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党史开讲第二十二讲,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为您解读:南昌起义中,朱德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金一南:朱德同志在整个革命队伍中,你说他的路程很顺吗?实际上他的路程并不是很顺利的。朱德同志1922年在上海找到陈独秀想入党,陈独秀当时婉拒,婉拒很客气,把他推到门外去了,然后陈独秀送走了朱德,跟身边的同志讲,说我们党绝对不能让军阀参加。陈独秀把朱德归为军阀这一类,朱德同志当年当过边军的旅长,属于高级军官了,所以被陈独秀归入军阀这一类。但是朱德同志想参加革命这种热情是相当顽强的,上海没有入党,后来到法国到德国,追旅欧支部,中共的旅欧支部在哪里,中共旅欧支部的负责人在哪里,当时周恩来是中共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朱德同志一直追到德国,由周恩来同志和当时一个叫张申府的,两个人共同介绍朱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朱德后来又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朱老总在南昌起义中的地位并不重要,陈毅讲了一句话,他说朱老总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当时为什么地位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呢?当时关键的原因是朱德同志所携带参加南昌起义的兵力太少,起义军主力是叶挺11军8个团,这是战斗力最强的部分,贺龙20军6个团,朱德当时兼任南昌市公安局的局长,他带领的南昌市公安局的兵力不到500人,与主力叶挺的8个团和贺龙的6个团相较,你率领这500人,相当于一个营,而且这500人是标准的地方力量,它是南昌市公安局的力量,在南昌市都是拖家带口的,所以当起义部队南下,这500人基本上跑光了,都跑回家去了。朱德同志当时给了一个任命,叫第九军的副军长,第九军下面没有一兵一卒,朱老总在那个时候真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他下面没有人。所以说朱老总的地位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南昌起义总指挥前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前委委员里面有张国焘,有李立三,有叶挺,有贺龙,有刘伯承,有聂荣臻,甚至郭沫若都是前委委员,朱德不是前委委员,因为朱德当时地位并不重要,兵力也少,担负的任务也简单。周恩来同志当时南昌起义的前委书记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朱德是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我们从周恩来同志的话里也能知道朱德当时的地位作用。
朱老总在南昌起义队伍南下,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时起义指挥部赋予朱老总什么任务呢?就在前面开路,因为前面阻挡南昌起义部队的基本上都是边军,就是云南的部队,朱老总当过边军的旅长,所以让朱老总走在最前面,让他在前面开路,让挡道的边军把路让开,这就是朱老总南昌起义之后在这段时期所担负的任务,地位并不重要,没有人听他的话。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军队在开进的时候你怎么可能让你主要领导人走在最前面开路呢?朱老总当时走在最前面,可以想见他不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这是朱老总的地位。到了三河坝分兵,主力南下作战,朱老总又成垫后了,最麻烦的任务和最不出彩的任务都由朱老总担负。朱老总在垫后之中怎么通过垫后变成了南昌起义这些部队火种的保持者、保留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下集要讲到。
中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公开反共,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随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把革命力量由武汉向上海转移,在这期间,并没有规划南昌起义,这第一声枪响是如何打响的?今天党史开讲第二十一讲,有请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为您解读:南昌起义决定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偶然和必然?
金一南:共产党人运用枪杆子、认识枪杆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具有极大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就是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了国民党枪杆子的厉害,我们必须拿起枪杆子来,但是怎么拿?因为我们当时一个枪杆子都没有,怎么办?当时大革命失败了,412蒋介石从上海背叛了革命,715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原来的所谓国民党左派汪精卫与共产党人完全翻脸了。715蒋介石封共之后在武汉中央和我们所有的革命力量只有从武汉沿江而下被迫转移到上海,南昌起义就是中央各种力量从武汉转移到上海过程中的一个产物。
中央在规划转移的时候并没有规划南昌起义,当时的临时中央主要任务是如何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撤到上海。当时让李立三和中央的秘书长邓中夏两个人先派到九江,部署中央撤退事宜,还要李立三考察张发奎的力量能不能用,利用张发奎的力量打回广东的可能性到底怎么样,结果李立三到了九江之后三下两下把撤退任务变成了组织武装起义。7月20号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等人举行九江会议,提出来张发奎这个人是不可靠的,利用张发奎打回广东是不可能的,我们跟国民党完全翻脸了,共产党人要打出土地革命的旗号了。李立三就提出来我们如果打出这个旗号,与张发奎势必翻脸,怎么办呢?李立三提出应该搞一个自己独立的军事行动在军事上赶快集中于南昌,运用贺龙的20军与叶挺11军解决南昌当地武装。在政治上建立新的政府,这个决议中有一句话叫实行在南昌暴动。
7月20号李立三在九江开会第一次提出南昌暴动的建议,这个建议当时到了中央之后,中央判断南昌起义暴动合适不合适,南昌队伍是不是可靠,当时是比较犹豫。周恩来首先在武汉得到了李立三的报告,周恩来7月25号到的九江,与李立三召开会议上传达了中央的精神,中央常委和国际代表同意是在南巡一带发动暴动,而不是南昌。李立三不同意,他认为南巡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而在南昌这一带叶挺的11军和贺龙的20军已经聚集了,时机非常好,李立三讲南昌暴动势在必行。
周恩来后来同意了李立三的意见,后来中央也同意了李立三的意见,同意周恩来同志出任南昌暴动的领导人。但是这样定下来以后,一而再再而三又发生反复,临时中央态度又犹豫了,隔了几天第二个中央代表张国焘来了,张国焘来了句南昌暴动可以,但是现在不行,8月1号不行,又往后推。当时在这个会上又发生了很大的争论,周恩来在会上第一次拍了桌子,周恩来讲中央派我到南昌是指导南昌暴动的,我到这儿已经是负责了,你现在又来说南昌不暴动,时间要往后推让我负什么责,我现在怎么干?李立三讲南昌暴动早已准备成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必须暴动,任何人说了不行。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一南昌起义,中共怎么掌握了最早的枪杆子,最初的枪杆子,其中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这个偶然性又包含一种必然,这种必然体现在哪里?就是这些革命党人,从李立三、周恩来,到最后参加南昌暴动的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等等包括朱德同志,他们在大革命遭到失败后,对革命的积极、主动创造性,要把革命的火种继续点燃下去,这种能力使我们的偶然变成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