崀山行(二)——八角寨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天老爷似乎很照顾这一群六十岁左右的知青朋友,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大家的心情自然是既爽又快的。
八角寨是此行的第一个景点。一位朋友带了两部相机,见我空手,借那部卡片机给我学习照相,不好拒绝,于是硬起头皮,学习照相。只是本人太笨,到返长时才知道按快门之前要按一半,等绿框框出来后再按下去为最好。
进景点大门,就开始沿石梯上山,左手边有一块标志牌,马道全程150,单程80,只见山脚的树荫之下有装着红色马鞍的数匹山区特有的小种马,马道被树荫覆盖着,山上几乎一点都看不见。可以称它为六十年代抗美援越中那条森林之中天上看不见的胡志明小道了。
右手边是一座光滑、光秃、笔陡的灰褐色石山,它的雄伟让人震撼。初夏时节,万物已经复苏,各种树木的叶子不再是初春的嫩黄色了,绿得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朝气蓬勃,绿得使人心醉。它们默默无闻地衬托着这些雄伟的石山,正是这满山遍岭、一望无边的翠绿才奠基了崀山那与世不同的风景。好山也要绿叶扶啊。
小分队一进山,数部相机就先后开始了工作,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走过路过,谁都不想错过这难得一见的景色,我这个初学者也不例外。
悬崖峭壁上,一兜不大的竹笋从灌木丛中脱影而出,虽势单力弱,仍天天向上。笋壳还在紧紧地包裹着身躯,壳尖上的小叶组成了层次分明的绿飘带,在微风中飘荡……,美哉,冲天的竹笋。
阳光下的林间生机勃勃,看见一张蜘蛛网,也还出味,于是把它收入了镜头。壮哉,林间的网络。
走完“山脚”部分,已经有蛮高了,出现一个凉亭,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出了凉亭,行走修建在悬崖峭壁边的栈道上,我们好像也融化在了翠绿之中,空气是那么地清新,脚步是那么地骄健,路边的一草一木也格外地亲切。见栏杆外一颗高高待开的蒲公英,我也忍不住地爬了过去,把它定格了下来……。
好长的一段栈道路,饶过数个山腰,美景是一处接一处
往下看,山谷是越来越深,谷深不见底,两边尽绿荫,
回头看,山口外山连着山,山口处有三座石山象三只肥羊守着山口,曰“三羊开泰”。
往上看,山上还有山,山顶还高高在上,地势是越来越险,阶梯是越来越难走,
边上看,平时少见的树木都挂着标志牌,象黑壳楠、紫楠、灯台树、枳棋(鸡爪)、榔榆、椿叶花椒……,算得是开眼界了。
忽然,在路边一个小卖部的墈底下,阶梯旁边的树林中出现了一小片被踩得没有一点灌木草丛的黑土地,看来这里是那条“胡志明小道”——马道的终点站了,马能够驼人上到如此高的地方,真的是不错。我看如果真的骑马上山的话,先还不讲出的米米,不见得他比爬山者轻松,人冒落“于”,架在空中,心里不踏实,只怕汗还会出得多些。
走不动了,坐下来歇歇脚,呷点家伙,喝口水,补充点能量再加油,无限风光还在上头。
经过由崩塌堆积而成的“天生门”不久,上到了一条窄窄的山梁上,两边砌有水泥栏杆,这就是标志牌上所说的:“……三面绝壁,仅东南面有曲径可及……”的曲径了,远远地看见左边的山顶上寺庙前高高飘扬的红旗,虽然很小,但也还打眼。哈哈!八角寨就在眼前了。
这时只听见相机的卡察声此起彼伏,大家停下了脚步……。一位朋友的相机先进,可以连拍,见他站着不动,只转动身躯,从左到右象开机关枪似的“卡卡卡卡……”扫射了起来,让人羡慕不已。
无限风光在险峰,一点没错,大家在此拍集体照。
回头看是我们上来到方向,群山连绵起伏,尽收眼底,近处的丹霞峰丛象形态不一的蒿子窝头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观”它们的味道。这边是我们的湖南省,本人从小学四年级起就生活在他的怀抱里,一直到现在,是我的第二故乡。往前看,悬崖峭壁下全是山的海洋,波澜壮阔,山天一色,真的是苍山如海呀。在栏杆旁边卖香火的老板娘说:前面下去就是广西了。啊,广西——生我养我的地方,他就在那看不清的遥远的群山那一边,又一次亲临了家乡的大山,不仅又生出好多的感慨来。
走过山梁,就是一小块平地,这里是八角寨的古寨门,一座成90度用各种不等的岩石砌成的墙角上,砌出了一张不大,但很深厚、扎实的城门洞。它见证了:清代道光年间农民起义领袖雷再浩在八角寨屯兵扎寨、揭竿而起,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威震朝野的农民起义运动。厚重与历史同在,山寨与日月同辉。
八角寨的云台寺重修于09年8月,有重修云台寺碑记为证。
云台寺牌楼上的对子,外左:峰奇天猶近 云藏上下古今台,外右:寺逺地偏高 门纳湘桂天下客。内左:寨名八角 八面凌空,内右:寺號雲臺雲霞拱日。
大雄宝殿门前外柱子上的对子,左为:慧月临空 清光一遍印禅天,右为:好山当户 丹霞四周环佛地。内柱子上的对子为篆字,左为:玄机参透顽戆普济了禅心,右为:世事洞明 宠辱不驚即佛性。门前的对子左是:宗风承鹫嶺天花法雨心禅林,右是:寳刹配崀山白昼青燈照寰宇。
在这海拔818米的高山之巅,见到了“宠辱不驚即佛性”的警世名言,尽管看这几个篆字费了一肚子劲,连猜带蒙的,但仍然让我感慨万千……,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凡人真要做到宠辱不驚,也难呀。
当我们开始返回时见右手边的岔道上有一块“天宫寺”的简易木牌楼,上去一看,有人正在检屋上的瓦,这里属于广西资源国家地质公园,两地开发旅游资源的步伐看来还不一致,在这里要喊一句:广西,加油。
天气还好,能见度不差,看得较远,八角寨远眺,步步是景,处处为画,可惜冒到后山顶。反正无云无雾,不见峰峦涌动,云雾飘渺,自然就看不见千条鲸鱼闹海了。如果朋友们在云雾天时上崀山,可能会韵得到云里雾里放光彩的那扎味。
别了,八角寨,别了,广西。
开始下山了,都说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于是把在三清山买的拐杖拿了出来,让它也助我一臂之力。到大家下得山来,上车时,小车师傅说:“你们就玩得久,两个小时的行程差不多用了四个小时……。”
——2011年6月1日
阳光下的林间生机勃勃,看见一张蜘蛛网,也还出味,于是把它收入了镜头。壮哉,林间的网络。
走完“山脚”部分,已经有蛮高了,出现一个凉亭,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出了凉亭,行走修建在悬崖峭壁边的栈道上,我们好像也融化在了翠绿之中,空气是那么地清新,脚步是那么地骄健,路边的一草一木也格外地亲切。见栏杆外一颗高高待开的蒲公英,我也忍不住地爬了过去,把它定格了下来……。”
秋语笔下山野间旅游的快乐也感染了我,好一个莨山,以后定要去一趟才行喔。
我刚从崀山回来,正准备发主帖。现在秋语兄已将崀山帖发出,文字介绍得蛮不错。因我未进云台寺,从寺后绕上山顶观景台,跟些PP作补充,就偷懒少写文字了!
三羊开泰
八角寨:是由石砾岩、粉砂岩、波岩组成的丹霞方山。山顶标高814米,相对高度400余米,山顶地形平坦,面积约7000多米。有5分之一属于广西。
下图是其中的2个角
[attach]70754[/attach]
绕山悬空栈道
[attach]70754[/attach]
山顶的鲸鱼闹海:雨过天晴时,云雾飘渺,峰峦涌动,恰似鲸鱼闹海,若万马奔腾,是壮年期密集形丹霞丛峰林的杰出代表。(我可惜没有碰到云海)
龙头岩
古寨门:厚8米,高5米、长50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崀山是中国丹霞地貌的模式地,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国家4A级地质公园。丹霞特殊地貌形态产生特殊生态现象,山顶平均温度、湿度,群落物种数和多样性都小于沟谷,而沟谷的植物具有很强的热带性,故山顶和山脚出现明显不同的生态效应。
宝塔峰:为壮年期丹霞石柱,上窄下宽,通体浑圆。它是受成景岩层的两组垂直节理控制,经流水侵蚀、球形风化作用而形成。
清风巷:巷道长70米,宽约2米,壁高40--45米,入巷内,清风徐来,淡香扑鼻。是由岩层垂直节理裂隙,经流水侵蚀、下切、拓宽发育而成。
这张照片拍出了水平!
龙头岩很具诱惑力,下次也想去看一看!
"林间网络",秋语讲得很形象!
这才是真真实实的网络,不虚假!
看得见!摸得着!
于是硬起头皮,学习照相。只是本人太笨,到返长时才知道按快门之前要按一半,等绿框框出来后再按下去为最好。
照相就是咯样拍的,你拍得真不错!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