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再祭《甲申三百年祭》在《新华日报》发表【知青公共频道】 [打印本页]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1-19 09:06     标题: ★再祭《甲申三百年祭》在《新华日报》发表【知青公共频道】

在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在《新华日报》上连载发表。 南山二十八子 于 2009-09-09 05:00:03 发表 《甲申三百年祭》称不上长篇大论,在郭老的诸多著作中也不是最突出的,但这篇论文,却无疑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文章中,我们似可看到公元1644那个甲申年,明王朝在农民起义和满洲政权的挤压下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而已然进驻京城的大顺,随即遭遇了满清政权的攻击。在人们的惊魂未定中,城头变幻大王旗,败者悲哭胜者笑,政权戏剧性地更迭,可叹的只是百姓在刀光火影中苦苦求生……郭老就是基于这段为后人们热衷的史实,在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300周年之时,写下了这篇《甲申三百年祭》。 在这篇文章中,即有对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引起民变、导致亡国之祸的阐述,也有对李自成起义队伍发展壮大,最终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原因分析,更有对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被胜利冲昏头脑,部分首领生活腐化,以至最终失败的反思。文章发表后,毛泽东多次指出要从李自成起义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批示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的文件之一。 《甲申三百年祭》所论内容很多,而独具慧眼的毛泽东重点抓住了李自成的教训这一点,的确是有政治家的敏锐性和前瞻性。想当初李自成进京时,民居尽贴“顺民”以表拥戴,而时隔不久,李自成军队就失去了控制,大肆奸淫抢掠,社会一片混乱。当李自成军不得不撤离北京时,百姓之于“李闯”已“恨入骨髓矣”,甚至会用杂物堵塞街巷阻其行路,或出手击杀“李闯”军士。李自成军队从3月19日进京,仅仅四十天时间,就遭遇灭顶之败,的确令人震惊。毛泽东显然是明确地意识到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全党和整个革命队伍的重要性,因而指示将其作为全党整风的文件来学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我们之所以会常常忆起历史,就是因为历史可以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社会主义中国从1949年建国至今已近58年,风风雨雨的历程,有经验有教训,也确有个别官员的思想上有着旧人的阴影,行动上在重蹈着令人可惜可悲可气的复辙。因此,积58年的实践,再回顾甲申那段令人喟叹的史实,无论是明王朝的灭亡,还是李自成的失败,惊心动魄的历史总在提醒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一千古不变的古训,对于当前社会仍然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 有道是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顺民意者得天下。300多年前的甲申,李自成以“大顺”为国号,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帝称“顺治”,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顺民意的旗帜,也是希望达到顺民至治这个理想境界,然而历史是无情的,“李闯”辱民满清逆民,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而在我们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重温甲申历史的启示,也确应在“顺”字上多做文章多想办法多做实事。 所以,蓝晨推荐并建议我们的官员们,我们的公仆们,在今天乃至以后的每个日子,都能记起甲申,抽时间在百忙中多读读《甲申三百年祭》。 附一:毛泽东写给郭沫若的信(节选) 沫若兄:    大示读悉……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    谨祝健康、愉快与精神焕发! 毛泽东上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廿一日于延安 附二:《甲申三百年祭》列为延安整风文件的经过 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8日、19日,延安《解放日报》又据毛泽东的指示,全文转载并加编者按。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学习《甲申三百年祭》。
帖子附图:

作者: 利拉乖乖    时间: 2011-1-22 10:48

谢谢去啊.gif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