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琥珀 [打印本页]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4 08:28     标题: 琥珀

琥 珀

   从1969年元月一号到期1979年五月一号,文知农在农村插队刚好10年又4个月。在长寿的人生中10年并不长,但在文知农这一辈子里是最难忘的10年,经过这10年炼狱里的淬煅,铸就了知农的性格人品,象是琥珀里的虫子,成了永远的形状,再也无法改变地伴随着他的一生。10年来,知农日复一日逐渐地从外貌到内心全部被农民的小农经济思维,小家庭观念,纯朴的感情,吃苦耐劳的性格,勤劳朴素的品质所同化,成为一个货真价实,地地道道的农民。

 

   插队的第7个年头,老大不小的知农在出身不好而回城无望的情况下不愿意打一辈子光棍,经人撮合,聚了个穷苦人家的姑娘,履行着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人生使命,成一个家,繁衍后代,而且婚后一年一个,一鼓作气地连生了三个女孩子,也因为他被农民视为同类人而成为县里的先进知青。

 

   1976年月10月,风云一时的“四人帮”倒台,老干部重新入主庙堂,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中”,“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万句”的最高指示也黯然褪色。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开过后,对重大国策做了根本改变,以“阶级斗争为钢”变作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9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标志之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也变了:下乡知青全部恢复城镇户口,可以返回下放前的原城了。真是“世事难以预知”,谁也想不到啊。和全国知青一样欣喜之余,知农犯了难:回到原地,老婆和三个孩子咋办?可以想象,如果他为了圆10年又四个月的思乡之梦,为了以后永远伴随几千个日日夜夜思念中的残年父母,一个人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妻离子散是唯一的结局。试想这个结果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揪心撕肺之痛呢,他现在有一个五口之家,他是一家之主,有义务对这个家庭负责。于妻女而不顾重新做故乡的城里人,他是绝对不愿意做的,为了这个家,他只能放弃回原籍。他一遍又一遍默默地念叨:“亲爱的故乡,亲爱的爸爸妈妈,就让我把对你们的思恋埋在心底,成为美好的念想吧,相信你们会支持我的选择。”幸好政策有规定:在农村的已婚知青可在下放所在地就地安置就业。为了避免妻离子散的结局,知农别无选择地服从下乡地县知青办的安置。

 

   县知青办负责已婚知青的就地安置工作,给三个单位供文知农选择:一,县文化馆。二,县水利局。三,县属农林场所。如果去农林场所,可带家属子女入户,安排家属在场所就业。几个县属场所任你选,愿去哪就去哪。”文知农这个时候是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迈步将决定他日后的人生命运。说句内心话,十年多的农民生涯让他深知农民的累,农民的苦,农民的辛酸。正因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后世再后世再再后世也不想做农民,但他是个五口之家的家长,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家,为了这个家,他该如何选择呢?

 

   知农难以决断,找到被他视为亲叔的大队长桂庚商量。桂庚听了知农述说,仔细地思考良久,然后徐徐地说;“你一个人参加工作,虽然你本人轻松些,但是以你每月才二、三十元的工资,养活一家五口,难哩!如果到农林场所,同样是做农民,也没多大意思。我们生产队自然条件不差,一个好劳力比一个工人收入没有少多少。我年纪老了,准备退休,你是党员,我看不如就留在本队,哪儿也不去了,接了我的班,努力奋斗,我给你撑腰,带着全大队人过上好日子吧。”大队长的一席话更让知农犹疑难断,回到家便与老婆商量。老婆是个世世代代务农的农家女,拿国家工资吃国家粮是听说中的事,现在天上还真掉下来个机会,可以与自己男人一起进农林场所当农业工人,尽管还是做农活,但是可以吃国家供应粮,拿国家工资,无论是虚荣心的满足还是实惠,都无异象是天上落下了金元宝,听知农一说完,便急不可待地说:“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当然去农林场所。”知农想想妻子的话也有道理,知青办王秘书私下跟他说过:“如果去农林场所,县政府正在城南郊办一个万亩果木场,以后肯定会办罐头加工厂等场办工业,发展潜力大。户口也在城关,是个比较理想的去所。”知农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才象个家的样子,孩子们户口落在城镇是个最大的好事,县城教育条件无疑比乡下好的多。再说老婆参加了工作,晚年就有了退休的保障,不必寄望于养儿防老了,要不然老婆还会要生孩子,她说过,不生个伢仔就一直要生下去。为了老婆和孩子们,为了一个完整的家,还是去果木场吧。虽然以后在果木场做的是农民做的事,与在农村一样依然是顶着日头出,戴着月亮回。但是,有了十年乡村农民生涯的垫底,应该什么坎坷都不怕,什么苦也咽的下。知文下定决心,选择了县果木场做为自己的人生新一站,于1979年五月一号离开生产队,挈妻携雏在县果木场安了个新家。


作者: 二马    时间: 2011-8-24 08:43

回复 1# 车窗外

 

——呵呵呵,那确实:农家女一下成了吃国家粮食、拿国家工资的,梦寐以求哦!

    

   窗外君:你太勤奋,注意劳逸结合哟。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8-24 08:59

回复 1# 车窗外

  知青百态由你慢慢述说出来了!

  谢谢你的记实文章!


作者: 夜深人静    时间: 2011-8-24 10:09

回复 1# 车窗外

 

     知青百态,如果都能记述发表那该多好。 车窗外君发帖频率之高,给茶座带来亮点,谢谢你!因了你的发帖频率之高,对于编辑帖子。由于你是在Word文本复制或是其它复制在新版茶座粘贴,带来许多乱码,无法再行编辑。比如:你的第一段短短100多字带来的乱码已经上千。

 

   这种情况造成你粘贴后不能继续编辑,字节无形中增加许多倍占用知网空间,给知网空间带来沉重负担甚至带来病毒。 编辑发帖是发帖者最为基本的操作,如果不得要领给自己带来许多不便,为了便于你日后得心应手编辑,提示你以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如下操作:

 

 1、直接在知网栏目编辑敲字不存在任何问题。

 

 2、老版知青编辑栏有刷新功能,2011年的新版已经没有了,复制Word 文档.jpg

的文字,直接粘贴在编辑栏里会出现很多乱码,将抵触你进行字体、字号编辑,建议先在文本文档中 记事本.jpg 过滤一下,或直接建立一个文档,将文字复制粘贴到你的编辑栏内,这样就不会出现多余的代码。

 

 3、发帖操作不熟练者都会将有代码的文章带进知网,这说明是你事先没有过滤干净的文章。关于发帖的文章,是可以多次复制的,但字体小必须进行调整,因为我们的知青年龄都属于老花眼年龄,字小就看不清,必须调整到5号以上。

 

 4、如果你不习惯用我所说的方法,嫌麻烦,你也可以直接在知青栏目编辑栏里粘贴,但在编辑栏里将复制来的文字粘贴后,先在编辑栏右上角的“源码”打勾,你就能看到携带来多余的乱码,你将全部乱码去掉成纯文字后,去掉“源码”上的钩,就不会带着代码走了。接下来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编辑你的文字了。 我的表达能力有限,但这最基本的操作方法希望能给你以及不熟练的知青带来方便。



图片附件: 文档.jpg (2011-8-24 11:57, 1.3 KB) / 下载次数 5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22640&k=6413428adcde8f1931435637ecb2d132&t=1732353421&sid=dT8KgY



图片附件: 记事本.jpg (2011-8-24 12:00, 1.16 KB) / 下载次数 21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22641&k=00f0ec6d7b40fa02887ac7fbe0deed95&t=1732353421&sid=dT8KgY


作者: 包子馒头    时间: 2011-8-24 10:46

   看你的纪实小说,如同听你将故事娓娓道来,虽平和却寓意深刻。好文欣赏了!


作者: 向北挺进    时间: 2011-8-24 11:12

靠土地为生的农民要想天天吃饱饭,除了勤奋,还要靠天。到农林所吃国家粮,拿月工资,可旱涝保收,且还能让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知文做了无奈的正确选择。

 

拜读你的好文!!


作者: 大队部    时间: 2011-8-24 11:19

琥珀——颇有象征意义,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小说题材。好像没完吧,这一段的平铺直叙预备着后来三十年的波澜?期待着!
作者: 呱叽村溪流    时间: 2011-8-24 12:04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责任、义务、为家为他人……

 

无奈却经典!


作者: 夜深人静    时间: 2011-8-24 12:25

回复 1# 车窗外

    你的主贴我删除你的多余代码后,显示的效果就很正常了,你的文很多,祝你尽快熟悉操作给自己带来方便。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8-24 12:32

回复 4# 夜深人静

 

非常感谢人静老师的提醒,版主们为了让网友们看到不带乱码的文章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修改工作,我第一次发文乱七八糟的版面就是人静老师给修改的,版主们辛苦了!人静老师的提醒对我这个上网不久的人.相信对新来的其他朋友也是很大的帮助,为了减轻版主们的工作压力,期待大家都重视这个提议!


作者: 琴思清远    时间: 2011-8-24 13:06

回复 1# 车窗外

 

车窗外,您好!您的每篇文章上线俺几乎都读了,羡慕您那下笔如有神的功力,文章就像和人讲话一样的娓娓道来。但俺一直浅着于自己的文字微轻不敢跟帖。 真羡慕这里的朋友们能用笔墨陈述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感概。俺也想写点什么,提笔游移到那文字中,恐怕别人不屑俺自己却早已在那书写的过程中进入那想倾诉的事物中伤感得一塌糊涂自伤其心难以自拔了。。没有文墨也就罢了,苍天如果给俺一个靓丽的歌喉,俺也可用歌声表达一下那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感概,不能用歌声表达,俺于是欣赏那些能把文章做二次艺术加工的朗诵者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慧领悟文章的精髓,然后用声音引导人们进入那文章的情景之中。俺还花钱去参加了朗诵班的学习,可这极土的长沙方言硬是改不过来,罢了!罢了!但总想找一点可以倾诉心声的方式,于是,俺学起了二胡,那二胡拉出来的声音或许在别人听来是噪音,可俺却经常在自我音律倾诉中陶醉。。律为心声啊。。。 俺期待来世有机会重新做人,俺相信那时再不会有文化大革命,俺将有机会重新走近学校受先生们系统的教育。。总有一天,俺也要学着写上几句。感谢你的美文,你发文的频率很高,可要注意休息,好好爱护身体啊!!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4 16:34

回复 4# 夜深人静 我的文章都是先写好放在我的文档里,然后直接复制再粘贴到发新帖文字框里。以后按照你的提示操作,摸索正确方法。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4 16:38

   看你的纪实小说,如同听你将故事娓娓道来,虽平和却寓意深刻。好文欣赏了! 包子馒头 发表于 2011-8-24 10:46

这些都是自身经过见过或听说过的,事情平常而普通,却是当年回城真实回顾。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4 16:40

琥珀——颇有象征意义,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小说题材。好像没完吧,这一段的平铺直叙预备着后来三十年的波澜? ... 大队部 发表于 2011-8-24 11:19
是的,这只是回城的开始,我是边写边发,按时间顺序记起或想到一点就写一点。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4 16:42

靠土地为生的农民要想天天吃饱饭,除了勤奋,还要靠天。到农林所吃国家粮,拿月工资,可旱涝保收,且还能让 ... 向北挺进 发表于 2011-8-24 11:12
当时看这样选择是正确的,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农场改革学农村,就不正确了。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4 16:43

回复 1# 车窗外     你的主贴我删除你的多余代码后,显示的效果就很正常了,你的文很多, ... 夜深人静 发表于 2011-8-24 12:25
谢谢!我正按你所说的做。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4 16:53

谢谢!我正按你所说的做。 车窗外 发表于 2011-8-24 16:43

不屑俺自己却早已在那书写的过程中,进入那想倾诉的事物中,伤感得一塌糊涂,自伤其心,难以自拔了。”我想如果要写好文章,这种投入的心态是必须的,如果自己都觉得受感动了,别人也会受感动的,人心是一样的。我主张你保持这种心态写作,写多了一定会越来越好。谢谢你的褒奖,谢谢你的捧场。我也唱,也拉过二胡,不过觉得还是写文章最能完整地表达自己情感,思想,观点。


作者: 孟晓    时间: 2011-8-24 22:50

  同意大队部的看法,期待着……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5 06:42

回复 18# 孟晓谢谢版 ,只怕会让你失望 。
作者: 知足长乐    时间: 2011-8-25 10:02

回复 1# 车窗外   知青百态由你慢慢述说出来了!   谢谢你的记实文章! 火土重生 发表于 2011-8-24 08:59

 

 

 又一位写知青百态的“霸哥”!


作者: 双江    时间: 2011-8-25 10:39

这是在那特定时代中,最好,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谢谢车窗外给我们送来的美文!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5 19:05

回复 20# 知足长乐 愧不敢当,谢谢鼓励.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5 19:09

回复 21# 双江 既然利好两难全,只有比较之后取其重。
作者: 隐士安    时间: 2011-8-25 20:15

楼主的故事在我们知青中还是很少有的,我们是怀着敬仰、关切、同情的心情欣赏你的故事的……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5 21:49

回复 24# 隐士安 插队回城又到农林场所就业的知青的确很少,这个群体很弱势。
作者: 阿菊    时间: 2011-8-27 16:04

回复 1# 车窗外

 

老师的知青路确实很慢长,也佩服你吃苦耐劳和多生娃的精神!


作者: 车窗外    时间: 2011-8-27 21:35

回复 1# 车窗外   老师的知青路确实很慢长,也佩服你吃苦耐劳和多生娃的精神! 阿菊 发表于 2011-8-27 16:04

阿菊:
褒我还是损我。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