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张坊的知青桥 (三)
我自己驾驶小车,不知道大客车上是否“一路歌声一路笑”,但是我能从我车上几个年过半百的昔日校友脸上看出他们重回故里的喜悦。
从打第一个电话向同学转达张坊镇政府的邀请,到今天60余人的赴约,没有开过一次大会,也没有做过公开的动员。只是在大家蹬车的时候,分发了我事先打印的资料,资料里有希望大家积极捐款的字句。
我心里一直绷着捐款的事,愿望是人越多越好。终于把大家搞拢来,有了60之众,我心宽许多。若是能有适当的机会,“慷慨激昂”地呼吁一下想必效果会好些。所以我事先和几个老哥姐商量好,在浏阳吃中饭的时候,做个简短的动员。
可是,由于张坊方面计划安排的改变,我没有机会介绍自己,更不要说动员捐款了。
张坊政府出于好意,将原来一天的活动改为两天:18日,知青在镇食堂就餐。下午,由各原公社负责,组织人员和车辆,要把全部知青接回当年的大队。并且安排知青当晚的住宿;19日活动照原计划进行。
这样,我们只能一路疾驶,不可耽搁,中午赶到了张坊。
下得车来,已经午时1点,各地的知青也已经到齐。接待员“开饭啦”的呼声此起彼伏,大家一边在人群中寻找故旧,一边相互招呼着涌入饭堂,人声鼎沸,热气腾腾。
政府工作人员,借助袖珍麦克风,趁着大家吃饭,好不容易把接待大家回队省亲的事项告知了一遍。
我想和还不怎么熟悉的株洲知青们坐在一起,却只看见几个熟悉的面孔——自由入席,场面太大。转念一想,我不认识他们,他们可能认识我,也罢,也罢。
饭后不到一小时,约300知青就不见了踪影。他们跟着各路带队干部,乘车去探望阔别几十年的乡亲去了。
当天晚上,长潭株浏四市的知青们,夜宿山乡,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我所在的守和大队,是以一台歌舞曲艺晚会的形式款待回乡的老朋友,知青和乡民同乐,直到深夜。
看了中午席间的热闹和不少各公社的接待车辆,心里很是感动:张坊镇上的年轻领导们,对我们这些老知青,硬是动了真格的。
夜已很深,我还是拿起电话,联系曾经的几个代表,和我一样,大家都对第二天的捐款数额心中无数。
我有些忐忑。突然觉得,由于这次活动,我生平第一次和“官方”打起了交道,也生平第一次操起“乡里”的心了。
(不想写长了,大家也难得看,慢慢“篾”)
张坊镇政府为知青联谊会准备的资料(补充)
友情链接:
http://2011.hnzqw.com/viewthread.php?tid=11469&extra=&page=1
这个“第一次”不是没有来由的。没有在张坊劳作的经历,没有与张坊乡亲水乳交融的情谊,没有几十年来反刍青春时代历经而得来的心灵成长,尤其,如果没有楼主本身义薄云天的古道热肠,这(一)(二)(三)所叙的故事都不会这么波澜起伏的发生,也不会这么感人肺腑的展现于我们的眼前。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故事。她好就好在不矫情,干净如洗,亲切见心,就是几位老知青一发二,二发四,四发八以至成众的为第二故乡的乡亲做了一件实事。这件事不是一蹴而成的,因为她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次布施,而是众人拾柴添出的火焰。热心人在这个故事里起了汇细流成江河的作用,而这个效果则是良苦的思量和辛苦的奔波换来加上毫不吝啬的自掏腰包。这个桥就这么大,但她承载的情感的分量却不轻,她给出了我们知青对于知青经历的思考所得出的成熟答案。
谢谢苦椎兄!
山人兄义薄云天!热切地期待下文。
|
|
一座普通的知青桥留下许多难忘的故事。 |
回报第二故乡,关注第二故乡。
谢谢关注此文的所有知青朋友。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