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那里居然排起了长队,人们都是以一种什么心情去那里的呢?全世界的人到了阿姆斯特丹都会想去看看这个半是精神病人半是天才的画家的画。荷兰梵高博物馆有200多幅梵高的真迹,还有他在世的时候收集的他喜欢的名家的画。内容翔实,画作丰富是世界上没有能与之媲美的。也许,印象派的画就是被梵高推向了高峰。
梵高的画很怪,一是构图怪,二是技巧怪,三是用色怪。
先说他的构图,他从来不遵从什么格式什么模式。如1883年画的《村舍》, 让灰色的天空占去画面4分之三,他将房子压到一角。
在1888年画的《收获》又将大片农田占去了画面的五分之四。
他还可以用蓝天作背景让白色的杏花霸去整个画面,如1890年画的《开花的杏树》。看到这些,你还不能不随着他的感觉走,好像不这样就不能尽兴的表现某种感觉。
再说梵高的画法,他的有些曲曲弯弯的线条有如蚯蚓;如1890年画的《树根》。
要么就用很多的色点和色块的笔触来充斥画面,就连脸上也一样。最具代表作的就是他1887年画的《自画像》。
还有他在1888年画的《粉红色的桃园》和《粉红色的桃树》就是用的点画,整个画面都是各种不同的颜色点。近看麻麻花花的轮廓都看不清楚,但是退一步,就可以看到一大片粉白色的桃花、桃树和草地。
梵高的用色更不同如常人,他的色调一般都很深沉。但是偏偏又喜欢用对比色。夸张的蓝色和黄色是他最喜欢用的,一如他喜欢画向日葵。他一反过去的那些画家的铺画法,用大块大块的颜料来堆砌。用颜色来表达和发泄他内心的忧郁和灵感。一些画面几乎都是暗灰色暗蓝色和黑色为主调,《土豆》就是这样。如果不仔细看,真的是黑糊糊的。
还有那幅1885年画的《吃土豆的人》,若不是桌子上方的那盏油灯还有些光亮的画,整个画面也基本是灰黑色的,阴沉沉的。在当时梵高的画几乎卖不出去,因为当时的流行是宫廷画肖像画和以宗教为题材的油画。像梵高这样的落寞,这样将眼光对准自然和贫民,当然不会入当时的主流社会了。
但是也有明快的时候,他的代表作《向日葵》就用的几乎全部是不同的黄色,就连背景都是黄色。简陋的花盆和绿叶,在画中只有一点点位置,其他都是灿烂的黄色。以前看过复制品,应该说对这幅画比较熟悉。但是看到原作还是被镇住了,没有语言能说出当时的感受,就一点:震撼!
1890年是梵高的最后一年,他的最后几幅画的色彩就更让人惊诧。比如《暴风雨中的麦田》和《麦田群鸽》,用色就很神秘很忧郁。他自己写信给他弟弟说他正在创作“狂暴的天空下宽阔无边的麦田”的作品,“有意要强调悲苍与极度的孤独”。他画的令人感到恐怖的景色让人联想到他的不幸的终结。
梵高一直被精神病(癫痫?)折磨着,发作起来曾经将自己的耳朵都割去了一只,但是就是住在精神病院他都没有停止创作。精神病让他的性格怪异,精神病也让他迸发出不同凡响的艺术天赋。都说精神病和天才就一纸之隔,他就是这样。
1890年7月,梵高被病折磨得忍受不住,最终在麦田里对自己开了两枪。两天后死在他兄弟的怀抱里……(1853--1890)
梵高,有谁能走近你呢?你是那么忧郁,那么的神经质,却又是那么的敏锐,那么的神圣。你看到了上帝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你画出了鬼神莫测的画!
没有人能走近梵高!
注1: 照片都是买的画册翻拍的。
注2: 本人不懂画,说了外行话望内行指正。
谢谢夏姐发来的这些新鲜的图片,这么美的图片,这么详细的解说,还说不懂画,我看了觉得很开眼界啊,才知道梵高有这么多不为我知的故事。我才是不懂艺术咧,霸蛮跑去搞什么“摄影”,其实我还真不是在摄影,只是在玩,所以老是提不高洒。反正现在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退休以后这是最大的快乐。
你说得对:梵高看到了上帝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画出了鬼神莫测的画!其实,不仅仅是艺术家,有许多历史名人都患有一种叫“偏执狂”的精神病,否则他们怎么会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来呢?常人都走不近梵高,就是他自己又何尝能够了解自己呢,因为他也在不断的变幻之中。我们也就只能仰视他的艺术作品而已。
谢谢夏悸带给我们艺术享受,你在遥远的国度可好?我说过你不会走远,常常在你的QQ空间转悠,就感觉你离我们还那样近。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 1# 夏悸
——谢谢!谢谢悸姐图文并茂的详解!
长了知识……心情却变得很沉重!
世间总是有这多的矛盾:
走不近——可至如今,却还有那多人排着长队……
真正的艺术的魅力,与日同存!
许多艺术家在生前都默默无闻,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但他们用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而多样化的表现力,发挥着自己的艺术天赋,给世人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凡高是其代表者之一。我家就挂着一幅长沙艺术家摹仿的凡高油画:向日葵。
谢谢夏姐姐的图文介绍!
各杂样子望哒起鸡皮坨:
回复 1# 夏悸
遥远的国度,深遂的画意,走不近你呵,梵高!
没有人能走近梵高!
这世上大凡搞艺术的人总得有那么点疯狂,但像凡高,毕加索这样既疯颠又攀上艺术颠峰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我想这世上只有极少的人能读懂他们留下的东西,我等普通人是根本不能走近他们的。
当然如果我也是疯颠,还有着梵高,毕加索的脑子,那也许我就能走近他们并读懂他们的作品了。
藉夏悸的慧眼重读梵高,颇有同感。真诚的艺术大师都是独具特质,超越时空,可望而难及的。他们不屑取宠媚俗,拒绝自我重复,永远独一无二,不可取代。梵高难以企及,而夏悸从其画作中得到了不少绘画元素传达的审美信息和隐含其中的精神感染,并乐与大家分享,至少已在趋近这位不朽的大师了啊。
多谢夏悸的精彩贴图和言简意赅、令人信服的解读。
荷兰还有一位身后成名的绘画巨匠“维米尔”(在楼主所发阿姆斯特丹图片中一大广告牌中有其名作的局部影像),夏悸能介绍一下吗?
附:视频《梵高简介》谨供参阅: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k3MDU0MDQ=/v.sw
听李姐一说,才知熟悉(其实不是真正的了解)这么久的夏悸原来是学美术的,非常感谢这么精彩的解说(不过她本来是教书的)。
包子说得对:许多名人都有“偏执狂”——像我们熟悉的俄国作家陀夫妥也夫斯基,不也是有一点“精神病”吗?可他却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说里。成功地刻划出了“卑微人物”尼丽的形象……
谢谢夏姐发来的这些新鲜的图片,这么美的图片,这么详细的解说,还说不懂画,我看了觉得很开眼界啊,才知道梵高有这么多不为我知的故事。我才是不懂艺术咧,霸蛮跑去搞什么“摄影”,其实我还真不是在摄影,只是在玩,所以老是提不高洒。反正现在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退休以后这是最大的快乐。
谢谢悠悠妹妹第一个跟帖,七月流火,妹妹在这样的日子里担纲客座,辛苦了!
我确实不懂画,是由着感觉走罢了。喜欢是一回事,要真正懂是很难的,所以我才说走不近。
摄影也是艺术啊,是用眼睛和镜头扑捉美好的瞬间,用画面来表达某种情绪。你的那组摩托车的PP就是这样的啊!
谢谢夏悸带给我们艺术享受,你在遥远的国度可好?我说过你不会走远,常常在你的QQ空间转悠,就感觉你离我们还那样近。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谢谢包子的理解,其实我也被困住了。那天到阿姆斯特丹回来一直亢奋不已,发了那组阿姆斯特丹的照片后久久不能入睡。迷迷糊糊睡着了也是一些很奇怪的梦。脑子里总是那些图片的交叠,在第二天补写日记的时候,突然跳出了这个题目,于是就有了这篇不是文章的文章。写完之后那躁动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
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去参观,以前也去过的。但是这次的反应为什么这么大呢?大约也于心绪有关。这一生啊,注定了要两头牵挂的。
夏姐不愧是学美术的,品画也是一套套的专业术语。
拜读《走不近的梵高》让我对艺术有点点了解,更是对夏姐多了份了解与敬重。
谢谢琳妹妹褒奖,我哪里有什么专业术语啊,不过是将心里想的眼睛看的写出来罢了!因为我确实爱看画,这毕竟是以前喜欢的事情。
你给了别人一个错误的信息,我那叫什么学美术啊。哈哈,就好比孩子们去上特长班一样,小学水平呢。
天热,你和廖哥都要多保重,岁月不饶人。我们都领了痴呆证,是要注意身体的时候了。
问候廖哥!
——谢谢!谢谢悸姐图文并茂的详解!
长了知识……心情却变得很沉重!
世间总是有这多的矛盾:
走不近——可至如今,却还有那多人排着长队……
真正的艺术的魅力,与日同存!
二马这小妮子就是聪慧,她居然从排队联想到了走不近!呵呵,好一个古怪精灵的小姑娘!
谢谢二马!
老姐最近也些忙,你的很多帖子都没回,对不起啊!
自知愚鲁,那么,走不近梵高,就走近夏姐吧。
剑胆兄弟说哪里话来,地上的一粒沙子和太阳的比较是个什么概念呢?老弟走近姐姐是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在这里就说不得了
谢谢夏姐姐的图文介绍!
谢谢海韵妹妹的理解,也许艺术家的成功就必须有生活的折磨。若生活太平坦就会失去追求,所以贫穷困苦也能磨练人的意志。
梵高的画一直困惑着我,所以才会有走不近的感叹。
各杂样子望哒起鸡皮坨:
晏生老弟的话让我忍俊不禁,所以我才会说走不近啊。但是他的艺术价值就不是我们能估量的了。梵高的画作在拍卖会上都是天价,虽然说金钱不能代表艺术,但是他还是表示了艺术的价值。那有钱人终不会花大价钱买一张画回去天天看着起鸡皮坨吧
印象派的画被梵高推向了高峰,梵高的画更是大多数人看不懂。谢谢夏悸姐姐很专业的介绍,让我们长了见识。进一步了解了梵高和他的画。谢谢姐姐!祝你在外一切都好!
谢谢方子妹妹,这篇东西是有感而发。其实我并不懂画,只是爱看看而已,并不是很专业的介绍啊。之所以在后面加了注,就是怕人误解。
谢谢妹妹是问候,也问候你和你的家人。炎天暑热妹妹多保重!
同感,因为我们都是知青!
从他那双坚定的眼神,紧闭的嘴唇,足可以见到,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你精辟的注解,把梵高的画解释多贴切,你读懂了他,你走近了梵高!佩服你!夏姐姐哎!
我也跟着你走近了一点嘎子! |
我们没有梵高那么忧郁、那么神经质、那么敏锐、那么神圣,所以,没有类似上帝的那样的眼睛、那么能看清世界,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站在凡人的角度,梵高的画作仍能使我们震惊。
以前也看过一些梵高的画,范围很窄,所以总觉得有怪异之感,这次夏姐展示得比较全面,我略略看懂了一点,谢谢夏姐。
回复 1# 夏悸
虽然不懂绘画,难以走近梵高,但这是夏姐翻越千山万水送来的很不寻常的礼物,照单全收,欣赏了,谢谢了!
回复 20# 夏悸
梵高,一个伟大的印象画派画家!
摘录:保罗博士安详地坐在桌旁,一手支撑着头,一手平放桌面。他目光激情,陷入了沉思。这个静态姿势恰恰突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画面揭示了被画者的复杂性格,表示了他的消沉、矛盾与对真理的痛苦探索。
梵高的最后一幅画,也是他创作肖像中画的最好一幅。梵高绘画,既不为名、又不为利,他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莫可名状的“根本孤独感”,画稿完成以后不几天,梵高自杀(未遂)但受了重伤,在1890年7月29日离开了人间。
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之家。10岁开始学写生、临摹石印画。中学毕业后当店员、商行职员、解职后从事教书和其他工作。在谋生期间,就决心把毕生精力献给人民。他认为,为了拯救被压迫人民,应该是自我牺牲的道路。
梵高目睹严酷的现实,对人民的痛苦抱有同情心,对不公正的事情反应敏锐,受矿工复国生活的感动,开始画工人和农村生活。他决心当一名画家。初期用色较暗,但靠自学。他不倦地探索绘画手法,显出激情,以生命喻死亡的主题具有象征意义。
1886年去巴黎,受印象画派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采用点彩画法,他画农民、工匠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他熟悉了大城市的喧闹繁华,却在1888年转移法国南方居住。这时的绘画出现强烈而明朗的色调。他的画风,后来多为表现派等画派取法。但由于和旁人的意见分歧、神经不正常起来。1889年进入圣雷米精神病院疗养。
谢谢夏姐,跟着走不近梵高的她,我们渐渐走近了梵高。
谢谢六旬童兄弟,看了长达40分钟“梵高简介”的视频,还有相关的其他视频,梵高也渐渐走近了我们。
遥远的国度,深遂的画意,走不近你呵,梵高!
谢谢西岭兄弟,你的一声咏叹,有如你的歌声,意味深长啊!
这世上大凡搞艺术的人总得有那么点疯狂,但像凡高,毕加索这样既疯颠又攀上艺术颠峰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我想这世上只有极少的人能读懂他们留下的东西,我等普通人是根本不能走近他们的。
当然如果我也是疯颠,还有着梵高,毕加索的脑子,那也许我就能走近他们并读懂他们的作品了。
谢谢阿迪老兄的评说,搞艺术的人都会有点不同于常人。像梵高这样疯狂而痴迷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他才更让人不可捉摸。
在梵高博物馆的地下室,专门在放影像资料,告诉人们他们是怎么去辨别真伪梵高的画的。看到里面从草稿到一层层的油画分析,他们是用高科技走近梵高的。因为在那里才真正剖析了梵高……
藉夏悸的慧眼重读梵高,颇有同感。真诚的艺术大师都是独具特质,超越时空,可望而难及的。他们不屑取宠媚俗,拒绝自我重复,永远独一无二,不可取代。梵高难以企及,而夏悸从其画作中得到了不少绘画元素传达的审美信息和隐含其中的精神感染,并乐与大家分享,至少已在趋近这位不朽的大师了啊。
多谢夏悸的精彩贴图和言简意赅、令人信服的解读。
荷兰还有一位身后成名的绘画巨匠“维米尔”(在楼主所发阿姆斯特丹图片中一大广告牌中有其名作的局部影像),夏悸能介绍一下吗?
我还真的要谢谢六旬童兄弟转来的视频,昨天我就守着等待(因为这里打开不是很顺畅)停停看看的搞了个把钟头,到视频放到28分钟时电脑告诉我找不到后面的内容再也打不开了,把我搞得心里欠欠的。等以后有了时间,我还会来看的。
谢谢你的理解,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我们不可能走入艺术的殿堂。但是我们可以欣赏,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领会,去享受。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让自己的生活注入些许艺术的元素。
对乔纳斯.维米尔我了解得不是很多,那张博物馆的巨幅画像就是他画的《厨房女仆》的局部。原作就在荷兰国家博物馆,那画只有45.5X41厘米,很小。站在画前,感觉那罐子里的牛奶还在汨汨的流。这幅画的局部很过细,那墙上钉着的钉子的阴影,那窗户上破了的玻璃,还有那墙上的孔无不精细。与梵高的粗矿成鲜明的对比。他的画是可以无限放大而不影响效果的,与同事皮特.德.霍赫是“荷兰室内空间画 ”无可争议的大师。他的另一幅代表作《读信的妇女》也在荷兰国家博物馆,其他的画作都在他的家乡荷兰的磁都代尔夫特和海牙博物馆保存。
包子说得对:许多名人都有“偏执狂”——像我们熟悉的俄国作家陀夫妥也夫斯基,不也是有一点“精神病”吗?可他却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说里。成功地刻划出了“卑微人物”尼丽的形象……
谢谢孟晓解读梵高,名人的偏执,其实也是一种望我的追求。如果没有那种偏执,就不可能写出那么好的书,画出那么好的画。写作也好绘画也好,要的就是执着,也就是说要沉得下去,要丢得开身边的琐事,要忘得了形……
呵呵,你接受了李姐的错误信息,我哪里是什么学美术的啊,就是教书,也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已。
夏悸姐说的“走不近的梵高” 是真话,是一个有高文化素养的人讲的真话。试想,一个精神完全正常的人能完全读懂一个世界级的带精神病灶的艺术家吗?我想只有得过精神病的有高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地走近或读懂梵高。当然,我这是用高标准来说话,一般来说以上与我一样的有过艰苦知青生活磨练的跟帖者应该是比很多庸庸碌碌的艺术家更靠梵高近一些的!
同感,因为我们都是知青!
长乐老弟如今在米国几乎有点乐不思蜀了啊,还回来吗?
说梵高,好像与知青无关啊! 谢谢你。
谢谢夏姐让我们跟你一起走近梵高,走近高雅艺术殿堂,欣赏着世界顶尖级艺术作品!很久以前就是那幅向日葵的画让我记住了梵高的名字。
紫气东来妹妹好!我没有走近梵高,只是在很远的地方顶礼膜拜而已。他太深邃太夸张,一般人都难以走近。偏偏是他的不可理喻让人们更趋之若鹜,如今满世界都有向日葵不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吗。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半人半神的艺术家。
谢谢你。
很难看到对绘画欣赏如此感觉敏锐的好文,赞!
其实老知青经历多多,头脑中储存多多,见识也多多…
当我们停留在一幅画前时,你会感觉到:
震撼?感动?你的心紧缩了?或许:
心情豁然开朗?那色彩、那线条、那场景……
于是,你被带入那清晰的梦幻之中,那里面有你自己的经历……
你还能说走不近吗?
从他那双坚定的眼神,紧闭的嘴唇,足可以见到,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你精辟的注解,把梵高的画解释多贴切,你读懂了他,你走近了梵高!佩服你!夏姐姐哎.
我也跟着你走近了一点嘎子!
都说晓泛是粗线条的大大咧咧的,但是从你的这几句评语看出了你还是一个很有观察力的人。梵高的偏执,梵高的深沉,梵高内心痛苦的挣扎都表现了在他的脸上。你确实朝梵高走近了一点,是你自己走近的。
谢谢你的评说。
我们没有梵高那么忧郁、那么神经质、那么敏锐、那么神圣,所以,没有类似上帝的那样的眼睛、那么能看清世界,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站在凡人的角度,梵高的画作仍能使我们震惊。
以前也看过一些梵高的画,范围很窄,所以总觉得有怪异之感,这次夏姐展示得比较全面,我略略看懂了一点,谢谢夏姐。
谢谢笔教授的理解。梵高的画怪异得不同凡响,如果不用心去揣摩确实看不到内在的东西。我也不懂呢,不过是被他镇住了。被那些灿烂而阴沉的画面,被那些奇特古怪的人物表情搅得心绪不宁,不吐不快。
原以为这会是一个沉寂冷漠的帖子,没想到还引起了这么多朋友的共鸣。走不近梵高,却走近了这么多朋友,我知足。
我自感不懂梵高的画。走近夏姐才略略看懂一点。
晓峰老师说哪里话来,大凡有一点艺术追求的人都有一个心结,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某种思想和情绪。你不就是用相机在捕捉艺术的表现,捕捉灵感吗?
虽然不懂绘画,难以走近梵高,但这是夏姐翻越千山万水送来的很不寻常的礼物,照单全收,欣赏了,谢谢了!
妮娜妹妹也说客套话了,我哪能为大家送什么礼物啊。我也不懂,不过是看过之后有些感触,将淤积在心的那股莫名的躁动吐出来罢了,谢谢你耐着性子看完了它。
梵高,一个伟大的印象画派画家!
摘录:保罗博士安详地坐在桌旁,一手支撑着头,一手平放桌面。他目光激情,陷入了沉思。这个静态姿势恰恰突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画面揭示了被画者的复杂性格,表示了他的消沉、矛盾与对真理的痛苦探索。
梵高的最后一幅画,也是他创作肖像中画的最好一幅。梵高绘画,既不为名、又不为利,他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莫可名状的“根本孤独感”,画稿完成以后不几天,梵高自杀(未遂)但受了重伤,在1890年7月29日离开了人间。
梵高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之家。10岁开始学写生、临摹石印画。中学毕业后当店员、商行职员、解职后从事教书和其他工作。在谋生期间,就决心把毕生精力献给人民。他认为,为了拯救被压迫人民,应该是自我牺牲的道路。
梵高目睹严酷的现实,对人民的痛苦抱有同情心,对不公正的事情反应敏锐,受矿工复国生活的感动,开始画工人和农村生活。他决心当一名画家。初期用色较暗,但靠自学。他不倦地探索绘画手法,显出激情,以生命喻死亡的主题具有象征意义。
1886年去巴黎,受印象画派和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采用点彩画法,他画农民、工匠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他熟悉了大城市的喧闹繁华,却在1888年转移法国南方居住。这时的绘画出现强烈而明朗的色调。他的画风,后来多为表现派等画派取法。但由于和旁人的意见分歧、神经不正常起来。1889年进入圣雷米精神病院疗养。
谢谢人静版主的补充,读梵高,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读法。他的画和他的生平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的艺术走向。
他在人世间只活了37年,真正搞艺术也就那么10年。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十年他给人类创造了辉煌。没有困苦就没有梵高,也就没有了这些让人捉摸不透的艺术珍品。
谢谢夏姐,跟着走不近梵高的她,我们渐渐走近了梵高。
谢谢六旬童兄弟,看了长达40分钟“梵高简介”的视频,还有相关的其他视频,梵高也渐渐走近了我们。
谢谢行者老弟的读解。我走不近,又怎么能带着你们走近啊!倒是要谢谢六旬童兄弟转来的视频才能让我们朝梵高稍微走近一点。还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资料,我都看得如痴如醉。
夏悸姐说的“走不近的梵高” 是真话,是一个有高文化素养的人讲的真话。试想,一个精神完全正常的人能完全读懂一个世界级的带精神病灶的艺术家吗?我想只有得过精神病的有高文化素养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地走近或读懂梵高。当然,我这是用高标准来说话,一般来说以上与我一样的有过艰苦知青生活磨练的跟帖者应该是比很多庸庸碌碌的艺术家更靠梵高近一些的!
我说走不近梵高是吐出了心里的郁闷,到那里去看过几次了,偏偏这次特别让人惶惑。我也没有办法排除心里的躁动,于是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我说过“原以为这将是一个沉寂冷漠的帖子,没想到还引起了这么多朋友的共鸣。走不近梵高,却走近了这么多朋友,我知足”
谢谢痴眼睛的解读。
很羡慕夏悸能看到梵高真迹,我们只能看看印刷品,梵高赝品泛滥,还不知印刷品拍的是真是假,甚至假子假孙都未知。
精神分析家说,在相对意义上“我们人人都是精神病患者”。“他们很痛苦,这种痛苦并不因为别人把他当做疯子与否而改变”。弗洛姆(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家)也说过:“病人是最健康的人”(从他的理论意义上!?)。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有1600万这种人。
走不近吗?不都在走近吗?
是的,梵高,用笔描绘了现实世界没有的东西,它在潜意识中、在精神深处:
放眼众生,天才几许?因为我们太平常了:平淡的生活、平静的心、平民的眼、平凡的世界。天才=神经质,我们太过正常,所以我们永远无法走近天才。
谢谢夏悸姐姐,让我有机会了解梵高,近距离看梵高。
“自知愚鲁,那么,走不近梵高,就走近夏姐吧!”
夏姐从地球那边发来的艺术作品和照片,过去也看过无数遍,这些艺术圣贤,我看着就像细伢子画的,有说他是疯子,也许我是傻子,不懂。
假如忧郁袭上了你的心头,不要惊慌!
你想探讨梵高,现在你已经接近梵高!
谁的话都不要听,哪怕是善言的心理医生!
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休息,一头睡下去便好!
到明天阳光璀璨,一切安好,小孩在歌唱!
夏悸 老师自称不懂画而敢说梵高,还说得这样好,她的艺术综合素养是专家级了。跟着一起聊的诸君都不简单,能用一句半句说说梵高的都是艺术口味不一般的人。仰望各位!
我们世俗,所以走不近梵高!
很难看到对绘画欣赏如此感觉敏锐的好文,赞!
其实老知青经历多多,头脑中储存多多,见识也多多…
当我们停留在一幅画前时,你会感觉到:
震撼?感动?你的心紧缩了?或许:
心情豁然开朗?那色彩、那线条、那场景……
于是,你被带入那清晰的梦幻之中,那里面有你自己的经历……
你还能说走不近吗?
呱叽兄弟过奖了,这哪里是什么感觉敏锐的文章啊,不过是借着看梵高的由头发感慨罢了。
那天看他的画,真有如你说的那样:震撼、感动、心紧缩了。就如同进入了梦魇一般怎么也排解不开。你被带入那清晰的梦幻之中,那里面有你自己的经历……回来之后一直平静不下来,发了《再访阿姆斯特丹》的帖子已经是半夜了还不能入睡,脑子里跳动的都是那些色彩那些画面。于是起身写下了这些东西。
万里之外的你,怎么解读了这些……
谢谢!
的确,我是走不近梵高的;过去,我知道世上有一个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叫梵高,看过他的画,认为谈不上水平;这次看了夏姐图文关茂、精辟的解说,使我能模糊的看得清一点点梵高的啦,但是走近就还差十万八千里;只有梵高咯样的画家才会去捕捉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因为他本身就是与他们一样的.加之,他的精神又有问题,有这样的怪人画出了这样的怪画?在他死后,这些就无形中推高了他的身价和画的内涵;正常人怎会读懂他?走近他呢?我想我们是永远走不近他的。
我就是因为走不近看不懂而烦恼。最早接触梵高的画作,还是几十年前。那时就有一份心愿希望能看到梵高的画,因为当时看的是一本很老的画册。
看到真迹与印刷品的感觉还是不同,所以才会有被电击了般的震撼。所以越发的感到了他的遥远和不可及,所以才发出了走不近的哀叹……
谢谢隐士安兄弟的理解。
很羡慕夏悸能看到梵高真迹,我们只能看看印刷品,梵高赝品泛滥,还不知印刷品拍的是真是假,甚至假子假孙都未知。
精神分析家说,在相对意义上“我们人人都是精神病患者”。“他们很痛苦,这种痛苦并不因为别人把他当做疯子与否而改变”。弗洛姆(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家)也说过:“病人是最健康的人”(从他的理论意义上!?)。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有1600万这种人。
走不近吗?不都在走近吗? 是的,梵高,用笔描绘了现实世界没有的东西,它在潜意识中、在精神深处:
谢谢不知天命送来了这幅震撼人心的画。梵高的画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感受,带来无限的遐想和震撼。
我确实有幸,能看到世界顶级艺术家的真迹。收藏界有一句行话:过手即拥有。不能说拥有,但是毕竟看到了。虽然近距离的接触不过是那些色彩和笔触,但是还是可以通过这些读到一点点他们的内心。
站在画前,被画传递的那种被电击的感觉还有那种浑身颤栗的的震动让人心绪不宁。
看到了却走不近,所以才发了如此的感叹。
谢谢理解。
放眼众生,天才几许?因为我们太平常了:平淡的生活、平静的心、平民的眼、平凡的世界。天才=神经质,我们太过正常,所以我们永远无法走近天才。 谢谢夏悸姐姐,让我有机会了解梵高,近距离看梵高
海燕妹妹好!早就在浏阳那边看到过妹妹的文章,这次又通过网络看到了妹妹的舞姿,好一个多才多艺又能吃苦耐劳的人。 我们是以平静的心过着平淡的生活,天才永远是天才,是我们不可及走不近的。那么就还是过好我们的每一天罢。 谢谢妹妹的理解。 |
夏姐从地球那边发来的艺术作品和照片,过去也看过无数遍,这些艺术圣贤,我看着就像细伢子画的,有说他是疯子,也许我是傻子,不懂。
然哥兄弟不要受剑胆老弟的影响啊,他是在调侃我呢。
其实看不懂梵高也正常,就好比你学的那些专业他也不懂一样。这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如何。
你是真实而直率的,谢谢。
假如忧郁袭上了你的心头,不要惊慌!
你想探讨梵高,现在你已经接近梵高!
谁的话都不要听,哪怕是善言的心理医生!
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休息,一头睡下去便好!
到明天阳光璀璨,一切安好,小孩在歌唱!
谢谢痴眼睛送来的药方……
夏悸 老师自称不懂画而敢说梵高,还说得这样好,她的艺术综合素养是专家级了。跟着一起聊的诸君都不简单,能用一句半句说说梵高的都是艺术口味不一般的人。仰望各位!
陈兄的跟帖让我感到荣幸,却也感到诚惶诚恐!且不说您的人品修养,就是文才都让我只有膜拜的份。在您面前无论哪方面我都只能算小字辈,那老师专家等字叫我怎么承受得了!
早就拜读过马灯转来的您的文章,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呢。等过了这最忙的几天,还想慢慢再品读您的作品。
我是在发感慨,恨自己无能走近梵高,体会不了他的高深。跟帖的朋友们才是真正有水平的人。
谢谢您!
我们世俗,所以走不近梵高!
经典!如此一想倒也不失为一种解脱,毕竟我们都是世俗之人。
谢谢寒乡!
夏悸 老师自称不懂画而敢说梵高,还说得这样好,她的艺术综合素养是专家级了。跟着一起聊的诸君都不简单,能用一句半句说说梵高的都是艺术口味不一般的人。仰望各位!
我的想法同陈先生。特别佩服夏悸姐。
梵高笔端下他那酣畅淋漓的油彩下的意韵令人颤栗,渗透着是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涌动着地的神奇变化的风云,色彩炫目的向日葵总能触动人们的心弦,带给我们无尽的艺术幻想中,我们在精神上得以融通,艺术且又不分国界,其实我们都在解读梵高,我们都在走近梵高。
梵高的作品其独具绘画的神秘和简炼,往往摆脱具像性,描写性和情节性,更直率的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确非常人,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画家淡然的忧伤和发自心灵的叹息,梵高对艺术的偏执狂,最终患精神分裂。普遍的说艺术家都具有点异于常人,所以人生才有创造,所以人生才会丰富。
都说画家(摄影家也应算)远离虚伪和权势,但他们拥有自然,纯朴和善良。这就是伟大与永恒,也可以说,人类美好的东西就是由他们所守护着的。所以人们欣赏并记住他们。
所以知晓梵高,欣赏梵高的,都是在走近梵高的,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人!
谢夏姐夏日送来的艺术享受!祝你安康!
这个题目好——《走不近的梵高》!
梵高的画,虽然看不懂,但他奇特的色彩,奇特的构图,总让你震撼。
据说,天才都是“神经”。
太自由或不自由,都会产生“神经”,自由之下,神经可能成就天才;不自由之下,神经还是神经。外面,神经多,天才也多;屋里,神经多,天才稀缺。
胡思乱想,见笑了。
谢谢夏姐的推介!
回复 60# 易山
非常感谢易山君附和!
我的想法同陈先生。特别佩服夏悸姐。
易山小妹就不要给老姐加压,你应该晓得陈先生的来头,陈先生的话本来就折杀我了。老姐那半桶水你还不知道么,淌来淌去的搞得响动大,但是毕竟就半桶而已啊!
梵高的作品其独具绘画的神秘和简炼,往往摆脱具像性,描写性和情节性,更直率的表现精神和情感。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确非常人,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画家淡然的忧伤和发自心灵的叹息,梵高对艺术的偏执狂,最终患精神分裂。普遍的说艺术家都具有点异于常人,所以人生才有创造,所以人生才会丰富。
都说画家(摄影家也应算)远离虚伪和权势,但他们拥有自然,纯朴和善良。这就是伟大与永恒,也可以说,人类美好的东西就是由他们所守护着的。所以人们欣赏并记住他们。
所以知晓梵高,欣赏梵高的,都是在走近梵高的,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人!
谢夏姐夏日送来的艺术享受!祝你安康!
妹妹如今大安了吧,希望你更好一些。生活就这样,再怎么样也要自己好好过下去的。佩服妹妹直面生活的勇气,经过了那么多的磨难还总是微笑着。那么淡定,那么从容。
梵高给人带来的思索是永远也不会停歇的,这也就是这篇小文能引起这么多朋友的关注的原因。你说得对,艺术无国界。在西方人看来梵高的艺术表现方法师承于日本,但是从他那幅《开花的杏树》里我就看到了中国的元素。其实这也不怪,因为日本人学的就是中国画。可惜的是我们的门关紧了,而日本的门却打开了。他们将自己的东西传出去,将别人的东西学进来,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日本的繁荣。
呵呵,聊远了。妹妹是最有条件看画品画评画的啊。
多多保重!谢谢你的关心!
很羡慕夏悸姐能见到凡高的这么多原作!很感谢夏悸姐对凡高画作的精到介绍,让我们走近凡高!很佩服夏悸姐的艺术品味!
花仙子乐闲妹妹好!第一次看到你的漫画简直让我大吃一惊!且不说那漫画聊聊几笔就形似,更重要的是你将他们的最打动人的一点都表现了出来,不能不让人惊叹。真正有艺术品位的是你啊,乐闲妹妹!
这个题目好——《走不近的梵高》!
梵高的画,虽然看不懂,但他奇特的色彩,奇特的构图,总让你震撼。
据说,天才都是“神经”。
太自由或不自由,都会产生“神经”,自由之下,神经可能成就天才;不自由之下,神经还是神经。外面,神经多,天才也多;屋里,神经多,天才稀缺。
胡思乱想,见笑了。
谢谢夏姐的推介!
艾木地兄弟思维活跃的程度让人佩服。从聊梵高想到了很多很多……
愚以为天才并不能说都是“神经”,但是天才都有过人之处。真正精神上有毛病的天才还是不多的。之所以人们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没有走近他们,没有读懂他们,没有理解他们。他们做事看问题都用的是他们的方法,不同常人,有些另类。而我们往往视这些人为有毛病的人。或许,在他们看来我们又何尝不是病态呢。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你是一个很好的很称职的有良心的教师,你对教育和孩子们的忧虑让我感动。
谢谢你的关注!
非常感谢易山君附和!
善壎兄折杀我也!
回复 1# 夏悸
梵高的向日葵,一幅充满希望和阳光的世界。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清晰。向日葵笔法简练却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
这幅向日葵画看见过,曾觉得是小孩子的夸张作品,恕我孤陋寡闻,但从此记住了“梵高”这个名字。
回复 70# 夜深人静
人静兄弟上传的这张画有些不对,《向日葵》的底色是黄色的。这张的底色是蓝色的。
这幅向日葵画看见过,曾觉得是小孩子的夸张作品,恕我孤陋寡闻,但从此记住了“梵高”这个名字。
呵呵,丽华妹妹,这无关紧要的。他离我们毕竟太远,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
谢谢你的关注。
梵高...不要试图走近他,那是徒然...远远看着就可以了,难道你还想看清楚那点彩后面的笔触、或是解读那些奇怪的颜色和图形?他为什么这样画?被时代拒绝的梵高死后大红大紫,即使如此,人们也没用或者不愿意把他说个明明白白。艺术有神秘在,能知晓梵高的只有神。喜欢就行,不喜欢也罢,——就是别说我懂。
到如今,还没有人能说我懂!有的只是困惑,有的只是迷茫。就是他那种让人猜不透摸不着的精灵般的流动色彩和跳跃的思维方式让人可望而不可及。
没有人能完全懂梵高!
我不懂梵高的作品,我是在你发帖后在百度学习了很久才敢发言,呵呵!
这幅是12朵向日葵,底色呈淡蓝,梵高一生中一共作了11幅《向日葵》,其中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唯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他也许是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画的向日葵浮雕般燃烧般的厚重,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乡村之花。太阳、向日葵与梵高融成一体,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曲,也是他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
夏悸大姐所说的底色是黄色是14朵向日葵作品,如下:
这幅是12朵向日葵,底色呈淡蓝,梵高一生中一共作了11幅《向日葵》,其中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唯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他也许是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画的向日葵浮雕般燃烧般的厚重,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乡村之花。太阳、向日葵与梵高融成一体,谱出相濡以沫生命与共的蓝与黄交响曲,也是他是其悲剧一生的象征物。
梵高的一生是画了许多向日葵,也许是我看到的那幅印象太深,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概念了,所以看到不同的就有本能的反应。呵呵,人静兄弟说的是对的。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