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那里居然排起了长队,人们都是以一种什么心情去那里的呢?全世界的人到了阿姆斯特丹都会想去看看这个半是精神病人半是天才的画家的画。荷兰梵高博物馆有200多幅梵高的真迹,还有他在世的时候收集的他喜欢的名家的画。内容翔实,画作丰富是世界上没有能与之媲美的。也许,印象派的画就是被梵高推向了高峰。
梵高的画很怪,一是构图怪,二是技巧怪,三是用色怪。
先说他的构图,他从来不遵从什么格式什么模式。如1883年画的《村舍》,让灰色的天空占去画面4分之三,他将房子压到一角。
在1888年画的《收获》又将大片农田占去了画面的五分之四。
他还可以用蓝天作背景让白色的杏花霸去整个画面,如1890年画的《开花的杏树》。看到这些,你还不能不随着他的感觉走,好像不这样就不能尽兴的表现某种感觉。
再说梵高的画法,他的有些曲曲弯弯的线条有如蚯蚓;如1890年画的《树根》。
要么就用很多的色点和色块的笔触来充斥画面,就连脸上也一样。最具代表作的就是他1887年画的《自画像》。
还有他在1888年画的《粉红色的桃园》和《粉红色的桃树》就是用的点画,整个画面都是各种不同的颜色点。近看麻麻花花的轮廓都看不清楚,但是退一步,就可以看到一大片粉白色的桃花、桃树和草地。
梵高的用色更不同如常人,他的色调一般都很深沉。但是偏偏又喜欢用对比色。夸张的蓝色和黄色是他最喜欢用的,一如他喜欢画向日葵。他一反过去的那些画家的铺画法,用大块大块的颜料来堆砌。用颜色来表达和发泄他内心的忧郁和灵感。一些画面几乎都是暗灰色暗蓝色和黑色为主调,《土豆》就是这样。如果不仔细看,真的是黑糊糊的。
还有那幅1885年画的《吃土豆的人》,若不是桌子上方的那盏油灯还有些光亮的画,整个画面也基本是灰黑色的,阴沉沉的。在当时梵高的画几乎卖不出去,因为当时的流行是宫廷画肖像画和以宗教为题材的油画。像梵高这样的落寞,这样将眼光对准自然和贫民,当然不会入当时的主流社会了。
但是也有明快的时候,他的代表作《向日葵》就用的几乎全部是不同的黄色,就连背景都是黄色。简陋的花盆和绿叶,在画中只有一点点位置,其他都是灿烂的黄色。以前看过复制品,应该说对这幅画比较熟悉。但是看到原作还是被镇住了,没有语言能说出当时的感受,就一点:震撼!
1890年是梵高的最后一年,他的最后几幅画的色彩就更让人惊诧。比如《暴风雨中的麦田》和《麦田群鸽》,用色就很神秘很忧郁。他自己写信给他弟弟说他正在创作“狂暴的天空下宽阔无边的麦田”的作品,“有意要强调悲苍与极度的孤独”。他画的令人感到恐怖的景色让人联想到他的不幸的终结。
梵高一直被精神病(癫痫?)折磨着,发作起来曾经将自己的耳朵都割去了一只,但是就是住在精神病院他都没有停止创作。精神病让他的性格怪异,精神病也让他迸发出不同凡响的艺术天赋。都说精神病和天才就一纸之隔,他就是这样。
1890年7月,梵高被病折磨得忍受不住,最终在麦田里对自己开了两枪。两天后死在他兄弟的怀抱里……(1853--1890)
梵高,有谁能走近你呢?你是那么忧郁,那么的神经质,却又是那么的敏锐,那么的神圣。你看到了上帝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你画出了鬼神莫测的画!
没有人能走近梵高!
注1: 照片都是买的画册翻拍的。
注2: 本人不懂画,说了外行话望内行指正。
许多艺术家在生前都默默无闻,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但他们用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而多样化的表现力,发挥着自己的艺术天赋,给世人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凡高是其代表者之一。我家就挂着一幅长沙艺术家摹仿的凡高油画:向日葵。
谢谢夏姐姐的图文介绍!
夏姐姐的一篇美术评论《走不近的梵高》,让我们对这个疯子加天才的画家走近了一点点。
夏姐姐可以在这个搏物馆谋一个职位,以中国人的视角,用你的知识和丰富,来介绍梵高和他的画作。
回复 1# 夏悸
对于梵高,看过有关他的故事,但对他的画只知道向日葵,今天有幸随夏姐走近了他。夏姐,“你看到了上帝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你画出了鬼神莫测的画!”了解这些就是走近了他啊
谢谢夏姐姐的图文介绍!
谢谢海韵妹妹的理解,也许艺术家的成功就必须有生活的折磨。若生活太平坦就会失去追求,所以贫穷困苦也能磨练人的意志。
梵高的画一直困惑着我,所以才会有走不近的感叹。
夏姐姐可以在这个搏物馆谋一个职位,以中国人的视角,用你的知识和丰富,来介绍梵高和他的画作。
谢谢汤哥的评说,我是有困惑才有这些议论,想走近却走不近啊。
汤哥总是那么幽默,我又被你调侃一回。那个博物馆可是高级得我们都不敢想象的,如果能到那里做个清洁工都十分满足了。可惜的是这个愿望都达不到,只有在外面徘徊的命。
对于梵高,看过有关他的故事,但对他的画只知道向日葵,今天有幸随夏姐走近了他。夏姐,“你看到了上帝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你画出了鬼神莫测的画!”了解这些就是走近了他啊
谢谢信马妹妹的理解,对梵高,我只有顶礼膜拜的份,这辈子是走不近的了!
天热,你父亲如何?老人是怕热的,多加照顾。
从他那双坚定的眼神,紧闭的嘴唇,足可以见到,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你精辟的注解,把梵高的画解释多贴切,你读懂了他,你走近了梵高!佩服你!夏姐姐哎!
我也跟着你走近一点嘎子!
|
“在当时梵高的画几乎卖不出去,因为当时的流行是宫廷画肖像画和以宗教为题材的油画。像梵高这样的落寞,这样将眼光对准自然和贫民,当然不会入当时的主流社会了。”——正因为梵高是当时的一个异类,所以会受到主流社会的摒弃。而不入流正是他自成一派(印象派)的前提。我设想,如果他没有大家认为的这个病,他是不是会走这条独特又如此艰辛的创作之路呢?只有非常之人才能成就非常的事业,这是人类社会屡试不爽的奇迹。
梵高正是在艺术的非常这一点上达到这个高度的人。
而仅仅从构思、技巧和用色上来看,说句不敬的话:真还不如一个美院附中的学生——当然我不懂绘画,只是一个门外汉的乱弹。
这个题目好——《走不近的梵高》!
梵高的画,虽然看不懂,但他奇特的色彩,奇特的构图,总让你震撼。
据说,天才都是“神经”。
太自由或不自由,都会产生“神经”,在自由之下,神经可能成就天才;在不自由之下,神经还是神经。外面,神经多,天才也多;屋里,神经多,天才稀缺。
胡思乱想,各位见笑了。
谢谢夏姐的推介!
今年以来,上网眼睛感到很吃力,超过20分钟,眼就模糊,下机后总现重影,有点担心眼睛,故很少上网。
一上网,还是最关注夏姐。看到夏姐上网频繁,故为老姐担心。
还是多出去走走为好,少留连网上,对身心都大有益处。大家在心里念叨在外的夏姐时,你也一定会在心里感受到的。
在心里安装个;www.hnzqw.com。你同样快乐!
心里有个“湖知网”,远强于眼里的“湖知网”。
因为心灵才是情感最终的归宿。
希望你天天快乐,来年春暖花开,我们又能在一起听颂【远方的姐姐回来了】。
梵高笔端下他那酣畅淋漓的油彩下的意韵令人颤栗,渗透着是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涌动着地的神奇变化的风云,色彩炫目的向日葵总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带给我们无尽的艺术幻想中,我们在精神上得以融通,艺术且又不分国界,其实我们都在解读梵高,我们都在走近梵高。
梵高的作品其独具绘画的神秘和简炼,往往摆脱具像性,描写性和情节性,更直率的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确非常人,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画家淡然的忧伤和发自心灵的叹息,梵高对艺术的偏执狂,最终患精神分裂。普遍的说艺术家都具有点异于常人,所以人生才有创造,所以人生才会丰富。
都说画家(摄影家也应算)远离虚伪和权势,但他们拥有自然,纯朴和善良。这就是伟大与永恒,也可以说,人类美好的东西就是由他们所守护着的。所以人们欣赏并记住他们。
所以知晓梵高,欣赏梵高的,都是在走近梵高的,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人!
谢夏姐夏日送来的艺术享受!祝你安康!
只知道梵高有名,并不懂他,今天跟着夏姐的帖子走近了一点,读了些梵高。天才和神经其实只一步之遥,原我们这里多出天才,不被神经。
谢谢夏姐送来的艺术享受!
很多天才都是抑郁症患者,其实就是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自己所思虑的东西。所以常人很难走近。 |
从他那双坚定的眼神,紧闭的嘴唇,足可以见到,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你精辟的注解,把梵高的画解释多贴切,你读懂了他,你走近了梵高!佩服你!夏姐姐哎! 我也跟着你走近一点嘎子!
都说晓泛是粗线条的大大咧咧的,但是从你的这几句评语看出了你还是一个很有观察力的人。梵高的偏执,梵高的深沉,梵高内心痛苦的挣扎都表现了在他的脸上。你确实朝梵高走近了一点,是你自己走近的。
谢谢你的评说。
这个题目好——《走不近的梵高》!
梵高的画,虽然看不懂,但他奇特的色彩,奇特的构图,总让你震撼。
据说,天才都是“神经”。
太自由或不自由,都会产生“神经”,在自由之下,神经可能成就天才;在不自由之下,神经还是神经。外面,神经多,天才也多;屋里,神经多,天才稀缺。
胡思乱想,各位见笑了。
谢谢夏姐的推介!
艾木地兄弟思维活跃的程度让人佩服。从聊梵高想到了其他……
愚以为天才并不能说都是“神经”,但是天才都有过人之处。真正精神上有毛病的天才还是不多的。之所以人们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没有走近他们,没有读懂他们,没有理解他们。他们做事看问题都用的是他们的方法,不同常人,有些另类。而我们往往视这些人为有毛病的人。或许,在他们看来我们又何尝不是病态呢。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谢谢你的关注!
一上网,还是最关注夏姐。看到夏姐上网频繁,故为老姐担心。
还是多出去走走为好,少留连网上,对身心都大有益处。大家在心里念叨在外的夏姐时,你也一定会在心里感受到的。
在心里安装个;www.hnzqw.com。你同样快乐!
心里有个“湖知网”,远强于眼里的“湖知网”。
因为心灵才是情感最终的归宿。
希望你天天快乐,来年春暖花开,我们又能在一起听颂【远方的姐姐回来了】。
老弟的良苦用心我心领了,谢谢。
我觉得你的眼睛要去检查一下,虽然心灵才是情感最终的归宿,眼睛毕竟是心灵的窗户,大意不得的。
其实我每天在外面的时间超过三小时,有时在树林边散步边听MP3里的评书,更多的时间在游泳池度过,每周不少于4天。因为在那里可以桑拿,可以洗泡泡浴,当然可以游泳。
我是最不能病的,所以还是很看重自己的身体,谢谢老弟记挂着。
梵高笔端下他那酣畅淋漓的油彩下的意韵令人颤栗,渗透着是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涌动着地的神奇变化的风云,色彩炫目的向日葵总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带给我们无尽的艺术幻想中,我们在精神上得以融通,艺术且又不分国界,其实我们都在解读梵高,我们都在走近梵高。 梵高的作品其独具绘画的神秘和简炼,往往摆脱具像性,描写性和情节性,更直率的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确非常人,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画家淡然的忧伤和发自心灵的叹息,梵高对艺术的偏执狂,最终患精神分裂。普遍的说艺术家都具有点异于常人,所以人生才有创造,所以人生才会丰富。 都说画家(摄影家也应算)远离虚伪和权势,但他们拥有自然,纯朴和善良。这就是伟大与永恒,也可以说,人类美好的东西就是由他们所守护着的。所以人们欣赏并记住他们。 所以知晓梵高,欣赏梵高的,都是在走近梵高的,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人! 谢夏姐夏日送来的艺术享受!祝你安康!
妹妹如今大安了吧,希望你更好一些。生活就这样,再怎么样也要自己好好过下去的。佩服妹妹直面生活的勇气,经过了那么多的磨难还总是微笑着。那么淡定,那么从容。 |
只知道梵高有名,并不懂他,今天跟着夏姐的帖子走近了一点,读了些梵高。天才和神经其实只一步之遥,原我们这里多出天才,不被神经。
谢谢夏姐送来的艺术享受!
谢谢立立版主给小文加精,这哪里是什么值得加精的东西啊!愧受了。
我不过是门外汉在乱弹,就是因为走不近而感叹。看了梵高的画,感到震撼,更觉得迷茫、彷徨……
不能说艺术享受,只能说加了一点聊资。
梵高是不是真有精神病难以断定。印象主义画派当然都有其非凡的技法与特点,比如色块的反差大等等。但是印象派主要是强调客观现实在画家头脑中的印象,是客观与主观“交合”的产物,它就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自然了。其中最甚者当属梵高。但是,他们的画作之所以后来被人们欣赏,且趋之若鹜,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说明这些印象画作中也有观赏者的主观印象。我们可以设想,当你见过一些印象深刻景物或人物,过后在能大脑中的回忆起的画面,与实景就已经有所改变——一些模糊掉了,一些却愈加清晰,甚至还有一些形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逐渐变化。所以,印象派的审美价值,就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印象中的景物或人物,就是没有画出的印象派画作——已经被自己改造成了主观的东西。所以,私下想印象派与写实派应该是相对的概念。
看来顾月影先生才是真正的行家!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