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为一个老三届代发的回忆录《理想之困惑》扎根相亲 [打印本页]

作者: 紫月亮    时间: 2011-1-15 10:23     标题: 为一个老三届代发的回忆录《理想之困惑》扎根相亲

19、扎根相亲

    前程既已绝望,独自在荆棘的路上奔波也不是味儿,每当苏文在病中呻吟,或夜半三更感到寂寞孤零之时,就想到自己的母亲,想着既然理想抱负都已破灭,也该好好孝敬一下自己苦命的母亲了,都说大丈夫忠孝难两全,我想当大丈夫,想以天下为己任,可我到哪去“尽忠”?尽忠不成即尽孝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再说,说不定哪天长眠在这穷山僻岭,连个吊孝扫墓的人都没有,那就太不值了。左思右想,以前志趣相同的女知青有的招工了,有的嫁个靠山回城了,就找农村姑娘吧,她们老实、能干、吃苦耐劳,不会过于计较政治地位,生活上会给予他较大的帮助,苏文在与老农闲谈时透露了这层意思。

     消息一经传出,山村里嫁不出的老姑娘纷纷托人拐着弯请苏文喝酒。苏文不知深浅,也不推辞。每每是三杯空酒下肚,就觉头昏脑胀,再胡乱应酬几句,便已烂醉如泥。昏沉中早有人把他搀扶进房,女人们连忙帮他脱鞋洗脚,边洗边有人在为他画鞋样。尽管苏文万念俱灰,听天由命,但朦胧中一看到暴牙歪嘴的老姑娘在画鞋样,就酒醉心明,吓得他拔腿就跑。若不跑待老姑娘做好布鞋,定情信物已到,再后悔也来不及了。结果害得东家人常常在夜色中打着火把、提着苏文一双鞋漫山遍野追寻,边寻边喊:

        “苏文呀,不跑了!你不愿意没关系,你也不要害人啊!

如此三番两次,苏文再也不敢随意接受别人的邀请了。而媒婆介绍人却常常主动登门,胡誇乱吹,不厌其烦,闹得他心神不定。恰好在此时,一次偶然事件又降临到他的身边。

为了结束千百年来用石臼舂谷的历史,公社给偏坡大队分配了一台碾米机。大队长带三个汉子到山下去抬机器,学校放假,苏文也加入了抬机器的行列。碾米机四五百斤重,四人扎杠在陡峭的山路上往上抬,的确还需要一股气力。农民照顾苏文是个知青,让他抬前端,肩膀可以轻松些。眼看就要抬到大队部了,苏文突然发现机会难得,自告奋勇要抬后端。后端果然很沉,苏文双脚颤抖,摇摇晃晃。没走几步,脚下一滑,笨重的机器便倾倒下来。苏文还不想死,求生的本能使他往路边一躲,机座的棱角还是将他的左膝盖划开了一条大口子,顿时鲜血直冒,痛得苏文哇哇大叫。大队长只得立即派人又把他抬进医院。

    经过医院检查治疗,苏文膝盖虽出了不少血,但只伤皮肉,未伤骨头,半个月即已拆线出院。苏文暗暗叫苦,他如果带点伤残,就可以按重病伤残丧失劳动力的政策照顾回城。这是他最后一招了。如今这伤残回城的苦肉计也没有成功,又只得乖乖回到偏坡学校。

碾米机终于把山民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偏坡各队的农民兴高采烈挑着谷子到这里来碾米。四队的乡亲们利用这时机,纷纷前来慰问因公负伤的苏老师,仁慈的张大娘还特意送来一盆热腾腾的鸡汤。感动之余,苏文眼前豁然一亮,张大娘不是还有个未出嫁的小芳姑娘吗?以后,每当小芳姑娘到大队部来碾米,都要给他带些好吃的东西,苏文也就回送她上一道坡。一来二去,两人便送出了感情。回城无望使苏文终于下了决心,穿上了贤慧宽厚的贫农张大娘之女做的定亲布鞋。想着这样以后结婚生子,后代有一个贫农成份的妈妈作保护,在人世间也可能会少许多苦难。一事无成的自己,也算是完成了一项传宗接代的任务吧!

    母亲啊,儿子终于要“扎根”了~~~~


作者: 雨声动听    时间: 2011-1-15 22:38

一句“母亲啊,儿子终于要‘扎根’了~~~~;”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多少对前途无望的哀叹啊!

作者: 刘晓阳    时间: 2011-1-15 23:30

结婚是一种惯性,是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物种延续、社会秩序和情感延伸所采取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全部男女来说,绝大多数可以作丈夫或者作妻子的――至于你非要的爱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 没有忘记    时间: 2011-1-16 01:28

人有情,岁月无情,生活无情!
作者: 龙励志    时间: 2011-1-16 04:30

一句“母亲啊,儿子终于要‘扎根’了~~~~;”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多少对前途无望的哀叹啊!
雨声动听 发表于 2011-1-15 22:38



   
作者: wanho    时间: 2011-1-16 06:32

看得我的心都緊縮了,有志青年,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作者: 游客晏生    时间: 2011-1-16 08:34

扎根扎得好心酸,这也是儿子想尽快让母亲放心。世上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有可孝儿女心。
作者: 紫月亮    时间: 2011-1-16 11:35

那时在农村结婚不管和知青还是和当地农民都意味着永远当农民了,不是因为回城无望一般是不会选择这条路的,我猜晏生哥当时在农村结婚也是因为看不到前程的无奈之举吧,好在你还找到了同命相怜的伴侣,还有共同语言,还有爱。那时的婚姻“爱”是个奢侈的东西。
作者: 晓泛    时间: 2011-1-16 12:49

我当时下农村就根本没有想过要在那里干一辈子,总是想方设法要跳出“农”门,苏文可能是太老实啦!不知道他现在怎样了?
作者: 良良哥    时间: 2011-1-16 12:57

     本人认为,在当时:扎根是相对说的。
     知青是不太可能扎根农村一辈子的。
作者: 紫月亮    时间: 2011-1-16 13:23

回复 9# 晓泛


    苏文不是太老实了,他曾经是一个很有理想抱负的青年,尽管自己在农村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受老百姓的欢迎,但因为父亲的右派问题和自己文革期间的问题,加上自己的性格和当地的土霸王没搞好关系,屡屡碰壁、屡屡受挫,以致对前途感到绝望,想到自己已经接近而立之年,所以只有去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给母亲一个交代了!这是无奈的选择。
       后来苏文和农村的“小芳”结婚生子,朝起而耕,朝落而归,在乡下繁衍着后代,直至后来父亲平反落实政策、自己也落实知青政策才带着妻小回到母亲的身边。现在在深圳和一子一女在一起。
作者: 晓泛    时间: 2011-1-17 00:14

为苏文深了一口气!总算出来了!
作者: 楚风    时间: 2011-1-18 17:17

我们那一批下乡的,可能年龄小点,在农村结婚的极少。当时在农村结婚,就意味着招工(招生)无望;工作后找当地人结婚,就意味着回长沙极难。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