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特殊涂料 [打印本页]

作者: 琴音    时间: 2011-8-28 18:03     标题: 特殊涂料

 

 

特 殊 涂 料  

 

 

 现代装修,所用涂料种类繁多,品牌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我们当年在农村装修房子时所用的涂料却很特殊。牛粪抹墙,你信吗?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三年,一股上山下乡的热潮把长沙六所学校本已分配并工作了近两年的我们赶到了洞庭湖畔。名为知识青年,实际上不过是一些仅读了一年中专而在文化大革命中又荒费了学业的懵懂。带着经历了声嘶力竭的辩论仍未弄清造反是否有理的迷茫、经历过文斗武斗的洗礼又有一种上当受骗后的遗憾,一度曾分成几派誓不两立的同窗居然竟然走到了一起,因为这一次革命已革到了自己头上。

 

 这一年冬天出奇的寒冷,在长沙只听说过“湖风吹白少年头”的传闻,千山红农场二分场一队的十三条汉子刚踏上这鱼米之乡的土地,好一个见面礼!零下八度的气温加上凛冽的北风,真叫人寒心刺骨。没有鼓乐喧天,没有红旗招展,湖区空旷的田野显得那样凄凉。

 我们究竟能给这里带来什么?尽管谁也不知道,接待却是热情的。凭空钻出这么些人来,给本不富裕的地方所增添的麻烦可想而知。一切得从零开始,房子是好心的贫下中农赶忙砌出来的,茅草顶,芦苇墙。木棍支撑的窗子倒可用自带包行李的塑料布遮风挡雨,墙缝透过的寒风就难以抵挡了,下乡后的第一夜可想而知。

 

 第二天一早,不知是天冷还是因为想家,余大醒得最早。余大本名叫余夏威,他父亲在红军长征时给朱德当过马夫并早已过世,不可能被当走资派给揪出来,根正苗红,自然就成了我们的头。加上年龄在同学中排行老大,这小名他也乐意接受。排行老四的李昱,父亲虽是南下干部但这阵子正作为走资派给晾在了一边,情绪自然不如余大。他醒来后见余大正在贴毛主席像,轻声问道:“莫非到了咯里也要早请示晚汇报?”“我也搞不清,俗话说有备无患!”正说着,敲门声响了,是队上的张支书与贫协主席刘爹叫门了。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整整齐齐的语录声背颂得那样嘹亮。十三条汉子神情专注地望着主席像,那种虔诚也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能理解(现代青年会觉得可笑)。尽管他们知道毛主席远在北京根本听不到他们的请示与汇报,但他们由衷地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并给整个世界带来希望。(客观事实是:此时也喊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一条对在场的人来说似乎最有共识,我们愿在此后新的生活中有所收获,当地的贫下中农也意识到这是一种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回想起来,那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岁月,不像现在某些单位死气沉沉。当然,也只有那样的年月,才能造就人们那般单纯的思想乃至生气与活力。

 一场自立更生、艰苦创业的战斗马上就打响了。当然这种所谓的“自立”是在张支书、刘爹以及当地的一些小伙子的带领下干起来的。原来,我们以为很复杂的装修房子在这里竟是如此简单。湖区有的是稀泥,只要挑来糊在墙上就是。两面糊过以后,大缝没了,但经风一吹,一条条丝毛又显现出来。挡风虽没问题,感觉却总不如邻居家的墙面光滑漂亮。刚十六岁的牛伢子在我们面前竞称起了行家里手:“那是在墙上糊了一层牛粪!”“啊!牛粪?那住在里面还不被臭气熏死?!”人称迷糊的皮胡子出身于臭老九家庭,父亲被作为反动学术权威打倒还未解放,哪有这般见识。“臭么子罗!不信,到我屋里去看看。”牛伢子叉着腰,歪着脑袋神气十足。想不到接受再教育,牛伢子给我们上了第一课。

 说起牛粪,农民视它如宝。对于城里伢子来说,却有些嫌赃。平时看见地上有屎都要绕路走的我们,谁还敢惹它。偏偏这任务交给了我和黄胖子。我与黄胖子的父亲同属“国民党的残渣余孽”,他父亲做过国民党的上校军医,尽管后来当了解放军医院的院长仍是罪不可赦。我父亲旧社会在大学里教的是英文,又当过翻译,没作特务算做“特嫌”已是侥幸。既将我们作为“可教育”的对象,已经是够宽大的了,还有什么价钱可讲。无奈之中我们也只能挑起箢箕出发了。

 好在有牛伢子这样的“里手”撑腰并带队,这对我们完成任务似乎又有了点信心。“告诉你们,牛粪干的有干用,湿的有湿用!”牛伢子虽初当人师嘴里却滔滔不绝,越讲越有劲。就这点而言,我们倒是略知一二。粪,通常可用作肥料,北方也有人将干牛粪用于烧火取暖。想不到他却一口气数出了牛粪的许多用途,使我们大长见识。蹦蹦跳跳的牛伢子,别看他年纪不大,脑子里倒是蛮“鬼”的。肯定他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故意将军似地说:“其实啊,糊墙最好是用牛刚屙的新鲜屎,因为太干了用手不好抹.”“什么?用手抹!我惊叫了起来。“未必在你们咯里抹墙冒得工具?”“咯又不稀奇,俗话说耙头不如手快,再说用手抹起来不晓得好舒服的!”牛伢子逗人是越尽得意。是戏弄?还真是如此?哪能知晓,我们预感到凶多吉少。

 一路上,耕牛见得不少,牛粪确实见得不多。看来牛伢子的“牛粪法宝论”没有胡说。干的没有,再说也不好用,没办法,只有等待牛现拉现接了。湖区的牛也真是辛苦,即令是冬天也没有闲着。无奈的是它总只埋头干活,不肯轻易拉屎,这可苦了我们。寒风嗖嗖,越等越冷。几个人同守一处难免窝工,再说,施工的人还等着急用呢。牛伢子一声令下“分头行动!”说完与黄胖子各拿箢箕走开。考验我的时刻终于到了。等呀等,八字还没一撇,心里作起涌来,早饭似乎到了喉咙边上。哪料此时牛却争起气来,一大堆牛屎瞬间而下。赶牛的职工(在农场不叫农民)我并不认识,后来才知道叫老胡。他却早知道我们的来意,帮我把牛粪撮了半箢箕。本应干这活的我却旁边上袖手旁观,我觉得挺不好意思。只能说声“谢谢!”挑起箢箕又继续去寻了。一路上我责备自己:“撮牛粪还能用工具,下一步看你怎么办?”“这下乡后的第一件活你都不能干好,今后的日子长着呢,谁知道将来还会碰到什么?”心里一边打鼓,一边强作镇静。说起来也怪,挑着那一头轻一头重的担子,开始我还觉得味儿挺浓的,走着走着,觉得不是很臭了。“他们都不怕,我怕什么!”到下一个点时,我定下神来,自己动手撮下了第一箢箕牛粪。经过几个回合,也就习以为常了。两小时后我与牛伢子、黄胖子胜利会师。牛伢子的箢箕装得最满,我与黄胖子的担子自然次之。

 牛粪能顺顺当当地挑回似乎完全出呼同学们的意料,刘爹连声称赞:“好粪!好粪!”边说边顺手抓起一把牛粪往墙上抹了起来。那利索的姿势说明是个老手。别看这东西湿漉漉、稀糊糊的,抹在墙上还真是既清缝又光亮。看来今夜的寒风是完全可以抵挡了。看呆了的余大、李昱本来就比我们能干,醒过神来后也跟着张支书等学着干了起来。多数同学仍傻呆着。到底上不上?我同样犹豫。牛伢子也抓把牛粪加入了抹墙的行列。我知道牛伢子并不属牛,心里暗暗骂自己:“你也配属牛?既敢撮了,抓把自己属相的东西有什么值得可怕的!”我故意将自己的属相与牛联系起来,鼓励自己。再说平时稀泥巴我敢抓,就当它是泥巴好了,莫再犹豫。于是我憋住气,试图不让气味钻入鼻中,眼神像不当回事似地将手往箢箕里一伸。啊!又粘又滑,感觉如触电一般……那滋味城里人绝难体会,腻到心里,又一阵作涌。好在这次的思想准备要比去撮牛粪时充分。豁出去了,我干脆手没收回,顺势在牛粪堆中搅了一圈。这一搅,倒把自己的心给平和了。原来并不可怕。抓把牛粪往墙上轻轻一抹,手心稀糊糊的东西随之滑到墙上。缝儿不见了,只见湿溜溜,光坦坦。那滋味还真有点像牛伢子所说舒服的感觉。

 黄胖子抓起了牛粪,皮胡子也上了,猫仔、童胡子、老贝、隶棰、大毛、苏峰、王毅、乃武等全都上了。书上常有的什么“灵魂的洗礼”,不知这是否也算?看到这齐唰唰的十三条汉子那严肃劲儿,我突然意识到,当初自愿组合时没要女同学,自然就不应有女人味,况且我们本应就是地地道道的男子汉!有人说粘了屎该倒霉,也有人说粘了屎能发财,可我只知道自有了这与屎打交道的体验,十三条汉子身上的霉气全无,对今后有的只是自信。

 尽管那时我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装修,只记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用石灰将墙壁刷得雪白,心满意足地住下来。由于懂得了这特殊涂料——牛粪的妙用,再后来我们又将生产队的食堂、大路两旁的农舍墙上画上宣传画,做起语录牌,将我们所生活的天地装扮成像城里一般的红色海洋。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这“特殊涂料”的事儿总在脑中萦绕。乃至我后来初为人父时洗女儿的尿片、屎片都毫无惧色,居然在同事面前逞起了“英雄”。他们不明白,一介知识分子为何也能一不怕苦,二不怕“屎”。其实人的一生,坎坷不断,关键是看你如何面对。我记得也就从那时起,我们似乎一下成熟了许多。如果说当年的知青后来都有所作为,可以说那场轰轰烈烈而就不少人来说又并非心甘情愿的“上山下乡运动”,使其受益匪浅

 


作者: 绿笛    时间: 2011-8-28 19:19

妙趣横生,真实写意,读之亲切,忆之辛酸,在那年代一群不懂事的青年,接受生活的磨炼,成长起来了,现在的爷爷,奶奶,尽情享受生活之乐吧!
作者: 而立    时间: 2011-8-28 20:52

    琴音朋友原来是二分场一队的知青,那我们是共了田垅了,我们当时是三队,也下了这六个学校的知青,因都有些家乡情结,不菅先来后到就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了,琴音朋友写的牛屎糊壁的往事,我有深切的体会,凡是下到农场的知青都是住过这种牛屎糊成的毛蜡烛屋的,不过琴音写出来倒显得生动有趣,将一段艰苦奋斗的往事演绎得轻松自如,琴音的这种心境我是钦佩的。农场生活的情景也由此在琴音的笔下鲜活起来。真希望多读琴音好文。


作者: 琴音    时间: 2011-8-29 10:14

      谢谢二位老兄的捧场,作为千山红的一员,用几年前发表过的文字来凑热闹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此文虽系小说体裁,但虚构的成分不多,应该说是真实的写照。还望今后在属于自己的领地里多看些熟人熟事。
作者: 陈居敬    时间: 2011-8-29 14:52

琴音同学好文笔!写得细致如画!确实,当年那茅草屋历历在目,寒风从那墙缝簌簌灌进,真个是针鼻大的眼,箩筐大的风,至今仍不寒而栗。十三条汉子,我在你们队教书时,常在一起玩,回味无穷。
作者: 珊妹    时间: 2011-8-29 19:20

回复 4# 琴音 琴音,看到这个网名我就在猜一定是跟琴或音有关的人。翻看前面的帖子,果然就是一个胡琴拉得特别好,音乐造诣不一般的、我们的老朋友方大哥。读了楼主的文章,真的和绿笛有同感:读之亲切,忆之心酸。方大哥不仅有音乐天分,文章也写得如此精彩,这倒是我不知道的。

牛屎糊墙只怕是只有湖区才看得到的,我们刚下乡的时候也觉得很不可思议,勤劳智慧的湖区人民就地取材,用芦苇、草绳扎起房屋糊上牛屎,遮风挡雨,确实是了不起的创造发明。也说明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湖区的农民生活水平还是很低的。通过早几年的几次返乡活动,象这样的牛屎屋基本上很少见了,呈现在我们视线中的是一幢幢的砖瓦房,队上的小路都成水泥路了。我们的第二故乡,还是有了不少的变化。

喜欢读琴音的文章,期待有更多的美文呈现给我们欣赏。


作者: 邵国强    时间: 2011-9-1 11:50

回复 1# 琴音 读琴音老师文章,也使我回忆到过去,琴音老师先我们下去,我们分场也有六校下去老知青的而我们队上没有分配老知青,牛屎屋只有湖区才有,呵呵,堪称专利,我们没有琴音老师那样亲自动手糊牛屎,但是下去也是住的这种屋,可以说前人动手后人享福吧,当时感觉挺新鲜,芦苇杆子牛屎糊墙壁,感到那不会臭死人去啊,后来通过队上职工讲解才把心头疑团解开,还别说这种房子冬暖下凉蛮舒服的,一年后我们知青住上了砖瓦房,感觉还是没有牛屎屋住着舒服但房子光鲜,也许当时觉得砖房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满足一下虚荣心吧。~
作者: 琴音    时间: 2011-10-4 21:08

有琴难以发佳音,有笔难以作好文,愧对诸位的美意了!
作者: 琴音    时间: 2011-10-6 17:27

      这篇文字发后的几天,我就发现该文贴上了“精品”的字样。我一直纳闷,怎么会算是精品呢?精品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到今天粗心的我才发现是而立先生贴上去的,首先要感谢而立先生的厚爱,真是愧不敢当!能和当年“作田”朋友一起交流下体会对我而言也是机会,谢谢诸位版主搭建的平台!
作者: 而立    时间: 2011-10-6 20:34

    一段乡下逸事写得有声有色,人物刻划细腻生动,文字运用纯熟,看似简单的劳作却被你演绎成了一节生活故事,乡情乡俗从你文中呼之欲出,没有太多的修饰,文章朴实无华,在我辈人中,均能从你文中感同身受当时情境,因为有了切肤之体会,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确是我们家园近期的好文章,谢谢琴音。
作者: 琴音    时间: 2011-10-15 23:59

      而立版主是有文必答,在此深表谢意!能将时间、精力投入这么多的人,我是少见了!可能这也正是《千山红知青》的福份,也是我将思念之情寄于此的原因之一。很想多读、多看些真实的东西,更希望我们家园的规格不断提升!
作者: 虎哥    时间: 2011-10-16 07:39

                 琴音的好文章,爱不能放下,生动的记下了少年时光美好回忆。很有同感,文章朴实无华,有声有色,读起来倍感亲切。谢谢啊!!!  
作者: 千山红了    时间: 2011-10-16 13:47

回复 12# 虎哥

    琴音一篇特殊涂料回忆文章,激起对原下放二分场一队老朋友的无限怀念,那〔十三太保〕、十三条汉子我致今叫得出:皮夫子、王胖子、黄昌健、方敦六、苏峰、彭树天、童夫子、杨立贝、隶捶、大毛、杨乃武、余夏威、李昱,号称岳林十三杰。

   他们的传奇故事多、趣事多、人才多。方兄的精彩大笔和贺平的如烟往事在网上广为流传,我们农机、岳林两校当年下放在千山红当知青年代,结成的患难之交、深厚友情己延续至今。


作者: 虎哥    时间: 2011-10-16 14:29

         刘满哥:我的新手机号是15274478066,我又到张家界带人来了,你最近太忙了吧,,注意多休息。


作者: 贺平    时间: 2011-10-16 15:52

琴音方老弟:
         读了你的美文,使我又回到了当年.通过六九年那次球赛,五分场和二分场,农机与岳林成了常来常往的兄弟.千山红了回帖中点的那些人我们都十分熟悉.你在桃江时,我在益阳,桃江离益阳仅二十多公里,因此,我去的最多的就是桃江,我曾去过你们剧团问过你,只是因为你下去演出无缘得见.皮胡子在长沙市二轻局时,我就在他不足一里的省二轻厅,我们经常在蔡锷路上碰见,由于工作的关系,有时在机关里也时常见到,后来他不幸迂难,我还特地去了他局里一趟.苏峰倒是现在还时不时地见到,只是杨立贝离开农场后仅见过一次,记得他当时好象在郴洲烟厂工作.王胖子除了在农场时常来我们五分场二队,后来他到浏阳磷矿,我婆婆师大毕业分到县城的浏阳一中,我们来往就更多,后来他调回长沙锦纶厂,往来就是家常便饭.哦,你们同学郭凯怀虽说现在发了,但他的老房子就在我楼上.
       农机岳林有缘,千山红使我们成为莫逆,愿这份友谊长在,永存.祝你美文常发,人亦不老.
作者: 虎哥    时间: 2011-10-18 21:10

送千山红了: 长沙老顽童,开车四处奔。 要问哪里去,西藏自驾行。 网上当斑主,乐观助他人。 能上又能下,知青贴心人  
作者: 琴音    时间: 2011-10-19 20:41

 

      谢谢诸位作田的朋友捧场!没有那场作田的经历,说不定我们难以相识,更何况情同手足?刘园、贺平兄早年是我心中的偶像,当年那生龙活虎的样子我仍记忆犹新。我那《鳖》文如冒犯了二位,还请见谅!决无贬义,相信喜欢上网的那些“鳖”不会从此看不起我们这些“鳖”!


作者: 千山红了    时间: 2011-10-20 20:59

回复 17# 琴音

     首先跟虎哥打声招呼,新号码我记下了。你是只有跑到女儿那里就又开始上网了,反正这次返乡活动把你搞醉了,你一句言:“我又不是别个”好!你下次回长沙还是有酒吃的。

     琴音老弟:你是了解我和王毅的深情关係,我那时侯从五分场到你们队上一玩就是几天,你们队上只有13个岳林男知青我印像最深刻,所以至今我喊得出名字。皮夫子、王胖子要不是早逝,我们千山红知青的活动史还得重写。王毅走了十二年了,他是我一生中最知心、最深交、最可爱的兄弟。他墓地在潇相陵园,每年清明,郭凱怀、贺平和我们几个球友都会去悼念他。所以这次是甘笛子讲你会参加返乡行活动的,你也是你们二分场一队的代表了。园林的陈家政,农机的贺平,岳林就是你方敦六,三大才子最近使千山红家园掀起文坛大风,给家园增添不少风采,湖知网好多朋友都在讲我们千山红网上家园热闹了,这就要数是你们这些老将们出山的功劳了。

    别的不用多讲,我和王毅玩得好,就因为都是那号子人“暖谈人”。只管打乱讲,怕莫你们应该担心的倒是我有些做法太独行了,我会注悥,你们多理解就好了。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