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灌水)上网、读报偶得

[转贴]沈从文“反右”中因赌气而救了自己
151 次点击
三人行1 于 2011/3/18 10:44:4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沈从文“反右”中因赌气而救了自己

  1957年“反右”“引蛇出洞”刚开始,号召大家“向党提意见”,上海《文汇报》办事处开了一张在京知名人士的约稿或座谈的长长名单,请他们“向党提意见”。名单上,恰好著名演员小翠花的名字与沈从文紧挨着。沈从文发火了,他觉得怎能跟一个唱戏的摆在一起呢?于是拒绝在那张单子上签名,因此失掉了“向党提意见”的机会,从而在以后不至于变成“向党进攻”的右派分子。沈从文的一次偶然赌气倒救了自己,他实在应该感谢京剧大师小翠花。

回复 1# 开山炮

教学生“上纲上线”害自己遭狠批

2011年04月04日 10:52
来源:快乐老人报

教学生如何把问题“上纲上线”,没想到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几年后被学生“上纲上线”批斗了一番。现在,每当和朋友们说起这件事,他们总调侃我是“名师出高徒”。

教学生别就事论事

上世纪60年代批判“三家村”时,学校要求各班都要写批判文章出专刊,还不时进行专刊文章质量评比。当时,我在湖南吉首大学教一个班的《现代文学》,这个班在评比中多次拿了倒数第一。

班长杨燕来找我,要我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我看了他们写的文章后,指出他们写的文章是“只就事论事,没上纲上线”。杨燕问什么叫“上纲上线”,我说:“所谓上纲上线,就是要把问题与党的方针政策及路线斗争挂钩。举例说,某人随地吐痰,就事论事呢,就说他不讲究公共卫生,上纲上线呢,就说是破坏爱国卫生运动,而爱国卫生运动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的,那随地吐痰就是反对党反对毛主席。”杨燕连说“我懂了”。

写诗被打成“黑鬼”

1966年9月,“文革”开始才3个月,湖南掀起“抓黑鬼”(即抓右派分子)活动,我被当作“黑鬼”揪出,原因是我在三年饥荒发生后,写过一首《半步诗》,“真理向前半步,半步就是谬误。谬误谬误谬误,三年岂止半步”,被指攻击党和国家的政策。那时我写《半步诗》,主要是不满社会上许多人“三年饥荒主要是天灾造成的”的观点,这个观点似乎成了真理,但我觉得人祸在其中占重要因素,便化用了列宁的话“真理再前进半步就是谬误”。

学生发言最是高明

在批判我的大会上,我教的那个班的学生发言水平最高,特别是杨燕,她的发言最“精彩”:“……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他是个包藏祸心的野心家。镇畿,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畿即京畿,就是古代的京城,就是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是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住的地方。镇畿是什么意思?就是镇守京师啊,他想当北京市卫戍司令。他恶毒地攻击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倘若他当上北京市卫戍司令,一定会成为篡党夺权的反革命分子……”杨燕的话还没完,台下就响起震耳欲聋的声音,“打倒反革命分子赵镇畿”“反革命分子赵镇畿必须向人民低头认罪”。

后来,杨燕成了造反派司令,我则坐了几年牢。(口述/湖南吉首 赵镇畿 74岁 整理/杨兰)

TOP

回复 2# 开山炮

中国在利比亚乱局中损失多少?

2011年04月01日09:06中华网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利益如何追讨:中国在利比亚乱局中损失多少?

多国战机空袭下:中国在利比亚工地遭破坏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利益如何追讨:中国在利比亚乱局中损失多少?

在利比亚示威冲突中,中国公司被烧的装载机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利益如何追讨:中国在利比亚乱局中损失多少?

中国华丰公司在北非国家利比亚的建筑工地20日被抢,上千名中国工人被迫离开营地。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利益如何追讨:中国在利比亚乱局中损失多少?

TOP

回复 3# 开山炮

    2月26日,中铁十一局五公司组织员工撤离利比亚铁路项目工地,分乘数十辆工程车,组成车队前往利比亚米苏拉塔港。

  中国在高风险地区投资所占比重都过高

  利比亚乱局,中国的利益该如何追讨?

  特约撰稿|陶短房

  导语:中国在利比亚的损失真如媒体揣测的那样多吗?在已有的“战争红利”分配规则下,如何维权必须清醒对待。

  利比亚战火方炽,大有持久化、长期化的趋势。有报道显示,中国在当地有75家投资企业,涉及各类承包项目50余个,总金额高达188亿美元。事件爆发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撤侨行动,撤回大部分在利中国侨民。

  在利比亚究竟损失多少?

  几乎所有中资项目都因战火而被迫叫停,一些中国承包的工程项目、工地,沦为战火纷飞、弹痕遍地的战场,甚至被炮火夷为平地,不少媒体认为,中国在利投资损失惨重,甚至有“中资投资损失逾千亿(人民币)”的说法。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等于将中国所有在利投资项目的总金额,都算作中资在当地投资的损失。而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

  中资项目中相当一部分为工程、基建项目,这些项目大多计划几年、甚至十几年完成,已完成项目仅占总金额的一小部分,这类工程、建筑项目中标后、开工前,业主方面就会支付部分工程预付款,以供施工方购买机械、招募人员和开展首期工程。

  以后理论上应根据进度收取进度款,进度款不到位,工程也会自然停止,尽管中国承建方往往会因赶工而导致成本提高,或因建材价格上涨而发生进度款不到位、工程量却已超前的状况,但损失的大部分,仍然通过工程预付款,转嫁到业主(也就是利比亚发标方)身上。

  至于因在利比亚经营、参与项目被战争打断,而造成的机构、人员超编等意外损失,则影响更为有限。知道内情的人士都清楚,许多在北非、中东中资项目,尤其工程、基建承包项目,其管理人员(包括翻译、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等)大部分为企业内部职工,少数为临时聘用的人员,项目中止的影响有限,而数量庞大的民工则会因名义上禁止、实际上见怪不怪的层层转包,而被分摊到众多二包、三包企业头上。

  至于能源、矿山、工贸等项目,中国在当地大型投资并不多。这些项目的摊子和雇员数也有限,损失固然不会小,但也不应过分夸大、渲染。

  由于撤侨及时,中国避免了更多人员损失,并能将项目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当然,项目、合同半途而辍本身即是惨痛的损失,已建成未交付项目的迫害,机械设备和在当地资产的损失也难以避免。

  中国如何维权

  事已至此,中国应如何维护在当地的利益?

  首先,“冤有头债有主”。中国在当地投资、经营项目,几乎都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项目,许多是利比亚政府项目,有一些还得到国际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赞助,此次事变,战争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固然令人心痛,但更难预期的损失,却可能发生在战后,因为战后利比亚政治生活状况可能发生剧变,原来的发标方、业主或面目全非,或可能不知下落,原有的合同也许会无疾而终,甚至被公然撕毁,中国应通过官方有力渠道,尽可能在战后落实“下家”,避免项目、合同无人认账、埋单,毕竟,战争损失属于意外,属不可抗力,只要合同没烂,项目没死,总有翻身的机会。

  其次,认清形势和自己的位置,不要乱作为。此次利比亚危机成因复杂,矛盾尖锐,卷入的方方面面很多,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告一段落,即使战争暂停,深层矛盾也难就此缓解。但利比亚冲突各方为尽快恢复元气,寻找财源,势必早早粉饰太平,用各种理由、语言、优惠、承诺,引诱包括中资在内,各家投资回归,有关企业应认清形势,慎重“回场”,政府和驻外机构也应审时度势,严格把关,对不合适的冒险经济举措果断叫停,避免更大的损失。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原因,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经济活动,不论规模、深度,在北非均属于一般,和英、意、法等国相比,则更是吃骨头、喝汤多过吃肉,得利少得多,影响和损失相应也会少得多。

  利比亚的经济主要依靠石油出口,不论哪一方上台都难以改变,而中国是近年来最重要、增长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石油进口大户,此前不仅卡扎菲方面多次向中方“示好”,班加西方面恢复石油输出后的第一船油,目的地同样是中国,只要中国不“乱作为”,不论谁当家,都不会得罪“大主顾”,和自己的经济收益过不去;此外,战后疮痍待复,基建项目必然会大量上马,这对于在此领域有优势的中国而言,同样是个机会。

  中国海外投资的“软肋”

  科威特、伊拉克、阿富汗的例子可知,联军的干预在战后重建中往往会转化为“战争红利”,而未参与战事的国家及其资本、企业,则可能受到排挤,对此,中国应有清醒认识,并未雨绸缪,事先酝酿好最合适的对策,毕竟此前并未参加伊拉克、阿富汗战事的中国,同样因自己的先天优势和后天努力,获得了不少令人羡慕的新项目,并维护了相当多旧项目的合法权益。

  相对于可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汲取教训。此次中国撤侨迅速,“止损”做得比海湾战争时好得多,但应清醒看到,不论基建或能源项目,中国在高风险地区投资所占比重都过高,且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这固然和中国海外影响力增强有关,却也和一些企业、决策者或对投资地情况了解不足、“功课”做得少,或沉湎于“富贵险中求”有关,一些官方机构、部门也确实存在过于重视签约量、合同总价值,而对隐患、风险不愿多谈的片面、狭隘心理。

  必须看到,此次利比亚危机,中国的损失有时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偶然因素,如利比亚因长期国际制裁,直到几年前才恢复石油等关键部门的引资,而最令人瞩目的油田区块,则因故几乎都被跨国油企摘走等。

  利比亚官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在华招商引资,原定今年3月10日在的黎波里召开的利比亚石油产业相关项目招商会,曾大规模在中国宣传、招展,报名踊跃,如今招商固然成空,损失却也因此少了很多。

  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并非每次出现意外,都可以如此“好命”,中国有关方面应充分汲取此次的经验、教训,在海外经营、投资和决策中杜绝侥幸心理,充分做好项目预研和风险评估,做到审慎决策,果断取舍,“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TOP

回复 4# 开山炮

     沈老与另一位老师的故事令人啼笑皆非……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TOP

     很佩 服沈从文,没有机会读大学,他成了大学教授;更佩服他对爱情的执着,看上了他的学生——张兆和,在遭到N次的拒绝后,他向当校长的胡适倒苦水,胡适决定帮他。这时张兆和却拿着沈从文的写给她的情书报告校长了。若是现在哪还得了,老师找学生谈恋爱。但胡适却说,那很好呀,要不要告诉家长呀,但张兆和却不高兴,把沈从文的信丢到校长面前。胡适却说,看来他是顽固的爱上你了,张兆和却说“我是顽固地不爱他”就冲出门外。但后来他们成了夫妻。这就是沈从文的执着。现在恐怕没有这样的爱情了。

 

    从文 章中看到,沈从文不愿意戏子的名字在一起,是受了当时戏子是下九流的影响,真是无心插柳,给他带来了好处。

TOP

返回列表