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尺度
一个需要刑罚制作出的标定
坊间流传:一个单位的文明看厕所,一个社会的文明看老弱病鳏寡幼,一个国家的文明看监狱。这句话用“短板理论”解释最好懂。一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或者说,一个盛水桶里的水位有多高,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
什么叫文明?我们约定,文明就是重视关怀人的程度。现在的各种诠释例如精神文明、物资文明、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等等等等,千条万绪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
厕所,是一个最容易忽视的旮旯处。最容易忽视的地方文明了,那受重视的地方则文明自不待言;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是弱势群体。如果他们都能得到切实的关怀,那强势人群还有什么可说得呢?这就如同将短板加长了后,木桶里的水容量更多,水准位更高一样。
由此推理,在社会人群中,负罪领刑的罪犯无疑处在最底层;在国家制度中,最暴力的就是刑罚制;因而一个国家制度的文明尺度,由罪犯或监狱来标定。
饱受犯罪威胁侵害的人们难以接受这种推理,他们质言正义何在,不仅如此,人们对“报仇雪恨”还保留着强烈的情感诉求,需要宣示自己的终极愤怒。“为人莫犯法,犯法不是人。”让他们蹲监狱受苦去吧,让枪声掠去这些罪孽的灵魂吧。千刀万剐,难抵其仇;食肉寝皮,难消其恨。
《圣经》说:“凡流人血者,其血必被人所流。”《古兰经》说:“以命偿命,以眼偿眼,以鼻偿鼻,以耳偿耳,以牙偿牙,一切创伤,都要抵偿。”复仇和报应作为公理,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传承千古放之四海,颠扑不破普世皆准,并且神圣光照。
但是,人类有良知。良知引领之下,正义的寻求由“以暴制暴”的同态复仇〔注1〕向“以德报怨”的感化让渡;正义的伸张由血亲复仇〔注2〕的私力方式〔注3〕,经过公助方式〔注4〕、继而进到公力方式,即由国家为私民做主制定刑法决定刑罚,“公报私仇”;正义的体现则由野蛮行刑走向人性化。
这是由蒙昧、野蛮向文明的演进过程,一条从爱恨情仇中逐渐理智进而看明的路径。它的存在同样历史久远,人类自从匍匐爬行中站立起来,开阔视野放眼望去时,这条路径就若隐若现了。有了这条路径依赖,人类终于和兽群分道扬镳,渐行渐远。
文明发展进程的关头,历史选择在了法国。一个仲夏夜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慵懒地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无事”。直到次日,当大臣们焦急万分地前来报告时,他才知道天大的事情发生了。原来,就是他所记“无事”的那一天——公元1789年7月14日。清晨的巴黎街道挤满了愤怒的市民,他们高喊着“到巴士底去,攻打巴士底监狱去。”攻打巴士底监狱用了一天时间,死了98个市民,解救出里面所有的犯人共7名,其中一个是疯子。
大臣们汇报后,国王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造反啦!”一位贵族回答说“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为什么说是一场革命,因为刑罚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攻打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其实不单是法国,世界各国盖莫例外,例如在中国,当年红军每每攻下一座城市,首要做的就是开粮仓帪济灾民,开监仓拯救冤民。刑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底线设置,底线撼动山摇地动,震波传导信号:社会制度的变革、转型或者革命就要开始了。
说是一场革命,是因为刑罚对一个社会具有标定性。看过老书的人都知道,凡说道一个王朝宝座的坍陷,残暴为第一主因,残暴就集中体现在刑罚的苛酷和滥用方面;反过来说,每每到改朝换代,或是国事重大庆典时,都有“大赦天下”的仁政出台,这象是一种宣示文明的仪式,因为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愿景,势不可挡,没有哪一个王朝愿意背上暴政的骂名。
这确实是一场革命,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说最伟大,是因为这场革命高高举起了一面旗帜叫“人权”,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走向具有重要的航标意义。
1789年法国诞生《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将人类文明的进程推到了一个大拐点,文明由权力时代转进到了权利时代。人的权利,或说是公民的、或说是老百姓的等等,其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尊贵不可僭越。虽然迄今为止,人类还在苦海茫茫中怅望,但祈使的彼岸已经亮起灯塔,追求已经不可替代。
人权意识是最真性的良知发现。一经出世,翻天覆地,过去一切的文明积淀都要被它拷问。“以血还血,以暴制暴”的古老法则一下陷入悖论:你不是反对暴力么,那自己为何又要举起屠刀呢?“人权大于天”的信奉,你能持否?既然人权天赋,生而平等,那么只要是人,哪怕是被贴上“罪犯”等标签的人也不能例外,如果这一部分人缺失人权,那你的信奉便不完全彻底,就只能说是一种虚伪。
更令人担忧的是,暴力一旦有了公理合法的存世理由,就等于是“恶”的示范,效仿之下可能造成普遍且大规模的血腥失控。前车之鉴在文化大革命中,那时全国上下每个角落都在戴高帽子游街示众,这个最革命的实践,就源自于最光辉的效仿。况且在利益纷争的时代里,正义、正义,多少暴力假汝之名而行,一千个利益山头就有一千杆血染的正义大旗高扬,失语的群体只能浸在血泊中。
“乱世用重典”曾被引为治世名言。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启用“严打”,应时流行的犯罪心理如是说“如果反正是个死,要偷就多偷些;要抢则抢大的,要杀就多杀他几个。”反向促使犯罪向大案要案升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持续上升并高发的犯罪率Pk“严打”功效,迫使对正义名下的暴力重新审视。
但是毕竟,人是有情感的啊,至亲至爱包括深仇大恨容不得亵渎和强奸。况且这种情感绝不简单,千古以来已经浸渍荷载润含了公理和正义的价值,例如社会秩序、权利保护、公众和国家的意志等等。
如此这般设置了一个两难境地,且待如何破局,只能祈求大智慧。
大智慧操持刑罚这柄双刃剑。理念构架上,按“大道理”和“小道理”的阶位排序,将人权意识置于大于天的最高阶位上,保留复仇的正义公理价值,置于以降的次等阶位上。这种创意是锁定目标,且两面投缘的妥协。所作的安排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线图,我们清晰可见的路标有:
1.生命刑的严格限制并向全面废除图进。最高人民法院已将死刑的复核权全部上收,防止处刑太滥;将来还将减少死刑适用,严格限制在人身伤害如杀人、强奸等方面,把财产犯罪、经济犯罪和政治犯罪等排除在外。
2.自由刑成为主要行刑方式,以监禁时间的长短作为惩罚尺度。坚决废除肉刑关联到废除苦役刑,如禁止有损于健康没有安全保护的劳动作业,劳动由无偿向有偿过渡、由强迫向自愿过渡。
3.推广监狱内的“开放式行刑”。主要的方式有“外勤制”和“归假制”两种。“外勤制”,即犯人在无戒护条件下到社会企业去,与其他人一样劳动,一样的工作时间,下班后回监狱。“归假制”是指罪犯归返自己家庭探视并休假的一种开放处遇制度。
4.推广社区行刑制度。在发达国家,缓刑或假释的适用面普遍为50%以上。
5.建立救助制度。例如“中途岛”和“帮教中心”等,这是一种从监狱等处罚机构到社会之间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为释放人员的回归社会提供救助,为假释、缓刑犯和青少年犯的社区矫正提供支持。
等等。归结以上可以精炼出的关键词是:反酷刑、轻刑化、社会化和人性化。它使刑罚的价值权重,由“报应”嬗变为“教育感化”。
大智慧光辉烛照。翻开一部文明史,几乎每页可见刑罚制改良的记载。公元前1758年,古巴比伦国颁布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标志着国家公力开始介入“私仇”领域,帮助私民报仇雪恨。私力寻仇自此之后被逐步禁止。
1789年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一场“狱制改良”运动发端,英国著名的法学家杰里米·边沁呼吁:用“更少的残忍,更少的痛苦,更多的仁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人道’”等,将罪犯从中世纪无边黑暗的地牢里“拯救”出来。
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开创了中国的成文法时代。公元前206年,秦因暴政而灭,汉王朝推行一系列“反酷刑”的律法改革,千古传奇的是缇萦上书事件,导致汉文帝大量地废止肉刑。公元1905年,沈家本上书,清光绪准奏下令将凌迟、枭首、戮尸等“永远删除”。中国自此的刑罚制与世界接轨。
大智慧指点迷津。刑法制改良的意义,不仅是一类人对另一类人施“仁政”,实是自己解放自己的需要。这样的解读还是在人权意识勃兴之后,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1789年法国诞生《人权与公民宣言》,高呼“人权天赋”。1948年联合国血泪书写《世界人权宣言》,于第一条载明:“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上权利上一律平等”。从那以后,一个人权保护的国际法体系建立了起来,旨在光照所有的人群,一个也不能少,甚至包括罪犯也不除外,而且还特别关注,例如建“禁止酷刑委员会”等常设机构,有“预防犯罪与罪犯处遇大会”等常设的会议。
然而,善良的人们仍有疑问,即算我们愿意以德报怨,但那罪犯能够转化,能够重新做人吗?回答是可能的。这里说一个血色浸渍的事例,二战期间德国入侵苏联,ffice:smarttags" />
最为惨烈的战例发生在1945年的奥得-维斯瓦战役中,苏联红军第123惩戒营强攻桥头堡,打到最后,670名官兵只活下来47名,那维斯瓦河是驮着600余名英烈的尸体渡过去的,活着的人都获得了勋章。他们用赤诚和鲜血洗涮了耻辱。
用鲜血浸染的实例来证明,这难道还不够吗?
最后作总结,文明由刑罚制标定。
雄鸡报晓
〔注1〕同态复仇: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复仇习俗。受害者给对方以同等的报复,以命偿命,以伤抵伤。
〔注2〕血亲复仇: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复仇习俗。同态复仇的执行往往由受害者或者近亲属进行。
〔注3〕私力方式: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复仇习俗。勿须氏族、部落或其他力量的介入。私下里个对个、家庭对家庭的复仇方式。
〔注4〕公助方式:原始社会中的一种复仇习俗。当某个氏族内部的成员受到其他氏族的侵害时,将被认为是对这个氏族全体成员的伤害。经过调停,或者达成谅解;或者由加害者氏族或部落交出惹祸人,实行同态复仇或血亲复仇。如果调停失败,就会引起对肇事者氏族的集体复仇。集体复仇是一种公助方式。
自有了国家之后,国家制定刑法决定刑罚,出面扮演裁决人、调停者,充当行刑者或刽子手,垄断复仇权。同态复仇的价值保留到刑罚当中,血亲复仇、私力或公助的复仇方式一律废止并予以惩治。
但是,血亲复仇、私力或公助的复仇方式至今仍作为潜规则在流行。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