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知道“壮丁”这个词,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白居易的《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丁壮”就是青壮年男子。这个词汇后来颠倒成了“壮丁”,专指符合劳役和兵役条件的男子。再到我们学的历史教材上,“抽壮丁”、“拉壮丁”、“抓壮丁”都成为了控诉旧社会罪恶的贬义词。长沙县春华山有位农民石庚全,1943年为了躲壮丁,假装病死,修坟立块“活人碑”,自己跑到外地当长工,直到土改才回家。后来他把这块“活人碑”捐献给政府,作为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罪恶历史的见证,这块碑曾在湖南社会主义阶级教育展览会上展出。1966年我们学生下乡支农双抢到过春华山,见到了石庚全,那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带队老师请他给我们作阶级教育报告,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句话也没说。现在突然想起来,1943年,那不是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吗?
1963年,四川人陈戈创作并主演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这部四川方言讽刺剧辛辣地讽刺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借着抗日的招牌买卖壮丁、敲诈勒索、鱼肉乡里,成为当年我们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就坚信“当壮丁”不是什么好事,“抽壮丁、抓壮丁”则更是刮民党的一大罪恶。
然而月初到四川成都安仁县参观建川抗战博物馆,却颠覆了我对于“壮丁”的理解。
四川是个沃野千里、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因为地处西南,在抗战中成为“大后方”,为全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兵力和物资保障。从北洋政府开始直到1937年的抗战爆发,四川曾先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军阀内战。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七七”事变一发生,四川人立即就停止内战,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战。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宣布全民抗战,并电邀各省主要军政首领到南京召开国防会议,主政四川的刘湘慷慨陈词:“四川竭力支持抗战,所在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9月5日,刘湘、邓锡侯主动请缨,分率30万川军出川抗战。八年抗战中,装备简陋、近乎原始的川军足迹遍布全国战场,先后参加过几乎所有的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前后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西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粤湘桂边区会战、豫西北会战……主帅刘湘带病出征,病死汉口,临终仍声声嘱咐:“抗战到底,始终不渝,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壮烈殉国的川军将领有王铭章、许国璋、饶国华、李家钰等。中国的抗战军队中,每五、六人就有一个四川人,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高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修建机场、国防工程征集的民工也达到300余万人。
川人为抗战做出的贡献不仅限于正面战场,作为国家抗战的大后方,后方的川人也为抗战做出了惨痛的贡献和牺牲。1938年10月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产粮区都沦为沦陷区,全国粮食供应万分紧张,前方将士和后方民众的粮食,主要靠四川供应。于是四川省政府制定措施,很多地方军民都实行一日二餐,节约口粮支援前线。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担,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5%.这么多粮食,是从四川这头瘦牛身上挤出的血和奶,是四川老百姓勒紧裤带做出的奉献!
四川还每年向前线输送10万至30万壮丁,成为中国最大的兵源基地。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实行的是征兵制,一般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而四川实行的是“两丁抽一、三丁抽二、五丁抽三”,八年中共出壮丁300万人,“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以血肉之躯抵抗穷凶极恶的日寇,那是一种多么惨烈的苦难和悲壮。1943年冬,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蒋介石发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四川掀起了知识青年从军的热潮。全国共征选应征青年12.55万人,川人4万以上,居全国之首。这些青年中有1.5万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后组编为青年远征军,共9个师的番号。十万青年从军运动是中国抗战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四川在这方面的贡献也将永远载入史册。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川军团”,他们在家都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拿起枪来都是无畏的英雄战士。
在“川军抗战纪念馆”里,我看到了“壮丁队干训班毕业证章”,看到了四川人民送亲人上前线的历史照片,我还看到了一位父亲送儿子出征亲手制作书写的“死”字旗,在这面旗上,这位父亲用浓墨大书:“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不忘本分”。
那是一段何等悲壮的历史,我们因为将士们的牺牲而得以保全国家和民族,得以幸福生活,但我们却在以逃避兵役为荣、以讽刺剧方式无情地讥讽先人,我们还有良心道德吗?站在“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雕塑前,我低头默哀,为自己过去的无知和偏见羞愧得无地自容。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新华日报》曾经发表过《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在八年抗战之中,这个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自武汉失守以后,四川成了正面战场的政治军事财政经济的中心,随着正面战线内移的军民同胞,大半居于斯、食于斯、吃苦于斯、发财亦于斯。现在抗战结束了,我们想到四川人民,真不能不由衷地表示感激。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的,直到抗战终止,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三百万人以上;粮食是抗战中主要的物质条件之一,而四川供给的粮食,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八千万石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征借亦自四川始。此外各种捐税捐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新华日报》当年的社论言犹在耳,建立于成都的“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却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因故拆毁”,那是一位足蹬草鞋、下穿短裤、身背斗笠、大刀、手持老套筒步枪,奋勇冲锋的战士的英姿。直到1989年才由年过八旬的老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带领学生重塑,并于2007年抗战胜利纪念日迁回当年抗战川军出发地、成都各界欢送大会场、现在的人民公园南大门。清晨,我和燕归来一起专程租车来到这里瞻仰铜像,战士挺拔的身影映衬在蓝天的背景下,阳光照耀在他坚毅的脸庞和胸膛上。我祝愿他永远雄姿英发地屹立在这里,屹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再不要倒下,再不要被人遗忘。
谨以本文迎接即将到来的“8·15”抗战胜利66周年纪念日。
回复 1# 犟牛
川军抗战纪念馆
川军抗战纪念碑文
抗战著名将领刘湘塑像
刘湘率领川军出川抗战塑像
当年,“壮丁”一词还上了纪念章
正面战场纪念馆,民间的
以下是壮丁训练和出征参战的照片
蒋介石为台儿庄战役殉国的川军将领王铭章的题词
建川博物馆老兵手印广场
震撼心灵的“死”字旗(建川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复制品)
这是建川博物馆展出的中国远征军的照片,右起第二人(正在接电话的)就是预二师参谋长彭劢将军,他的儿子也是我们湖知网的网友,网名:南京之南。
民工们齐心合力拉石磙修机场,这是非常著名的一张历史照片
《新华日报》1945-10-8
“我还看到了一位父亲送儿子出征亲手制作书写的“死”字旗,在这面旗上,这位父亲用浓墨大书:“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份。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不忘本分”。”
看得我热泪盈眶,多好的人民啊。为抵御外敌,千百万国军将士血洒疆场。几十年来却得不到应有的纪念,幸存者还受尽歧视批斗和种种苦难。……
那是一段何等悲壮的历史,我们因为将士们的牺牲而得以保全国家和民族,得以幸福生活,但我们却在以逃避兵役为荣、以讽刺剧方式无情地讥讽先人,我们还有良心道德吗?站在“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雕塑前,我低头默哀,为自己过去的无知和偏见羞愧得无地自容。还历史的真实。向那些得以保全国家和民族得以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将士们致敬!
原文标题:中国人在全世界唯一最好的朋友是美国人2007年11月30日 10:40光明网
节选
流沙河:各位朋友(热烈的掌声),我比在座各位朋友蠢长得多,我今年已经74岁了。我这个人谈不上什么“思想”;但是由于我的年龄比你们大,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比如抗日战争你们没有经历过,这就是我跟大家不同的地方。今天来,我只跟大家讲两件事情。
我的家乡在今天的青白江区城乡镇,在那时金堂县的县城里边,一条好深的巷子叫槐树街,出去有一个庙子叫“川祖庙”(音)。从我当小学生起,这个川祖庙就有一拨一拨的壮丁进来集训,两三个月后就开赴前线去了。这都是我这个小学生亲眼见到的。这些壮丁苦得很,他们穿得稀烂,我没有看见任何强迫,全部是招派,而且都是自愿的。
这些壮丁是怎样来的呢?当时的征兵政策,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你有三弟兄必须要出一个去打仗,有五个要出两个。出了以后由国民政府(县政府)给“安家费”(用“黄谷”就是没有碾出来的米发放),所有壮丁的家属都领了的。这里面我所见到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自己去的,“拉壮丁”的事有没有?有,我亲自看见过一次,而且这一次的情况是:有个保长,他完成了任务又乱打主意,想再拉一个木匠。那天木匠收了工从房子上下来,保长就把他拉了。
但是拉了以后第二天就放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子做不合法。由于当时负担壮丁的人除了保长以外还有很多乡长,别人都是按照规定而他完成后又胡乱来,怎么行呢?所以后来就放了。这是我见到的唯一一次。我见过川祖庙里一批批来一批批走不下数千人,这些壮丁怎么可能都是强迫拉来的呢?拉来他不跑吗?很容易他就跑了,那个庙子几面都是空的。这些壮丁非常苦、非常惨,我们四川的三百万壮丁几乎都是农民。全部是这些最穷苦的老百姓。而且这中间我没有看见过逃兵。逃兵有没有?有。连正规的兵营都有逃兵,但怎么能拿这跟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来比呢?
而且还跟你们不同,本人有幸接触过一大批这样的人。那是文革中我这个“右派”。这些就是我亲自看见过的抗日战争到前线打过仗的人。无论你们从“理论” 出发、还是从你们的“主义”出发你们要采取什么做法,都难以抹杀四川三百万“壮丁”的善良勇敢,和他们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四川的壮丁牺牲在战场上有几十万。他们用的武器根本没法跟人比,但是他们去赴死了。这是我终身难以改变的印象。这就是我要讲给大家听的第一个故事。
回复 2# 犟牛
哈哈,我们春华山那位老乡,现在看来,是在躲避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为国当兵打日本的责任哦。
前年在成都也拍了一张抗日的川军片片。
多好的人民,英雄的壮丁!历史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
犟牛兄慷慨陈词,道出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真实,澄清了以前由于政治需要所掩盖和抹杀的川人的巨大贡献,读后很受教育。谢谢犟牛兄。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有战争,就需要有壮丁。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是老百姓承担了最大的牺牲。引用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的两句诗“厨师不用夸,先看炒腰花;将军不用夸,先看为谁打。” 为抵抗外国侵略者而浴血奋战英勇献身
的国军和共军将士们以及普通民众永垂不朽!
多好的人民,英雄的壮丁!历史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犟牛兄慷慨陈词,道出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真实,澄清了以前由于政治需要所掩盖和抹杀的川人的巨大贡献,读后很受教育。谢谢犟牛兄。
是啊,我们经过了一段蒙昧的教育,对“壮丁”的理解很是贬义的,现在才知道,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他们的奉献功不可没。
我们不说话!让历史说话!fficeffice" />
我在图片中只看见“第一单元”字样,不知道这个单元展示的是什么内容,但是我想一定是铁证如山的什么史料。
但是冠以这样的警句,我有些愕然:我们为什么不说话!?
类似的话看过,那是“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连公民权都没有了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哀叹”(至少我这样认为):“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自己无权说话,才指望历史说话。我们不能说话,才讲让历史说话,这其实是很悲哀的。
“让历史说话”?
历史经常被颠倒!我们已经被“历史”欺骗了几十年了。很多重大事件,若不是网络,我们还在继续被欺骗。
在这里,我们看见了“正面战场”的死守赴死,听起茧的却是“片面抗战”;同样起茧的是“全民抗战”倒成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游击……。
很高兴看到犟牛“现在就说”,哥巴“现在就说”,乙丁“现在就说”,天要下雨“现在就说”……。
“现在”真能说了,“我们”真能说了,那才是我们幸甚,人民幸甚。
谢谢犟牛兄。
苦椎兄你好,谢谢你的关注!fficeffice" />
其实,“说话不说话”这块标语牌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做博物馆的一般都会以实物和图片、表格说话而不会向观众灌输观点。樊建川的父亲是国军后来又参加八路军,他本人是解放军上尉转业,他在进馆处立有一块“自白”: “社会宽松,政治清明,方有本馆。”“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整个博物馆有20多个分馆,最中心为“共产党军队抗战馆”现改名“中流砥柱馆”,旁边是“国民党军队抗战馆”现改名“正面战场馆”,此外有“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抗日战俘馆”、“老兵手印广场”、“中国壮士雕塑广场”等,馆主的立意是全面客观地表现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展出内容全部公开,面向全社会观众。在“壮士雕塑广场”上既有众多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也有蒋介石、白崇禧、张灵甫等抗战将领。前年,李敏、陈昊苏、左权之女左太北等20多名红色将帅子女前往参观,有个程序是向雕像群献花鞠躬,樊建川有担心,问是否要改,李敏很开朗地表示:“不要改,都是我们的前辈。”全体献花鞠躬如仪。这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正确态度。
做人可以不说话,说话就要说真话,不说假话。
回复 2# 犟牛
好文章!值得永远保存的图片!感动!!!谢谢!!!
回复 17# 般若
壮丁,其实就是中国的劳苦大众,今日的农民工与普通士兵,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回复 一楼:
惊天地,泣鬼神!
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哀叹。
回复 1# 犟牛
战士挺拔的身影映衬在蓝天的背景下,阳光照耀在他坚毅的脸庞和胸膛上。我祝愿他永远雄姿英发地屹立在这里,屹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再不要倒下,再不要被人遗忘。
谨以本文迎接即将到来的“8·15”抗战胜利66周年纪念日。
怀想为民族生存和尊严献出生命的无数抗日的战士,理解了犟牛兄致力于为幸存老兵所发出的呼吁,敬佩犟牛兄为此所作的所有工作!向你学习。
明天就是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的纪念日,顶上这个让我们深受教育的好帖子!
(“现在”真能说了,“我们”真能说了,那才是我们幸甚,人民幸甚。)苦椎山人友道出了所有国人的心声!赞一个了!
回复 2# 犟牛
犟牛兄客观的评论历史,以事实为依据,好文,我记得几十年前看过一部喜剧电影《抓壮丁》,在全国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部电影《抓壮丁》是以诙谐和幽默表达方式,揭示抗战时兵丁不足,急需补充兵源。也反映出当时的官僚无能和王保长乘机发国难财,强拉乡村中青壮年的历史真相。电影反映历史,那些人物形象记忆忧新。其中的很多川话经典对白,现在听来也是令人捧腹和忍俊不禁的。
为川军叫好,历史就是亊实,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谢犟牛兄的报道。
在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时候,父母愿意送儿子充当壮丁,广大热血男儿也愿意充当壮丁,来为国效劳,为国捐躯.
据资料显示:八年抗战,国军师级以上将军阵亡两百人,国民党陆军有321万1419名官兵伤亡,国民党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民党海军全军覆没,所有舰艇全部被打光。
在这种情况下,人员的补充就显得特别重要,不论是采取"壮丁"或其他什么形式,都是必要和正常的.
谢谢犟牛兄的美文,使我又领会了更多的道理.
电影《抓壮丁》里有句歌词“养的儿子归老蒋”,现在看来这句话有失偏颇。至少抹杀了壮丁们为保卫国土和家园不惜马革裹尸的激烈壮怀和英勇精神,并非是为了某个个人。
樊建川为国家、为民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建川博物馆一定要去看看!
谢谢犟牛兄的文字和图片!!!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