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秋走青藏
宜君
三、活在宗教里的民族
火车在晚上到达拉萨,一下车就看到有很正规的哈达欢迎仪式,对象当然不是我们,但顿时使我们感到走进了一个圣城。坐车去宾馆的路上,车过拉萨桥,远远地看到左前方一片光芒中耸立的布达拉宫,车上的人一片欢呼,呵,多少人梦中的圣殿,我们终于来到你的跟前。
第二天我们即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可惜因为要预约,我们只能等一天再上布宫,所以先去了大昭寺。没想到在大昭寺我们首先接受了女导游的一堂藏民族历史发展教育。那是一个典型的带着高原红脸庞的藏族妇女,在给我们介绍寺内殿堂及殿内宝物时一脸的崇敬与肃穆,而她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得最多的还是藏民族的发祥、土蕃盛世和五世达赖等的功德与伟绩,她给我们讲解时的那种投入和殚精竭虑的神情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宗教在这个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和深入人心。当然,大昭寺外一字排开叩等身头的众信徒们和摇着转经筒环绕大昭寺转经的人流,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宗教生活的领地。
于是,我们入藏后的前段主要看的就是寺庙。在穿行于一个个寺庙的参观和学习中,甚至在与信徒们一道膜拜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感觉和了解这个与藏民族发展密切相联的宗教信仰,发现笼罩在庞大的寺院机构、繁杂的教义流派、芸芸的信众之下的,其实就是这块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看看我们到过的寺庙吧:
布达拉宫——吐蕃奴隶政权迁都拉萨的王宫;大昭寺——为吐蕃与尼泊尔联姻供奉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建;小昭寺——为吐蕃与唐朝联姻供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建(大小昭寺的释迦牟尼等身像后来互换了);雍布拉康——早期部落首领宫殿及藏地最早的寺庙;桑耶寺——吐蕃第一座剃度僧人寺,为迎请寂扩和莲花生入藏而建;昌珠寺——为降魔压湖而建;萨迦寺——藏地古老贵族教派中心寺,曾是元代藏蒙联合统治藏地的政治中心……追溯这些寺庙的来历与传说,都与吐蕃时期传播佛教文化以建立和巩固奴隶制王权,削弱权贵势力不无关系。
还有哲蚌寺——全藏规模最大的寺庙,为藏传佛教主流格鲁派大寺,活佛转世制度形成后,及重建布达拉宫之前,二至五世达赖的办公地和居所;色拉寺——也是格鲁派名寺之一,一座曾包含僧侣达9000人的宗教小城;扎什伦布寺——一世达赖所建,格鲁派名寺,四至十世班禅灵塔所在之地;白居寺——一世班禅所建,以华美的白居塔而著称……这一批建于明代的大型寺庙,也都与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实行宗教改革,推动佛教藏化和藏地宗教文化的形成密不可分。
当然,在建设和形成这些寺庙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它凝聚了藏民族以及汉、尼、印、蒙等多民族的聪明与智慧。行走这些寺庙,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个寺庙和两个场面:
白居寺——我们到江孜时天气不错,蓝天白云下,白居塔确实美轮美奂。这个被藏民称为“吉祥塔”和“十万佛塔”的寺庙,以别致的式样、鲜明的线条、巧妙的结构和精美的雕塑、壁画而令人赞叹。白居塔四面八角、下大上小、逐层递收,据说9层佛门共有108个,我们开始还一圈圈地数着往上走,结果只看了三层就不开放了,佛堂大概只看了一半不到吧,那重重佛门内计不清的佛像、佛图几乎没有重的。
色拉寺——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寺待我们进入后才发现,这里街道纵贯、窄巷深深、屋宇毗连、重楼叠阁,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这里除了有措钦大殿和扎仓、僧房外,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康参”院落(比较高等级喇嘛的住所),甚至养老院、天葬台,而这里的印经院里喇嘛们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据介绍第一部藏文印刷的《甘珠尔》经书就出自这里。
辩经——我有机会在扎什伦布寺看了一场辩经。那么多僧人聚在一个院子里,老、中、青、少三五成群,噼噼啪啪地击掌辩问,有时甚至是神情激烈,面红耳赤,这就是他们的学经方式。据说近年恢复了佛学“格西”学位考试,西藏僧人们学经辩经的热情高涨,难怪在西藏进寺学佛是一个很职业的营生。
阿嘎——在大昭寺我们首先看到了藏民们边歌边舞挥动“阿嘎”咂夯庙顶的场面,待导游向我们介绍了“阿嘎”的由来和工艺,我们也饶有兴趣地加入到他们的歌舞行列,体验那种载歌载舞劳动的感觉。之后我们到很多寺庙参观时都有碰到这种工艺的实施,有夯砸的、有研磨的、有涂抹酥油的,无不是边歌边干,那怕是老人们坐在地上抹酥油也是有成曲成调的歌唱。这种取材于高原,具有坚固、美观特性的独特建筑工艺真不愧是藏民族的一项创举。
我几次独自逛寺都碰到热心的藏民为我作向导,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他们对佛的情意。在哲蚌寺参观时我也是形单影只,结果碰上两个年轻的藏族小伙子主动与我搭讪,邀请我与他们全家一同拜佛。他们是青海藏民两兄弟,在拉萨做生意,父母从青海来,一同来敬佛。我随他们一个个佛殿添酥油、献哈达、钻神龛骑墙,最后还排队到据说是该寺重要的活佛处,接受他的用哈达杵加持仪式。那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心甘情愿、量力而行的敬佛献佛行为,酥油是自带的,哈达是在庙里很便宜的价钱买的,两兄弟的父亲手攥一把1元、5角甚至1角的纸币,见不同的佛敬上不同的票子。我因为都是整钱,小弟告诉我,在香台上大把零散的敬钞中自己换就是,于是我也用10元、5元的“大”钱换了一把小钞,跟他们一样随佛随敬。这种情形太不同于内地进入寺庙动辄大收费的劲头,更没有僧人们设套宰香客的现象,到西藏拜佛才使人感觉虔诚的真谛。
那位哥哥告诉我,佛在他父母及祖父母一辈那是生活的全部,虽然他们并没有进行过千里迢迢嗑长头敬佛的修行(嗑等身头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修行方式),但父母辈们对“嗡嘛呢呗咪吽”的六字心咒却是长念不衰。难怪老父亲坐在我身旁时嘴中时刻在叨念着什么。年轻小弟笑嘻嘻地告诉我,那就跟你们汉人“阿弥陀佛”差不多。必竟是年轻后生,小弟一路跟我说,他们也上网,也用手机,生意做得还不错,刚买了一辆丰田4500车,除了宗教信仰,为追求现代生活的所思所想,他们与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
我后来仔细地参观了西藏博物馆,一些藏家学者的理念我挺赞成:以武力称雄走向西藏高原的土蕃王朝,推动了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形成,而在历史的更迭和佛文化的发展中,改尚武为崇佛使这块高原平静而安祥,拉萨因而成为一个圣城。圣城在现代化的脚步中也在发生变化,除了佛学的精髓外,更有人民生活的欣欣向荣。
1、因“天神”居住在天上,作为“天神之子”的藏王宫殿自然要建在离天最近的高耸山巅上
2、走向布宫的路,这是过去上下布宫的马道,现在成了参观的出口道。
3、美伦美奂的白居塔
4、寺塔相辉映
5、土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寺庙昌珠寺内的转经回廊
6、大昭寺前嗑长头的信徒
7、载歌载舞的“阿嘎”劳动
8、位于拉萨旧城中心的大昭寺是拉萨成市的源寺,寺内金碧辉煌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印
的风格
9、辩经是僧人们学习经文的一种方式
10、切磋经义
11、位于雅鲁藏布江之滨的桑耶寺是藏地最早的寺庙之一
12、桑耶寺内建有白、红、绿、黑四塔,制形奇特,风格古雅,红塔之上饰以莲花,采长寿菩萨
之风格
13、色拉寺的窄巷深深
14、色拉寺的“康参”院落
15、雍布拉康为西藏最早由王宫改建的寺庙,规模虽小,但耸峙山头,十分抢眼
16、雄持山头的雍布拉康
17、由国家拨巨款修葺的扎什伦布寺规模宏伟壮观,寺前广场更是宽阔气派
18、萨迦寺是萨迦地方王朝时的中心寺庙,寺内所藏文物巨丰,有“第二敦煌”之称。(寺内禁
止拍照)
大开眼界!
辩经,多正规的名字和多好的学习形式!中原佛教原来也有这种传统的,不知现在有没有。历史上的儒家法家原来也都有这种传统的,现在的学术界恐怕是没有了……唉!
不管什么信仰 能安定社会,稳定民心就是好的。
他们在接受佛学教育的同时也学了文化,学会了许多处世的道理。比扫盲强多了 。
跟着宜君在宗教里荡漾,我们的心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