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微博时代》【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 [打印本页]

作者: 友情周末    时间: 2011-7-15 06:55     标题: ★《微博时代》【知青公共频道 黄埔后裔】

微博时代

2011-04-23 15:41《齐鲁周刊》
从脆弱个体到公众力量转型

 


  “岂能因声音微小而不呐喊。”——来自微博。


  从刚刚过去的博鳌亚洲论坛,到当下诸多公共事件、桃色新闻、网络问政,微博——这一刚刚走进我们视野的新鲜事物,正在占领越来越多的社会高地。


  当现实照进微博,一切都不再单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甘于做沉默的大多数,发出微小的声音,而这些微小的声音,又通过网络工具,聚合成进步的大力量。


  当个体面对公权力,微博给了个体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相对于以往很多类似的“机会”,这个机会显得尤其公平。由于母亲章含之在史家胡同51号的房产没有产权,文化名人洪晃被外交部诉至法院“腾房”。洪晃本人亲自到庭,并在微博上进行“直播”。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做到与公共事件零距离,最大限度参与到事件的进展之中。


  庞大的公权力VS渺小的个体——多少年来的社会常态,使得“个体如何表达”越来越被提上议事日程。而当微博将这种表达迅速而又有效地展现出来,是不是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一位基层干部私下里说,在微博面前政府官员有点像“弱势群体”,不会说话了。


  事实并非如此,面对迅猛发展的微博“蝴蝶效应”,各级政府部门后起而上,虽然落后一步,但其受关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各类明星。除了张春贤、伍皓等“先驱者”的摇旗呐喊,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各自的官方微博。官与民开始以新的方式沟通,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进步。

 


一个人+一个微博账号=一个通讯社?


  不经意间,“全民记者”时代已经来临。无论你是机构、组织,还是名人,都同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一个账号,一个文字框,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当很多媒体失去媒体的责任,做自己的媒体——充满硬气的口号,相对于某些信息不畅、言路不通的社会暗角,这确实是一种夹杂着无奈的豪迈之举。
  140个字,短小,一秒钟的传播时间,迅捷,但却具备了信息社会中能量最大化的最基本优势。诚如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对中国微博现象作出的评论那样:就现在而言,中国人已经发现一种针对地方腐败的新工具,那就是微博。


  王家岭矿难、南平杀童事件、玉树地震、富士康连环跳、宜黄血拆、上海火灾、李刚事件……无数的新闻背后,人们在微博上分享信息、PK观点,一个话筒搭上了另一个话筒,无数的声音开始激荡。

 

谁在改变我们的价值判断?


  围观改变中国,被微博改变的,是否只是表面的唾沫横飞,抑或歌舞升平?一边呐喊,一边嘈杂的微博世界,给我们的现实世界以怎样的诠释?


  在微博的舞台上,姚晨从演员成长为“女发言分子”,王菲从女神蜕变为“女神经病”。在苍井空每条寥寥几字还不通中文的信息被狂转的后面,是那些真诚的恶搞者的狂欢;在一个个喊冤求助的帖子背后,是渴求解决问题的心;在一条条带着强烈情绪发泄的微博后面,是无数压抑已久的灵魂;在名人的打情骂俏里面,透露的是名利场的百态。这分明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图景。

        看如今,美女跳楼千人围观,拦路抢劫数人围观,甚至有当众强奸者甚嚣尘上,多年前鲁迅所批判的国人“围观劣根性”依然大行其道。但是,当一种麻木的围观被另一种无奈却又广为人知的围观取代,毕竟,也是一种进步。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这句话被人一次次提及。围观能否改变中国?“惟有用亿万人的围观,用亿万人的目光聚焦,来聚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探照灯,才能一点点地照亮我们的现实,一点点地照出我们的未来。别无选择。”评论家笑蜀说,“围观的亿万双眼睛中,常常有你的那双眼睛么?”
 

  微博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价值判断,作为新的“民声出口”,虽然深陷一片嘈杂之中,但对于岌岌可危的弱势群体来说,毕竟有一条道路,有可能通往天堂。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