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随笔】江永,你好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6-29 20:43     标题: 【原创随笔】江永,你好吗?

       【原创随笔】江永,你好吗?
                ——东方之河 《到江永,我到底想找什么?》的跟帖
 
    记不清是第几次看东方之河的这篇文章了。每看一次就想要回帖,捉住了笔,却捉不住思绪,到江永,到底想找什么?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想。
    夏悸姐说:其实,找的是一种心结,一种无法释怀无法躲避的的残酷的历史。

    李姐说: 到江永,我到底想找什么?问我、问你也问他。江永,64年踏上的那方土地,69年转点离开,离开时的情景至今无法回忆,不知是不想回忆还是已经忘记。
    易山说:在每一回返乡活动中,都可见这种发乎胸臆,见诸神情和举止的忘情状态。我这回由于单位的演出没有去江永,但我从朋友的帖子里感受到这样不可抑制的激情,如同亲历一般。东方兄对于江永之行寻觅的探究很有心,很细心,很诚心,是一位知青在靠近知青阅历的深层时的思考,很感人。 
    包子说:到底想找什么?也许是想找寻流失的青春,也许是想找寻坎坷的人生,也许是想找寻乡人的真情,也许是想找寻历史的足迹,也许是想了却久远的夙愿,也许是想……每个人都在寻找,每个人找到的都会有些不同。
    ……
    啊,我要说的,朋友们全都说了。
    东方在他的文中写道,他在江永遇到了一位留守知青。他轻轻说:你还好吗?还好,真的好。她这么回答着。此刻,我看到了东方的心,轻轻靠近一位留守的知青,她在江永四十年了。
    这是活动中一朵花絮,是一个象征,她是代表,是载体。曾经患难与共,永远相知相生,一声问候,一份感动,在整个群体中回荡盘旋,去了的,没去的,是江永的,不是江永的,都一样。
    啊,江永的山,你好。江永的水,你好。乡亲们,留守的知友们,你们好吗?江永,我们来了,来看你青青的山,来看你绿绿的草。在知青雕像前启动仪式,请少先队员为爷爷奶奶把红领巾系好。漫步上甘棠经过修辑拼接的古桥。置身热闹喜庆的洗泥节。投入篝火晚会兴奋尖叫。
    青春已经逝去,白发已经凄迷,《我们这一辈》的歌声,在心中荡起,荡起,荡起: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真正尝到了做人的滋味。
    东方说:今天,我想通了,要那么准确的答案干什么?----我觉得,我在主持广场启动仪式时说的一句话:在这凝刻着我们知青坎坷历史,凝固着我们知青那段艰苦岁月的知青雕塑面前,我们朝圣来了!----我自己不也就够了么?!
    朝圣?我轻轻地摇摇头。这样的一个人兽神杂处的地方,这埋葬了青春的故地,那是一份祭奠的心情,是一次扫墓的行动。可是,让我惦记,让我如此不能释怀,挂欠,思念,惆怅,失落,沮丧,自责,嫉妒,后悔,如此不能自持,没有自信,与人生紧密相连的永远难以忘怀之地,又焉知不是知青心灵中一块圣地?
    去也如何去,留也如何住。知青来了又走了,留下的仍是空荡的老街和零星走过的老人,陪伴着彼此的幽幽岁月。铺天盖地的图片和文帖,眷恋地记录着这时光,宣布又有一段记忆不能追回。就像曾经有过的深爱过的人,即使你如今享受真爱,挚爱,宠爱,博爱,也还是会时常情不自禁的想起他。
    东方说:根连着根啊。出得欧阳县长家来,我在思量着这话。回过头来,这老县长一家子都无声的跟着出来送行了。在不停的招手告别的一刹那,我鼻子和嘴唇都抽搐着,眼,再一次湿润了。
     我读东方的文章,已记不清读了几遍。莫名地,想起了电影《情书》中打动很多观众的那封信,
    藤井树 收
    你好吗?
    我很好。
    渡边博子
    这是一封寄往天国的信。是渡边对已在天国的心上人说出的惦念。因为喜欢,收藏了。写完这篇附议东方之河的《到江永,我到底想找什么?》的跟帖,记起了这封信。
    2011-6-29完稿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6-29 20:44

回复 1# 东乡妮娜

       向江永的版主和朋友们问好!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6-29 21:26

回复 2# 东乡妮娜

  谢谢东乡妮娜对江永、对江永知青、对江永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


作者: 小麻雀    时间: 2011-6-30 10:52

回复 1# 东乡妮娜

喜欢妮娜姐姐的文章.江永的山江永的水,在知青的心里都变成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一辈子是忘不了...

 

青春易逝不耐藏,风雨兼程不言伤...我们回忆过去,不沉湎过去,善待自己,给自己美好的生活.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6-30 21:52

回复 3# 火土重生

    火土版主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希望以后到江永去看看你们生活过的地方。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6-30 21:55

回复 4# 小麻雀

       青春易逝不耐藏,风雨兼程不言伤。

    小麻雀朋友你好,谢谢你的关注。你的诗句写得很好,向你学习。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6-30 22:22

回复 3# 火土重生     火土版主你好!谢谢你的关注。希望以后到江永去看看你们生活过的地 ... 东乡妮娜 发表于 2011-6-30 21:52

   妮娜妹妹你好!在江永时,我们算知青贵族—国营农场职工,每月35斤大米定量,文革前每月还有几元钱,文革后每月有二十几元钱。

   但是,农场老职工是1954年的“道县志愿垦荒队”成员,自命为贫下中农,比公社农民文化程度高、点子多,心思鬼,所以我们在精神上所受的压力比插队知青大。


作者: 郭姐    时间: 2011-6-30 22:32

回复 1# 东乡妮娜

 

拜读了东乡妮娜的美文,谢谢了!


作者: 松树    时间: 2011-7-1 06:57

东方妮娜;我联想到东方明珠,您把我们带到了青春岁月,沉思难忘的人生.流失青春,坎河人生,感慨万千.字字句句,永放光彩.谢谢,太谢谢了.
作者: 小草青青    时间: 2011-7-1 17:40

看了东方妮娜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很透,很深。联想丰富,情感真切。文学素养不凡。很欣赏!很佩服!向你学习!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1 21:59

回复 7# 火土重生

       火土版主好!呵呵,你们真的不错,35斤米,二十几块钱!记得当时我们也风闻过类似信息,都很想去农场呢。

    至于龌龊的小人,到处也都有的,他们打着各种旗号,用各种方式斗人,整人,将恶劣的人性暴露无遗。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1 22:01

回复 8# 郭姐

    郭姐你好!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1 22:06

回复 9# 松树

    松树君你好!谢谢你的关注。谢谢你的美帖。你的文章很优美。你的女儿很漂亮。你的孙子很可爱哦!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1 22:11

回复 10# 小草青青

    小草朋友你好!你是艺术家,斗胆称呼你为朋友了。谢谢你百忙中来看我的帖子。谢谢你的鼓励。江永知青人才济济!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7-1 22:14

回复 11# 东乡妮娜

  农场是属陵零地区的,文革时期,农场组织了一个上访团,由“贫下中农代表(其实就是道县人)、革命干部、革命知识青年”组成,到省城长沙的“湖南省农垦局”上访,结果得到每个劳动日一元的批复,回农场后,男劳动力每月30元,女劳动力24、27元不等。全部叫农业职工,我回长沙不算招工,叫调动,在集体单位享受全民待遇。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1-7-2 17:11

   读你的帖子,我被你优美而深情的文字惊呆了,从你不凡的文字中,我读出了你对江永这块土地的向往,读出了你丰厚的文学功底,读出了你对知青运动的思考……你这篇帖子是一封寄给江永,江永人民,江永老知青的信,不过,它的目的地不会是天国,而是我们的心。

    谢谢你对江永的问候!更谢谢你对江永和我们的一网深情!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2 21:31

回复 15# 火土重生

    呵呵,难怪火土兄说知青贵族。你们的待遇确实不错。当然,地区偏僻,农活辛苦,等等,那都是不言而喻的。谢谢你的再次关注。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2 21:40

回复 16# 阿迪 

    阿迪版主你好!谢谢你的鼓励。你说得太客气了。

     你说“你这篇帖子是一封寄给江永,江永人民,江永老知青的信,不过,它的目的地不会是天国,而是我们的心。”你看得很清,说得很对。所谓天国,也是一种虚拟。如同网络。而网络也一样,既真实,又虚拟。谢谢你那么用心看我的帖子。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7-2 21:44

回复 17# 东乡妮娜

   然而,“贵族”们在精神的巨大压力下,劳动强度相对来说也是很大的,至少每个月必须出勤28天(月小30天)才能保证基本工资,干活与老职工完全一样,有定额的农活定额也一样(例如挑牛糞下地,从牛栏到地里,往返14里一趟,1200斤/人·天)。


作者: 梦雨如烟    时间: 2011-7-2 21:54

 谢谢东乡妮娜对江永、对江永知青、对江永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

     看你的文章很感动,看了好几遍,喜欢你的文章!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3 22:12

回复 19# 火土重生

    是的,农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精疲力尽了还要干活,实在担不起了,最多放一肩,挑长担子真辛苦!1200/人/天!好要命啊。可能农村和农场相比,稍微自由一点。如果下雨,又不是特别农忙,就不出工了,没有时间定额的限制哦。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3 22:17

回复 20# 梦雨如烟

    梦雨如烟朋友你好!谢谢你的关注。谢谢你喜欢这篇短文。它虽然是以跟帖的形式来写的,但考虑到它的内容,就将它发到贵版块来了。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7-3 22:27

回复 21# 东乡妮娜

  原来不下定额的,跟着他们老职工挑“养生担子”(120斤一担),每天早工两担,回来吃早饭,上下午各四担,共十担,计1200斤,我们不愿干,这样要多走寃枉路,于是提出1200斤/人·天的定额,然后我们做六担挑完,下午打球、唱歌、睡觉、洗衣…自由了。


作者: 梦雨如烟    时间: 2011-7-3 22:28

回复 22# 东乡妮娜

欢迎你常来江永逛逛,我们喜欢你!


作者: 陈善壎    时间: 2011-7-3 22:56

 

   好!深而厚的散文。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4 21:34

回复 23# 火土重生

       看看,120斤一担还是养生担子,这就是知青。200斤一担!一天的功夫半天多就做完了,还可以唱歌打球洗衣服。我管场时,也可以短距离移动男劳力送来的水谷子,也有200斤左右的担子。想起挑重担的日子,如今是太轻松啦。

    谢谢火土版主再次光临。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4 21:38

回复 24# 梦雨如烟

    谢谢你,梦雨如烟朋友。友好,让贵版块充满了魅力。


作者: 火土重生    时间: 2011-7-4 21:40

回复 26# 东乡妮娜

  这可是硬挻硬在地里由记工员用大抬称验收记工的哦!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4 21:42

回复 25# 陈善壎

     陈老师你好!得到作家老师的表扬,深表感谢。老师,我在文章中用到了您的名言,我很崇拜您。


作者: 陈善壎    时间: 2011-7-4 23:01

回复 25# 陈善壎      陈老师你好!得到作家老师的表扬,深表感谢。老师,我在文章中 ... 东乡妮娜 发表于 2011-7-4 21:42

 

 

东乡妮娜:谢谢您!如果称我‘老陈’会舒服些;好像刚来这里就说过:“我没有资格做任何人的老师。”另外,我不是作家,我跟许多人一样,写一点,一点而已,不是作家。但我看到好作品要多两句嘴,有时候忍不住。最近新燕地毯的《放牛》就使我很觉得满足。于文字您显然是很有心得的,我读过您几篇作品了。都给我收获。再谢谢您!一句话,做朋友好,做好朋友更好,做知心朋友上好。


作者: 笑对人生    时间: 2011-7-5 14:27

陈善壎 当老师足足有余。东乡妮娜 也可谓名不虚传,都不用谦虚,都是文坛高手,经历丰富,感悟很深,天赋很高的老师,期待你们的作品多多,让我们享受,让我们享受你们送来的精神大餐,谢谢美文。拜读了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5 20:33

回复 28# 火土重生

           这可是硬挺硬在地里由记工员用大抬称验收记工的哦!

    火土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回忆,说来好笑,我当年就抬过台称,那真是斤斤计较。抬称也一样记工分哦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5 20:41

回复 30# 陈善壎

       陈老师你好!你太谦虚了。马灯曾经撰文介绍过你的成就。希望有机会拜读大作。

    新燕地毯写的《放牛》我也看了,很生动,特别是他反穿蓑衣假装怪物去恐吓那条外号疯子的牛的情节,很新颖,让我联想到了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如果结构再组织一下则更完美些。


作者: 东乡妮娜    时间: 2011-7-5 20:58

回复 31# 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你好!看了火土版主的《好消息》,知道你又漂洋过海去第三故乡了。祝你愉快开心。在这次去江永的活动中,你辛苦了。看到你接受采访,演唱歌曲,看出你对下放地江永真是有感情啊。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