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西游漫记之二十四 —— 兰州 [打印本页]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8 22:53     标题: 西游漫记之二十四 —— 兰州

 

 

        10 月 3 日         睛

    列车早上8点多抵达兰州,晚点一个小时,对于睡卧铺的我来说,是个好事。列车员没有清早就叫着“换票啦,换票”,让我多迷糊了一个小时。夜里有几位不讲公德的上海人,在熄灯后还大声讲话,着实使人气愤。
    打算在兰州玩一天就离开,所以不找住宿,先寄存行李。兰州车站的寄存费要8元一件,二件要15元。总不能背着大包到处逛吧,只好寄存。存了行李就想吃早餐了。在车站附近一家餐馆要了二碗兰州牛肉拉面,端上来一看,让一心想在兰州吃正宗牛肉拉面的我们傻了眼:碗里没有牛肉,只有炖牛肉的汤。问一下店家,说这就叫牛肉面。如果想吃到牛肉,要另外出牛肉的钱。也怪我们没弄清楚,在全国各地都有招牌的兰州牛肉拉面,竟有这些秘诀。
    兰州是甘肃省会,从旅游的角度讲,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我知道兰州,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和我同住在湖大桃园村的程宁,他爸爸,那位很会唱京戏的程伯伯调到了兰州铁道学院。他爸爸在兰州,他妈妈查老师每天要上班,他又有弟弟妹妹,于是家里请了个廖阿姨。很快,他家就成了我们整村孩子的俱乐部,成了我们大闹天宫的乐园。过了二年,他们全家都搬到了兰州。那时,我只知道兰州很远,他爸爸从兰州带回来的“白兰瓜”比我们喜欢吃的香瓜,梨瓜要好吃得多。后来,我知道兰州在西北,印象中是干燥还有点荒凉。到底怎么样,几十年来一直想去看看。
    像往常一样,我买了一张地图。确定了游览路线是先到黄河铁桥,然后到白塔山公园,再视情况玩哪里。我乘坐的那路公交车并不直接到白塔山,但是车上有热心的乘客指点我们在哪一站下,下车后还有一同下车的乘客给我们详细指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一些小事上。在问路这样的小事上得到了帮助,就使我们对兰州有了好感,而且爱屋及乌,回顾这一趟西北行,仿佛每座城市都较文明。
    下车后走了不远,眼前豁然开朗。举目北望,黄河铁桥,白塔山,白塔寺浑然一体。山高水长,清风徐来,让人胸襟大开,这“河桥远眺”之景,确实名不虚传。
    我们首先走到黄河边,看“黄河铁桥”。就在大桥的东侧,有一尊粗大的铁柱,我们走近看了一下介绍,不由得肃然起敬。铁柱斑驳的身躯上铸就的只言片语,诉说着它和兰州,黄河以及黄河上的桥,曾经有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但在古代,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黄河,在这儿却是阻隔东西方交流的天堑。
    汉武帝时期的大将霍去病平定匈奴后,汉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金城县,修建了第一座城堡,取名“金城”,意寓“城之坚固,如金筑成”。这就是兰州最早的建制。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蜿蜒流淌到了兰州段,变得比较平缓。这一段河面较窄,渡河较为便捷。两岸多为岩石,便于筑码头,泊船筏,从远古起就是天然的渡口。汉代金城县设立后,选择金城堡附近这个渡口过河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金城县也逐渐繁华。经过不断发展,从中原长安过来,在此渡过黄河后,分化出两条重要的通道。一条是经过中、西亚到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另一条是经青海到西藏的唐蕃古道。
    随着兰州成为交通枢钮,千百年来用羊皮筏子渡人的方法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人们迫切需要在兰州的黄河上建桥。在黄河上建桥谈何容易,直到明朝洪武年间,几易桥址,才在白塔山下建成了一座黄河浮桥。当年的黄河浮桥由24只大船组成。大船横排江上,船间用长木相连,铺木板,围栏杆。河两岸竖铁柱和木柱,固定粗大的铁链,将浮桥固定在河面上,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浮桥名“镇远”。
    此后500多年间,镇远浮桥一直在此扼守要津。直到最后,它还为铁桥的修建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便利。善始善终,不愧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我们看到的这根威风凛凛的粗大铁柱,就是当年固定浮桥的“将军铁柱”,它是镇远浮桥500年兴衰史的唯一见证。尽管它未能把镇远浮桥永远地拴定在这里,但却凝固了兰州人对于镇远浮桥的全部记忆。

 

1、  将军铁柱

 

 

      SUC58543N.jpg

 

2、  中山桥百年纪念碑

 

 

      SUC58545N.jpg

 

3 —— 4 黄河铁桥,远处是白塔山

 

 

      SUC58548N.jpg

 

 

      SUC58552N.jpg

 

fficeffice" /> 

 



图片附件: SUC58552N.jpg (2011-8-8 22:52, 125.44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37&k=43d83fce8cd6b3759979d1fa752d247e&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43N.jpg (2011-8-8 22:52, 134.15 KB) / 下载次数 24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38&k=6c8a40203fe4d636e0d0a3d62cee3313&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45N.jpg (2011-8-8 22:52, 113.92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39&k=104af2de2baac25276c65fe432d8478f&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48N.jpg (2011-8-8 22:52, 108.44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40&k=311d98e44761aeeeea02495b8c38b51e&t=1732293291&sid=wxgudU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8 22:53

 

    我们在“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前留了影,然后走上了中山桥 —— 黄河铁桥。抚摸着历经百年的铁桥,眼望“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免感叹岁月的沧桑,凭吊“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镇远浮桥,追忆和赞叹百年前修建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铁桥时,那些不应忘记的人和事。
    镇远浮桥建成后,虽然“天险化康衢”,但并不是非常坚固安全。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周而复始,所费甚巨。到了清末,兰州人口增加,对外交往加强,如何在黄河上建造一座坚固的永久性大桥,成为官府和百姓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清朝同治年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曾提议借用外资在兰州建桥,终因要价太高而放弃。进入20世纪,或许是上天要成全陕甘总督升允,德国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先生游历来到兰州。聪明的升允预感到机会从天而降,遂令兰州道彭英甲与其共议建桥之事。1906年5月初,双方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同。消息传开,拥护或反对,议论纷呈。此时,升允主意已定。为了慎重,他一方面要求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同时强调:“不宜偏执己见,故破成议”。为了解除中方的疑虑,喀佑斯决定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合同因此暂缓订立。很快,工程师的勘测结果出来了,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
    几番论证磋商,双方最终于1906年10月28日签订了《包修兰州黄河铁桥合同》。合同规定整个建桥工程由中方出资,德商承建,并由德商委托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合同还规定,建桥所用的钢材、水泥均由德商在本国采购。而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条,催生了一个极为复杂困难,而又严谨有效的运输方案。
    此后二年,历经千辛万苦,建桥的材料终于运齐。又过了一年,清宣统元年六月初十,即1909年7月26日,陕甘总督升允,甘肃洋务总局总办兼兰州道彭英甲等军政要员,大摆宴席,庆贺兰州黄河铁桥竣工。
    据档案记载,此次宴会极为丰盛,烧烤,海鲜,香槟酒、吕宋烟等不一而足,用银180余两。是的,太值得庆贺了。兰州黄河铁桥的建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无论是怕湿的水泥,还是超重超长的大件,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因为它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因为它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当然,对升允,彭英甲等官员来说,他们的政绩可以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对普通的兰州百姓而言,从今往后,黄河天堑将永远成为过去。
    铁桥上人来人往,百年历史的飞扬,百年文化的灵动,黄河铁桥为什么能历时百年而雄姿不改?只须记住几件让今天的我们唏嘘感叹的往事。
    铁桥建成后,为了切实保护和维护铁桥,甘肃洋务总局当年就专门颁布了《管理铁桥暨岁修铁桥法以及巡兵站岗、车马行人来往条规》。法规极为详细,执行极为严格。如规定铁桥每年八月必须油漆一次;“铁桥上下一切螺丝钉,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紧一次”;“稍有损坏,当即更换”;“行过铁桥,无论车马,务须缓辔徐行,不准驰骤急跑。倘敢不遵,即由站岗巡兵扭送来局。轻则责罚,重则枷号示众”。。。。。。
    如今我国很多桥梁和公路被超载汽车压塌压烂,为什么?
    1911年夏初,陕甘总督传札甘肃洋务局、农工商矿局等,声称“经朝廷各部核查,甘肃创建兰州黄河铁桥所用桥价及各项盘费银两与原立合同数目相符,并无贪贿之虞”。 
    如今我国那么多豆腐渣工程,牵涉那么多贪官,为什么?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通车已四十年的桥身安稳如常。
    如今常听到报道,某桥被船撞击了一下垮了,某桥刚架好拱就垮了。完全不知有“质量”二字,为什么?
    建桥合同写明了“保固八十年”,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恕我孤陋寡闻,不知现在国内大小工程,设计,施工各方合同有无保固期。保固期满后,有谁来对合同做一个了结。我只经历过买了小电器后,按原先保修条款去找店家或厂家要求赔偿,不是遭拒就是杳无音讯。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但兰州人最钟爱的还是这座已百年历史的“黄河铁桥”。它是兰州的象征与名片,更是兰州人的精神寄托。每个兰州人都可以通过铁桥抚今追昔,与祖先对话,铁桥也给了人们太多的思索。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一块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上,替换了原有的“第一桥”。黄河铁桥从此有了正式名称“中山桥”,并沿用至今。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红卫兵不知铁桥为外国人所建,故未把它当做“封、资、修”而砸毁。保护了这座桥的竟是“无知”!
    1989年8月9日,保固期满的铁桥意外被一艘自重260吨的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遭受重创。兰州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同时,加宽了人行道,装饰了桥身,铁桥焕然一新。这一年,黄河铁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竖碑,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
    2006年,铁桥被国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我们走过了黄河铁桥 —— 中山桥,仿佛走过了百年。我看到了清末那几位忧国忧民而又清廉务实的官员与洋商在据理力争;我看到了漫漫千里古道上,役夫吆喝、骡马嘶鸣、车轮滚滚;我看到了铁桥因战火而短暂中断;也看到了铁桥被列为国宝带给兰州人的兴奋。可是我高兴不起来,而且感到心情沉重。
    听说前两年有关方面曾打算抬高铁桥,以便开发旅游,让桥下能穿行豪华游轮。不知此始作俑者是否知道:作为文物国宝的铁桥哪怕移动分毫,凝聚在它身上的历史文化信息便会荡然无存。又听说最近政府打算让铁桥恢复通行汽车以缓解交通压力。铁桥是文物国宝,与兰州人民休戚相关,是无法抹去的记忆。难道我们就狠心压坏它,忍心让一个“百岁老人”去分担你的交通压力?
    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啊!黄河铁桥已经深深扎根在兰州人的心里。我别无所能,只能衷心希望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共同走过下一个百年,直至永远。

 

5、待拆的房子

 

 

      SUC58553N.jpg

 

6、白塔寺内葫芦阁

 

 

      SUC58557N.jpg

 

7、俯视兰州市容

 

 

      SUC58561N.jpg

 

8、白塔寺

 

 

      SUC58563N.jpg

 

 



图片附件: SUC58563N.jpg (2011-8-8 22:59, 115.96 KB) / 下载次数 38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62&k=bc822c94ad2a170203f12bce903f6544&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53N.jpg (2011-8-8 22:59, 169.6 KB) / 下载次数 39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63&k=48f7981f1381b7dee7dd3da69b242509&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57N.jpg (2011-8-8 22:59, 104.89 KB) / 下载次数 35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64&k=319537a74c81ccf33e58f2915d32ce30&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61N.jpg (2011-8-8 22:59, 93.96 KB) / 下载次数 3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65&k=d0de96aa8f34792edd598bd5cdc13a9f&t=1732293291&sid=wxgudU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8 22:54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的黄河北岸,从中山桥望过去,几乎正对着山上的白塔。据说白塔原为纪念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不幸在兰州病故的一位西藏萨迦派喇嘛而建。我则胡思乱想,建塔之所以选择在黄河边的高山上,恐怕还是有“宝塔镇河妖”的愿望在里面。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有拱抱金城之势。自古与黄河一道构成天然屏障,为军事战略要地。无论是明代洪武年间修造的浮桥,还是清末修造的铁桥,都选址于此。除了此处从工程上说利于架桥,军事上说利于扼守要津,从风水形胜上说是背山面水,剩下从迷信角度讲,恐怕就是希望能得到雄踞高山上的宝塔庇佑。呜呼!兰州百年前能开“中西合作”风气之先,“中山桥”能横跨黄河百年,莫非都与“白塔”有关?唉!什么时候,有智者能解开这个谜团?
    我们原拟从白塔公园的前门上山,想依次观瞻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的白塔山一、二、三台建筑群。但公园门口贴了告示,说前山维修,要进园从后门。问后门在哪里?答曰:沿右边公路走,再左拐爬到后山。哇,晕!这时有中巴车来揽客,五元钱送到后山。我看这白塔山不大,干脆走着去,顺路看看白塔山周边的风景。
    一路走一路看,谁知看到的不是美景,而是挖得险象环生的公路,是贴着山一层层建造竣工,眼下正被勒令拆除的房子。路不算近,爬山辛苦,头上有太阳晒着,招来了妻子的埋怨,质疑我走路上山有省钱之嫌。

    我诚惶诚恐,只好走在前面探路。可喜的是躲过了门票 —— 也许因为前山维修根本就不要买票,反正没有掏钱。总算心理平衡了一点。再经过几番探路周折,总算从挂有“施工重地,闲人勿进”牌子的边上穿插过去,到了白塔寺。嘿嘿!不是我沉得住气,捱得起骂,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险些与白塔寺失之交臂,这趟山就白爬了。
    据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元代,但元代所建的白塔已不复存在,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补救增新,扩大寺址,名为慈恩寺。寺内宝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十七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慈恩寺也通称白塔寺。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令人惊异。
    白塔寺原有象皮鼓,青铜钟,紫荆树,古称“镇山三宝”。我们虽然看了,拍摄了,但只能说“将疑将信”。寺内回廊相连,四通八达,还有卖小葫芦的,买各种工艺品的,我们都一一看过。
    白塔山成为兰州旅游的必游之地,除了古寺古塔,树高林密。我想登山远眺是其主要卖点。站在白塔寺前俯视兰州市容,只能用四个字“放眼望去”。兰州城高楼林立,密密麻麻,当年的金城城堡何处寻觅?黄河从西往东,亘古至今多少年,就在眼前滔滔流去。历经百年的中山桥横跨黄河,桥下游艇穿梭,桥上行人如蚁。。。。。。直使人恨不得击节长啸,“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从路牌上看到白塔山有个碑林园,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达。一来是喜欢书法,二来碑林园在另一个山峰,可以从新的视点看兰州,尽管又累又饿,还是欣然前往。碑林园不收费,凭身份证领取参观券。
    碑林园采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造园手法布局,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风光及地形,构成一幅玲珑秀丽又凝重典雅的画卷。碑林园由东西碑廊、碑轩和书艺院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草圣阁,仿古重檐,金碧辉煌,檐下除了赵朴初写的“兰州碑林”外,还悬挂着当代书法大家题写的“塔影河声”、“翰墨流芳”、“黄河第一阁”等匾额。

    碑林内容广泛,涉及的人和事众多。既有张芝、李世民等古人的传世之作,也有沈鹏、朱乃正等书法大家的咏陇诗文;既有汉、藏、蒙、西夏等文字的古代碑刻,也有刘墉、包世臣、郭沫若、张大千等历代名士的手札。碑林园有《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等镇园之宝,还有集真、草、隶、篆、行诸种书体碑帖一千多件精品。
    虽然时间紧,来不及细看,但稍作流览,已经被碑林园琳琅满目,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于一体的丰富收藏;上自陶器、甲骨刻划符号起,历经钟鼎石鼓,秦汉简牍,魏晋风骨,唐宋元明清至今的书法演变,深厚的文化积累所陶醉。

    碑林园建在此很好,园内建一座草圣阁尤其好。登阁游览,内赏古碑名帖,外眺群山大河,涤尘洗垢,清心醒脑,快哉!快哉!

 

9、中山桥上行人如蚁

 

 

      SUC58566N.jpg

 

10 —— 11碑林园,草圣阁

 

 

      SUC58570N.jpg

 

 

      SUC58572N.jpg

 

fficeffice" /> 

 



图片附件: SUC58572N.jpg (2011-8-8 23:04, 101.47 KB) / 下载次数 33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68&k=52cddbdb3494f88751914b682f4404e6&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66N.jpg (2011-8-8 23:04, 90.87 KB) / 下载次数 33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69&k=5f49dc49967244382e9af1549bfa2fe8&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70N.jpg (2011-8-8 23:04, 89.22 KB) / 下载次数 47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70&k=ccb71fbe5efc2812e9d4efb41b1c26a9&t=1732293291&sid=wxgudU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8 22:54

 

    时间已是下午二时,太阳当顶,决定返回兰州市。我主动提出,乘坐从白塔山到兰州市跨黄河的索道,妻子赞成。15元一人,既省时间体力,又可以凌空观景。重要的是可以挽回一点上山时被怀疑小气、吝啬钱的面子。飞越黄河的感觉不错,索道站离我们打算游玩的地方也近,真是一个英明的决定。
    出索道站后不远,看见马路对面有个清真牛肉面馆,招牌是马子禄。印象中这是一个最有名的老店。此刻我们饥肠碌碌,正好进去打尖。吸取了早上的教训。进店后我先看了价目表,再向售票员询问了哪种面最有代表性,点了套面。面来后,确认了有大片的牛肉,也许是饿了,觉得肉香,汤鲜,面有筋力。好,我们总算吃到最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了。
    补充了能量,我们体力恢复,精神头足多了。看路边有卖兰州特产小吃的,买了几样,尤其是一种叫“麻子”的,我看着像是喂鸽子的火麻仁,嚼上几粒,香得很,就这样边走边看,沿着黄河南岸一路走去。
    早就知道兰州黄河边有一座叫“黄河母亲”的雕塑,由“母亲”和怀中的“男婴”构成。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以前看这幅图片,只觉得构思巧妙,今天游了兰州,跨越了黄河,才觉得这个雕塑寓意深刻,构图简洁,反映了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确实好。五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昼夜与黄河为伴。千百年来,兰州人的一切都是黄河给的,没有黄河就没有兰州的文明。人们当然应该在这儿纪念黄河母亲。
    为了像兰州人一样亲近黄河,我们走下堤岸,来到河边。水虽然是黄色的,但还不像流经黄土高原后那样叫人“跳进黄河洗不清”。很多人在河边戏水,游艇在河上飞驶,羊皮筏子在波浪中起伏,不时传来游客的惊叫声。
    自古黄河天险,水大流急,渡河危险无比。所幸黄河兰州段是畜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人们想到了用充气后的牛、羊皮扎成筏子载人拉货,摆渡过河。如今,仅靠羊皮筏子渡河的历史早已远去,但人们还是想乘坐它,为的是追寻古老的梦想,触摸那难以割舍的历史标记。哼!有人竟想要抬高黄河铁桥,在河上开豪华游轮。我真打算花五十元租一条羊皮筏子,在黄河中漂一段,表示我的抗议。
    兰州还有很多景点值得游,但时间有限,不可能玩尽。五十年前分别的小伙伴,真想去找一找。但五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我能找到吗,我从哪儿找呢?我恨自己出来时没有做好准备,没有找人打听。思来想去,我只能从心底里祝愿他们全家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
    我们取了行李,赶到火车站售票厅时是16:55,想乘坐到天水的1096次车是17:08开,时间真是紧得很。幸亏妻子发现售票厅设有专为老年人买票的窗口,也感谢售票员呵斥了前面不按规矩买票的年青人,我才及时买到了票,赶上了车。
    火车在晚上21:40到了天水。因为在火车上与二位天水小伙子扯谈,说天水小吃很有名。我下车后放弃了在车站附近找住宿,甚至舍弃了明天从火车站直接坐汽车去麦积山的便利,径直打的去了天水市里,满心希望好好地吃个夜宵。谁知这是“正打歪着”。
    原以为天水偏隅西北,住宿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今天还是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众多,我们背着重重的包,在市中心走来走去,在一个又一个宾馆门口与“客满”的牌子遭遇。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我们也越走越累。最后,只好找到一家招待所住下,没有独自的卫生间,也没有热水,价格还挺贵。可算尝到黄金周出游的苦头了,也有点后悔没有在火车站找找住宿。今晚就这样了,别说吃美味的夜宵,连包方便面也吃不成。既来之,则安之,好在明天不必起早,天水的好景点也值得我们饿着肚子憧憬。

 

12、黄河母亲

 

 

      SUC58576N.jpg

 

13 —— 15 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SUC58578N.jpg

 

 

      SUC58579N.jpg

 

 

      SUC58580N.jpg

 

 

 



图片附件: SUC58580N.jpg (2011-8-8 23:09, 123.61 KB) / 下载次数 40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71&k=037056eda8898a9ffeab18847cb9bfc8&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76N.jpg (2011-8-8 23:09, 143.7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72&k=3837c8475034fdf23775251df095f75e&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78N.jpg (2011-8-8 23:09, 126.48 KB) / 下载次数 49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73&k=60db51b2b9b9e7dc762c8fe7172803d4&t=1732293291&sid=wxgudU



图片附件: SUC58579N.jpg (2011-8-8 23:09, 114.26 KB) / 下载次数 32
http://2011.hnzqw.com/attachment.php?aid=115574&k=46698210436df27d615628604b86e96f&t=1732293291&sid=wxgudU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8 22:54

 

发一小段视频,谢谢欣赏。

 

http://player.56.com/v_62228714.swf


作者: 哥巴    时间: 2011-8-9 08:37

回复 5# 子耿子

兰州,一座不错的城市!

火车站附近的旅馆总让人不放心。但远离火车站又往往难找旅馆。两难哦。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9 09:03

回复 6# 哥巴

      多谢哥巴兄欣赏!在火车站就近找住宿,还是到市内住条件好一点的宾馆,的确经常让人拿不定主意。


作者: 蔡家湾    时间: 2011-8-9 10:23

 

立秋了,又看到子耿子兄颇有份量,图文并茂的西游记,真爽!谢谢。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10 00:44

回复 8# 蔡家湾

     多谢蔡家湾兄欣赏和捧场!


作者: 铁道人    时间: 2011-8-14 22:19

你怎么不租条羊皮筏子过下在黄河上漂流的瘾呢?哈哈哈!!!


作者: 枫叶缤纷    时间: 2011-8-15 03:11

回复子耿子#1

湖大桃园村!!太遥远也太亲切!好奇心大起,想知道你是谁。要知道我也是桃园村长大的孩子,70年下到了会同。
很喜欢你的游记,娓娓道来,内容详尽,枝节清楚,文学历史知识丰厚。正巧我六月也去了一趟西域,在你的游记的影响下,也打算将相片整理一下帖出来,凑凑热闹。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15 22:03

回复 11#

     衷心感谢铁道人,枫叶缤纷的欣赏与点评!

     听说枫叶缤纷也在湖大桃园村住过,我同样感到高兴和好奇。我从53年到63年,在桃园村住了十年,如果你在此期间在桃园村住过,那我肯定认识你。非常期待你把西北游的经过写出来,把照片发上网来,能让更多的朋友产生到大西北去看一看的兴趣。


作者: 枫叶缤纷    时间: 2011-8-16 08:35

我是61年小学一,二年级搬到桃园村, 直至88年. 但你里开太早, 当时即使认识, 现在也许也想不起来了,毕竟半个世纪去了, 时光真是毫不留情啊. 文革时桃园村改名为枫林村, 但我仍然怀念那个老名字.
作者: 枫叶缤纷    时间: 2011-8-16 08:36

我是61年小学一,二年级搬到桃园村, 直至88年. 但你里开太早, 当时即使认识, 现在也许也想不起来了,毕竟半个世纪去了, 时光真是毫不留情啊. 文革时桃园村改名为枫林村, 但我仍然怀念那个老名字.
作者: 呵呵    时间: 2011-8-16 16:36

欢迎枫叶缤纷 来到旅游休闲!

 

希望早日看到你的游记!!


作者: 残阳如血    时间: 2011-8-16 17:01

这篇游记的文字流畅,内容充实,图片清晰,情节很有诱惑力,特别是两段“牛肉拉面”的描述,把我一下子带回到31年前——那年出差到兰州,住了一个半月。当时的拉面三毛二一碗,上面有五六片牛肉,还有葱花、香菜,油泼辣子任你浇。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先喝汤,喝干了再端着碗到大锅前去添——大锅里熬着的是牛骨架,汤喝饱了再吃面,那才叫过瘾!不过你也知道,那时候的月工资不多,粮食也定量,招待所里还要搭几斤玉米面,吃一碗拉面相当于现在吃生猛海鲜哪,所以我特别馋那里的拉面。不过看你这么一介绍,好像那个传统也改革了。
作者: 子耿子    时间: 2011-8-17 00:40

      衷心感谢枫叶缤纷,呵呵,残阳如血的欣赏和跟帖。

      30年前的兰州牛肉面肯定比现在要正宗些。现在这种面和肉分开卖的搞法,确实不知算不算正宗。


作者: 七零后的后生    时间: 2011-10-26 15:13

 

兰州拉面忒好吃!俺在兰州吃过一碗,觉得味道比咱们杭州的“兰州拉面”强了何止八条街。。。

 

子师傅能把白塔山都游得那么有滋有味儿,证明您老对丝路着实是投入了真情实感!俺觉得登临白塔山,俯瞰黄河,西望酒泉,更有一番: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宏图远景。。。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