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一生将经历很多个第一次,当然,我们知青生活也不例外。记得刚满十七岁时,我们告别了父母和亲人,欢天喜地地来到了永顺县羊峰公社油茶林场。开始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切对于我们来说是那样地新鲜,那样地好玩。那种天真,那种幼稚,令很多场员师傅们对我们知青的爱怜溢于言表.......
记得刚进场不久,食堂没柴火了,于是,场长一声令下:“今天,每人拾柴一回,一个场员带一个知青,出发!”于是,一个场员师傅一个知青,三三两两地走了,最后只剩下我和另一个女知青了,无论场员师傅怎么邀,就是不跟他们走,那个女知青准备跟其他场员师傅走时,被我拖住,暗示不要急,让他们先走。都走完了,我告诉同伴,我知道一个地方,去了搬现存的。于是,我们顺着食堂所在地的坡而下(当时感觉也走了很远、很远,后来发现其实离食堂很近的),来到一处深沟边,只见沟上横躺着三根松树,我指着三根松树说:“看,这不是现存的,我们取一根对半砍,一人一半。”于是,我们抽出一根从中对砍,完了将砍的树渣埋进土里,自认为做的天衣无缝,还洋洋得意呢。很短的时间,我们就回去交任务了。大师傅(做饭师傅)看着“柴”微笑着说:“捡回来了,好,就放到那里,你们休息去吧。”(那种亲切地微笑带着长者的慈祥,现在还历历在目呢)我们带着“投机”后的“胜利”,笑了、乐了.....
第二天,去生产区路过我们昨天“捡柴”的地方,不知何时,又是三根松树横在沟上(到如今也不知道是哪位师傅又把桥悄悄地补上了)。原来,这是通往生产区必经的木桥,而我们却做了一次“拆桥”的人。不知过了多久,在与场员师傅们的交谈中,知道了他们早就晓得我们把桥拆了当柴火交任务了,但从普通场员至场领导就是装着不知道的样子。当知道场领导和场员们知道我们“拆桥”那一刻起,内心就产生了一种内疚感,同时,对场员师傅们那种善良、那种包容的心里,从内心里感激(它奠定了我们知青与场员师傅们若干年后的友谊)。
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在羊峰林场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种开心就好象又回到了十几岁。
通过一件小事,你写出了场员师傅们对你们的关爱,宽容,写出了他们的善良。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你也没有忘记,足见你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我就喜欢看这样很有人情味的文章。
朴实的文章,生动的记叙,难忘的感受!字里行间的朦动和幼稚,正是花季少年初下乡的表现。好文,顶一个!
回复 1# 仙人球
正因为有这一群善良好心的乡亲,你们一直铭记于心,几十年后才会有你们长途迢迢,重上羊峰山的身影,你们这是知恩图报啊!
"每当回忆起在羊峰林场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种开心就象又回到了十几岁”。是啊!我们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所经历的一切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永远在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里。
谢谢!回忆知青生活,就象倒吃甘蔗,越吃越甜。
, 那样地好玩。那种天真,那种幼稚。。。。。这种花季少年是在广阔天地里渡过。我们是应该知足感恩!
那次的“感恩之旅”影视名叫“情缘永续”,找找看。|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