: 驻马廻龙    时间: 2011-9-8 22:54

回复 3# 金麦彭姐

谢谢金麦彭姐。

的确如此,戏台不仅是一座建筑,它还是一种文化。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