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延迟的毕业证
1964年9月,我和我的同学们走进了一所女子中学,我成了班上十几位寄宿生中的一名。清晨起床号唤醒了我们这群梦中的女孩,慌张的洗漱、跑步上操场、早读、进早飺……没过一周,从闹喳喳的晨起变成整日有条不紊的生活学习,宿舍内被子叠成箱形,床下盆、鞋成行,晚熄灯安静入眠,还有一位寝宿长。
班主任老师是位刚毕业不久教数学的高个女青年,她挥着粉笔在黑板上演算着各种方程式,凝聚智慧的大黑眼睛笑盯着我们每张稚嫩的脸。常组织班会或生活会促进同学们的进步,我们很快习惯她的乡音;上语文课的是位带着一副金丝眼镜的中老年女教师,她慢条斯理的纯正普通话,优雅声中用文学熏陶着我们,同学们欢喜听她点评大家的精彩作文;英语teacher黄,厚厚圆镜片后一双有点小的眼睛, 他怕学生搞不清相近发音的音标,反复剖析对比着发音, 笑时可爱得露出童颜; 物理老师“唱歌” 似 的广式普通话演示着实验课, 同学们学他语音,背后叫他“奥理老师”; 美术老先生, 他笔下和口才如其人样朴实;体育老师,训练体操队员示范时,吊环、平衡木上一展老师健美多姿的形体,让我们时儿悬心吊胆、时儿啧啧称羡。优秀的各科老师还真一一举数不完。
第一学期开学后, 全班被选入国庆庆典____东风广场花海队的中学生方正, 排练着集体舞<我们走在大路上>。那天,我们头带花环、身着白衬衣、红领巾飘胸前、短花裙褡配、手举鲜花,整齐骄健的舞姿一路欢跳,雏燕似乎将鹏程万里。一年级还有特殊使命,辅导老师有时让我们着少先队礼服去机场或火车站迎送外宾。一次,献上鲜花后,外宾赠给同学们每人一枚纪念薇章。学期中,突然一深夜,诡异的警报催声阵紧,漆黑的宿舍哭叫声、摔跌声紧伴着哨声,有人大喊——“到大操场集合”,一场半夜防空演习笑话百出中完成了演练。
教室里,老师讲课滔滔或同学们书声琅琅。课间五星花园幽静处有同学背诵、阅读。下午课后,不是露天操场上有激烈地蓝、排球赛,就是风雨操场内校乒乓球队、体操队训练。晚自习日光灯下寄宿生做作业温功课。说点趣事:我的一位好朋友——脑瓜聪明、成绩好,上课时偶桌下偷看小说;我上数学课有时也会脑子开小差,只怕老师点名让我发言,体育课时我则胆小不敢跳马;傍晚寄宿生喜散步在校门外小巷,买上2、3分钱炒蚕豆;暑假校旁游泳池邀着几位伙伴“扑通” 跳入水中蛙泳。一切是小女生“王国”。
1966年5月已近第四学期末,突然学校进入工作组,学生伙食检查之列,食堂居然整鸡蒸红枣等美味上席。工作组走后,要摊回食堂成本,接下来伙食就差劲了。也不知哪天校内又驻进了军宣队。
接踵而来笫五学期,课不上了,校园有北京传来的大字报见墙,班上推选笫一批上北京的同学。我却乘火车去南昌看望奶奶和二叔一家。必在株州火车站转车,看见南下的红卫兵手持皮带,押送用绳索串着一队上年纪的人,听说是去江西等地。其中,男的剃光头、女的剪着鬼发,每个人惊魂不定地被迫低着头,有的被强制双膝跪地,胸前挂着大牌子,牌上写着乌七八糟的什么,多数的肌肤伤痕血迹让人不忍目睹。昏暗烟雾笼罩下嘈杂的大厅,就像地狱一般让人窒息和恐怖。难忘无眠的一夜,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坏人”。
半月后回到学校,铺天盖地的纸墨随处披挂,教室惟没读书声、校花园花草树旁人离静悄悄、操场空空也也不见打球师生。我和另三位寄宿生约好北上串连。经武汉,乘上长江里的大海轮达上海。外滩高耸林立的古老洋行大厦,远眺浩渺的蓝色海洋;那天井下的狭窄街道中,我喜欢听电公交车的清脆铃铛声;住的校舍里第一次看到黑白电视。接着又坐上更拥挤的火车走走停停抵北京。在京住通县影剧院,每晚看《收租院》话剧。那年的11月11日,敞篷车驶过人浪如排山倒海的京道。一月的行程随之结束。
深秋再踏入母校时,零乱不整的校舍越显沉闷。一天让我惊异的看到一幕:一圈男女赤脚在操场上走着,其中有语文老师!她怪异的阴阳头、埋着头的身躯颤抖着,寒风中薄衣摆动、胸前挂着打倒×××牌子,几个穿退色黄军装左臂戴着红袖章的学生指手画脚尾随其后。我模糊的眼中,立刻浮现出老师教《爱莲说》时,她一改往日的风度,圣洁傲然地伫立在讲台上,吟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学生心中,老师就是那莲花君子啊!
转向走廊,一幅漫画《大狗》,旁白“汪、汪、汪”等,是写美术老师的大字报,先生因姓汪,可怜的老先生虚弱之体怎能经受啊!记得他用香水广告讲美术的意义,真实而易懂的比喻;而他让学生赏析梵高的《向日葵》,画中明媚灿烂的阳光——那时那片温暖的阳光对老先生是多么的需要啊!不久,一位初三学生家长的大字报也出现在学校,她的一家从此厄运悲剧拉开,小学姐瘦弱的身子、失神的双眼至今还在我的记忆中。
1967年后的2年,学生多数的日子在家、学校、街头浑浑噩噩中徘徊。没事干,同学们小聚,倒是学会了包饺子。另其间,我和一同学去父母上班的工厂呆了两月。有三位来自北京新西兰留学的大学生,在该厂体验生活,他们和工人一道倒晚夜班,穿着工装出入烧瓷的窑中。而邻家的一位正值二十多岁的男青年,在南郊一工厂上班,因武斗时枪火走眼,毙了他的命,全家人哭得死去活来,一条活生生的命连普通一家人而遭殃受祸。这浑浊动荡的年代,学生不在攻读,工厂职场半停工,发生了多少家庭的悲剧。
1967年7月是我初中毕业时,瘫痪的学校无人言毕业。直到1968年下半年,复课几日,同学们又到百货商场学工月余。后进行招工没几天夭拆,但有二十名(全校)幸运者保送成为讲解员。年底一场“到广阔天地去接受再教育” 运动再响 , 大家发了张毕业证就匆匆迁户口,离别留影竟满脸的愁容。闻风最早的一位同学想当橡胶园的农工,她和同伴碾转半月多,艰辛地考察西双版纳。见古老原始森林飞禽走兽,及周边落后没开化。急返回,最终她去了南洞庭冬夏冰火两层天的黑土地。
(后续)
我的几何、函数、化学,及所有没上完的初中课,与千千万万孩子的理想梦突然破灭。原本生气勃勃的学校学习生活环境打乱,师道尊严颠倒。国家面临科技、经济发展停顿,人们无安宁生活、学生无获知识权力……时达四年后,我获得一张延迟失真的初中毕业证。失学的我们谁来拯救?!假如,我的完整初中上完,继升学,到1968年9月我该上高二年级。不但是初中联谊高中辅导班的大姐姐,还将选择向文或工科发展考哪所大学。可是,那时的现实不可能,只能后童话故事。
夏,四处葱茏,又到学生毕业时。手中捧着四十多年前的初中毕业证书,远去的踪影却仿佛近在咫尺。
注视这张没含金量变古董的毕业证,愚昧与苦痛的历史不可再重复。但它也让我们懂得国家的强大与发展,人民的政治宽松环境下的安居,学生知识的增长培养是国家脊梁……何等重要!回来吧——独恋少年短暂读书的日子,怀念可敬的老师和挚爱的同学;怀念明亮宽敞的教室及三层红砖的寄宿楼;剑凡堂曾载歌载舞;风雨走廊曾赏雪听雨……堤岸见证江河奔向大海,人生需超然物外。甲子年的我们,岂不珍惜余生岁月,好好活着!我想,晚霞中层林的深绿也会闪耀着七彩光珠。
“一张延迟的毕业证”,又把我们拖回到了那难忘的日日夜夜;工厂停工、学生罢课;……
那不堪回首往事,我们只能无赖接受,我们渴望读书啊! 谢谢隐版同学.
此文献给6.1节六旬老孩童,愿朋友们快乐胜一切,健康长寿!
“......在那个年代照相是好奢侈的,由于当年我的生日正好在国庆那一天,又是最后一个儿童节,有多重纪念意义哦!”
好学友,你美丽的花季留影,我十分羡慕。这奢侈是很不容易的好妈妈对你的一片爱心!确实从你那纯真的微笑中透出甜甜的感恩之情,那时你不就是那女生“王国”其中的一位公主吗?! 还记得,两床薄薄的被子加在一起,我们用相互的体温抗着那年的风雪夜……睡的还是上铺呢。谢谢!祝甜甜的笑着每一天!
看来一平也要来个“毕业生活大写意”啦!一平何人也?原来是星城一女子中学的初中毕业生,文革后下放到南洞庭湖区,后招到省城一工厂,读书后回原单位从事医疗工作。
我认识她皆因她跟我的《大同的天空》一帖而起,其中还有一个笑话:因我当时上网不久,在回帖中称她为“一平妹”,结果我的一个老同事朋友竟然以为她真是我的妹妹——以致后来我在跟帖和回帖中就极少用“某某妹(姐)”称呼了。但同事的误会却使我对这个“妹妹”注意得多了一点:她是一个率性活泼的人,文章写得有点特色。文字像她人一样比较鲜明生动,还带点天真……此文就具有这个特点。
与率性直白而来的是:一平的个别文字也给人一点费解,希望她以后在语法方面能够运用得更好!
与率性直白而来的是:一平的个别文字也给人一点费解,希望她以后在语法方面能够运用得更好!”
谢谢孟版老师关注,谢谢这份知青缘。很谢谢孟版老师直言,要教教哪里该改改,或怎样改就更好。读书少了,文字上肯定有毛病百出,甚至可能幼稚可笑,我想今天练练笔,当是抗衰老也罢,也是向众位大同学学习机会。
文学是美妙的,让自己慢慢补习中求进步吧。
同样的经历,让我们回到过去的记忆里。当年我们都不懂得这些意味作什么,现在才知道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对我们的伤害是多么大!谢谢一平的好文。“我想今天练练笔,当是抗衰老也罢,也是向众位大同学学习机会。”这句话颇有同感。
“同样的经历,让我们回到过去的记忆里。当年我们都不懂得这些意味作什么,现在才知道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对我们的伤害是多么大!”
那时懵懵懂懂的我们,是为人生咿呀学语时,敬爱老师的教诲难忘.今日我们身感同受,谢谢霸哥,在大同学帮助下,我有所重编……请加帮助.
乐闲姐和其它学友,我们曾荣幸在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学习,认识那里很多老师,我的班主任老师左尔锡、语文老师彭斯炎等,优秀的老师全在学生心中,师道尊严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学校的文艺汇演,剑凡堂火热,下雨时的课间操学唱《补锅》……与学姐共忆母校美好时光,喜欢学姐的人品及文章、画、花,还有罗丹姐《知青笔记》,都是对我的推动喔,谢谢乐闲姐姐!
谬误、荒乱、苦痛历史已走过,辨别善恶是曾经告诉人们。然哥、文文、我及看过那场洁劫的同代人,对一位大人物或他的家都轻易被冲击,甚至生命随意了结……普通小人物及他的家何其多?!对一个人的名字还算什么,杨晖学姐及他的家人在这座城市,曾受伤有名和无名小家一样,历史刻记在殇河中。我们珍惜又走过的三十年吧,历史之河终汇大海!发展之势总会挖铲淤泥,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的明天。谢谢大同学的鼓励支持,真的珍爱这份知青缘。
“……没有华丽词语的堆砌,通篇白描手法的叙述,如同姐妹们在一起拉家常,却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浮想联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含金量不足的毕业证,让我至今还苦恼,确实星姐说得对,社会也会告诉我们很多。<我们这一辈>歌词多实在:我们这一辈,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
今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星姐,记住了你的集体荣誉之心……
“ 怀念可敬的老师和挚爱的同学;怀念明亮宽敞的教室及三层红砖的寄宿楼;剑凡堂曾载歌载舞;风雨走廊曾赏雪听雨……”
往昔周南女中特有的典雅、宁静,今日周南找不到了。读书时,虽然没有歌颂圣母玛利亚,但我们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圣洁。可怕的文革瘟疫无孔不入,敬爱的老师、学校,成了永久的记忆。偶尔去周南,即算面目全非,我总是力图找到她当年的身影,可是.....她走了——周南,我们心里的母校。
谢谢一平!让我们回到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学生时代。
“手中捧着四十多年前的初中毕业证书,远去的踪影却仿佛近在咫尺。” 一平
学友的文章,勾起了我们无尽的回忆......风雨操场、剑凡堂、红砖楼房的寝室、还有那小花园,无一不勾起我们的丝丝回忆!谢谢学友!愿你青春永驻!
发一个动感相册,请学友欣赏!是我们班同学欢庆六十华诞的相册。
迎着夏日的阳光,吹着徐徐的湖风,原周南中学初五十班的同窗好友20多人,欢聚在年嘉湖畔,共庆我们的六十华诞!我们的心依然年轻!我们怀旧、我们惜缘、我们感恩!让我们青春永驻!友谊长存!
[flash]http://www.56.com/deux_107968596.swf[/flash]
2011.5.19
“……往昔周南女中特有的典雅、宁静,今日周南找不到了。读书时,虽然没有歌颂圣母玛利亚,但我们感觉到一种心灵的圣洁。可怕的文革瘟疫无孔不入,敬爱的老师、学校,成了永久的记忆。……”
母校,如你所说圣洁地灵,走过人生,品性的形成在少年,只是美好时间太短,获得老师教诲太少,总是回忆留恋感叹不已。让孩时的梦又一次遐想翩翩,拉手欢快每一天。谢谢文文一片冰雪慧心!
“......曾记少年骑竹马,转舜又似白头公翁。明天是六一儿童节了,祝愿一平姐姐节日快乐,愿健康快乐天天与你相伴。”
每逢六·一庆花甲,今年我去不了江永,早就提笔写下来庆贺自己的节日。大家网络联谊话少年,鼓励不易走出的一代人。每次活动牛弟为众乐不可支出力,总少不了问侯大家,你的衷心祝福伴本命年的朋友们愉悦,同贺所有朋友们幸福快乐。谢谢牛弟!
“……迎着夏日的阳光,吹着徐徐的湖风,原周南中学初五十班的同窗好友20多人,欢聚在年嘉湖畔,共庆我们的六十华诞!我们的心依然年轻!我们怀旧、我们惜缘、我们感恩!让我们青春永驻!友谊长存!”
同届学友好面熟好亲切,看看方明学姐及我的毕业照,还系着红领巾,那是昔日的大家啊,再欣赏今日你们的风来,真是大家心依然年轻,感恩母校曾培育大家,感恩友谊天长地久!祝大家生日快乐! 谢谢木子慧学友! (下校友于石门庆6.1)
一平妹的文章,如同一石激起千重浪,勾起了我对中学时代的回忆:那宽敞明亮的教室,高大的剑凡堂,巾帼英雄的纪念亭,风雨走廊等等,无不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我们的左老师,彭老师,黄老师,廖老师,汪老师等,都是我可亲可敬的恩师,令我终身难忘.
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我们的学业,时达四年后,同你一样,我也获得了一张延迟失真的初中毕业证,至今还保留在身旁.
我佩服一平的好记性,更为你的文章而喝彩而动情!
现试着发上一张旧照片,都是你熟悉的学友.从中,也许能感受到一点点离我们远去的青春气息吧.
“……一张旧照片,都是你熟悉的学友.从中,也许能感受到一点点离我们远去的青春气息吧.”
看到昔日老照片,我泪涌满眶__百感交集!最怕失去的是最想找回的。那年迷茫的学友,那年前景、理想等一切去何方?你们现过得好吗?影中除一位学友外,都是在沅江接受再教育的,可怜的小珊离我们而去,还有没在影中的红香、有余,艰难日子使她们早逝,怀恋、忘不了我们的好学友啊……
在这里十分谢谢桃子等朋友的感受、情操……全回来了。送大家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那个年代,已经离我远去,乃至于梦里也少有影现。不是我要忘记什么,而是我不应该记住那份心的伤痛。
读校友的文字,一如读校友的人品;率真,无暇,平淡,真性,好!
期待我的校友们天天快乐!
期待我的校友们相见在某一天!
“……那个年代,已经离我远去,乃至于梦里也少有影现。不是我要忘记什么,而是我不应该记住那份心的伤痛。”
雨晴学妹,简几句透出重量,心的伤痕我们深埋心底,也许让它透透气,呼吸新鲜空气要轻松一点。淡定人生朝前行,朋友一路手拉手、心暖心。祝快乐幸福每一天,节日愉悦!十分谢谢
“接踵而来笫五学期,课不上了,校园有北京传来的大字报见墙,班上推选笫一批上北京的同学。我却乘火车去南昌看望奶奶和二叔一家。必在株州火车站转车,看见南下的红卫兵手持皮带,押送用绳索串着一队上年纪的人,听说是去江西等地。其中,男的剃光头、女的剪着鬼发,每个人惊魂不定地被迫低着头,有的被强制双膝跪地,胸前挂着大牌子,牌上写着乌七八糟的什么,多数的肌肤伤痕血迹让人不忍目睹。昏暗烟雾笼罩下嘈杂的大厅,就像地狱一般让人窒息和恐怖。难忘无眠的一夜,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坏人”。 半月后回到学校,铺天盖地的纸墨随处披挂,教室惟没读书声、校花园花草树旁人离静悄悄、操场空空也也不见打球师生。我和另三位寄宿生约好北上串连。经武汉,乘上长江里的大海轮达上海。外滩高耸林立的古老洋行大厦,远眺浩渺的蓝色海洋;那天井下的狭窄街道中,我喜欢听电公交车的清脆铃铛声;住的校舍里第一次看到黑白电视。接着又坐上更拥挤的火车走走停停抵北京。在京住通县影剧院,每晚看《收租院》话剧。那年的11月11日,敞篷车驶过人浪如排山倒海的京道。一月的行程随之结束。 深秋再踏入母校时,零乱不整的校舍越显沉闷。一天让我惊异的看到一幕:一圈男女赤脚在操场上走着,其中有语文老师!她怪异的阴阳头、埋着头的身躯颤抖着,寒风中薄衣摆动、胸前挂着打倒×××牌子,几个穿退色黄军装左臂戴着红袖章的学生指手画脚尾随其后”。
一平看到的一幕幕,好像也曾看到过,奇怪不,好多都一模一样。
"一平看到的一幕幕,好像也曾看到过,奇怪不,好多都一模一样。"
同龄人多数的是平和者,而也就霸哥所说看不懂的多……
纪念歌颂屈原诗人,是人们的真善美心愿。过好大家的日子,天命大同学说:“好好活着!”是最实在感人的衷言,我将此句用在文结尾,意在更多的感动和感谢天命大同学!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吉祥。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