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歌曲演唱会上的沙安之教授传奇经历
在湖知网文艺广场《欢乐和声.和平之声》俄苏歌曲演唱会上,有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奶奶格外引人注目,每当舞台演员们演唱一首俄苏歌曲,她就起立激动地用不流畅的普通话介绍这个曲目。后来主持人干脆把她请上舞台,让她激情讲述了其在前苏联的经历,并演唱了著名的“喀秋莎”,这位老人就是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在孤儿院里,她被取名叫于飞,待了三年多后,她被苏联一位老布尔什维克家庭收养。她12岁时,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她留在了被包围的莫斯科,学校停课,她花了三年时间,自学完苏联的中学课本。
战争期间莫斯科的食品实行配给制,于飞不得不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下排队领取食品;暖气也没有了,她得到很远的地方搞些柴火取暖。她领养了几条军犬,其中一条后来在前线用身上绑着的炸药包,炸掉了德国鬼子的一辆坦克,于飞因此获得了20公斤燕麦谷子的奖励,对于当时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人来说,这是很高的奖赏了。
15岁,她考取了莫斯科国立戏剧学院,她有着戏剧表演方面的天赋,常被邀请拍电影和到野战医院义演,斯大林曾两次看过她的演出,她用俄语朗诵了肖三写的《毛泽东看望伤员的故事》,还有一次在苏维埃大厦用俄文朗诵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她在艺术学校里结识她的中国同学孙维世,并向她学习中文。以后转到东方大学,认识了刘允斌、毛岸青等中国领袖们的后代。
1952年,她成为苏联最高级别的一级甲等朗诵演员。她还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参加了1952年《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俄文版的翻译工作。
1955年,于飞26岁。一天,她突然接到中国驻苏大使馆的邀请,意外地受到了张闻天同志的接见。张老告诉她:他是受党中央和她的父母亲的委托来找她的。她的父亲叫沙文汉,是新中国浙江省的首任省长;她的母亲叫陈修良,当时是浙江省委的宣传部长。他们就住在浙江的西子湖畔。
于飞以苏联援华专家的身份返回了祖国。一家人团聚的时候,父亲痛怜地拉着女儿的手说:“孩子,你的名字叫安之,孔子云‘既来之,则安之’,我希望你此生好好为祖国效力。”从此沙安之就一直用着父亲给她取的这个名字。
回国后,沙安之被安排到中国广播事业局苏联东欧广播部工作,主要是训练俄语播音员,审查俄语广播稿,还用英语、法语或俄语同步翻译有关会议代表的发言。以后又到浙江大学为教授们开办的俄语进修班任教。在这里她结识了她后来的丈夫张淦荣。
就在沙安之精心为祖国培育俄语人才的时候,1957年,她父母被打成了右派,她和丈夫当然受到牵连。1960年,中苏关系日益恶化,苏联强行撤走专家。当时,沙安之的国籍是苏联,于是她也被列入撤走的苏联专家名单之内。但沙安之自动放弃苏联国籍,留在了中国。
从1963年起,沙安之就开始申请换回中国国籍,由于她父亲被打成了右派,自己也被戴上“苏联特嫌”的帽子,她无数次地向有关部门写信申请,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这15年中,她成为了一个没有国籍的人。由于首都北京已不可能再是她的栖身之地,因此她辗转来到湖南师范学院。
“文革”结束后,她父母的冤案得以昭雪。1978年春节,她用法文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自己的情况。40天后,湖南省公安厅告诉她:接邓小平办公室的通知,过去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统统无效。1978年8月,湖南省公安厅给她发了国籍证,她终于有了中国国籍,有了自己的尊严。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学贯中西,事业有成,桃李满天下的老教授,如今已82岁了,她浑身是病,两眼视力只有0.01,日常生活必须总有保姆或他人陪同照料,而且她的老伴刚辞世还不久,但她接到湖知网文艺广场举办《欢乐和声.和平之声》俄苏歌曲演唱会的邀请,便早早来到了会场。当她听到一首首对她来说是那么熟悉而亲切的歌曲,总不令她兴奋无比、热血沸腾,她说:已好多年没听到这些歌曲了,有的歌我还是第一次在国内听到,真好!真好!
看着
在文艺广场看晓峰的报道片片时,就看到了这位扑实老迈的婆婆,当时我就予感到这是一个特邀的老人,而且是不简单的老人,因为在金色池圹八周岁庆祝活动中落霞姑娘就介绍了一位七十岁的六中的老教师用俄文演唱了一首共青年团员之歌,非常地道,我马上上网通知大家一定要去观看这次演出,我予感演唱会将十分精彩且难得.果然一一被我猜到,
我后悔死了,去什么江西到什么安源罗,唉,后悔晚矣. 好在很多人进行了报道,让我也分享快乐,谢谢毛先生的祥细而别开生面的报道.
谢谢毛先生对沙老生平的详尽介绍,
她的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革命!
谢谢毛先生用他的新式武器“单反”,
给我们拍了那样精彩的PP!
衷心祝愿: 毛先生的摄影技术天天向上!!
谢谢毛先生对沙安之教授生平的介绍。使我对这次俄苏歌曲演唱会上我拍得最多的照片的老人有所了解。
衷心祝福沙老身体健康!
谢谢毛先生对沙老生平的详尽介绍,祝福沙老健康长寿。
沙安之教授——一位平凡而又了不起的老人。祝沙老健康长寿!
因为临时有事,并且以为是中午一点开始的演唱会,所以没有参加,遗憾!但看了毛先生等朋友的报道也算得到了一点弥补,只可惜没有听到原声演唱。寄希望于早日看到《欢乐和声.和平之声》俄苏歌曲演唱会的光盘问世!
回复 1# 毛先生
记得当年有报道说,戈尔巴乔夫访问我国时,我国的俄文翻译就是沙老师的学生。由于翻译准确,发音纯正,受到戈的好评。
謝謝毛先生的詳盡報道,在那顚倒黑白的年代,中國的知識份子都倍受苦難,何況一個與中國交惡的國家的知識份子,但願歷史不要重演。
毛先生的这篇文章,我看过,迟复致歉!
谢谢你详尽的报道,我们加深了对沙老的了解与敬重。
谢谢你对华容家园一以贯之的热爱与奉献!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