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教堂忆外公
乐 乎
解放前,外公在教堂服务,任主持牧师一职。外公曾任职的其中一座教堂就在中山市小榄镇,离广州不过百把公里,但一直没有想去看一看,觉得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无甚可观。fficeffice" />
然而,当广珠城际铁路通车的信息传来后,突然起了一个念头,何不借城际铁路通车的东风,乘机到小榄看看外公“战斗”过的地方,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想到做到,在广珠城际铁路通车的第二天就买了去小榄的车票。高速铁路确实快,风驰电掣般,屁股还冒坐热,不到半个钟头就到了小榄,不禁让人生出无限感慨来: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真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呀。
小榄,中国名镇之一,综合实力排名广东百强镇第二,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8,000多个工商注册的企业,98%为民营经济,三分之一的户籍人口在创业。小小的一个镇,却拥有6个国家驰名商标,12个全国名牌产品,有近20种工业产品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镇GDP为178亿元,财政收入达31,4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万元,大学入学率多年均超过70%……
据母亲回忆说,小榄教堂落成的那年(1934年),外公就来到这里主持教务,一直到抗战胜利才去了广西桂林某教堂。母亲说,在小榄,外公积极参与教育、医疗和慈善工作,对当地的妇女教育、赈灾救荒、公共卫生、建造公共运动场和娱乐设施、反鸦片、农业研究等活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外婆为本地人,可能是外公在此地呆的时间比较长的缘故,母亲是这样估计的。母亲也在这里生活了5年,后来念书才离开。
不用说,外公后来的命运是很悲惨的。解放后,外公的牧师做不成了,但他当时已年近花甲,身体也不好,除了做牧师外,没有任何谋生的技能,在神学院学的那些东西在新时代一点也派不上用场。外公外婆只好由两个女儿轮流赡养,每年在湖南和广西两地之间奔波,虽说是亲生女儿家,但毕竟是寄人篱下,讨口饭吃,心情可想而知。
外公住在我们家时,我还小,我只记得他去自来水站挑水的样子。外公身材高大,起码有1米8以上,水桶的绳子又很短,他挑起来,水桶离地老高,晃来晃去,别人挑回的水桶水是满的,而他的水桶里的水却少了一大截。1957年后,父亲被打成右派,送去劳教,工资也降了几级,微薄的收入仅够糊口,除了五个子女外,母亲实在无法赡养外公外婆,从此以后,外公外婆就长住在桂林的姨妈家,与我们的接触就更少了。
文革中,外公遭到更加惨痛的打击,时任中学校长的姨父因是所谓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而被活活打死,姨妈也被开除了教职,一家8口人顿时陷入绝境,我的表哥表弟全部自愿下乡,最小的还不到15岁,为的是挣点工分养活自己。70多岁的外公也只好自谋生路,每天拖着一台称重的磅秤去闹市去摆摊,称重一次收费5分。
1972年秋,我遵母瞩到桂林看望外公、外婆和姨妈,看到辛酸的一幕,刻骨铭心。满头白发,骨瘦如柴,佝偻着身体的外公坐在小竹椅子上,用乞求的眼神望着来往行人,祈望他们停下匆匆脚步,踏上磅秤,从而能将5分钱收入囊中。动乱时期人们哪里有多少闲钱来称重呢,有谁会担心自己发胖呢,外公每天的收入不过二三毛钱而已。
虽然如此,外公却从不抱怨仁慈的上帝对自己的残酷。他虔诚地向我灌输“爱人”和“宽恕”的基督教教义,又宣扬基督教的“十诫”,谓之为宗教和世俗生活的最高准则,如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婪他人的财物等,外公说,遵守这些戒条告诫,可以净化心灵,自我完善人性,提高精神境界和伦理水平。前程渺茫,看不到出路的我当时哪里听得进去。返回湖南时,我不但没办法减轻外公的一点负担,他反倒硬塞给我几块钱,真正罪过。
站在外公曾经服务过的小榄教堂的门前,回忆起他老人家的教诲、善良与慈祥,外公的命运,怎不让人欲哭无泪,肝肠寸断。让人欣慰的是,当年贫穷落后的小榄,如今已发展成欣欣向荣的繁华城镇。政府正在不断落实宗教政策,被占用的教堂早已复堂,恢复了宗教活动。不仅如此,还在旧址兴建副楼两栋,有“之”字梯连接,供神职人员居住。我还看到,教堂前的违章建筑已被拆除,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种植花草,建造一个带喷水池的小型广场,不久,一个新的景点将出现在小榄居民眼前。
可惜这一切外公都看不到了,或许,上帝会赐福给他,阿门!
历史经历了一场浩劫,没法还原,总算又从新开始了。
中国的悲哀,民众的悲哀。
这样的遭遇真令人感慨不已,好人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得是何等的艰难啊。幸亏这一切都已过去,幸亏我们还赶上了一点幸福(?)的尾子。
这碑上怎么说圣人诞生在1933年呢?
正如沙阳所说,文革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一页,多少家庭多少人才惨遭摧残,我们国家及民族还在延续着负面影响。
西江月
往事终如流水,冬枯便有春荣。雪泥鸿爪莫伤情,
海阔何拘于井?
渐觉天时回暖,欣闻雀鸟争鸣。东风吹得满园馨,
正是人间好景。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