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神秘蓝溪勾蓝瑶》解说词
对于江永,许多人都知道千年古村上甘棠,但外地知青鲜有人知蓝溪乡的勾蓝瑶古村也是历经五代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千百年来这里成了勾蓝瑶胞的世外桃源。
这次江永行,我们将把兰溪勾蓝探秘作为我们活动的一个重点,因此想先做一个专题片介绍点情况,给大家热热身。
因个人水平限制,难免错误和遗漏,多请各位指教。
今天先将解说词发上来,专题片将在近日赶出来。
谢谢厚哥在此之前贴出不少介绍江永风景的视频,期待江永知青老哥老姐近期多多宣传江永,多多介绍江永。
图片是子耿子2008年贴子所发,详情请点此
江永兰溪乡,被称之为勾蓝瑶的“世外桃源”,在这雄浑多姿的大山之中,有着上千年的瑶族文化沉淀,当人们撩开她神秘的纱时,会为她的绚丽多彩景色和醇厚的人文历史所惊叹。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蓝溪乡的干部带领我们走进了这个神秘的“桃源”境界。
兰溪瑶族乡有三个千年古村,分别是上村、下村和大径村。三个古村布局呈三角形,各村相距不到一公里,方圆约六公里,村里居住的有蒋、欧阳、黄、何等13姓,均系勾蓝瑶,人口2900多人。
据《勾蓝瑶人文志》记载:溯余兰溪(今上村、下村)、大径,自汉魏始居,经隋唐至元宋,有梅山、千家峒、青州、吉安等地各姓瑶民陆续入迁。
关于勾蓝瑶的来历,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上村鼎建戏台碑刻曰: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漏,溪水伏流。不难看出这里的“勾”是山与山之间“勾结”,环环相扣的意思。“蓝”指上村井水的颜色,这口水井是兰溪河的源头。
这三个古村至今延续了40多代,历经1000多年,但村庄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居住的家庭始终没有变,民族成份始终没有变,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
走入古风犹存的勾蓝瑶胞村落,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世界。
随意可见的明代砖墙结构, 起垫飞翘的檐角,遍布全村的青石板巷道,具有典型特色的瑶族民居,令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门楼建造极为讲究,每个门楼分别由16根直径30厘米以上的木柱架接而成,均为三层结构。每根木柱下面布置青石雕花抱鼓石,梁坊雕花,门楼内架设木椅供人歇息或举行小型聚会。
上村老支书欧阳绪珍是一个热情开朗的老人,他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他不断地向我们介绍勾蓝瑶村的情况。
勾蓝瑶古村是根据姓氏集合聚居的,一个姓氏一个门楼,门楼与主干道垂直,各姓氏各沿主干道及次干道左右设置的小巷向后延伸布置住房,形成以血缘为主脉的居住格局。
守夜屋和门楼,这些是古村安全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广泛分布于古村的主干道与家族巷道的入口,晚上关上门楼的大门,派出更夫在守夜屋值守,将整个村庄的每一条通道都严密地封闭起来
村子内石板路长近20千米,是古代江永通往富川的必经之路,为楚粤衢道,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千百年来遗留下的防御工事众多,大都在村口的要塞处,至今仍保存有5座石城门、850米石围墙、4000米的衢道。石城门日开夜闭,强壮劳力通夜守关,以防匪盗。石围城墙高丈余,宽五尺,坚不可摧,与陡山相连。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四周的高山形成一道防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千百年来,蓝溪的勾蓝瑶人与世无争,他们拒绝外来入侵,过着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
兰溪的这三个村至今保留有明代、清代的民居300多栋,村庄、巷道、民居仍是古香古色。民居房屋墙体均用明清年代红砖或大青砖砌成,大面积的清水墙面,房屋四周突起的马头墙,檐饰彩绘、精细砖雕,加上嵌入墙中的雕花小格窗,多姿多彩,争奇斗艳。
早在康熙年壬子年间,当地文人将勾蓝瑶胞三个古村的主要风光,概括成八景刻在石碑上而且每景都赋有一首诗,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上村的族谱是这样描述古村风景的:“青山环拱,绿水萦回,村舍为之环列,林树为之荫翳;增庙貌之庄严,壮神之赫濯”、“吾村居于此,前川如虹贯日,后山如燕归巢,左右林壑尤美,繁族经居,乃应山川之王气。”
自唐以来,这里的戏台高垒,石碑成林,寺庙众多,香火兴旺,延绵五个朝代,经久不衰。虽经战火动乱,至今仍有不少保留,实属不易
这里除了庙多、碑多以外,节日也特别多。每节必戏,每节必舞。在节日期间,勾蓝瑶胞或跳起大鼓舞,吹响芦笙,集体欢庆;或耍龙舞狮,走村串户,这些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古村四周的车尾山、人平山、呼雷山、望月山等首尾相连,形成极好的山水风光。登高下望,眼前的青山、流水、小桥、古村,构成一幅天然的风景画。
千百年来,勾蓝瑶在这里演绎着一部独特的民族文明史。
蓝溪,勾蓝瑶的“世外桃源”。
对于江永,许多人都知道千年古村上甘棠,但外地知青鲜有人知蓝溪乡的勾蓝瑶古村也是历经五代保存完好的千年古村。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千百年来这里成了勾蓝瑶胞的世外桃源。
谢谢牛主,谢谢美文,谢谢你对江永的一贯关注,你比江永知青还江永知青呀
回复 2# 笑对人生
07年那次去黄村因为对勾蓝瑶并不了解,走马观花没有好好看,后见了子耿子文章介绍,觉得十分可惜。今年又有机会去了,这下要好好的看看了!谢谢牛哥提前发来的解说词!
这是去年金秋江永行拍的寨门
贴一组兰溪图,谢谢笨牛的江永情节。
热情给我们当向导的兰溪乡财政所长何干成先生
老支书向我们介绍兰溪
走进兰溪乡的大记者
采访
历史印记——凉亭
兰溪老人
兰溪希望
热情好客的上村村长
兰溪乡一角
兰溪古长城
回复 1# 笨笨牛
四十多年来,兰溪黄村一直是我心中的人间仙境。苯牛兄如此着力宣传兰溪黄村,在下无比感动!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兰溪黄村。当兰溪黄村这样极具潜力的古迹被挖掘出来之时,就是江永县,永州市,乃至湖南省的旅游品味得到更高提升之日。
2002年曾就此写过一文发表在《旅行家》等期刊上, 2006年曾发在湖知网上,摘录相关段落如下:
……离开上甘棠巳是午后,一看时间还早,就打定主意再寻一处村落。县里的小蒋建议我们去兰溪瑶族自治乡的黄村,我们很高兴地响应了。
“岭南无山没有瑶”,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瑶族的分支之多,分布之广,迁徙历史之繁,皆无出其右。从“瑶上古之长沙武陵蛮,至宋迁广西,至明清移至桂西粤北……”(广西自治区博物馆资料)来看,目前瑶族人口更多的两广地区,还都是从湘中迁移过去的。没准儿就走的上甘棠这条古驿道!
车从去桃川的公路上仍折向正东的路口,往山里开去。还未进村,我就意识着这个古村与上甘棠明显的不同,汉族古村上甘棠位于平畴之地,而瑶族古村却是一个小山村。待车驶进村口,果然见到了依山而伴的村寨。黄村分下村、上村、上上村,下村在山脚的小溪边,上上村却隐入半山的幽林中。
毫无疑问,我们是潜入黄村的第一批当代驴友。因为村支书听说我们来自上甘棠,立刻把我们带去看碑刻。村里的碑刻之多很难想象:村里的石板路铺着石碑,村外的公路上也铺着;井边围着残碑,菜地的围栏也围着。在山野的荒草丛中,依然矗立着。这些碑刻,大多数镌刻的是捐资建庙建祠的人名铭文。
对这个瑶寨的历史,尚无人能说个明白。我们作为最早进村的行者,村支书是希望远方的客人能解读个大概,以籍此能确认黄村亦是千年古村的历史。在一处菜园地边,从十多块碑刻中,我们发现了明万历年间(公元1572年)的碑刻。在一处荒草荆棘丛生的竹林中,扯掉残碑上的青藤,又找到了一块明嘉靖年间(公元1551年)建庵的石碑。还有没有更多更久远的残碑呢?我们不得而知。从公元1551年至今,已经过去近500年了!
在南方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行走中,我倒是常常感觉到,民间的历史遗存在明朝年间往往被截断,很难再看到汉唐或宋元的遗存。这其中当然有宋未蒙古铁骑南侵毁于战火的因素,但也不乏明嘉靖、万历年间“改土归流”的影响。尤在云贵两广一带,那些曾被封为“宣慰使”、“安抚使”、“土知州”的土司们,因不满盘剥而常常“犯上作乱”,而明朝统治者则用大军围剿,之后则裁撤土司,改设流官取代。瑶族于战乱中的民族大规模迁徙南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因而,黄村的瑶民,彼时是被打进山里南迁来此定居呢?还是战乱毁去了更早的遗存?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无论如何,从这几方碑石来看,五百年前的黄村是一个兴盛的村庄,仅寺庙就有20多座,聚居着平地瑶的几个分支:勾蓝瑶、清溪瑶和古调瑶(从碑文读知)。因而黄村的历史由此上溯乃至千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当然,人们在行走中,并不为历史的考据而来。黄村相对于上甘棠,我感觉更加质朴秀气。它没有上甘棠农耕文明的一脉相承,即汉族士大夫钟爱的那些题刻,那些楼阁,那些小桥流水……。但却像一个素面的山姑,羞涩地躲在葱笼的林中,有着更令人愉悦的山野之风。
它最大的特点是村中的凉亭和斑驳的古树。凉亭全是木结构建筑,小巧别致。在村中石径上行得片刻,抬头又是一处凉亭。仅下黄村就有三座。别看亭中堆放着柴草,它却有着曲栏的“美人靠”,以供村民乘凉观赏亭下的小溪。在下黄村的后山林间,支书带我们去看了位于一汪清泉边的古桂花树。树冠遮盖了一大片浓荫,有农妇在泉中淘洗树上采摘的桂子。那细长的桂子,我还是第一次得见。
黄村的丰采精华在上上村。这个村子完全隐入了参天的古树中。翻过半山上的山口,则是通向甘棠村的青石板驿道。林间的山泉穿过阴河,在村口又涌出地面,形成几片碧绿的水潭。水边参差的山石,像园林中造型的假山,菜园里桔花飘散着浓郁的芬芳。傍着民居边的半边凉亭,则若隐若现地在树丛中探向水边。村口有一座三层的阁楼式精美凉亭,一座戏台则在山坡上的大树环抱中。静静的村里鸡鸣犬吠,木墙瓦房倚山而上……
这样的小山村,我们实在不忍去打扰它,大伙儿坐在戏台一侧的大树下远远地望过去——这无疑是我在多年的行走中,见到的最美的小山村之一。它有些像婺源和江南的小村,但却更加清秀,更加质朴,更贴近一片绿色的大自然。
夕阳西下日时分,我们回到了下黄村。坐在溪流的小石桥上,却欣赏那一幅绝佳的春日农归图。在我们身边,牛儿走过,羊群走过,荷犁而归的瑶族大叔走过,大黑狗跟着放学的孩子们走过……。桥下水边,是洗涮的姑娘和大嫂们。而山那边,半轮红日正沉下灰色的云层。
桥上的小径穿过村庄,弯弯地伸进山里。在都庞岭下这一片秀丽的土地上,还有多少这样的村落呢?
我放下相机,在问自己。
读文看图真想即往江永看看,谢各位介绍.
盼望牛哥赴江永拍摄精制的江永视频陆续上网,谢谢牛哥对江永的-往情深!
回复 11# 厚哥
好去处,要去看一下。
谢谢笑对人生、湖边士、火土兄、狄得罗二世、孟晓、峭壁松、厚哥、老灯火的跟贴鼓励!
谢谢李姐补充的照片!谢谢子耿子发表于2008年的长篇游记,谢谢师嫣兄转来更早发表在《旅行家》上的精彩文章。
补充说明一下,有文章中说到兰溪的黄村,而我的解说词中并没有黄村这个名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网络上一般称的“黄村”实际上是叫“黄家村”,它又名下村,即我们考察时吃中饭的黄村长家所在地。下村与上村原是一个村,后分开成二个行政村,这二个村再加上大泾村一共三个村组成兰溪乡的瑶族聚居地。
再做几篇关于兰溪的链接:
著名知青县湖南永州江永游记
《江永神秘蓝溪勾蓝瑶》(网上学做魔方)
[flash]http://player.56.com/deux4_107370706.swf[/flash]
蚕宝宝发图:
请问网友们个问题:从图片上看蓝溪勾的建筑多用的是红砖彻的,我所知红砖要用煤烧才能成,而一般农村旧宅多为木架版土砖,好的人家用青砖彻筑,青砖是用柴火烧的;当地有煤矿吗?
谢谢蚕宝宝及报晓兄补充的精美照片!这些照片又将我带回了那个令人陶醉的古村中。离开那里有就一直有一个想法:要将兰溪的美景向朋友们广泛推介宣传。
狄得罗二世提出的红砖问题,我也是深感诧异,只是那天需要问的东西太多,没有顾及到这个问题,似乎江永的民居红砖屋居多,普遍了就习以为常,细想里面还真有学问呢。我记得在我们下放的华容乡下,当时能够有几块红砖还是挺珍贵的。我们亲手盖起来的大队小学,也只有窗台和门坎上砌上几口红砖,其它地方都只能用土砖,因此湖区的知青第一次到江永感觉这些民居不像是乡下的,倒很像长沙的那上贫民窟如原长郡中学附近的公路局坪、文庙坪等地方。江永为什么有这样多的红砖民居出现?确实是值得探讨,希望朋友们这次江永行能够得到完美的答案。
这是明代万历十年(1583年)的砌红砖墙,上面留有的字样清晰可见。
村里人告诉我们:明代砖墙的特征是:二层眠砖一层斗砖,而我们现在的墙一般是一层眠砖一层斗砖(叫一眠一斗),或是一眠二斗甚至一眠三斗,要不干脆砌实心墙,罕见二眠一斗的砌法。
这三个古村至今延续了40多代,历经1000多年,但村庄的位置始终没有变,居住的家庭始终没有变,民族成份始终没有变,是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勾蓝瑶人祖居地。(摘自笨笨牛的介绍)
这样的小山村,我们实在不忍去打扰它,大伙儿坐在戏台一侧的大树下远远地望过去——这无疑是我在多年的行走中,见到的最美的小山村之一。它有些像婺源和江南的小村,但却更加清秀,更加质朴,更贴近一片绿色的大自然。(摘自师嫣发表在旅行家杂志的文章)
四十多年来,兰溪黄村一直是我心中的人间仙境。苯牛兄如此着力宣传兰溪黄村,在下无比感动!(摘自子耿子的跟帖)
看到以上等介绍黄村的文字和很多图片,觉得选择江永黄村等处作为今年的六一活动目的地很不错。湖知网已经数次组织六一活动了。有了经验。只要组织得力,遵守纪律,量力而为,此次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的。
回复 1# 笨笨牛
这次江永行,我们将把兰溪勾蓝探秘作为我们活动的一个重点,因此想先做一个专题片介绍点情况,给大家热热身。希望近期多多宣传江永,多多介绍江永。
好帖,顶上来!谢谢牛总!
回复 1# 笨笨牛
勾蓝瑶的“世外桃源”,小桥流水人家,非常欣赏!
“千百年来,蓝溪的勾蓝瑶人与世无争,他们拒绝外来入侵,过着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
“这样的小山村,我们实在不忍去打扰它,大伙儿坐在戏台一侧的大树下远远地望过去——”
我担心,大队人马涌进这个小山村,瑶民会不会欢迎?
那个武陵人偶然闯进桃花源,后来想再进去已找不到洞口,看来那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源人不仅是避秦,还躲避所有的外人。
但勾蓝瑶人没办法躲避;他们会拒绝吗?
如果一两个、三五个人,大概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一大群人呢?
还有,千万不要把这里开发成“旅游胜地”,一旦变成旅游点,胜地也就玩完了。感觉那位财政所长有点危险。
我或许是杞忧。东乡妮娜说了一句重点:“组织、纪律”。
去吧,悄悄地进村,喧哗的不要。
欢迎光临 湖南知青网论坛2011年度 (http://2011.hnzqw.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