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颜!汗颜!(下)
大凡说来,“我是某某”者,弄权也;“我有某某”者,炫富也;
“我识某某”者,附势也;“我能某某”者,逞才也。虽各有所异,但
皆以“我”为主角、“我”为重点、“我”为目的、“我”为本意,而
“某某”只是引子、“某某”只是垫衬、“某某”只是装裱、“某某”
只是假借。
愚以为,此等皆为“俗我”,是人难免。然而,殊不知这“我”字,
从戈,徐鍇曰:“从戈者,取戈自持也。”甲骨文“我”字
本义表示兵器,足可见其恶戾之气,是非由此而生,灾祸由此而降,
见此思之,“我”等岂能不汗颜?!
若问:可止“我”等汗颜乎?答曰:可!
在儒家,则说“忘我”。“忘我”者,舍生取义也。《论语宪
问》:“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道家,则说“丧我”。“丧我”者,即“真我”也。若名利塞
心,又哪来“真我”?庄周梦蝶,物我两忘,才可谓“真我”矣!故
《庄子·逍遥游》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我”为根本义,空空如也,哪还有“我”?宋苏轼 《胜相院经藏
记》:“苦空无我,无量妙义。”唐 鲍溶 《赠僧戒休》诗:“风行
露宿不知贫,明月为心又是身。欲问月中无我法,无人无我问何人?”
儒家制欲,道家寡欲,佛家无欲,皆止“汗颜”之良方。任取其
一,便能去“俗我”之浊气;博采三家,可望成苏子之后继。何也?
且看苏轼《满庭芳》: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
庭芳》!
回复 1# 寒乡
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唯我者猛于虎,当今世人不如古人。儒家“忘我”者,舍生取义也。宋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回复 1# 寒乡
“大凡说来,“我是某某”者,弄权也;“我有某某”者,炫富也;
“我识某某”者,附势也;“我能某某”者,逞才也。虽各有所异,但
皆以“我”为主角、“我”为重点、“我”为目的、“我”为本意,而
“某某”只是引子、“某某”只是垫衬、“某某”只是装裱、“某某”
只是假借。”
这应该是“人生百态”之列了!
拜读寒乡的作品,学习中,谢谢了。
回复人静、火土、白云诸君:
本想只骂骂自己,不料却骂了个遍,该死!该死!
寒先生既是如此欲罢不能,易山不才,接接话茬吧。品茗打坐,总不冷火才是境界不是?来的茶客玩高深的多得很,本轮不上我这小女子侃侃的来论,说多了还有话痨之嫌呢。
只是说起这忘我的境界,我自然想起孔夫子和老聃,虽然儒道殊途,一是建功立业,一是清静无为,但于这“我”的态度,却是一致的抛却和舍弃。老庄之道,我不是很喜欢,总觉有些故作潇洒,矫情。孔夫子弟子里的曾氏父子,我却是很喜欢。
先说曾点,《论语》载他和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谈个人志趣时,他“铿”然一声,停止鼓瑟,说“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换上春装,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带上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歌回来。孔子听后大加赞赏,喟然叹曰:你和我想的一样!于丹在谈论曾点的时候,说他是个不汲汲于功名的只图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的君子,其实大误,若果真如于丹所言,那孔子也不会赞赏曾点,反而会将他逐出师门,责令他去从师老庄了。恰恰相反,曾子注重的就是最终极的建功立业,亦即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而一己小我完全同化在公众幸福自由的生活状况之中,这是一般的我俗的人无法企及的境界,而孔子却是心知肚明,故而赞赏。
再说他的儿子曾参,其实我首先想起的是这个以“吾日三省乎吾身”的恪己铭言被推崇了几千年的人,因为寒先生屡屡“汗颜”的自省让我想到他。
曾参的原话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曾参,于丹的解读还是比较的公允,按她的理解看: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在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儒家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因此,曾参的理论看似谈的是小我,其实忽略了小我,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当然,看到这一点是需要智慧的。
曾子是很致力于追求一个诚信社会的,“曾子之妻之市”的故事可见一斑,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根深蒂固的。
寒先生的话题很大,妇道人家于庖厨清扫之余也只能皮皮毛毛的扯扯,抱歉。
回复 6# 易山
易君所论,两个字:透彻!
就寒乡而言,单说这酒肉就割舍不下,孽根难断,因此佛门无缘。儒与道嘛,鱼与熊掌,寒乡皆为之垂涎,但也只是在店前转转,闻闻香气罢了。
纵观古今,鱼与熊掌兼得者,“外儒内道”之苏东坡也,寒乡艳羡不已!
回复 8# 笔架山人
的确如笔兄所言,也正因行“无我”难,才有“无我”之话说哦!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