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
百科名片编辑本段历史背景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 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 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
回复 1# 要得呢
学习了,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1970年代末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历史背景
在中国知识青年指从1950年代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或高中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早在195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
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为止许多中学毕业生即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使得中共领导机构意识到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办法将这批年轻人安置下来,以免情况失去控制。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授意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因此下乡去农村。全国也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同时中共开始在城市中将部分工作分配给下放的知识青年。不过这样回到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大多数是通过关系得到回城的机会的。到1976年连毛泽东也感觉到知识青年问题的严重性并决定对这个问题重新做考虑。但到这时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万知识青年被分配上山下乡。毛泽东的逝世使知识青年问题暂时被搁置。
1977年高考被恢复,大多数在农村的知识青年想方设法要回到故乡去。1978年冬在云南的知识青年以请愿和罢工的形式来将他们的要求表达出来,再次使的中共感觉到问题的急迫性。1980年5月8日,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乡。10月1日中共基本上决定过去下乡的知识青年可以回故乡城市。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年代划分
早期知青 1)自一九五五年报载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一九六零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那时候的知青 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称之为“早期知青”。或者称“返乡知识青年”。“早期知青”也有城市批量有组织的支边知青。 前老三届 2)一九六四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以后。中央成立了“知识青年下乡指导小组”和安置办,各地区也成立了安置知青下乡的专门办事机构。在此之前,已经有六一,六三年两届人数比较集中的毕业生奔赴农场农村,连同后来的六五届下乡知青,被称之为“前老三届”上山下乡知青。 其他 3)“老三届”(66-68),“新五届”(69-73),以及“后五届”(74-78)知青。
回复 1# 要得呢
冒与您商量,将您的《弄清知识青年的定义》一文重新编排并补充,可否。
回复 1# 要得呢
★从其它网站复制文章和图片。文章文字多的,最好先复制到记事本上。因为每个网站使用的字体规格是不同的,而记事本是默认字体,复制到你的帖中就可进行修改,不会出现字体不一、大小不一的现象。图片(照片)也是如此,先复制到图片收藏夹中,检查其像素大小并进行调整。
回复 6# 韵味螺
谢谢告之操作方法,以后一定照办。
回复 5# 韵味螺
谢谢韵味兄把该文整理规范和加以补充。
回复 1# 要得呢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楼主转帖的百度名片太孤陋寡闻,给出的知青数字太粗糙!
其实,有关部门是有准确的全国知青数字的。
据曾在国务院知青工作领导小组负过些责的顾洪章主编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一书中的附表,1962至1979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计为1791.98万,其中直接在公社生产队插队落户的1282.21万,下到公社集体场队的203.08万;下到国营农林牧鱼及军垦农场的291.19万人。1980年最后上山下乡的15.5万人不在上面的统计中。1962年之前的早期知青也不在统计中(早期知青有约20万人)。
沉重的话题!
想说的时候没地方!
有了地方又不准说!
同感啊!郁闷中.....
我们绝大部分上网的朋友是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指的知青,其他知青在那个年代都以其自己从事的工作性质而命名了:工人青年,探矿青年,纺织青年,青年教师,青年技术員,大学生〔青年〕等等。我们这些以知青名义上网的朋友都是〝原知青〞啦!说〝老知青〞是不貼切的,我要讲的原意就是这个意识,一切朝前看,快快活活过好我们今后的每一天!祝网友们身心健康!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