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张坊的知青桥(一)
青山兄到了一次张坊,沿途采风访问,涉及方方面面,知青桥又在其中。作为小桥的题名者,山人不得不应应景啊。
浏阳张坊镇上的这座桥最早叫“财公桥”,大概建于五十年代末吧,文革后直呼其为“张坊桥”。就公路桥而言,它是进入张坊街区的必经之路,也是张坊通往人溪凤溪小河三个公社的唯一通道。百姓出行,干部开会,就连我们知青到街上打个“牙祭”, 皆由此桥出入;装载百货南杂粮食林木的汽车,都需在桥上轰鸣而过。小桥服役四十余年,因年久失修,已不堪重负。
2004年7月初,由原浏阳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部分老知青向镇政府提出建议:邀请长沙,株洲,湘潭,浏阳四市的知青代表到张坊镇一聚,会商能否依靠老知青的捐助,将张坊桥扩建休整一新。镇政府欣然接受,并组织实施。
株洲有老劳大的知青十余人。要推举代表的话,非千金药业的老总莫属。然老总兄公务繁忙,不能前往。热心张坊建设的前志耘队副队长,留守张坊的老知青,张坊卫生院院长胡麓青与我很熟,知道我是年年在张坊出出进进的角色,只是不与官方打交道而已。
胡老兄打电话给我,要我出席一下代表会议。我讲,当代表勉为其难,去玩玩看看自然没有问题。这样,我和另外两位老劳大的知青姐姐王惠和陈金枝,一起去了张坊。
在张坊,我还看见长沙的酒鬼姐,我们都是守和的老知青。其他与会者,几乎都是劳动大学的知青哥姐们。
张坊镇的领导很重视也很热情,所有的头头都参与接待。镇长和书记都是年轻人,彬彬有礼,笑容可掬。下午开会座谈,会议室的椭圆形桌子上,摆的都是公费水果和食品。我很拘泥这样的场合,当然也就不在前排就坐。
看来老哥哥姐姐们酝酿了很久。介绍情况的,谈论方案的,展望前景的,群情激昂,颇为热闹。作为株洲代表中唯一的男子汉,又是68年株洲知青下乡张坊的数百知青中唯一出席者,不能无动于衷。于是,我虽身处角落,为了表示“株洲知青”的存在,我站起来讲述了我的见解。这一站,就与后来的知青桥有了不解之缘。
会议通过了代表们给下放张坊知青们的倡议;镇政府也打印了给老知青的邀请函。
镇领导表态决定:张坊桥改扩建完成后,将命名为“知青桥”;与会者也一致同意,由捐资最多的知青题写桥名。
散会后,大家在原张坊区公所门前合影留念。
一切都在策划者组织者的安排下进行。激情燃烧了一天,大家分手道别。
我心里却是七上八下:株洲知青,号称几千下浏阳,几百到张坊,我叫得出名的不足十人,有联系的不出五个,在校时就是黑色五类,到如今也是人微言轻。要在9月18日前召集百十人来张坊。有如大海捞针,更是力不从心,深感任重而道远。
座谈会现场
会后留影
知青代表的倡议书
张坊镇政府的邀请书
(待续)
悠悠岁月......
《知青桥》建立的动机,真值得湖知网和浏阳知青家园深入探讨一番! 《知青桥》建成后的功效,真值得湖知网和浏阳知青家园大大发挥一番! 联系到《知青桥》早已于2009年建成,目前,张坊镇又在努力将五七知青农场作为知青下乡和干部下放即文革时期的文物保留工作而努力,难道湖知网和浏阳知青家园不应该有所作为吗? |
终于钓出了掌握原始资料的山人!欣喜!
期待下文!
悠悠岁月,留予后人评说……
青山说,这儿曾走过一个叫苦椎的人;绿水说,这儿曾游过一个叫山人的汉;知青桥说,修建这桥杨学诚流汗最多.
悠悠岁月,留予后人评说……
有情有义首推山人
换位思考:
张坊修建知青桥乃是知青回城数年之事,为啥原下放张坊的长沙,株洲,湘潭,浏阳四市知青都响应?虽然捐款修桥只是部份知青,也足见当年知青与当地人们的情感深厚,也与当地乡政官员对知青执行政策的态度有关,当然啦!我个人认为张坊民风纯朴。(据说去张坊班车上,贼牯到官渡就下车,不去张坊)
心系乡亲,心系第二故乡的典范! 杨学诚大哥好样的! 倡议大家尽其所能,好好宣传一下浏阳张坊知青桥! 弘扬善举,让知青精神永放光芒! |
亲历事件,还原历史。
多谢关注。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